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群视域下学习任务设计同质化现象及对策

2023-11-24

中学语文 2023年28期
关键词:同质化文本情境

冯 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组织呈现课程内容,“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1]设计学习任务要围绕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2]可见,学习任务设计是任务群教学的关键。但由于理解偏差,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学习任务设计同质化较严重。

一、学习任务设计同质化现象扫描

1.成果表现形式同质化

笔者对32 位教师为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游记)设计的单元核心任务进行了调查,其中要求学生完成宣传册设计的5 份,做旅游攻略7 份,策划展览3 份,征稿和公众号分享游记9 份,拍摄宣传片5 份。这些任务不仅成果形式趋同,而且学生能否完成拍片这类专业性较强的任务,任务完成过程能否紧扣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是否指向语文核心素养,都尚未可知。

2.不同任务群设计同质化

从表1 可知,教师面对不同学习任务群、不同文本、不同教学样态,设计的任务大多是拍摄、策展、发朋友圈等,类型单一,同质化严重。

表1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设计的核心任务调查表

3.系列活动实施的同质化

表1 中课例的子任务设计显示:有的情境任务和分析课文不能融合;有的子任务间缺少关联,实施随意;有的未指向核心任务和目标的达成;有的形式大于内容,且局限于实施策展、设计海报等同质化任务。

二、学习任务设计同质化现象分析

1.原因

(1)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资源获取路径大大拓宽,而操作简便的自媒体也被大规模应用于教学,教师们越来越适应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但这种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极易造成教师设计教学的“信息茧房”,导致学习任务同质化。

(2)对新课标理念理解不深与生活积累不足。课堂必须落实新课标中情境、任务、活动等学习任务群的要素。但由于一些教师对课标理念的理解不深,且日常工作较多,不易积累生活经验,因此在设计“真实情境”“解决问题的任务”时,往往局限于朋友圈、演讲比赛之类的情境,难免出现任务同质化现象。

(3)文体一致与文本特质。在教学对象文体一致时,情境任务设计同质化可以理解。比如学习新闻、演讲、诗歌、戏剧,大多是在演讲中学演讲,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但不顾文本、文体、不同任务群,采用同样的任务驱动就不合适。

2.影响

(1)无法激发深度学习兴趣。同质化的学习任务容易造成学生的“感觉适应”,导致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这些趋同的任务多为浅层次的外设情境,窄化了对“真实情境”的理解,泛化了体验学习。

(2)教学逻辑经不起推敲。同质化的任务设计易造成生活逻辑和学科学习逻辑混乱,忽而偏重生活化的情境任务,课堂热闹浮夸;忽而又回到知识教学的老路。如上述表1 中《带上她的眼睛》的四个子任务就不在一个维度上。新课标的本意是用结构化的“学习任务群”统整分散的内容,但若教学课堂逻辑混乱,则必然导致新的碎片化教学碎教碎读。

(3)忽视了文学情境和文本深潜。同质化的任务往往忽略了具体的文学体验情境,教师只能靠任务的新奇或者有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而无法与文本勾连,因此难以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例如一些大而无当的联读设计,看似内容丰富,可以拓宽视角,实际上往往是学生匆匆浏览后就要进行多文本比较、拓展,对每篇文章的理解都是蜻蜓点水,更不要提虚心涵泳、含英咀华了。

三、避免学习任务设计同质化的对策

笔者通过对新课标文本中有关“学习任务”的表述进行通读,发现其修饰语有“富有挑战性的”“综合的”“有意义的”“支架式”“相互关联的”“系列的”等,并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1.任务选择:师生共商,优化组合,情境丰富,任务多样

(1)以学情确定任务。教师需根据本班实际,设置真实可行的学习任务。如笔者根据学生提议,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亲情”主题和“学习朗诵”的要求下,将《散文诗两首》的学习任务设置为:B 层学生录制散文诗朗诵音频作为母亲节的礼物,A 层学生则整合多个文本进行“亲情作品比较阅读和诵读大赛”。如此,简单易行,指向真阅读。

(2)以情境优化任务。教师可依据生活情境、文学体验情境、跨学科情境等丰富、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与任务优化组合,创设出多样化、富有张力的学习任务。情境任务要贴合当下,走进学生心灵。如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比较困难,笔者和学生讨论后,围绕“读书辩论会”这一学习任务,设计浏览全书、辩题选择、辩论准备、分组辩论、打磨读书笔记等系列活动,最终以“当代青少年能否接纳保尔形象”等为辩题展开辩论会,实现了良好的读书效果。

(3)借资源丰富任务。教师可以教材为依托,设计任务时统整学习内容和生活、网络、地域资源,增强学生对任务的认同感。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笔者结合学生想给校长提春游建议的实际,整合家乡民俗文化资源,设计了“定制乡韵之旅方案”的学习任务如下。

任务群定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资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家乡民俗资源调查;网络资源

主题:多彩民俗

情境:定制我们的乡韵之旅

核心任务:为学校春游策划“乡韵之旅”方案。

子任务:①调查地方民俗;②个人设计方案;③小组策划方案;④共研评价标准;⑤小组展示交流;⑥根据量表评分修改;⑦评出最优方案。

此设计出自学生内在需求,富有情境性;整合了多种资源,具有综合性。学校采纳了学生的春游建议,学习成果得到转化,使得学习任务“有意义”。

2.任务策划:依标据本,锚定目标,把握群性,注重篇性

学习任务群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实施?教师应如何设计任务?新课标启示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3]

