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专题融入“概论”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2023-11-28刘英博骆真琴

科学咨询 2023年18期
关键词:概论党史思政

刘英博,骆真琴

(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汕头 515063)

党史涵盖了党的奋斗史、思想史和自身建设史。要在“概论”课讲好党的理论,就不能缺少党的奋斗史和自身建设史的支持。将党史以专题形式融入“概论”课教学,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党史专题在思政课教育中有重要的课程论价值

“概论”课“为了保证教材的严肃性、权威性、准确性,其教材的文件语言色彩依然很浓。”[1]党史专题应聚焦百年中曾发生过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关键的历史节点,以及影响深远的特殊时期。这些鲜活的素材,有助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深刻理解党的伟大。

(一)聚焦问题意识凝练“概论”课理论核心

“概论”课的理论主线旨在系统阐释在中国近代“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历史境遇中,“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别的‘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终选择和指导思想,为什么是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别的政党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2]。将党史专题贯穿其中能有效解答学生疑问。问题一,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能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中蕴含着共产党人的觉醒,其科学的认知过程对于今日中国有着伟大意义。问题二,为什么党员甘愿付出生命而仍旧坚持革命?回顾整个革命斗争史,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革命先驱无畏牺牲的动力来源。问题三,为什么“一穷二白”的年代却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史中记录并凝聚了激励几代人奋勇拼搏的精神动力。问题四,改革开放为何被称为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史既是思想解放史,也是党的治理探索史,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才能体会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百年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曾论述:“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3]。

(二)突出以“党”为核心的课程特点

“党史课程的理论解释力、说服力和感召力远远胜过于单纯的理论说教,没有党史作支撑的思想理论教育可能成为干瘪的说教,缺乏生机和活力,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4]“概论”课的首要原则就是坚持党史姓党,任何弱化党的领导地位的理论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虽然历史上不乏持各种信仰、归属不同党派的进步人士为中国革命做出过贡献,但毛泽东思想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5]“概论”课要着重阐释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作用,既要突出理论性、更要突出政治性,这是引导学生修好这门课的要求。

(三)运用研究型教学法突破教学障碍

要实现学习领域“以研究性思维分析问题,以研究型方式解答问题,促使学生在沉浸式思考、体验式参与中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内涵式学习”[6]的目标,就要精心选择党史素材,依托三个沉浸实现教学目的。第一,将学习热情沉浸于探索挖掘。“年轻一代正因为年轻气盛,所以从其天性来说,他们对真理的敏感程度往往比成熟以后更为灵敏”[7],因此,应鼓励学生通过挖掘资料以印证理论,这比直接提出既定结论可使其有更多的获得感。第二,将理论讲解沉浸于教学设计。“概论”课理论体系的相对独立性,教师应将教学设计置于百年发展的宏大背景,将党史作为完善教学设计的有力支撑。第三,将价值判断沉浸于时代背景。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大历史观,将党的理论置于“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8]的层面予以总体评价,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二、党史专题是适应“概论”课教学法的内在要求

对教育对象面临的问题与困难给予及时的回应和解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做到使“思政课堂摆满了真理的鲜花,充满着思想的光辉”,就必须遵循教学法的一般要求。

(一)教学素材应有效回应教育对象的现实困惑

首先,党史可坚定学生的价值选择。我看不到未来怎么办?长征前毛泽东也曾经历最困难的阶段,但他的信念不曾动摇、斗争从未停止,始终坚持正确的道路,才能迎来光明的转折。我的成长很不顺怎么办?改革开放使中国由孱弱走向富强的宏大叙事,是对“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的最好诠释。

其次,党史可为学生择业指明方向。在择业的大方向上,从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历程说明,只有与党和人民的事业同向同行的选择,才会产生历久弥新的活力。在具体选择上,在党为中国未来发展勾勒的蓝图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是一条重要标准,符合这一要求的职业选择才能实现个人职业成功和国家需要的协调同步。

最后,党史中蕴含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从未停步,对人民的需求从不忽视。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完成,党始终围绕着让“‘小康社会’的层次愈加丰富、内涵愈加多样、规划愈加清晰、指标愈加具体”的总目标在不懈推进,凸显党中央的顶层设计更具科学性、战略性和全局性。

