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身体与自主性“:数字灵工”的文化生产困境研究
——以B站up主为例

2023-11-29鞠春彦慕容凯欣

肇庆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身体数字

鞠春彦,慕容凯欣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北京 100124)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自媒体(We Media)这一概念最初在2002 年由美国著名博客作者丹·吉尔莫(Dan Gillmor)提出。在2003年出版的《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中,吉尔莫在其撰写的文章《下一个时代的新闻:自媒体的来临》里指出由于网络讨论社区、博客等新生事物风起云涌,许多对科技娴熟的受众,已经迫不及待却又自然而然地参与了新闻对话,而成为整个新闻传播流程中重要且有影响力的一环,自媒体将是未来的主流媒体[1]。

我国自媒体的开端始于2009 年由新浪微博上线所引发的社交平台风潮;2012 年微信公众号上线,自媒体逐渐向移动端发展;2012—2014 年门户网站、视频、电商平台等开始涉足自媒体领域;2015年至今,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成为自媒体内容创业的新热点[2]。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势头,自媒体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蓬勃发展,不断丰富其形式载体及传播途径。以“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简称为“B 站”)为例,根据2022 年第四季度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22 年12 月31 日,B 站月均活跃用户超过3 亿人次,月均视频播放量为136 亿次,月均活跃自媒体博主达380万人次,共有超过130万的自媒体博主在B站获得收入[3]。可见,自媒体已然成为新业态下重要的新兴行业力量,在大量的数据流量哺育下众多自媒体从业者应运而生。

随着媒体从业者的增加,那些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内容创意生产的数字劳动者——“数字灵工”出现了职业化趋势,但在发展的同时他们也正遭遇着困境与挑战。是什么促使“数字灵工”遭遇发展困境?“数字灵工”又为脱困做了怎样的尝试?这是本研究关注并尝试回答的问题。

二、相关研究的简单回顾

毫无疑问,文化是人类社会中最为复杂的现象之一。文化包罗万象,多角度、多层次对文化进行界定与解读的研究不胜枚举。20 世纪50 年代著名文化学家克鲁伯和克鲁柯亨曾经列举了150余种文化定义[4]。从帕森斯到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从韦伯、涂尔干到布迪厄、巴赫金都在文化社会学的重要名录中。文化生产方式理论是研究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以及当代文化研究者们对其都有过精彩的分析和论述。马克思认为,人类文化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特定时代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精神体现,是一种特殊性的生产活动即精神生产活动,如“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5]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之后,大众文化生产的特征凸显,但归根究底自媒体从业者们在互联网空间进行的创造仍然是受生产支配的社会性活动,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体现与文化生产。本研究关注的“文化生产”是指产生于互联网空间中的网络文化,主要由自媒体博主通过技能教学、知识分享、生活展示、二次创作、原创艺术等形式生产出来的创意类精神文化产品。

2021 年牛天在《赋值的工作:数字灵工平台化工作实践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数字灵工”概念。与在职场固定时空中或平台上做低技能、接零活儿的传统“零工”不同,“数字灵工”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较高技能的专业化青年群体,包括自媒体创作者、短视频博主、互联网营销师等,他们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创意生产与传播优质内容,以此获得收益实现自我价值[6]。新劳动形态中的数字灵工,他们的工作模式从“企业—员工”转为“平台—个人”,主要涉及文化教育、游戏、时尚、网络文学等行业。这一新就业群体由于符号、经济、文化和社交等方面资本的增加,在平台生产网络文化的过程中获得了身份认同、高经济收入、职业发展以及社交网络拓展等收益。“数字灵工”在获得正向收益的同时,也容易陷入自发性过劳、受众注意力短缺以及利润微薄等个体化困境,还因劳动控制等“导致文化生产逐步滑入‘自我锁定’‘创意失活’‘路径依赖’‘自主丧失’的轨道”[7]。劳动关系理论、工作主体性关注、平台算法与流量的规训、消费逻辑的裹挟等分析对此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因“数字灵工”的劳动场域是在特定空间中,所以空间视角的分析需要给予重视。