(1)定位学习任务群,根据学习内容,选定任务类型。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群,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类型也应有所不同。

针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学习任务设计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展开,活动类型必须是实践性的,以满足交流沟通需要,如现场报道、跨媒介交流等。

针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学习任务设计应“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即进入文学体验情境,展开作品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类型多为诵读、想象、赏析、评述等。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突出审美体验。

针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学习任务设计应更多指向发现、探究,侧重学习和运用理性思维方法,活动类型多为比较、推断、质疑、演讲等,过程性评价更多指向思维品质的提升。

(2)依托学习任务,整合教材要素,把握群性和篇性。

依托学习任务,教师应聚拢教材诸多要素:先依据单元导语、学习要素和文本提炼主题,定位相应任务群,再根据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实施要点,结合学情,确立学习目标,导入真实情境,设计学习任务,整合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布置连贯的语文活动,借助过程性评价调整学习。

学生参与学习任务的每一课,都要有所得,最后将其合成一段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因此,教师在结构化的任务“群”教学之中,也要注重篇性,突出“这一篇”的特点。

以《昆虫记》教学为例,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任务群定位:整本书阅读

主题:科学精神

情境:当小老师,教学《昆虫记》

任务:参与《昆虫记》小老师争霸赛

资源:《昆虫记》;相关背景资料;《寂静的春天》

系列任务:

①导引课。学课文《蝉》,精段研读,体会科学性和文学性结合的特点;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

②学生共制评价量表(见表2),学习当小老师的方法,讨论、筛选课题。

表2 《昆虫记》学习任务评价量表

③当小老师开设专题课。以下是学生的部分课题和教学内容:昆虫档案袋(将相关篇目分类,提炼概括,制作档案袋);实验流程图(精读《装死专家步甲》学画流程图,并用于其他篇目);称呼的情味(从《绿色蝈蝈》《西绪福斯蜣螂》看法布尔的生命观);悬疑的解决(以《大孔雀蝶》为例看法布尔写作的技巧);各具情态的蜂(比较联读写蜂的篇目,找生物性和写法上的异同)。

④根据量表评选最佳小老师,到七年级班级上课。

⑤单元整理课。(探究)科技发达的当下,我们为何读《昆虫记》和《寂静的春天》;(梳理)整理阶段成果,形成小论文或授课心得。

“学习金字塔”表明:主动实践和讨论能让学习效果保留50%以上,“教别人”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将学习任务设计为挑战性的“《昆虫记》小老师争霸赛”,让学生关注了整本书的特点,了解了如何阅读科普作品这类书。子任务决定了学生还需读透自己讲课的篇目,关注“这一篇”的个性,并用比读、联读、想象、诵读等方式启发学生得出独特感悟。可见,这一任务整合了教材要素,贯穿学习始终,让学习真正发生。

3.任务实施:亲近文本,深度迁移,提供支架,实现进阶

为了融合生活情境、课程内容、语文实践,教师应在设计的任务中蕴藏文本的学习元素,用学习元素支撑起任务实施,建立多种连接,实现新的建构。

(1)任务驱动文本学习,实现深度迁移。学习任务是素养导向的语文实践活动,其实质是真实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4]文本是学生解决任务的提示信息载体,更是学习对象和语言文字运用的依凭。教师要用任务驱动学生多维度亲近文本,训练思维和语言,获得审美愉悦和文化熏陶。

无锡的陈炎老师执教《定风波》时,设计了“主题纪念册制作”这一情境任务,子任务设计为:选定主题插图;制定词云图;写诗词点评。“制定词云图”,即学生选择认为的“关键词句”组建词云图,在组内交流品析。学生必须咀嚼文本,结合内容理解、写作背景提炼关键词,进行评析。这能使学生读懂苏轼词的内部肌理,比较勾连范仲淹的人生观,获得新认知。如此,任务完成与学习要素双线并进,既解决了实际问题,抓关键词、内外联系的读书方法也得到了深度迁移。

(2)适时提供学习支架,实现能力进阶。课例《定制“乡韵之旅”方案》,给出了如下支架。

【你需要关注】

活动要求:所选地点要有民俗特色,活动可实施性强。

展示要求:方案展示注重内容和形式,表达要有说服力

【你可以参照】

A.地点与活动

云锦博物馆——采访非遗传承人,体验小织机织造。

秦淮河游览——收集主题诗词,开展河畔诵诗会。

B.展示内容

小组调查问卷、主题确定的过程(视频展示)。

本组选择某地、某活动的依据,恰当地推荐语和文创作品。

学习任务实施中,教师对学生做什么事、怎样做事都应提示清楚,在学生遇到障碍时提供支架。教师要强调子任务间的逻辑梯度,在语文实践中促进学生能力进阶,培养“带得走的能力”。

4.任务评价:注重过程,嵌入学习,主体参与,多样多元

教师设计学习任务时应将过程性评价镶嵌于学习过程中,形成任务有机体。评价要指向目标,反映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做事的能力,以及完成任务的过程表现。评价主体应参与制定规则,收集过程表现的证据,据此反思、改进学习。[5]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应多元,教师可根据情况灵活选择评价手段。评价量表、诵读、演讲展示、辑录班级发言名言录等,都是有趣、有效的评价。

总之,学习任务设计要避免同质化,依据六大任务群的特性和要求,体现综合性、情境性、实践性、挑战性、层递性,让富有意义、多姿多彩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走向课程深处!

猜你喜欢

同质化文本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同质化市场背后致富路指何方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戏曲“同质化”现象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