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工作创新助力我国城市更新行动

2023-11-23谢爽

兰台内外 2023年31期
关键词:创新方式城市更新档案

摘 要:城市更新已成为近年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词,城市更新项目档案作为记录整个城市更新过程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文章探讨了档案在城市更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城市更新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策略,为城市更新项目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档案;城市更新;创新方式

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5.2%,城镇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城市建设从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更新和增量调整并重的新阶段。2021年,“城市更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词。城市更新不仅能解决“城市病”,提高人居环境,更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统性民生工程。

一、城市更新项目档案的特点

城市更新项目是对城市中已经老化、过时或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区域展开更新改造,以改善城市的整体环境和提高城市的居住质量。同时,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市更新项目具有类型多、规模大、周期长、关系复杂和不确定性高的特点。

城市更新项目档案作为记录整个城市更新过程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参考价值、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城市更新项目档案具有3个特点:

一是档案涉及内容繁多,城市更新包括5大类、12项内容。5大类包括居住类、产业类、设施类、公共空间类和区域综合类。12项内容分别是老旧平房院落、危旧楼房、老旧小区、老旧厂房、低效产业园区、老旧低效楼宇、传统商业设施、老旧市政基础设施、老旧公共服务设施、老旧公共安全设施、公共空间类城市更新和公共空间类城市更新。

二是专业性强,城市更新涉及行政管理、城市建设、工程管理、城市更新等诸多专业领域,城市更新项目档案涉及大量的技术资料和数据,如项目规划文件、建筑设计图纸、设备安装图纸等,需要由专业人员展开整理和分析。

三是档案参与主体众多,包括政府、物业权利人、投资单位、实施主体以及产权单位等,多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城市更新前期参与方主要是政府,负责城市更新立项、专项规划审批、标图建库和报批报建等工作。城市更新后期参与方主要为投资单位和实施主体,负责城市更新项目摸查、申报立项、规划报建、工程建设和确权等工作。

二、档案在城市更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档案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提供了原始凭证

档案是城市发展的原始记录,通过文字、声像和实物等形式,反映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权属状况、管理关系等,为城市更新工作顺利提供了宝貴的证据支撑。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前,相关实施主体单位需大量调阅历史城建档案,包括原项目规划、土地房屋权属、工程竣工图、市政管线图、装修图、合同协议、图片及音像等档案,为新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档案信息资源支撑。

2.档案为城市更新项目运营服务提供了依据

城市更新项目竣工后,新的档案形成,项目进入运营维护和服务管理阶段,真实、完整以及准确的城市更新项目档案为后期项目的运营服务提供了依据。设备使用说明书和竣工图等工程档案为项目后期维修、维护提供了有益参考。前期档案中的预算报告、预算方案、项目评估等,为后期项目运营过程中的财务测算、功能规划等重要环节提供了最优化解决方案,缩短了项目运营时间并节约了项目运营成本。

3.档案为城市更新经验推广拓宽了渠道

城市更新项目档案翔实记载了前期协调统筹、资源整合利用、定位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全过程审计、商业模式、资本运作以及服务运营模式等宝贵经验或先进技术,可作为知识成果供其他城市设计者、建设者们参考借鉴。另外,通过城市更新档案编研工作,形成专题化的研究成果,从而充分发挥档案资源优势,激发城市发展活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三、城市更新项目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制度缺失

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改造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工程量大及内容复杂。此外,项目兼具投资、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三重属性,需要多部门协调统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内外联动,相互配合。但从实际情况看,城市更新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缺失,造成档案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档案管理流程混乱。一是归档范围不明确,造成无价值的文件误归档,有价值的文件漏归档。二是未将档案工作纳入岗位职责,未建立考核机制,档案工作缺乏动力,其重要性被忽视。三是档案的归属、流向不明确,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缺乏制度保障。

2.档案管理过程不科学、不规范

城市更新项目档案人员的管理理念还停留在被动接收档案的状态,管理角色还处于库房管理员的初级阶段。一是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不同步,档案工作未形成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的管理机制。二是城市更新项目改造完成后,建设单位才开始启动档案工作,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得不到保障。三是对声像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声像档案拍摄不规范、归档量少,无法满足城市更新工作精细化管理需求,无法真实、全面记录改造成果。

3.档案人员专业素养不强、能力不足

档案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质量。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档案人员由行政人员兼任,无档案专业背景且缺乏档案指导、培训,整体业务素质偏低。档案人员工作繁杂,档案工作仅是多项岗位职责中的一项,精力、能力有限。档案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电子文件管理、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够,知识储备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此外,城市更新档案管理专业性强,涉及档案、文史、勘察设计、工程建设、工艺、技术、修缮以及运营等多个专业领域,如无专业支撑,仅凭档案人员的一己之力,无法胜任。

4.档案的价值未能充分挖掘

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原建筑物、基础设施被拆除改造,旧楼房院落、旧小区、旧厂房、旧市政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改造过程中要重视城市更新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和编研工作。充分挖掘城市更新档案的历史、文化和现实使用价值。档案利用者可结合改造后变化,建立关联,形成对照,为未来各项研究和城市文化溯源提供素材。

四、城市更新项目档案管理对策

1.建立城市更新项目档案管理制度

近期,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先后出台城市更新条例,规范城市更新活动,但城市更新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明显落后于实际工作。基于城市更新项目档案的复杂特性,建立城市更新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是城市更新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一方面,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尽快出台《城市更新档案管理办法》,使城市更新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有效指导企业城市更新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企业也应结合自身特点,以项目更新改造周期为主线,充分梳理归档体制机制、归档流程和归档文件目录清单,制定适合企业特点的、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城市更新档案管理制度。在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前,明确档案归属、流向、使用权及使用方式,将文件材料归档要求纳入合同内容,将文件材料归档纳入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以及业务人员岗位职责和考核内容。

