APP下载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土力学”的思考与探讨

2023-12-06边晓亚陈旭勇白希选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0期
关键词:土力学思政政治

边晓亚,段 坤,陈旭勇,白希选

(武汉工程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当前,国家大力倡导思想政治教育与理论课堂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将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融入专业课堂,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举措之一[2]。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堂被称为“课程思政”,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研究[3-5]。课程思政的载体是专业课程,任务是充分挖掘专业课堂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重点是把思想道德体系教育、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有机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高校教学全过程。

“土力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教育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实践性较强,知识体系和能力目标培养与实践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土力学”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很多,具有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土力学”课堂能进一步推进以新工科理念为引导的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土力学”教学特色。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教育事业的神圣职责,也是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6]。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培养良好的道德文化素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在于做人的工作,中心环节在于立德树人,核心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专业课程教学,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课程的德育功能,对实现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统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7]。

一、“土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土力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最先接触到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指导工程实践等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课程涉及的知识点繁杂、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包含了大量的数学公式以及相关定理,教学难度较高,且目前较少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结合,融合度不足[8-9]。基于“土力学”教学现状,学生对于土力学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了解不多,不能很好地将课堂所学内容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以至于对应到具体问题、具体情境上很难进行理论分析,无法真正做到将书本上的分析方法应用到实际工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上述情况普遍存在,而且仅靠加强课堂管理或简单说教,对教学现状的改变微乎其微。在“土力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土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掌握学习土力学的思维方式,培养严谨认真、精细负责的工程精神。在“土力学”传统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大量公式原理的讲授,但这样远远不够,应该以思政意识为指导原则,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互相启迪。将思想政治育人融入专业课堂教学中,发挥专业课课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对于培养品学兼优的新时代大学生尤为重要。

将课程教学目标的教育性、知识性、技能性相互交融,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与激发个人理想、社会责任感进行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科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土力学以土的专业知识为载体,以生动的案例为依托,结合具体的数据、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融合和映射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对“四个自信”、工匠精神、爱岗敬业、“双碳”战略等问题产生深刻的理论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帮助学生建立爱岗敬业的价值观,激励学生脚踏实地、刻苦学习,为民族复兴架桥铺路,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综上,开展“土力学”课程思政建设非常有必要。

二、“土力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探讨

清华大学李广信[10]认为,土力学中充满了哲学命题,具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优势。在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把每一章的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点”有机结合,使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接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11-12]。在“土力学”这门重要的专业课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实现专业与思政的有机统一,相关的探索与实践也可应用于多个专业,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学生有所想、有所行,并在以下四个思想层面上全面推进,实现全方位发展。

(一)土力学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

课程思政的基础是纠正学风,在良好的学风形成后,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讲解先辈们的学术探索之路,理解学科带头人的科学思想,熟读学科带头人的科学著作,使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和成长的正能量,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目标的人[13]。把尊重人、发展人和完善人作为价值导向,使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中实现情感认同、思想内化和行为转化,做到既坚守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纯真情怀,又不失价值导向的纯正和科学规律的纯真[14-15]。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大有裨益。

在“土力学”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如在讲解冻土的相关性质时,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介绍青藏高原重大冻土工程基础研究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并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讲解,如南海岛礁在建设的过程中针对特殊的钙质砂珊瑚土的处理方法,各典型地区的地基、桩基处理措施等。在讲解地基与基础相关内容时,针对土的性质及其成因,以及沉积环境、沉积时间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对土力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将来爱岗敬业,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为我国的土力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另外,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时时互动,根据课堂内容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理解和思考,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递真善美,鼓励学生做一个富有正能量并积极传播正能量的人,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脚踏实地、勇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土力学与爱国主义教育

“土力学”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结构与爱国主义教育密切相关,例如我国的土力学发展历史、土体本构模型的选取、岩土工程新技术的发展和边坡稳定理论等。

在讲授我国土力学发展历史过程中,可以从与国家基础建设密切相关的方面进行举例重点讲授,例如,建造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京沪高铁和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对国家强大、民族复兴所起的关键推进作用等。通过引入祖国各项建设任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介绍一代又一代伟大工程人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感;通过介绍土力学相关技术的具体应用及其在国家建设中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土力学与职业素养教育

工程结构的安全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土力学在工程建设尤其是在基础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未来的土木工程从业者,在提升自己职业技能的同时,必须遵守职业操守,具有职业道德。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从业人员来说,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在某些情况下都会被无限放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就要求土木工程从业人员具备严谨、认真、精细、负责的工作态度,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的内涵相吻合,可以借此开展敬业教育。在分组开展土力学实验过程中,经常需要团队协作,可以适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平等互助的团队精神,进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和“平等”的思政元素。

三、课程思政预期效果

课程思政既要遵循课程建设的逻辑,又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成才需求,既兼顾课程内容的学术性、发展性,又注重建设的个性化、多元化,做到因材施教、顺势而为。课程思政教育不是要改变原来的课程内容,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及内涵巧妙地融入原有的专业课堂教学中,从而找到最佳的契合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持续改进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探索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新途径,进而逐步提高教学水平,达到传授知识、价值引领和能力建设合一的教学效果。

(一)预期效果:传授知识

在“土力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过程中,融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素养培养,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在“土力学”专业课程教学中,依据教学流程,对课程思政点进行挖掘,总结课程思政点的挖掘方式,突出重点,紧扣专业知识点,客观分析当前社会的不足之处,紧密联系当下时政的重点论题、创新亮点,使学生明确知识点所隐含的价值判断及思政逻辑,进而做到灵活应用。

(二)预期效果:价值引领

通过科学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有效融入思政元素,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本文对“土力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专业课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在学科专业课程中达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围绕价值目标的实现,科学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改变“量化”的惯性思维,克服用“完成任务”的数量来机械地评价教育效果的错误倾向;要注重循序渐进,坚持问题和目标的双重导向,防止一蹴而就,切实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土力学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垃圾土力学特性及其路基填筑应用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土力学中土的密度和重度概念的分析与讨论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