三、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西方社会学理论界出现的“时空转向”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时空转向“意味着从社会主体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时空的本体论意义,进而将时空的存在理解为社会性的建构。”[8]亨利·列斐伏尔和米歇尔·福柯是对当代社会理论空间转向做出重要贡献的两位代表性人物,他们不仅最早以自身研究揭开了这场转向的序幕而且对“空间转向”本身影响巨大。列斐伏尔认为空间产生于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他区分了三种不同层次的空间:从天然原初的、自然的空间到逻辑与形式抽象的精神空间再到更复杂的、由社会性生产的社会空间,并提出社会空间具有感知的、构想的和实际的三元特性[9]。米歇尔·福柯没有像列斐伏尔那样将社会空间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广泛讨论,而是将对身体的解释和批判置于空间视域中。他认为:具备社会性的空间必然伴随着权力的渗透,置于权力空间中的具体个人难以避免空间权力对身体实施的规训,人的身体总会被动地被弥散的权力所支配,并通过空间这一权力载体来实施,“全景敞视主义”便是这一观点的集中体现[10]。福柯对于空间权力的观点延伸了空间的本体概念,拓展了空间、权力与身体间关系的观察视角。

数字灵工依托互联网空间而生,“在网络社会里,是空间组织了时间。[11]”重构了时空的互联网空间仍然是社会性的建构,打破了时空界限的网络对于在其空间的实践者必然有叠加的要求。以B站的UP 主为例,他们通过平台将个人创作的文化产品、连同个人形象等一同搬运到网络,通过彰显个人以及个人表演等成为网络文化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一文化生产过程中,UP 主的身体承担多重功能,不管“在场”还是“缺场”,其身体都是视频内容生产完成的关键。自主性本是吸引“数字灵工”新就业群体入场的关键,但推动“数字灵工”职业发展的要件却逐渐成为了禁锢其发展的阻力。空间理论可为该悖论的存在提供一定解释,网络空间特性并未改变甚至加剧了空间-身体-自主性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而挤压了文化生产,下面将结合案例对其作出适当说明。

研究采用非参与式观察、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2022 年9 月至2023 年3 月,笔者于某互联网企业进行为了其半年的实习,在此期间通过非参与式观察及参与式观察的方式收集资料。由于深度访谈对受访者的选取需要兼顾典型性与代表性,于是根据职业类型、领域类型、粉丝数量等作为抽选标准并按不同类型及不同层级进行受访者的选取。笔者共对10 名自媒体博主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涵盖年龄为20-35岁,深度访谈结束后共获一手资料6 万字。出于对研究伦理的考量,对10名受访者进行了匿名化处理,关于访谈内容的公开事宜已征得受访者同意。

表1 受访者基本情况

四、虚拟空间中“数字灵工”的文化生产困境

(一)被权力渗透的空间:算法技术监控下的生产场所

正如福柯所强调,权力弥漫于空间之中,空间的边界演化为权力的边界,社会性空间存在的地方必然会伴随着权力的渗透。网络空间也不例外。“数字灵工”赖以存继的网络虚拟空间在平台经济盛行的背景下自然难以规避权力的蔓延,实际上空间权力早已覆盖到诞生于虚拟空间中的每一个文化符号。算法技术作为平台权力得以施展的重要工具是构成“数字灵工”进行文化生产的空间的技术架构基础。个人主页、视频播放界面、动态及互动板块所构成的文化生产空间由算法技术提供支持。除了为生产空间的形成提供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外,生产内容的推送传播规制完全由平台算法所掌控。代表平台权力的算法推送机制遵循着通过权重指标计算综合得分以决定流量分配的原则,“数字灵工”所生产的视频内容并非仅靠高质量就能获得大量曝光,而是需要在权重更高的指标中收获流量,符合算法推送机制的计算逻辑,才能得到平台的青睐。

“数字灵工”的职业发展生命线源于流量的变现情况,脱离了对创作空间的自主掌控权,“数字灵工”在看似自由的“个人作坊”式文化生产空间下接受着算法技术的影响与监控,隐秘地讨好着弥漫在生产空间中无形的权力,实际上并不具备真正独立进行文化生产并支配生产空间的权利。

