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的路径研究*

2023-11-22曹琦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产教应用型人才

[摘 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以实现就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为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让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应用型高校發展的必经之路。应用型高校通过人才培养模式个性化、专业设置地方化、课程设置创新化、实践教学体系生产化、产教融合创新教学模式、产教融合多维度创新育人模式等举措来深化产教融合,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地方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11-0009-04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列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这对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1]新时代高教40条也明确提出,要“深化协同育人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工科、探索以推动创新与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新模式”。[2-3]

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综合运用招生计划、就业反馈、拨款、标准、评估等方式,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一)高校履行三大职能的重要保障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是科学力量加强的时代。21世纪也是寻求合作共赢,强调跨界融合的时代。高校单枪匹马是无法完成人才培养之大任的,必须寻求多方合作,政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高校可以借助企业的优质资源,最大化地履行三大职能:人才培养(对学生)、科学研究(对教师)、服务社会(对学校)。产教融合实质上就是一种跨界融合。

2020年出台的《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坚持教育改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协同发展。[4]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以实现就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为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其发展的唯一途径。

(二)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5]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

(三)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目前,应用型高校的日常教学任务与领域应用联系不密切,传统的教学体系通常局限于教师和学生,与领域应用严重脱节,导致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和行业领域的需求。《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17]3号)中将高校分为研究型、应用型与职业技能型三种。并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若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必须深化产教融合,让高校和企业创新联动,真正实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及地方政府层面

1.国家没有出台促进产教融合的法律法规

截至目前,我国现行有效的产教融合相关制度中,具有最高法定效力的是国务院发布实施的《意见》,属于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是一种“国家性的政令”,国家层面尚未制定《产教融合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因此,产教融合的进程缓慢,深化产教融合的力度不够。[6]

2.地方政府缺失促进产教融合的制度文件

国家没有促进产教融合的法律法规,只有《意见》,省级政府层面大都积极响应,制定本省促进产教融合的规范性文件;但是到了市(县)级层面,往往不能及时制定当地促进产教融合的制度文件,使得该项工作得不到真正落实,产教融合进程严重停滞。

(二)应用型高校层面

1.产教融合缺乏体制机制保障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校企合作大多浅尝辄止,流于形式,所谓的实习实践基地仅仅提供日常教学活动中的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等支持,没有进一步的教学合作与教学改革探索,应用型高校无法掌握和引进产业发展的最新科技成果,因此无法高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

2.专业链尚未与创新链、产业链对接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设置上基本与母体学校趋同,师资力量很大程度上也依托母体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几乎与母体高校相一致,因此缺乏专业设置的自主性。另外,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更缺乏地方特色。应用型高校未能做到与地方产业相连相通,联手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文化与产业文化。

3.产教融合尚未形成合力共建教学资源

校企合作时,没有共建课程资源、教材资源,培养双师型教师等意识,只停留在简单的实践教学环节上,企业教师也完全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实习基地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双百联结的孵化作用,高校推荐学生去行业、企业实习实训,定期让专任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取得职业从业资格证等相关证书;企业的高管、拔尖人才定期来高校为学生授课,为教师培训,鼓励其考取教师资格证,逐步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产业、企业层面

1.产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

有些企业只关注自身的迭代与发展,对于高等教育事业漠不关心。创新驱动未来,人才铸就未来,创新和人才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相当,只有积极参与高等教育事业,与高校拟定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配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教学资源、打造产教融合性一流课程、共建双师型师资、合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才能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2.地方政府对于企业的引领不够

地方政府通常会根据国家、省政府的制度要求,制定本地促进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但是这类政策文件往往高度重合,重复率高,结合当地经济特色而更新的内容很少;在促进产教融合的具体工作落实和引领力度也不够。

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一个“产教融合示范高校+企业”,作为整个区域的重点、特色工作来抓,真正落地落实落细,用成功案例为其他高校和本地企业作示范引领,促使更多的高校、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合作共赢,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一批批复合应用型人才。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人才培养模式个性化

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G高校近年来秉承“让我们一起有使命的成长”的办学理念,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构建了“一本双核”特色理念驱动下的“12345”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图1),第七学期实施分类培养模式,为学生开辟了四条个性化发展通道,制订“3+X”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必修+拓展选修”课程体系,设置学业提升、素质提升、技能提升、创新创业等四个课程模块,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专业设置地方化

应用型高校专业设置上基本与母体学校趋同,师资力量很大程度上依托母体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几乎与母体高校相一致,因此相对缺乏专业设置的自主性;要结合当地政府发布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认真研判地方经济发展最亟须的人才类型,有的放矢地去培养这一类复合应用型人才或者技术技能型人才。

