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食节律在初发糖尿病患者C肽、血糖控制及胰岛素抵抗中的应用效果

2023-12-05周书敏张洋广州开发区医院黄埔区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0700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广东广州53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23期
关键词:甘油三酯空腹胆固醇

周书敏,张洋(.广州开发区医院(黄埔区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0700;2.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广东 广州 5300)

糖尿病与遗传因素及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致残率较高,属于患者机体胰岛素水平低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的一种代谢障碍类疾病,已经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难题[1]。糖尿病初发无明显的典型症状,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的症状[2],许多初发糖尿病的患者食物营养摄入不合理、不忌口、因碳水化合物不均衡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易出现蛋白质及脂肪等营养代谢异常,使血糖增高,从而进一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3]。

饮食节律是指进餐方式的周期性规律,如一天中餐次安排,每餐的进食速度,或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地限制能量摄入等。固定的饮食节律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发现自身餐后血糖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医生对糖尿病患者的药物剂量进行调整。糖尿病的饮食节律强调应结合患者的家庭习惯、饮食偏好、宗教或文化需要、日程安排等综合考虑,提出个体化营养方案[4],从而更好地评估糖尿病的治疗效果。C肽(C-Peptide)由胰岛β细胞分泌,可反映人体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是临床评估胰岛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情况的有效指标。

本文针对初发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干预,对患者每天每餐的主食热量及盐、蛋白质、脂肪摄入等多方面进行指导,通过改变患者饮食节律,增加患者进食餐次,对比等热量下不同进食餐次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C肽水平及胰岛功能,从而了解饮食节律对初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有何影响,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发现自身餐后血糖的变化规律,提高患者依从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初次确诊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52.56±7.29)岁;病程0-5年,平均病程(1.91±0.42)年;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学历患者3例,高中学历患者24例,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23例;研究组患者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0.24±8.05)岁;病程0-5年,平均病程(2.11±0.89)年;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学历患者4例,高中学历患者28例,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18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文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标准。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30岁且初次诊断2型糖尿病;病程≤5年;既往未经降糖药物治疗;认知无障碍,可正常沟通交流;患者签署实验同意书。

排除标准:既往使用降糖药物治疗者;内脏器官严重病变者;伴精神系统疾病者;妊娠期患者以及恶性肿瘤者;意识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者。

1.3 方法 对照组:饮食节律为一日3餐。医院医师及护士根据患者体重及生活基本情况制定食谱,督促患者遵医嘱饮食,科学合理安排饮食。每日进食早餐、午餐、晚餐,不额外加餐。饮食结构选择50%-60%的碳水化合物、20%-25%脂肪以及15%-20%的蛋白质;每天的食物热量摄入不能超过每千克体重30千卡,尽可能食用粗粮制品;每天新鲜蔬菜摄入量为500g,多选择芹菜、萝卜等含纤维素高的蔬菜;牛奶每天200g,鸡蛋每天1个,精肉或鱼类120g左右,多摄入植物油,控制摄入量在25g以下;主食每天不超过250g,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及钙、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对盐的摄入量控制在5g/天;进餐速度要慢,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主动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高配合度和依从性。

研究组:饮食节律为一日5餐。医院医师及护士根据患者体重及生活基本情况制定食谱,督促患者遵医嘱饮食,科学合理安排饮食。每日进食早餐、午餐、晚餐,每日10点及16点额外加餐,每日共进食5餐。饮食结构、各种食物摄入量、进食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 测定两组患者饮食干预1周前后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空腹血糖及餐后2h末梢血糖水平;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C肽及餐后2hC肽水平;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①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mL,采用高速离心机以2000r/min的转速对静脉血进行离心6min,取上层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患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

②空腹血糖、餐后2h末梢血糖水平:用乙醇消毒患者采血的手指末端部位,待乙醇风干后,用雅培血糖仪采血针穿刺皮肤后轻压血液自然流出,用消毒棉球轻拭去第一滴以后,将第二滴血液滴入试纸区上的指定区域,检测手指末端微循环血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

③空腹C肽及餐后2hC肽水平:让患者在空腹状态下抽血做空腹C肽检查,然后进餐后120分钟查餐后2hC肽水平,评估患者胰岛功能。

④营养指标: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22.0软件统计数据,临床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计量数据应用(±s)表达,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采取卡方检验,P<0.05表示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及研究组的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均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比较(±s,mmol/L)

组别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2.55±0.40 1.44±0.19 4.62±0.35 2.85±0.42研究组 2.56±0.42 1.12±0.25 4.61±0.33 2.15±0.28 t 0.121 0.220 0.147 0.810 P 0.903 0.725 0.883 0.269

