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研究

2023-11-29陈显明范莹莹

肇庆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课程建设

陈显明,范莹莹

(肇庆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4G/5G/6G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内国际教育发展态势,在线课程正以十分快速的速度在发展。在线开放课程是实现终身教育和公平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正受到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顶层设计方面国家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加以引导与规范,促进在线课程的建设与服务。比如2019年发布的《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1],指出要实施“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汇聚互联网教学、科研、文化资源,拓展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到2022年,推出3 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 000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6 000 门左右国家级和10 000 门左右省级线上线下高等教育一流课程、10 000 堂基础教育示范课、1 000 堂职业教育示范课、200 堂继续教育示范课。2022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又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2],规范了在线课程的选用、教学、评价、督导和学分认定等管理制度,将在线开放课程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做到线上与线下课程同管理、同要求。与国家政策相呼应,各省纷纷出台相关行动措施,大力鼓励本省高校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广东省在2021 年出台的《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开发建设面向粤港澳全体高校、自主运营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引进、建设1 000 门左右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扩大国家级、省级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应用。到2035年,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3]。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与推动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然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对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研究的一些现状进行梳理归纳以促进对在线开放课程的认知和建设。

一、国家级以及省级(广东)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

表1列举了近些年教育部和广东省在线课程建设的数量。从2017 年开始国家进行首批在线课程认定,到2021年,国家共认定了在线课程一万多门,特别是2019年和2021年度,认定的数量激增。与国家政策相适应,广东省从2017年开始也进行省一级在线开放课程的认定,截止2021 年度,广东省合计认定在线开放课程达一千多门。在线开放课程认定数量的不断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国际教育态势正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在线教育成为教育界新的时尚,也正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新模式。中国要想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必须与世界接轨,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发展在线教育已成为必然。中国正以积极的态势面对在线教育的发展,出台大量相关政策及措施加以引导和激励,并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加以建设。另一方面就是受到民众对终身教育需求的刺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就业的巨大压力、人才的激烈竞争要求人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终身教育已成为一种必然。国家在对终身教育进行制度设计时把在线教育作为重要抓手,视其为实现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另外就是在线教育是应对教育突发事件的一种重要手段。2020年开始爆发的新冠疫情使得在线教育从背后走向前台,广大学子依托在线教育度过疫情最艰难时期,实现“停课不停学”目标。在三年的抗疫过程中,众多学子都从在线教育中受益,高校学生普遍都拿到了相应学分。第四就是各省和各高校竞争需求。各省为保持教育上的竞争优势和实现教育强省目标,必须紧贴国家政策出台相关措施鼓励省内高校参与竞争,加快在线课程建设。而高校由于自身生存需要以及对资源占有的渴望纷纷出台各种奖励措施激励教师和教师团队进行在线课程建设,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目标。诸多因素都在推动我国高校在线课程的建设,使得在线课程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表1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情况

二、在线开放课程的理论研究状况

图1是在期刊网中以“在线开放课程”为篇名检索到的中文文献,共1 936 篇(时间跨度:2006.5.5-2022.11.11)。从图中可以看出,对在线开放课程的研究始于2006年,但在2013年前对该领域的研究并不多,发表的成果数量也较少。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4G/5G 通讯技术的发展,世界教育形势随之发生变化,国外在线教育、终身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与国际教育的交流融通,也促进了对终身教育和公平教育的认知,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指出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在线教育可以优化教育资源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是实现终身教育和公平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随后出台的许多国家政策都在引导和促进在线教育的发展,而在线课程的建设是在线教育的核心支撑点。为夯实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理论根基,从2013年开始进行理论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文献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最近几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大幅提升。

图1 期刊网“在线开放课程”文献发表总体趋势分析

图2 是在线开放课程文献的学科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文献主要集中于“在线开放课程”中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管理(1 655篇)、职业教育(370篇)、高等教育(298 篇),这是从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特点、教育的规律、教育的内涵、教育的要素等方面对在线开放课程进行研究,不断夯实在线开放课程的理论基础。另一个文献集中点是与“在线开放课程”技术相关,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文献达1 358篇。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和智能技术,基于这些技术开展在线课程理论研究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图2 期刊网“在线开放课程”文献发表学科分布情况

