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疗法配合生育舞蹈对初产妇产时产痛感知、分娩控制感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2023-11-21敖晓妩

吉林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音乐疗法助产士产程

敖晓妩

(江西省芦溪县妇幼保健院,江西 萍乡 337000)

对于初产妇而言,由于孕期保健知识的相对缺乏,更易发生营养过剩及运动量减少的情况,且因经验缺乏,对分娩过程停留在极度痛苦及危险的印象中,加重负性情绪。相关研究显示,增加孕妇妊娠中晚期的运动量,能够促进孕妇机体新陈代谢,显著改善孕妇营养过剩情况,进而改善分娩结局[1]。也有研究证实,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度运动,孕妇能够提前适应分娩时的体位,对于缩短产程具有积极意义[2]。随着围生期保健模式的不断发展,生育舞蹈成为一种较新颖的围生期保健方法,其以舞蹈为载体,增加了运动过程中的趣味性,同时结合舞蹈过程中传授围生期保健知识,得到了产科医务工作者的广泛认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生育舞蹈仅针对孕妇运动量减少的情况,对初产妇因无分娩经验出现的焦虑等情绪干预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出现的音乐疗法是一种可操作性强、效果确切的围生期保健方法之一,通过声波的传递,能够缓解孕妇的负性情绪,改善围生期孕妇焦虑状态。本研究中首次将音乐疗法与生育舞蹈相结合,从多方面对初产妇进行干预,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芦溪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21年1月~2022年月行围生期保健的70例初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本院产科医师评估孕周>28 w;②初产妇;③年龄18~35岁;④超声检查显示为单胎妊娠;⑤已婚。排除标准:①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者;②经医师评估合并严重妊娠期并发症无法自然分娩者;③合并心理疾病者;④合并精神疾病者;⑤四肢无法自由活动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孕妇年龄21~32岁,平均(26.63±3.06)岁;孕周28~35 w,平均(30.62±2.05)w;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5例,大专及本科16例,高中及中专11例,初中及以下3例。对照组孕妇年龄20~34岁,平均(26.96±2.62)岁;孕周29~36 w,平均(31.06±2.68)w;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3例,大专及本科17例,高中及中专13例,初中及以下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围生期保健方法,入组后进行常规围生期门诊就诊,进行孕期相关检查及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音乐疗法配合生育舞蹈,(1)生育舞蹈干预:①由护士长及研究者带头成立生育舞蹈干预小组,成员包括5名助产士,在开始干预前由研究者、护士长与相关专家进行讨论,制定方案,研究者向团队介绍具体内容,同时介绍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最终决定,在孕28 w后开始干预,干预地点为助产士门诊,每名助产士负责指导20名孕妇,每2周进行1次面对面指导,进行4次微信及电话指导。②面对面干预指导:组织初产妇分为3~5人一组的小组,建立微信群,在进行第一次面对面指导时邀请配偶到场,干预前助产士了解产妇分娩计划、机体基本状况、日常活动量等,给产妇展示舞蹈内容,使产妇及配偶进行学习。生育舞蹈共分为热身动作(5 min)、生育舞蹈动作(20 min)、自由舞蹈动作(20 min)及放松动作(5 min)4个动作,其中热身动作包括四肢肌肉的拉伸(1 min)、头部活动(1 min)、膝胸位呼吸(2 min)及腰背部肌肉拉伸(1 min);生育舞蹈动作包括手臂波浪运动(3 min)、手臂伸展(1 min)、骨盆摇摆(3 min)、骨盆振动(3 min)、腰部旋转(3 min)、腰部画圈(3 min)、双腿打开屈膝(4 min);自由舞蹈由孕妇自由发挥,随意运动,时间为20 min;放松动作与热身动作相同,孕妇在进行放松动作过程中调整呼吸频率。在面对面干预过程中,告知产妇安全注意事项,运动时间灵活,但最长不超过60 min,最短不低于30 min。③微信及电话随访:将事先制作的相关视频发送至微信群,督促孕妇安排时间合理完成,,每周至少完成3次;助产士进行电话随访时,重点监督孕妇的日常管理,同时回答孕妇在生育舞蹈运动过程中的疑问。④产程中:在助产士协助下,孕妇仍进行生育舞蹈,动作可自由选择;2 h进行1次活动,活动时间由产妇自行决定,建议活动时间在30 min以上,至胎儿娩出。

(2)音乐疗法:①在进行第一次生育舞蹈干预时,由助产士给孕妇及家属讲解音乐疗法的目的、方法及预期结果,同时了解孕妇的个人喜好及音乐欣赏水平,为孕妇提供民歌、古典音乐、民乐、轻音乐4种音乐类型歌曲,孕妇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适合的音乐。②在完成生育舞蹈后10 min,孕妇使用手机并佩戴耳机,播放自己喜好的音乐,音乐音量控制在40 dB左右,在播放音乐过程中,指导孕妇进行意象想象,助产士给予音乐意象想象引导词,引导孕妇想象音乐中表达的情感。③在产程中,播放孕妇喜欢的音乐,音量控制在60 dB为宜,循环播放,减轻产妇的疼痛感。