(二)依据教材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

党史专题融入教学“是要顺应这个体系并为这个体系所包含的方法论推演出更新更高的效能。”所以,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首要为理论讲解服务;应有益于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载体与教材体系的对照关系。

(三)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理论多角度创设教学专题

“以人民为中心”凸显党的执政理念。其一,毛泽东思想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他曾指出党的政策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其二,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并提出重视保护人民的首创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民利益为宗旨,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党对执政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使人民生活和收入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其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了新时代的发展谋划,开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三、提升党史专题讲授效果的路径探析

思政课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也需要遵循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要实现知识、思想和价值的传承,就需要不断研究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重视课堂教学的方法论研究。

(一)在整体性视域下以专题推进党史讲授

首先,党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百年目标从未改变。1840年以来,各种势力的交替登场都没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出黑暗;直到1921年,率先觉醒的共产党人才为暗夜中的国人找到唯一的希望。党在百年之间,从未放弃过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能力、有资格,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其次,中国共产党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理念从未改变。党史百年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并中国化的百年,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百年,而百年成就始终源于对中华文化的笃定。党的理论不断发展创新蕴含着中国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百年易过,平视难得,发自人民心底的自强自信才是中国真正强大的表征。

最后,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从未改变。时代在变,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变,党的政策也在因势而变,但不变的,是党实事求是、追寻真理的科学态度。毛泽东曾说:“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才能算是“真正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质”。

(二)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首先,做好青年引路人的最大底气,来自于准确把握党的历史进程、科学分析党的理论价值、客观看待党在发展中的失误,夯实党史研究的理论基础。一方面,要将科学理论作为抵御和回击西方反动思潮的有力武器,不断提升斗争能力;另一方面,要坚守政治纪律和严格的教学要求,要用科学理论破除“思政课是水课”的误解。信仰即力量,坚守思政课的育人阵地就是守护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山河,就是对先辈最好的纪念。

其次,教师要将学术研究成果反哺课堂教学,以理论储备提升教学效果。思政课教育既是情感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更是真理教育。要讲明真理,教师要能够准确阐释真理,给学生提供一个与伟人跨越时空对话的机会,使课堂成为思想交流与灵感碰撞的空间;应通过灵活的教学安排,给学生营造出在真理之海中航行的学术氛围,既能感受如无垠海面般伟大的思想,又能体会理论碰撞激起的巨浪。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抬起头、听好课、点点头。

最后,要娴熟运用授课技巧掌握课堂节奏。授课的气氛既不能刻板,也不能过于重视包装;讲解的问题既不能过于浅显,也不能脱离日常生活。成功的授课既不是理论讲解的满堂灌输,也不是佐证事例的轮番登场,而应当将课堂打造成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以“传史”和“论道”为南北两极的磁场,使学生能感受到南北磁极兼具感性输出和理性交流的循环往复,教学效果即可水到渠成。

(三)创新运用“微思政”建构“大思政”格局

网络与自媒体时代呈现的快餐式、碎片化与迎合式推送,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习惯。思政课教学应及时将新技术应用至“微思政”的教育载体,借鉴社会媒体相关资源,构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首先,党的伟大领袖、重要领导、著名战将、先进党员等的奋斗经历,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缩影,所展现的舍生忘死、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操,是鼓舞青年学子“不忘初心”的精神感召。

其次,党在极端艰苦环境中浴血奋斗,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的“建党精神”,是对当代青年“初心使命”教育的作风引领。再次,党的历史性文件、决议等文字材料,特别是毛泽东大气恢宏、极富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诗词,都是生动的党史材料。

最后,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共产主义理论创新做出了独特贡献,“挽狂澜于既倒,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是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贡献”;不但给世界上寻求独立发展道路的国家提供了全新的选择,而且向世界贡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和世界的贡献,足以让青年学生倍感自豪。

四、结束语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提升学生对党的亲切感和认同感,是提升“概论”课教学成果的有效抓手;翔实的党史资料可增强教材中描述简单但意蕴深刻的论述的说服力。通过认同、亲近、解惑,思政课教学巩固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维护青年学生和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是杜绝西方社会思潮入侵我国社会的重要屏障。人民是贯穿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唯一主旋律。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探索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遵循思政教育的一般规律,用活这些丰富的党史资源,会让思政课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猜你喜欢

概论党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党史上的今天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