2.创新档案工作方式

(1)提前介入,完整收集文史档案

在项目实施前,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人员应联合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团队,通过提前介入的方式,深入项目现场,通过入户走访、现场调研、查阅原档案和座谈等多样化形式,开展文字、声像、实物及电子文件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史资料、城市旧貌资料的收集工作,发挥档案专业优势,为城市更新项目积累原始档案信息资源,并为城市更新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必不可少的改造依据。

例如,南京小西湖更新改造项目通过搜集整理并建立“小西湖片区文史资料档案”,包括河流桥梁、古井街巷、历史名人、文人逸事、名人宅邸、成语故事、戏曲茶艺以及非遗文化等,对片区历史遗迹和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

(2)全程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

要想保证城市更新项目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项目竣工后再启动档案收集工作是不可行的。档案管理人员需紧跟项目建设節奏,了解城市更新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并动态跟进,根据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制订档案管理计划,从立项—开工—分部验收—竣工验收—工程结算—运营,实施全过程管理。在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前,成立由物业权利人、投资单位、实施主体及产权单位组成的项目档案工作协作小组,明确协作小组成员、运行机制和管理职责,从组织上确保档案工作有效开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四个同步”原则,即项目立项与建档同步,项目建设与归档文件的积累、整理、审核同步,项目竣工验收与档案验收同步,项目结算与档案遗留问题清理同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用影像留住城市记忆

城市更新声像档案是以影像形式客观、形象、直接地记录城市的轨迹,是城市更新档案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反映了城市的发展变化,更直观记录了整个改造过程,是城市更新项目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对做好城市更新档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城市更新声像档案具有较强专业性的特点,推进声像档案标准化建设是降低收集难度,保障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标准化建设包括明确拍摄范围、拍摄节点和编制标准手册三部分内容。明确拍摄范围是指明确城市更新声像档案的记录内容,包括物和人的记录,物的记录是指选取适宜的建筑物作为参照物,体现城市更新项目改造成果,人的记录是指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对人物主体的记录,提高拍摄内容的鲜活度,体现城市更新的社会效益;明确拍摄节点是指按照项目管理主线,梳理声像档案收集的关键节点,明确归档范围,使记录内容连续、完整;编制标准手册是指对拍摄范围、节点、手法等要素展开说明,制定详细、统一、可操作的标准,使声像档案收集工作易于操作、符合规范。

3.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城市更新项目管理者应增强档案意识,充分认识城市更新档案的价值和作用,让档案人员从众多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从事城市更新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把工作做细做精做好,为企业发展赋能助力。其次,档案人员应转变工作作风,由被动等待变为主动出击,由服务“迎进来”变为服务“送出去”,充分体现档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的地位和作用。为适应信息化档案工作要求,档案人员应通过参观学习、业务培训、继续教育等各种方式和渠道,不断提升档案专业技能并拓宽专业领域,积极主动学习企业信息化建设、电子文件管理及工程建设等专业知识,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最后,城市更新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做好城市更新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仅靠档案人员一己之力难以顺利完成,迫切需要专业技术支撑和协助。档案人员应积极主动寻求外援,在获得企业主管领导支持的基础上,寻求勘察、设计、修缮施工、物业管理和摄影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业务专家的支持协助,以确保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档案成果的专业性、科学性。

4.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使城市更新档案“活”起来

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以及智慧化建设,拓宽思路,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效率。一是在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前,实施主体需查阅大量档案,原城建档案保管单位应立足馆藏资源,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提供“线上+线下”多元化查档模式,多途径、智能化和精准化服务城市更新需求,为城市更新助力。二是积极探索电子文件归档和BIM归档模式,对纸质档案开展数字化工作。此外,尝试多样化编研模式,紧抓老旧小区改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等重点城市更新项目,形成高附加值的编研成果,赋能城市更新。三是建立档案信息关联跟踪,以“一张图”为基础,宗地为单位,在档案信息系统中关联宗地建设新旧城建档案信息,实现及时掌握城建档案信息动态变化的目的。四是通过编辑制作宣传画册、摄制专题视频、某信、短视频平台等社交媒体宣传方式,利用新旧照片、视频档案对比,体现城市历史变迁、新城市、新风貌和新生活,对观众形成视觉和情感冲击。例如,苏州市城建档案馆修复和数字化处理馆藏音像档案,发行《干将路》《人民路》和《观前老街整治改造》等声像出版物,通过新旧对比图和视频,生动再现了苏州城市更新的历史进程,让人们感受到苏州的文化积淀和建筑魅力,也让城市的记忆更清晰。

参考文献:

[1]张 旭,刘长玲.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20(21):101-102.

[2]张 娇.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建设工程档案收集及提供服务探讨[J].城建档案,2020(01):30-32.

[3]李振东,董雅莎.历史文化风貌区资料建档探索——上海市张园街区样板段建档试点 [J].住宅科技,2018,38(06):23-28.

[4]黄 洁,李 颖,张 剑.从小西湖更新改造看档案在城市建设中的价值实现[J].档案与建设,2022(02):62-63.

[5]王 丽.城市更新工作中的城建档案价值时效探讨[J].城建档案,2021(8):93-94.

[6]陈 森.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声像档案工作探讨[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2(03):65-66.

(作者单位: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谢爽(1982—),女,汉族,北京人,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企业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化。

猜你喜欢

创新方式城市更新档案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TOD/城市更新
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