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一体”针法联合Bobath技术对卒中后偏瘫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FMA评分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3-12-02王凌宇

辽宁医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针法三位一体患侧

杨 磊 王凌宇

杞县人民医院(河南 开封 475200)

脑卒中患者具有高致残率特点,常见出现语言、运动功能障碍等,其中偏瘫最为突出[1-2]。偏瘫又称为半身不遂,一侧上或下肢瘫痪,常伴有患侧中枢性面瘫和舌瘫[3]。该病的常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配合物理疗法,Bobath技术是神经物理疗法,通过采用抑制异常姿势,诱导正常姿势的恢复[4-6]。中医外治法中针刺治疗卒中后偏瘫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且针刺外治法副作用小。本实验就“三位一体”针法联合Bobath技术对卒中后偏瘫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FMA评分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进行以下探讨,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22例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61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技术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三位一体”针法治疗。对照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42~75岁,平均(45.26±7.52)岁,病程10~180d,平均(45.85±6.85)d,脑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38例,出血性脑卒中23例。病患部位:左侧肢体偏瘫33例,右侧肢体偏瘫28例。观察组男33例,女28例,年龄42~75岁,平均(45.64±7.47)岁,病程10~180d,平均(46.02±6.78)d,脑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35例,出血性脑卒中26例。病患部位:左侧肢体偏瘫36例,右侧肢体偏瘫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1.1 诊断标注 ①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7]中关于脑卒中及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风病辩证论治》[8]中关于卒中患者相关诊断标准。主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塞、肢体麻木,舌黯紫。次症:苔白腻,脉弦滑。满足主症三项,次症两项即可确诊。

1.1.2 纳入标准 ①影像学MRI检查脑梗死发生在单侧颈内动脉系统。②年龄<75岁,>42岁。③患者生命体征稳定。④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心肝肾脏器等肿瘤性病变。②凝血系统障碍患者。③患有精神类疾病。④对针刺晕针患者。⑤处于妊娠期妇女。⑥不能完成实验全过程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Bobath技术常规药物治疗,运用Brunnsrtom分期理论为治疗标准。①软瘫期(Brunnsrtom I期)以主活动为辅,被动活动为主,对患者进行良侧摆肢体训练、翻身训练、坐起训练,下肢控制训练等。②痉挛期(Brunnsrtom II期~IV期)以诱发分离运动、抗痉挛改善运动功能为主,且进行上下肢功能训练、手臂训练,坐立平衡训练等。③分离运动期(Brunnsrtom V期~VI期)通过自主运动,克服为主,对上下肢进行功能训练,改善步态训练等。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训练50min,持续治疗30d。观察组在Brunnsrtom新技术上联合使用“三位一体”针法联合。头穴选取双侧顶颞前斜线、顶中线;夹脊穴:颈5至胸5夹脊穴,胸9、胸11夹脊穴,腰1至腰5夹脊穴。上肢患侧取肩髃、肩贞、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患侧取穴环跳、风市,阳陵泉、昆仑、绝骨。采用华佗牌φ0.25×40mm~60mm一次性针灸针。针刺时使用75%的医用酒精消毒。头部针刺时应斜刺进针,斜刺度数为15~25度夹角进针25mm,进针后捻转210转每分钟,施术1分钟以上,待患者有酸胀感为易,留针20min。针刺脊柱时深度20~30mm,待得气后进行捻转210转每分钟,施术1分钟以上不进行留针。上肢穴位针刺时深度为25~45mm,待得气后进行捻转210转每分钟,施术1分钟以上留针20min。针刺的具体深度根据患者体质的胖瘦进行调整。针刺每日一次,15d为一个疗程,连续针刺;两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FMA与改良Barthel指数 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FMA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Barthel指数评分[9],>60分为良,40~60分为中度残废,20~40分为重度残废,<20分为完全残废,满分为100分。采用运动功能评定简化量表(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FMA)[10]对上下肢进行功能评分。

(2)血清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集外周空腹静脉血5mL,3000r/min离心15min,留取血清。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对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正五聚体蛋白3(Pentraxin-3,PTX3)、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进行检测。

(3)临床疗效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1]对“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评价标准。患侧功能肌力恢复能自理生活为痊愈。患侧肌力增加2级,功能活动基本正常为显效。患侧肌力增加1级以上能完成大部分功能活动,但仍需要照顾为有效。患侧肢体肌力功能无显著变化且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FMA与改良Barthel指数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与改良Barthel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与改良Barthel指数变化

2.2血清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IL-1β、IL-6、TNF-α、PTX3、sICAM-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β、IL-6、TNF-α、PTX3、sICAM-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β、IL-6、TNF-α、PTX3、sICAM-1水平变化

2.3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9.65%显著高于对照组74.98%(χ2=4.659,P=0.030)。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大多数均会出现偏瘫症状,偏瘫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引发偏瘫最常见原因原因为脑卒中,约有55%~75%的脑卒中患者。西医常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进行溶栓处理。物理治疗是最为常见后期康复锻炼方式,Bobath技术作为新型的康复锻炼方式,能根据患者不同的类型进行调整康复锻炼[12-13]。早期进行肌肉关节活动肌力和各项神经康复锻炼。偏瘫患者由于脑部高级中枢神经对低级控制失调,低级中枢反射失去控制导致的。脑卒中患者主要是运动控制障碍而不是直接肌力的问题,异常运动模式建立在了正常的运动模式上,通过抑制异常运动模式,诱导正常运动模式才能得到有效恢复[14-15]。所以Bobath基于以上原因突出治疗重点在减轻痉挛与分离性的运动模式。

中医中将脑卒中偏瘫归属于“中风”的范畴,多数偏瘫患者均出现在中风病后期,恢复期尤为重要,多是因为内上积损,复因劳欲过度,情志所伤,饮食不节或外邪因素等,从而引发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从而猝然昏倒,半身不遂。该病病位在脑,头为诸阳之会,古语中提到“脑为髓海”,“三位一体”针刺脑部能有效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脏腑经络均汇聚于脑中,针刺颞前线贯穿头部顶颞两区,贯穿督脉与阳经,从脑部出发游走全身,贯通经脉,刺激全身气血运行,调动五脏六腑,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上下肢分布阳经与阴经,气血运行通达四肢,根据经络学说,经络分布于与神经、肌肉肌群,针刺上下肢体穴位能有效刺激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运动障碍。“三位一体”针刺既重视了局部又重视了整体,局部重点突出治疗,整体与局部交相辉映协调。

IL-1β、IL-6、TNF-α、PTX3、sICAM-1均是炎性因子,IL-6为一种广泛的促炎因子,具有促进炎性介质的释放[16]。IL-1β、sICAM-1前者为一种趋化因子,后者为黏附因子,均能能诱导炎细胞附着于内皮细胞,促进炎性反应。TNF-α是一种多功能的促炎因子,参与炎性反应,脑缺血死亡等。PTX3是由IL-1β、IL-6、TNF-α刺激下产生的新型炎性因子能快速的诱导炎性反应,这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关系密切。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1β、IL-6、TNF-α、PTX3、sICAM-1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FMA与Barthel均是反应疗效水平的主观评价,观察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也好于对照组,也表明“三位一体”针法联合Bobath技术能有效加快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促进患侧的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三位一体”针法联合Bobath技术能有效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与FMA评分,降低血清炎症反应的影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能力。

猜你喜欢

针法三位一体患侧
更 正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