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价值探讨

2023-11-23贾松林陈用刚何遥祝吴旭平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林业部门排放量培育

贾松林 陈用刚 何遥祝 吴旭平

(茶陵县林业局,湖南 株洲 412400)

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之一,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我国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活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导致出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等问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以下结合自身经验,就森林培育的内涵、要点和提高森林培育工作质量的措施展开探讨。

1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涉及水利生产、农业等领域,其目的是修复、治理生态环境。就目前而言,生态环境建设存在很多阻滞性因素,包括水土流失面积大、土地沙漠化问题严重、森林资源储备量提升和大气污染严峻等,导致森林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1]。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 564.8万t,其中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 593.2万t,工业源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9.7万t,生活源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918.9万t;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318.2万t,其中工业源二氧化硫排放量253.2万t,生活源二氧化硫排放量64.8万t;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1 019.7万t,其中生活源氮氧化物排放量33.4万t,工业源氮氧化物排放量417.5万t,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量566.9万t,说明我国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生态环境建设迫在眉睫。表1为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表1 2020年全国及分源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

2 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价值

2.1 森林培育的内涵

所谓森林培育,是指综合运用机械、人力开展立地、育苗和培育等工作,积极推进植树造林,丰富森林资源。实际工作中需结合森林培育工作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效用及价值,从而净化空气,促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森林培育工作为社会提供了工作岗位,可以满足人力资源的发展需求,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2]。

2.2 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价值

2.2.1 防治水土流失

森林植被覆盖率减少,其是引发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覆盖面广,不仅影响我国社会的发展,还会导致土地沙漠化、滑坡等灾害,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森林培育工作的开展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增加森林资源。植物落叶利用价值高,能够为树木的生长提供养分,从而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地表水分的流失,实现保护水资源的效果。同时,植物枝叶的雨水缓解能力可以缓解雨水产生的强烈冲刷力,增强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发展[3]。

2.2.2 治理土地荒漠化

随着森林培育工作的深入,我国森林资源覆盖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占地面积少,再加上土地资源分配不均匀,致使很多地方出现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因此,森林培育工作的开展可有效治理土地荒漠化,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进行防治,以发挥出生态环境建设的价值。对于沙尘暴频发的地区,森林培育可减少土地侵蚀,通过森林带的设置降低风速,改变风向,进一步遏制土地荒漠化。另外,森林培育还能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比如,抑制沙尘天气,加速生态环境的建设步伐,实现最终的建设目标。

2.2.3 保持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给周围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和影响,自然资源消耗过度,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部分物种遭受到人们不节制的采伐,甚至面临濒危的风险。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加强森林培育工作,重视生物的多样性,通过森林培育丰富生物种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4]。

2.2.4 防灾减灾,缓解温室效应

一方面,生态环境建设能够支持农业生产,通过森林培育工作的开展,为农作物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充分发挥出防寒、防冻的作用,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由于植物具有良好的蒸腾作用,大量种植不同品种的植物可调节当地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充分发挥出防旱、防涝的作用。另一方面,森林培育可缓解温室效应。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汽车数量不断增多,使得大量废气被排放于生态环境,最终引发温室效应问题,造成海平面升高、全球气温变暖,不利于人们的生活和发展。森林培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很好地缓解温室效应,通过植物吸收工业废气,处理二氧化碳,净化空气,进而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场所。

2.2.5 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效益

森林培育工作不仅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还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想要真正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需要工作人员综合考虑工作成本,本着节约成本的目的设计森林培育方案,切实发挥出森林培育的价值,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开展[5]。

3 森林培育工作的要点

3.1 改善土壤环境

土壤环境是保证植物健康生长的前提,土壤中的水分、营养物质等都会给植物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为做好森林培育工作,需要对土壤环境进行改善,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提高植物存活率,推进森林培育工作顺利开展。实际工作中,林业部门要定期观察土质变化,基于监测结果制定和修改森林培育方案,让林木健康、顺利的生长。对于土壤环境的改善,可以采用化学、物理等方法,其中物理法有培土、翻土,化学法有调节土壤pH值、施肥等,在改善土壤环境的同时,为日后森林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适地适树

树种的选择和森林培育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高度重视树种选择,确保所选树种能为森林培育工作带来帮助和价值。我国土地资源多,但各地区的地质、地形差异较大,不同树种对生产环境的要求也有所区别,为保证树种正常生长,需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以当地的优良树种为首选,配合其它本地树种进行混交林培育。通常来讲,可基于森林用途选择,分为特种林、材林和经济林等。在树种选择之前,林业部门要全面分析当地的经济情况、技术条件等。加强和当地政府、各部门的交流,科学的制定森林培育方案,提高森林培育的质量与效率[6]。