1.专业链与创新链、产业链对接

应用型高校在专业设置改革中要充分考虑到相关专业的产业链,以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类型位移图来设置专业链,为地方经济发展“量身打造”合适的人才。校企共构“3+1”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7]

2.專业设置凸显地方经济特色

应用型高校专业设置上应当秉承“去粗存精”的理念,切勿贪念专业数量,应停止某些陈旧专业、脱离社会需求专业的办学,增加社会亟需专业、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例如:G学院近年来新设置了生物制药、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兴专业,为学校专业建设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加对口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3.开设融合性专业和嵌入式专业

随着四新建设的正式启动,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如何打通学科间的壁垒,开设融合性专业,将成为高等教育今后的重大研究课题,例如:法学+计算机专业、国贸+工程管理专业等,开启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嵌入式专业是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引进,A高校近年来推进定向人才培养培训,实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通信工程三个嵌入式校企联合培养项目,引进企业教师和校企联合开发系列特色课程39门,鼓励运用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通过MOOC、SPOC、课堂讨论、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坚持“做中学、学中做”,探索“厂中校、校中厂”。

(三)课程设置创新化

1.打造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

高校可联合企业开展嵌入式人才培养,产业信息、教学资源互通有无,打造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校企共同开展课程建设,组织实施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改革,产教融合改革与课程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2.引进线上优质教学资源

首先,课程教学中引进线上优质教学资源(智慧树、学堂在线、可汗学院等教育平台),作为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最佳学习资料,实现对现有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该类课程通常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持之以恒的学习,为学好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选修环节中选用线上课程,包含国学、历史、艺术、计算机、经济管理等大师级课程,学生们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实现教学体系生产化,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1.产教融合设置实训课程

聘请合作企业专家与本专业教师组成课程组,共同开发生产性实训课程。以企业技术标准为依据,以项目为载体,按照“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把基本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各专业量身定制开发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和项目化课程,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教学内容。

2.产教融合拓展实习实训等教学资源

将产业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平台和基地,创造“做中学、学中做”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条件和实习实训平台,共建教学师资团队,共享设备设施等平台。

校企合作建设教学资源。校内利用现有实训条件,与企业共同构建实验实训室;校外利用好合作企业的实训场地,本着开放性、自主性、创新性的原则,整合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建成一个有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科学规范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形成“企业在课堂旁,学生在企业中”的平台资源环境。[8]

(五)产教融合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一是对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来制定课程标准。通过结合各类设计比赛的技能要求,改革专业教学内容,推进项目化,案例化教学改革;二是校企合作制定教学计划,合作承担教学任务,企业教师承担教学时数占比超过25.8%;三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时,为其配备校企双导师制,实施教师、学生双向选择制,精心打造“金牌导师+优秀学生”强强联手的毕业设计(论文)项目,争取获得更多的江苏省普通高校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六)产教融合打造科研育人新模式

教师用心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尤其是应用型研究,教师经常性与合作企业开展横向科研项目合作,并邀请学生参与项目实际研究;纵向科研项目研究时,邀请有科研兴趣的学生参与,在研究中一并教授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实地研究、实证研究等科研方法,形成“研中学、学中研”的浓厚学术氛围;与合作企业联合申报课题、申请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研发新产品等;通过“大国工匠”“行业工匠”“双师型”教师师徒结对传匠心,手把手指导专业课程实训,指导科创竞赛作品及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制作(根据项目需要确定实践学时),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取必要的实践经验,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统一,体验科研和创作带来的愉悦。

科教融合实施育人计划,科研与教学相互融合,教学服务科研,科研反哺教学,从而达到1+1>2的教书、科研协同育人新成效。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以实现就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为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让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深化产教融合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国办发〔2017〕95號.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2]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Z].教高〔2018〕2号.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3]李绍纯,耿永娟,侯东帅,金祖权.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20(32):77-80.

[4]江苏省委办公室印发《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6]方益权,闫静.关于完善我国产教融合制度建设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5):1113-120.

[7]许杰,刘义荣.探索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进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观点摘编)[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31-35.

[8]徐爱春.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库共享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1):22-25.

(责任编辑:张宏玉)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Serv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ao Qi

(Guangling College, Yang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is to achieve employment and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will deepe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o form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with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t is the only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o let the industry enterprises participat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by personalizing talent training mode,professional setting and localization,innovative curriculum design,prod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multi-dimensional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thus cultivating compound applied talents 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pplied talents;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应用型高校科研育人的实施路径研究(2021SJB1296);2022年扬州市软科学研究项目-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科研育人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YZ202227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曹琦(1988—),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产教应用型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