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质化血糖管理小组的构建及实践效果

2023-11-21曾莉容王艳春钟映卿

吉林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内分泌科同质化专科

曾莉容,张 星,王艳春,钟映卿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广东 珠海 519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糖尿病(DM)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升高。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数据,2021年全球成人DM患者数量达到5.37亿例,相较2019年,增幅达16%,预测到2045年,DM患病率将进一步上升至12.2%,患病人数将增加至7.83亿例[1]。因DM并发症所牵涉的科室较多,多数DM患者治疗时入住非内分泌科[2-4]。早期研究显示[5],非内分泌科室的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DM管理知识及技能,不能满足所在科室血糖异常或DM患者的住院护理需求。为强化非内分泌科护士的这一护理技能,普及DM专科知识,做好DM患者的血糖管理,使DM患者不因血糖问题影响下一步的治疗,故本研究组建同质化血糖管理小组,针对非内分泌科室的护士进行胰岛素注射、指尖血糖监测等操作培训及相关DM理论知识的培训,进而提升全院血糖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8年11月~2021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工作的部分非内分泌专科护士视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名,女36名,年龄25~37岁,平均(30.03±4.32)岁;工作年限5年~17年,平均(8.65±4.54)年;受教育程度:大专12名(32.4%),本科及以上25名(67.6%)。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男女不限;②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17年版中相关标准[7],空腹血糖(FPG)≥7.0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2hPG)≥11.1 mmol/L;③DM病程≥12个月,住院时间≥24 h;④患者本人或家属对本项目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急性并发症;②合并其他脏器严重功能异常者;③阅读理解能力差或拒绝配合者。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实施方法

1.2.1成立同质化血糖管理小组:小组成立于2018年9月份,在护理部直接领导下,设1名组长(由内科护士长担任)、1名副组长(由糖尿病病区护士长担任),联络护士有37名,分别来自临床科室的各个专科。各科室联络护士的入选标准如下:需要有护师及以上职称,在临床上从事护理工作达到5年及以上;热爱DM管理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强,合作精神好,有奉献精神(由于培训时间多设在非工作时间)。采取自愿的报名方式以及科室推荐后成为同质化血糖管理联络护士,在小组成员中,每个系统选取1名资历较高、有奉献精神的联络护士担任小组长,负责本系统科室的管理及质量控制。理论课程上邀请了多名DM专科的医生、营养师给予联络护士培训,培训频率为每月1次,每次1~2学时,培训后进行操作与理论考核。

1.2.2联络护士培训方案:从2018年9~12月进行为期3个月的DM知识课程培训。工作重点是对37个护士进行专业化的DM相关知识及其操作技能的培训。培训联络护士,每月1次,培训老师为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主管或副主任护师以及营养师,培训内容包括:DM概论、口服药治疗、低血糖的预防与处理、DM运动疗法、DM饮食与食谱制定、糖尿病足的预防等内容及其《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8]解读、《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9]操作规范、胰岛素注射规范流程等。培训后对护士DM的相关知识及操作进行考核。

1.2.3联络护士工作内容:接受DM专科相关知识及其操作技能培训,参加会议,负责所在病区DM患者的护理、健康宣讲,传达DM护理的相关知识、培训科内人员、收集及反馈问题,邀请专科护理会诊、负责科室DM质量管理,资料整理和更新[10]。在专科护士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本科室的DM管理工作。

1.2.4同质化管理的实施:(1)由联络护士对本科室护士进行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考核,未顺利通过的护士自行查看规范的操作视频以提高理论与技能掌握程度,采用示教和反示教的方法实施培训,更好地掌握DM理论知识及各项操作技能。(2)规范健康宣教:对于37个非内分泌科健康教育的专业性、规范性、针对性较差的问题,制作统一的DM患者健康教育内容,首先对联络护士进行系统的培训,其次联络护士掌握后由其对本科室全体护士进行培训,以促进同质化管理的实现。授课内容作为统一的宣教的资料,主要内容以“五架马车”为主,同时包涵并发症的预防、心理护理等。(3)血糖同质化管理:①每个季度由护理部组织的糖尿病专科护理对各个科室进行糖尿病管理质量督导。②糖尿病护理质量督导内容包括:胰岛素安全管理、血糖监测管理、低血糖管理、口服降糖药管理、患者/家属健康教育、资料管理、护理记录管理等多方面。③胰岛素安全管理包括:储存要求、高危药品标识、胰岛素规范注射等。血糖仪管理包括:表面清洁,血糖试纸、质控液的有效期标注、规范监测血糖等。口服降糖药的管理包括护士指导口服降糖药等。④将质量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告知于各科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逐步提高非内分泌科室护士的血糖管理能力,达到全院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同质化。