3.3 提高育苗工作质量

在森林培育工作中,育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林业部门需要提高对其的重视度,以提高育苗质量,减少苗木死亡的风险。具体工作中,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其一,科学处理种子,采用粒选、风选等措施,从中挑选出颗粒饱满的种子,为后续的生长奠定基础。其二,在种子存储时,采用密封干燥、低温保湿等方法,提前处理种子表层及内部细菌,并严格控制种子湿度、温度,避免各因素给种子带来的不良影响。其三,在种子播种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环境,比如,温室育苗、扦插育苗等,保证育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3.4 加强后期管理

苗木移植结束后,要做好后期的管理工作,尽早发现、解决相关问题,提高苗木成活率。在后期管理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重要工作,主要是因为森林植物密度大,出现病虫害后会迅速扩散,造成严重的后果。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林业部门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物理防治。可提高物种多样化,稳定土壤肥力,并通过对枝叶的定期修剪,为树木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防止提前衰老情况的出现。其二,化学防治。做好消毒工作,特别是土壤、种子的消毒。这种方式成本低、见效快,但是要注意,化学防治会污染环境,需提前做好防污处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7]。其三,生物防治。借助生物链向森林投放病虫害天敌,改善森林环境,从而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4 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森林培育措施

4.1 转变森林培育观念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工业领域的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再加上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忽视生态环境等,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建设。林业部门要提高对森林培育工作的关注度,强化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对消极观点的克服,养成正确的森林培育观念,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蓄能。在森林培育观念的转变中,可从以下几点进行:①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理念指导森林培育,改变以往片面关注森林面积增加的做法,将森林质量的提高作为增加森林资源的重要途径,建立稳定、生物多样化的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各种效益,实现森林系统的稳定性及林业发展[8]。②重视森林培育的效益,严禁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树木砍伐对土壤肥力、生产力的影响。结合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市场需要等,全方位的选择树种,全面考虑森林培育带来的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③森林培育工作的开展,要获得各方的配合与支持,围绕森林培育计划和最终目的,考虑该工作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大监管力度,防止森林资源过度浪费或受损。在森林培育供给过程中对整个培育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影响培育过程和效果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培育计划,确保森林培育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

4.2 加大科技管理力度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科学技术在森林培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因此要加强科技管理,提高森林培育工作的整体质量。鉴于此,林业部门要建立规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利用科技手段推动森林培育工作向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运用管理体系完整的记录相关数据,为管理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同时,科学技术的运用还能提前预测森林培育工作是否有病虫害风险,一经发现及时预警,并采取有效举措解决,从而提高森林培育质量[9]。

4.3 加强森林培育管护

在森林培育工作中,积极主动的开展管护工作,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森林生态环境。管护的终极目的是结合林木的生长情况、林区环境和卫生等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保证森林培育工作顺利开展、可持续发展。目前,常用管护技术有这样几种:①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林木的生长状态,发现病虫害后选择合适的方式或药物处理。②森林抚育间伐技术,其具有一定的应用周期,核心是间伐有病虫害的林木,调整林业结构,保持林区环境清洁,是一种兼顾经济、生态效益的管护措施。③结合森林培育的需求进行施肥、灌溉,确保林木生长所需营养、水分充足,提高林材质量,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此外,还要强化森林经营。受各因素影响,我国的森林培育效果不理想,植被退化、环境恶化等问题频发,生态环境平衡被破坏,同时也降低了森林培育的建设质量。现阶段,我国的林业发展形式单一,导致林业发展受到重重阻碍,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做好森林培育工作,采用合理、科学的手段与技术,发挥出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改善日益恶化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10]。林业部门要重视森林经营,不断提高森林培育的效益,通过对产业链的拓宽实现目标,改变林业部门目前的经济环境。比如,政府部门推行绿色化税收制度,及时转让森林资源,给予一定的优惠,以此来拓宽产业链。

5 结语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但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诸多阻碍。森林培育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具有防治水土流失、缓解温室效应等价值。为发挥出森林培育的作用,需要积极转变森林培育观念、加大科技管理力度和加强森林培育管护,在提高林材品质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我国林业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林业部门排放量培育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新时代环保背景下我国地方林业部门审计工作的思考
探析如何加强林业部门预算管理工作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Ⅱ部分)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江苏省火力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
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