表2 B站流量推送指标的权重情况

我会花心思去完善我的主页空间内容,在进行视频投稿的时候也会根据平台推送规则尽可能地多加入一些热门标签,这样利于“引流”获得更多曝光量,增加愿意点进我的主页看视频的观众数量。(受访者,GZ)

钢板桩水上施工技术在航道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段志刚,陈义刚(12-218)

对于我来说最开心的事儿就是自己创作的视频被推送到平台主页上,能短时间内就获得大量的曝光,快速涨粉。但是并不是每个视频都能“撞大运”,可能和平台的推送机制有关,有时候我感觉质量很好的视频反而自然流量很差,冷冷清清无人观看。(受访者,YH)

(二)过载使用的身体:被过度消费的文化生产工具

网络空间区别于列斐伏尔所指代的空间的实践而存在,它打破了物理条件的局限而成为一种社会性的象征空间。在网络空间中,文化与知识的积累依然存在,能蔓延至整个空间,并归入劳动生产的过程。“数字灵工”借助网络空间进行文化生产实践,而“身体”则是重要的生产工具。

在B站中,该视频网站中的up主在互联网所提供的虚拟空间中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文化生产实践,经历“选题—撰稿—拍摄—剪辑—发布”等一系列文化生产过程。独出心裁的想法、文稿撰写的质量、拍摄与剪辑的技术等要素将被视为极富个人特色的技术属性归入文化生产的一环,而身体工具的使用是其核心。一方面虚拟空间中的视频内容主要由身体语言构成,up主需要在视频中出售自己的身体作为招揽看客的手段,精细打造的“个人形象”、丰富的“肢体语言”、独具特色的“声音”汇合成一段别出心裁的“表演”,充分向观众展示视频的“卖点”以斩获流量。但他们的工作不可能都在网络上展示出来,网络缺场时身体依然在生产过程中。另一方面,当“身体”作为融入网络文化生产中便捷而可支配性资源时,“身体”也处于权力体系得被形塑与规训中。身体的过度消费与看似“自由”实则被“规训”的文化生产过程彰显着一种危险的后果——身体被过载使用。

譬如美食区up主在生产视频时,为提高内容对观众的吸引力,往往会过度消费身体来树立类似于“大胃王”一样的人设,使用“3分钟拉面挑战”“小伙一顿狂吃10个汉堡”等标题来制造视频噱头,使用身体工具来呈现另类的“吃播”表演。美妆区的up主则会于短时间内在脸上使用各类化妆品和护肤品,各类“测评”将身体视为实验场所,通过牺牲身体健康的方式置换热度。一旦作为重要生产工具的身体受到损害,则难以持续进行文化生产。身体工具的过载使用成为了“数字灵工”文化生产的困境之一。

我比一般人饭量大很多,但如果我在直播时吃得太多了,下播后为了不让自己那么难受会去催吐,是有点伤身,不过观众就喜欢“大胃王”的噱头,下次直播也还是会吃那么多。(受访者,ML)

我曾经由于工作需要,一整天都佩戴美瞳拍视频,结果第二天就得了眼膜炎,眼睛疼得都睁不开,最后需要入院治疗,住院了整整一周,工作也被耽误了。(受访人,KL)

(三)自主性丧失:商业逻辑下的同质化生产

空间具有社会性,网络空间亦然。当资本的力量进入网络空间,消费主义的逻辑成为自媒体运营的基调,处于其间的个人也就逐渐丧失了自主选择权利。以分享生活内容为最初目的“数字灵工”会在资本力量进军网络场域后更改运营目标,他们被播放量、互动量、粉丝数等象征着流量的指标所裹挟,文化生产则必然落入资本的运作逻辑中,在商业逻辑的驱使下生产所谓的文化商品。当“数字灵工”成为平台经济循环体系中的一员,当流量成为网络空间中各方进行通用交换的等价物,“数字灵工”的底层思维从作品逻辑走向消费逻辑[12]。

同质化内容生产跟追热点和爆款有关,平台又鼓励这种行为,模仿爆款热门视频更容易获得流量,所以很多视频内容因为蹭这个热点或者借鉴热门视频的模板就会显得有点千篇一律。(受访者,TW)