1.3评价方法

1.3.1理论知识考核:采用DM专科护理小组自行设计的问卷星进行;理论答题及评分,内容包含患者DM口服药治疗、低血糖的预防与处理、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等,满分100分,得分≥60分为对DM知识知晓。

1.3.2技能考核:同时在培训后DM专科护理小组长于2019年1月~7月对非内分泌科室的护士进行指尖血糖监测及胰岛素注射操作考核,得分≥80分为掌握合格。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胰岛素正确使用合格率分析:在2018年~2021年培训期间,本院非内分泌专科护士的胰岛素正确使用合格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2020年10月合格率达到100%且一直持续保持至2021年10月;此外,2021年10月的合格率远高于2018年11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培训期间胰岛素正确使用情况、血糖正确监测及DM知识掌握率情况分析[n(%),n=37]

2.2培训期间血糖正确监测合格率分析:经培训,护士血糖操作逐渐规范,2021年4月合格率达到100%,且一直持续保持至2021年10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3培训期间DM知识掌握率比较:经培训,护士逐渐掌握DM知识,合格率逐渐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3 讨论

3.1同质化血糖管理提高了护士的DM知识掌握率:有研究发现,随着血糖异常及DM患者的增长,血糖管理得到各科室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调查显示[11-12],超过70%的护士能够通过自行查阅书本或电子资料、科室的学习、请教有经验的同事等多种途径来获取血糖管理的相关知识,但这些学习往往是片面性的,虽可暂时解决护士遇到的问题或难题,但记忆不深或内容较片面。为此,在本院前期的调查发现,约95%以上的非内分泌科护士认为自己缺乏专业的DM知识,需要通过系统化培训来更好地掌握DM相关知识。同质化血糖管理是让全院所有DM患者接受同样规范的护理服务,非内分泌专科护士在DM的管理工作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与李亿娟等[13]研究结果一致。同质化血糖管理小组模式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非内分泌科护士的DM知识需求,而接受了DM专科人员的规范化指导,有助于提高全院血糖管理水平。本研究显示,培训后联络护士对DM的知晓率有了极大的提高,有助于促进本科室DM护理水平的提升。

3.2同质化血糖管理提高了护士的护士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合格率:正确监测血糖能够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提供准确的数据,而胰岛素治疗作为DM患者最为重要的治疗方案之一,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和掌握胰岛素相关的知识对DM患者的血糖控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3-14]。作为医护人员,如果不能掌握规范的血糖监测以及注射胰岛素等技能,会导致在监测和治疗的操作不规范,从而影响胰岛素的作用疗效,使得医生针对DM患者用药及注射剂量存在更大的阻碍,不能得到医生与患者的信任[15-16]。同质化管理有助于提高非专科护士的胰岛素注射技能,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本研究结果显示,非专科护士培训后的胰岛素注射技能合格率和血糖监测合格率均高于培训前。与李葳[15]研究结果一致。此外,非专科护士经同质化管理培训后,能更好地向患者示范教授规范的胰岛素注射方式,DM患者能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DM专科护士主导的全院血糖同质化管理,定期的课程培训及操作示范,可以持续提高非内分泌专科护士知识水平和血糖管理能力,让DM专科护理知识、技能在非内分泌科施行,提高了全院护士血糖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规范化培训DM联络护士,提高了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的DM相关知识和技能,有效提高了非专科DM护理质量,从而实现全院血糖安全管理。

猜你喜欢

内分泌科同质化专科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内分泌科护理手册》
——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与应对措施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同质化市场背后致富路指何方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戏曲“同质化”现象之思考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规培”同质化与医生“精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