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和汤联合乳管镜中药灌注对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3-11-23杨萌萌徐其锋蔡文敏

中成药 2023年11期
关键词:阳和汤浆细胞补体

王 灿,杨萌萌,徐其锋,蔡文敏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甲乳外科,河南 郑州 450052)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名乳腺导管扩张症,属于病变复杂的多样化良性病变,患者常表现为乳头凹陷及乳房肿胀、疼痛等,病情易复发,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身心健康[1]。由于外科手术对乳腺破坏较大,影响乳房美观,故对于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以保守治疗为主,如抗感染、乳管镜灌注等[2],其中乳管镜灌注是临床新型技术,利用溶液冲击力来清理导管内分泌物,疏通导管[3]。近年来,中药溶液逐渐应用于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乳管镜灌注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4],但整体效果仍有待强化。

阳和汤为温里剂,可散寒通滞、温阳补血,为治疗痈疽疮疡常用方剂[5]。前期报道,阳和汤加减联合黄金散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可减轻其症状,提高治疗效果[6]。本研究探讨阳和汤联合乳管镜中药灌注对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补体C3、C4 水平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旨在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收治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90 例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3 ~43 岁,平均年龄(32.24±5.18) 岁; 病程10~81 d,平均病程(39.54±6.12) d; 病变位置左侧17 例,右侧20 例,双侧8 例,而观察组年龄24 ~45 岁,平均年龄(32.65±5.23) 岁; 病程12~80 d,平均病程(39.77±6.16) d; 病变位置左侧16 例,右侧20例,双侧9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河南省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第1215-01 号)。

1.2 诊断标准 西医均参照《乳腺病学》[7]相关标准诊断为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而中医均参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8]相关标准,①乳房内出现肿块,常向某一象限伸展,质硬; ②乳头溢液;③乳房局部皮肤发红,伴有肿痛; ④舌淡或红、苔白,脉弦而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1.2” 项下诊断标准,处于早期; ②女性; ③年龄18 ~50 岁; ④患者了解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对本研究药物过敏; ②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③合并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等乳腺疾病; ④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 ⑤近期接受激素类药物治疗; ⑥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

1.5 治疗手段 对照组采用乳管镜中药灌注,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常规局部消毒,铺巾,注射2 mL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选用5 ~8 号乳管扩张器依次扩张乳管,插入乳管镜并观察溢液乳管及相关分支情况,注入生理盐水将其冲洗干净,再注入10 mL 0.5% 甲硝唑注射液、5 mL 痰热清注射液(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54,10 mL,取5 mL 与100 mL 生理盐水混匀),灌注完毕后退出乳管镜,轻柔乳房以将药物全部挤出,纱布包扎乳头,24 h 内禁浴,每周1次,连续治疗4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阳和汤,组方药材熟地黄、金银花、夏枯草各20 g,路路通、白芥子各15 g,鹿角胶12 g,桃仁、红花各10 g,炮姜、炙麻黄各6 g,甘草5 g,肉桂3 g,加水煎服,每天1 剂,每次4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连续治疗4 周。

1.6 指标检测 (1) 症状评分[9],包括乳房红肿、疼痛、肿块,按严重程度(无、轻度、中度、重度) 分别计为0、2、4、6 分; (2) 补体水平,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外周血,分离血清,在IMMAGE 800 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 上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3、C4水平; (3) 免疫调节相关指标,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外周血,分离血清,在IMMAGE 800 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上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M (lgM)、免疫球蛋白G (lgG)、免疫球蛋白A (lgA) 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35 (IL-35)、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水平,相关试剂盒均购自上海纪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 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期间,记录乳管镜中药灌注常见不良反应(皮肤瘙痒、皮下水肿等)、阳和汤常见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痛等),计算其发生率。

1.7 疗效评价 参考文献[10] 报道,(1) 痊愈,乳房无溢液,症状评分降低≥90%; (2) 显效,乳房溢液明显减少但仍有少量,症状评分降低≥50%但<90%; (3) 有效,乳房溢液有所减少,症状评分降低≥30%但<50%; (4) 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症状评分降低<30%。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

1.8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6.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分布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评分 治疗后,2 组症状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2 组症状评分比较(分,±s,n=45)Tab.1 Comparison of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s,n=45)

表1 2 组症状评分比较(分,±s,n=45)Tab.1 Comparison of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s,n=45)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乳房红肿疼痛肿块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5.11±0.652.13±0.41*#4.91±0.821.53±0.30*#5.02±0.681.62±0.31*#对照组5.04±0.622.78±0.54*5.09±0.562.38±0.46*5.11±0.712.29±0.42*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例(%),n=45]Tab.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ase (%),n=45]