我在后期接广告以后视频就附带了商品属性,一方面我确实是靠接广告来获得收入,另一方面对于粉丝来说视频内容就是促进他们消费的一个起点,我认为做视频也变相是在生产一个文化商品。做自媒体这一行想赚钱就必须要迎合广告商的需求与审美,有些同质化的生产内容也是无法避免的。(受访者,SD)

五、“数字灵工”在文化生产中的脱困努力

“数字灵工”一词出现的时间不长,但网络空间中的文化生产已有时日。同现实社会空间中的文化生产一样,文化生产者的主体性仍值得关注。在被规制的网络空间中,“数字灵工”的内容生产目的与初入自媒体领域时的“自由表达”已大相径庭。“数字灵工”在在规则与算法技术监督的夹缝中寻求着有限的创作自主。多数“数字灵工”会选择在整体固定的框架下进行细节的“自由发挥”,譬如在视频创作中穿插部分符合个人旨趣、承载个人审美的个性化内容,注入某些“金句”、幽默风趣的“顺口溜”、时尚的画面表达、独特的叙述方式等皆是“数字灵工”在受限的环境下另辟蹊径的自由表达方法,这些积极的尝试是对套路化、模式化、工业化的内容生产方式进行的主动的反抗实践。

在做推广视频的时候,有时候我会在模式化的制作模板以外再加入一些有个人特点的表达元素,想通过这些方式让我的粉丝去记住我这个鲜活的人,还有我想达的一些内容,希望能通过视频和他们进行一些有趣的互动。(受访者,TD)

除此之外,“数字灵工”还会充分利用线上交流板块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打破视频对个人形象的束缚,致力于向观众呈现更全方位的鲜活主体形象。通过与观众进行互动式的观点与情绪交流,“数字灵工”得以充分进行自我披露,在局限以外找到自我表达的空间与自由。

我经常在评论区和我的粉丝进行互动,我很喜欢这种实时交流的方式,可以更贴近他们一些,让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真实的我而不是一个具体人设。看着粉丝们在评论区各式各样的留言会让我感觉很有价值感和成就感。(受访者,GZ)

为了在生产内容中找到表达与创作的自主掌控权,更有“数字灵工”承担着流量流失的风险,开始聚焦于价值与知识的输出转型。从以往仅依赖身体表达所制造的“卖点”转变为更专注于个人价值及专业知识的传达,以更独特、更多元的方式展现自我,提高生产视频的质量与内涵,彰显与消费逻辑主导的商业化文化生产的区别。

我如果这个月接了一个商业推广,那么我就会连做好几个好玩有趣且能输出自我价值观的高质量视频。我还是不想把账户完全商业化,还是得留出些自我表达的空间。(受访者,TW)

“流量至上”“商业盈利”并非是“数字灵工”保持创作的唯一目标,创作自主与自由表达在“数字灵工”的文化生产中仍旧占据重要地位。无论是独特的个性化表达、通过积极互动加强与观众的情绪链接还是以牺牲部分流量为代价的输出转型无一不凸显着“数字灵工”在文化生产困境中为“破局”所作出的努力。

六、结语

新兴网络视频平台为“数字灵工”开辟了新的职业发展路径,网络创作空间的诞生、基础技术的支持为“数字灵工”提供了一个可对外展示自我的窗口。虚拟网络空间中既承载着趋于丰富多元的文化生产内容又弥漫着平台经济背后无形的权利。空间、身体和技术是“数字灵工”进行文化生产的场所、工具与基础,但在倚仗各要素进行文化生产的同时却也会逐渐陷入到与预期相反的困境中。作为文化生产的重要叙事工具——“身体”被过载使用,网络空间中渗透的平台权力施行着对身体的规训,创作的自主性在资本的裹挟下逐步丧失。面对如此困境,“数字灵工”并非缄默地被动接受自主性被蚕食的结果,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探索,通过个性化表达、建立情感链接与输出转型等方式力求在商业背景下找到自我表达与职业发展的平衡。不管怎样,只有在坚持主体性的社会空间中才有真的“以人为本”。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身体数字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答数字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数字看G20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身体力“形”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