三、在线课程平台建设现状

伴随着在线课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在线课程平台的搭建也获得了蓬勃的发展。自2013 年10 月中国第一个慕课平台上线至今过去了10年时间[4],中国涌现出一大批颇有影响力的在线课程平台。特别是2022初上线的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由于汇聚了海量的课程资源,截至2022年11月27日,平台(含APP)总浏览量达152 亿,总访客量达2.8 亿人,注册人数6 032万,用户遍及五大洲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俨然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服务平台[5],表2列举了一些较有影响力的在线课程平台,包括清华大学推出的“学堂在线”、高等教育出版社与网易携手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北京大学和阿里巴巴联合打造的“华文慕课”,还有“腾讯课堂”“学银在线”“优课联盟”等。上述平台可按建设主体不同进行分类,第一类为国家级平台,由国家相关部门发起搭建,如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爱课程等,这一类数量比较少,其所服务对象为全国广大学习者。第二类由各省教育厅或教育主管部门发起搭建,属于省级平台,如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粤课堂”、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等,省级平台比国家级平台要多得多,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省内众多学习者。第三类是由高校或高校联盟所搭建,如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这一类数量相对较多,服务对象主要为校内或联盟高校间学习者,当然有些平台也会向社会开放。第四类由企业出资搭建,属于企业级平台,如咪咕学堂,腾讯课堂等,其服务对象主要为某个行业某个领域学习者,这一类多为收费平台。第五类为企事业单位混合搭建,如华文慕课,学银在线等。

表2 一些较有影响力的在线课程平台简介[6]

出现如此众多的在线课程平台有如下原因。第一,在于国家政策所驱动。基于对未来教育形态的预测,在线教育在未来将成为实现终身教育和公平教育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国家已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大力鼓励和扶持在线课程平台建设。第二,技术的发展让在线课程平台建设变得越来越容易,各界力量有能力低成本对其进行建设。第三,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发展使得网络文化深入人心,在线教育隶属网络文化的一部分正产生强大的内驱力驱动着在线课程平台建设。第四,未来在线教育巨大市场潜力和广大目标用户群吸引着众多企业投身该领域的建设。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在线课程平台获得了快速发展。

四、在线课程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分析

(一)发展趋势

1. 在线课程的发展亟需规范。目前在线课程和课程平台主要是在国家政策和措施引导下进行建设,相关立法还很欠缺。2022年出台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虽然对在线课程的选用、教学、评价、督导和学分认定等制定了管理制度,但并没有上升到立法层次。在线课程和课程平台建设正逐步走向成熟,许多课程和课程平台已经市场化,必须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利益主体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规范,并加强课程平台的网络安全监管,使课程建设与平台运行进入良性循环。

2. 课程平台建设主体趋于多元化。中国第一个MOOC 课程平台是由高校所建设(清华大学推出的学堂在线),十多年来高校是在线课程平台建设的主导者和主要参与者。高校依托丰富的师资和先进技术,近水楼台先得月,平台建设非常便利。但高校的课程平台主要还是面向在校大学生,受众面有所局限。平台建设的另一个重要主体是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省教育厅。行政部门拥有权力,可以发布政策,集聚力量,所建设的平台自带公益属性,受众面广泛,对推动终身教育和公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一些行业协会也参与了平台建设,旨在推动行业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在线课程和课程平台建设,他们寻找细分领域,探寻目标客户,构建各种培训体系,重在盈利。

3. 在线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一方面国家和各省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在线课程建设,到目前为止由国家行政部门主导建设的在线课程数量已经相当可观。另一方面,高校也在鼓励校内教师进行在线课程建设,并归属于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认可在线教育理念,主动或被动参与在线课程建设,助推在线教育资源逐年递增。公司企业更是视课程资源为生命线,是课程平台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在利益驱动下他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课程资源,引进和建设更多新资源,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客户,获取更大利益。