1.3观察指标及评估方法:(1)比较两组产妇产前1 d的焦虑情况,采用Zung等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产妇焦虑情况[3],由专人指导孕妇进行量表填写,必要时可询问孕妇进行填写,该量表包含20个条目,分数越高表示孕妇焦虑情况越严重。(2)比较两组产妇疼痛情况,在分娩完成后由助产士使用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SF-MPQ)测量产妇疼痛情况[4],该问卷为多维度疼痛调查问卷,包括了现实疼痛强度量表(PPI)、视觉模拟量表(VAS)及言语反应量表(VRS),其中PPI总分为0~5分,分数与疼痛感呈正比;VAS为一条0~10 cm组成的线段,产妇根据自身疼痛情况从0~10进行打分,分数与疼痛感呈正比;VRS包括4个情绪类及11个感觉类与疼痛相关的描述词语,所有词语包括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与重度疼痛4种程度,分别计分为0~3分,计算总得分,分数与疼痛感呈正比。(3)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控制感情况,由专人采用分娩控制感量表(LAS)评估产妇分娩控制感[5],该量表包括29个条目,每个条目使用7级评分,从1~7级分别表示非常同意~非常不同意,总分为29~203分,分数与孕妇的分娩控制感呈正比,分数越高表示产妇分娩积极情感越多,分娩过程中控制感越强。(4)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新生儿阿氏评分及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以助产士在娩出新生儿1 min时进行评估,产后2 h出血量采用使用Gross方程进行计算[6]。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焦虑情况比较:对照组SAS评分[(8.53±2.05)分]明显高于观察组[(6.78±1.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疼痛情况比较:观察组PPI评分、VAS评分及V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分,n=35)

2.3两组分娩控制感比较:对照组LAS评分[(124.75±8.88)分]明显低于观察组[(175.12±9.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出血量、第一产程时间及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观察组产程短于对照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新生儿阿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出血量、产程及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

3 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疼痛能够增加产妇机体交感神经兴奋程度,导致机体儿茶酚胺表达水平上调,最终引起产程延长、机体酸碱平衡失衡、子宫收缩抑制等,且重度疼痛还可导致神经源性休克等严重后果,影响母婴结局[7]。也有研究显示,分娩疼痛是分娩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临床上可采用合理的措施减轻分娩疼痛,进而改善产妇的分娩相关指标[8]。相关研究显示,产妇的焦虑情绪可导致机体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水平的变化,使孕妇产生害怕-紧张-疼痛综合征[9]。随着目前围生期保健概念的提出,在围生期对产妇进行适当干预,被证实能够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同时调节产妇的情绪,改善母婴结局。相关研究显示,目前孕妇普遍存在孕期活动量低的情况,低于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推荐的孕期运动量水平,且孕妇主要运动方式为散步[10]。生育舞蹈能缓解孕妇孕晚期的焦虑感,改善分娩过程中的疼痛。音乐疗法是目前多数学者认可的一种低成本、易实施的干预方法,可有效改善孕妇负性情绪,对分娩有积极作用。

生育舞蹈及音乐疗法自孕妇孕28 w开始进行干预,贯穿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生育舞蹈根据孕妇的分娩机制及孕产妇的特殊生理情况进行编制,其动作以锻炼腰背肌、盆底肌、腹肌等与分娩相关肌肉的强度为主,利用舞蹈,孕妇可保持直立位进行待产,同时骨盆及腰部的扭动可协助产道打开,增加产道的空间,进而促进分娩。相关研究显示,生育舞蹈能够增加产妇关节韧带的柔软度,增加分娩过程中产道的最大可扩张程度,利于胎儿的娩出[11]。此外有研究指出,生育舞蹈过程中振动及扭动骨盆可增加产道扩张,缩短产程,结合直立站位,利用重力使胎儿头部与宫颈衔接更加紧密,促进催产素分泌,增强产力[12]。在进行生育舞蹈期间,助产士适当给产妇普及相关知识,使产妇增强信心,有助于消除紧张感。音乐疗法是一种结合医学及音乐的新兴治疗方法,其以音乐为载体,通过规律优美的声波,刺激人体听觉系统,使人体达到身心与情绪整合、放松的状态。本研究中首次将生育舞蹈与音乐疗法相结合,效果良好,分析原因为,孕妇在进行生育舞蹈过程中,首先锻炼了与分娩相关肌群的强度,增强了分娩时相关肌群的收缩力度,促进胎儿的娩出;生育舞蹈中的骨盆振动、骨盆摇摆、腰部旋转、腰部画圈及双腿打开屈膝动作均锻炼了盆底相关肌群的强度,同时锻炼了耻骨联合韧带的松弛,使产道在分娩过程中更易张开,进而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缩短产妇的产程,增强产妇对分娩的控制感;同时经过生育舞蹈干预后,产妇整体机能得到提升,产妇新陈代谢提高,产后出血量降低,阿氏评分提高。目前研究显示,音乐在通过听觉系统传入大脑后,其频率可与心跳、呼吸、心率、细胞节律等吻合,对正常人的生理活动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使机体各项生理机能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13]。相关研究显示,音乐通过内耳传导进入大脑主管睡眠的脑干网状结构后,能调整人体睡眠周期,发挥促进睡眠、改善人体整体机能的作用[14]。音乐疗法过程中,音乐的波动能够阻断机体神经内分泌通路,使机体神经内分泌因子的释放降低,使机体大脑处于深度放松状态,进而改善多种负性情绪[15]。故本研究中观察组的S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

综上所述,音乐疗法配合生育舞蹈能够改善初产妇的分娩疼痛,改善焦虑情绪,增加初产妇分娩时的控制感,缩短第一产程时间且降低产后出血量,提高新生儿阿氏评分。

猜你喜欢

音乐疗法助产士产程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PACU 音乐疗法对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患者麻醉后恢复的影响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
无痛分娩联合缩宫素缩短产程的效果及护理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开天门联合音乐疗法治疗甲状腺腺瘤术前焦虑症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