2.3 补体水平 治疗后,2 组C3、C4 水平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2 组补体水平比较(g/L,±s,n=45)Tab.3 Comparison of complement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g/L,±s,n=45)

表3 2 组补体水平比较(g/L,±s,n=45)Tab.3 Comparison of complement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g/L,±s,n=45)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C3 C4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2.43±0.391.07±0.20*#0.83±0.160.34±0.06*#对照组2.32±0.311.35±0.26*0.85±0.170.52±0.10*

2.4 免疫调节相关指标 治疗后,2 组lgM、lgG、lgA、IL-1β、IL-6、TNF-α 水平降低 (P<0.05),IL-35 水平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 2 组免疫调节相关指标比较(±s,n=45)Tab.4 Comparison of immune regulation-related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n=45)

表4 2 组免疫调节相关指标比较(±s,n=45)Tab.4 Comparison of immune regulation-related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n=45)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lgM/(g·L-1)lgG/(g·L-1)lgA/(g·L-1)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2.45±0.461.14±0.22*#13.23±2.628.06±1.54*#3.03±0.601.92±0.38*#对照组2.36±0.451.57±0.31*13.04±2.5710.18±2.02*3.11±0.612.33±0.45*组别IL-1β/(ng·L-1)IL-6/(ng·L-1)IL-35/(ng·mL-1)TNF-α/(ng·L-1)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21±0.611.64±0.30*#1.83±0.351.06±0.20*#6.44±1.2714.31±2.82*#72.31±9.21 42.43±4.43*#对照组3.13±0.562.27±0.44*1.80±0.341.38±0.25*6.37±1.2610.63±2.11*71.65±9.38 50.51±5.22*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有2 例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 观察组有2 例恶心、1 例呕吐、1 例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中老年女性中患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乳腺导管堵塞、激素水平异常等因素而引起,本病起病急,病程长,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乳管镜灌注是利用乳腺组织特有的密闭通道系统进行药物输送,可使药物直达病灶而将聚集的分泌物稀释裂解,对乳管进行疏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1]。本研究发现,治疗后2 组乳房红肿、疼痛、肿块症状评分均降低,以观察组更明显,而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阳和汤联合乳管镜中药灌注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浆细胞性乳腺炎属中医“粉刺性乳痈” 范畴,机制为本虚标实,阳气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气血不畅,郁结不散,从而导致疾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治疗应以温阳散寒、化痰散结消痈为主[12]。阳和汤由熟地黄、路路通等12 味中药组成,方中熟地黄性温,可补血滋阴,夏枯草可散结消肿,路路通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络[13],共为君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白芥子有散结通络、止痛功效,鹿角胶为补阳药,可益精养血,补肾壮阳,桃仁、红花配伍可消肿止痛,加大祛瘀之功[14],共为臣药; 炮姜、炙麻黄、肉桂均为温热之品,可温经助阳、散寒止痛[15],共为佐药; 甘草可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散结通乳、调畅气机之功效。基于“温消” 的治疗原则[16],以阳和汤为基础加减治疗粉刺性乳痈患者时,可减小病灶,改善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2 组补体C3、C4、lgM、lgG、lgA、IL-1β、IL-6、TNF-α 水平降低,IL-35水平升高,以观察组更明显,提示阳和汤联合乳管镜中药灌注可显著改善补体C3、C4 水平,调节机体免疫作用。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生后,Treg/Th17 平衡被打破,IL-6、TNF-α 等促炎因子水平升高,炎性病灶引起lgM、lgG 等水平升高,激活补体系统,使补体水平上升,造成过度免疫应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17]。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Treg 细胞数量减少,IL-35 水平降低[18],张宇等[19]报道,阳和汤联合透脓散可降低IL-6、TNF-α、IL-1β 水平,减轻机体免疫损伤,表明阳和汤能降低补体C3、C4 水平,有免疫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阳和汤联合乳管镜中药灌注可提高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临床疗效,调节补体C3、C4 水平,改善免疫调节。

猜你喜欢

阳和汤浆细胞补体
单兆伟运用阳和汤经验举隅
火针拔罐联合阳和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验案1则
椎旁软组织髓外浆细胞瘤1例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浆细胞唇炎1例
原发性皮肤浆细胞瘤一例
固体生物材料的补体激活作用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