4. 在线教育文化正在逐步形成。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正逐渐深入人心,慢慢形成一种教育文化。特别是2019 年出现的新冠疫情更是助推了这种文化的发展进程,本对在线教育文化比较陌生的民众一下子就对其熟悉起来,并在工作学习中加以使用。趁着这股东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公司企业都在助推这种文化,现在即使是学前幼儿都有许多知道了在线教育并在使用在线教育。在高校中,许多教师也倾向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甚至完全使用线上教学。而学生也逐渐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不少课程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在线教学。在线教学正在形成一种文化,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人使用在线教育进行学习工作,提升技能。

(二)存在问题分析

1. 在线课程建设与使用脱节。各高校在政策指引下已经建设起一大批在线课程资源,但相当一部分课程资源并没有得以推广应用,或使用率不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很多高校相关措施都指向了建设而没强调使用,导致课程建设者或团队把课程建起后就放任不管;另一方面是课程建设者或团队没有推广应用能力;第三就是课程建设人或团队有能力但却不愿意去推广和应用,因为在线课程的维护使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许多课程负责人不乐意做这种耗时费力的事情。

2. 在线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是课程质量的保障体系,它能否客观地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至关重要,虽然有许多文献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7-8],并且强调过程评价、立体评价、智能评价、结果导向评价等,但最后的结果并不总是令人满意,而且有些评价方法目前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实现或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甚至有些课程平台或课程实施者为了私利故意夸大考评效果,甚至都不做评价直接给予通过或学分。这导致在线课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也阻碍了在线课程的推广应用,有些高校虽鼓励教师进行在线课程建设却不鼓励甚至不允许教师使用线上教学。

3. 高校选课平台与在线课程平台不够融通,学分互认互换仍有很大的障碍。高校在线课程的主要目标用户群是在校大学生,便利的选课平台是在线课程得以推广应用的重要条件之一。但目前各高校的选课平台还不够开放,还很难实现对接,与第三方在线课程平台间的信息融通更不通畅,很难保证校外学生的选课需求。不少大学城内高校或高校联盟已在探索联盟高校间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但这种程度上的互选互认还有很大的障碍,不同地域不同联盟间的课程互选及学分互认更难以实现。而且我国拥有不同层级高校,不同层级高校间的信息融通更加困难,学分互认更加难以得到落实。虽有不少高校出台校外学分获得办法,但认证手续繁杂,令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无法使用在线课程进行学习。

4.在线课程文化仍有待提升。经过疫情几年的广泛使用,在线课程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广大民众也逐渐接受这种教育文化,但当疫情回落或消失,教育仍旧回到传统线下模式,如2021年线上教学已经逐渐降温,2022 年上半年基本回到线下教学模式。可见在线课程文化仍不成熟,它就象催熟的种子发育不良,无法健康成长。

(三)建议

1. 促进在线课程及平台的推广使用。这些资源应该获得应用,这需要各方主体明晰责任,出台相关措施,促进在线课程及平台的推广使用。如通过经费支持、优先职称晋升、与绩效挂钩等措施鼓励课程建设团队对在线课程进行推广与维护。另一方面也可以授权课程平台或第三方专业人士加以推广维护。

2. 加强在线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一方面把不断涌现的先进技术融入评价体系中,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现代监控技术等,加强过程评价,过去许多无法实现的评价方法利用现有技术已经可以完成。第二要加强诚信教育和建设,课程使用方与被使用方都要严格执行课程质量标准。第三要加强课程质量标准化建设,由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标准,规范评价方法和体系。在线课程只有质量得以保证才会促进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教师采用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并把它做为教学的常规配置。

3. 构建统一的选课平台。加强不同高校教务系统间的对接及不同在线课程平台之间的信息融通,畅通学分互认互换机制,减少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这些也是促进在线课程发展的重要举措。

4. 加强在线课程文化建设。第一要向学生和广大民众宣传终身教育理念,并且强调在线教育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途径。第二继续加强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并使民众以较为方便且性价比较高的方式和途径获得这些资源。第三要进行各种机制建设与研究,如选课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诚信机制、运行机制等,不断健全和完善这些机制。第四要鼓励学校教师和学生使用在线课程进行教育和学习。随着在线课程文化的推广应用,在线教育未来一定会成为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在线课程经过十多年时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立了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形成了多样化的课程平台,服务了广大学子,在线课程正逐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的发展,这种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方式必将在人们的工作学习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课程建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