2.2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末梢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末梢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12.89±3.12 10.21±3.05* 17.61±4.02 14.48±4.11*研究组 12.90±3.15 5.45±3.01* 17.59±4.03 8.14±4.01*t 0.015 7.855 0.024 7.807 P 0.987 <0.001 0.980 <0.001

2.3 两组患者空腹C肽及餐后2hC肽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C肽及餐后2h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研究组空腹C肽水平及餐后2hC肽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空腹C肽及餐后2hC肽水平比较(±s,ng/mL)

组别 C肽 餐后2hC肽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1.35±0.02 1.56±0.03 1.47±1.16 2.87±1.05研究组 1.36±0.05 1.75±0.04 1.35±2.12 2.31±2.01 t 1.313 2.843 2.280 7.044 P 0.192 0.253 0.779 0.491

2.4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研究组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或者波动性的高血糖,胰岛素抵抗是主要的发病诱因,病程长、易反复。在临床诊疗上有五种辅助治疗措施,包括健康普及教育、药物治疗、自我监测护理、运动及饮食干预,其中饮食干预属于基础辅助措施。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常规饮食无法控制营养比例摄入量,并且受到患者家庭、社会及饮食认知等多方因素影响,缺乏有效的饮食干预[5]。本文通过不同实验分组,要求患者每天每餐严格按照制定的饮食计划进食,控制食物摄入能量,发现通过饮食干预可以降低血糖,改善初发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通过调整饮食节律,在等热量情况下增加每日进餐次数,可使患者血糖降低更快、更平稳,利于预后。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初发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后,对照组及研究组的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均降低,说明饮食干预可改善患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干预时间过短有关。国外研究[6]显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增加进餐次数虽对血糖的长期控制未见显著影响,但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波动,调节胰岛素分泌,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较单纯的高血糖危害更大,总胆固醇含量的升高会导致体内血脂含量提升,增加游离脂肪酸,脂肪酸可以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患者血糖,加速糖尿病恶化。有关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显示,随着糖尿病肾病的病情不断加重,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增高[7]。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存在,导致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发生,影响患者的预后过程[8]。国内有关2型糖尿病饮食干预的研究报道显示,通过改变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可对患者机体脂质代谢紊乱及时干预纠正,减少血脂含量,达到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目的[9]。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末梢血糖水平降低,说明在摄入等热量的情况下,增加进餐次数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使血糖更平稳。血糖是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一种生化指标,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有研究表明,低于5mmol/L的血糖值不会刺激胰岛β细胞,血糖逐渐升高后,浓度达到8mmol/L时,对胰岛β细胞达到最大刺激值的二分之一,待血糖超过17mmol/L时就会抑制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造成胰岛素抵抗,加重病症[10]。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均为初发糖尿病患者,入院时餐后2h血糖平均值>17mmol/L,故本研究中通过个体化饮食干预可减轻胰岛功能负担,使空腹和餐后血糖接近或达到正常值[11]。相关饮食护理的研究表明,以营养保健为中心的饮食干预可对疾病实现较好的控制与治疗,高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11]。对于特殊糖尿病患者,如妊娠糖尿病或儿童糖尿病患者,增加每日进餐次数不但可以满足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的需求,而且有利于血糖控制。饮食与运动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表明,通过饮食联合运动干预,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肥胖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结局[12]。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及研究组干预后空腹C肽及餐后2hC肽均较干预前上升,但两组患者改变饮食节律对C肽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13]。本研究中纳入对象均为初发糖尿病患者,餐后2h血糖平均值>17mmol/L,故高血糖抑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导致空腹及餐后C肽偏低,经饮食干预及治疗后糖毒性解除,胰岛功能恢复,胰岛素抵抗改善,干预后空腹及餐后C肽均较干预前升高,但本研究干预时间较短,干预前后两组C肽变化无明显差异。而国外研究显示,减少进餐次数(一日2餐),配合限能量膳食可以更好地降低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但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控制并未显示出优势[10,14-15]。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的进餐次数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运动情况、饮食习惯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安排,饮食联合运动能有效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于血糖波动比较大,如使用胰岛素、合并糖尿病肾病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尤其是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建议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进行干预。对于糖尿病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每餐不宜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荷,亦可以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对于特殊糖尿病患者,如妊娠糖尿病或儿童糖尿病,因其需摄取更多热量,少食多餐更符合其生理需求。因此,改变饮食节律,通过合理均衡的饮食调配、个体化治疗,有助于将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素敏感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予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甘油三酯空腹胆固醇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高甘油三酯血症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体检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为何仍需注意?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
空腹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