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图互文促新知,摹情会意得妙趣

2023-11-20张月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省无锡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肖像画作思维

■ 张月(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省无锡市)

中国文字本身就和图像有不解之缘。孙诒让在《名原》中提出,文字“本于图像”。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发展而来,属于象形文字。基于这一特征,当讲授到字词深义尤其是文言文课程时,笔者会展示甲骨文字形,引导学生探究字词奥义。

例如,在教学《劝学》的过程中,我常用“学”的甲骨文形式导入,下部为“子”,中部为房子造型,上部为双手捧算筹,即小孩子在房子中学习算术,而“劝”字左边为小孩子在算术,右边为手拿棍子的造型,即教师教导孩子学习。由此,《劝学》“勉励学习”的主旨就呼之欲出了。

单字和图像的图文互访教学是最基本的一种形式,除此以外,笔者实际教学中还采用简笔画、情感曲线、肖像画、思维导图等多种图文互访形式,挖掘语文课堂的活水之源。

一、绘象摹意、拟景传情

在诗歌教学中,诵读感知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由于诗歌有意象意境一说,我们不妨用简笔画感知。例如,在现代诗歌《断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诵读,并同时用手中的笔画下想象的诗歌画面,然后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各自的作品。通过比较学生作品差异,可以感受诗歌意境,体悟诗歌作者的理念。这里或许可以借用“意象”一词,另类解读为“意”“象”——文章之“意”和诗图之“象”,语图互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简笔画进行《断章》教学,也是基于《断章》特征进行的。《断章》短短四行短诗,包括明月、窗子、看风景的人等意象,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打造了一个时空结合的多元图像。其中体现了多种视角和空间的切换,采用画图形式可以更清晰地把握诗歌“看”与“被看”,“装饰”与“被装饰”的复杂“相对”关系。

学生将诗文转化为图像,又通过图像观照诗文内涵,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描绘的画面,谈谈理解的诗歌内涵,完成图文互文学习过程。通过简笔画环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增,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通过图形更形象直观地理解这种复杂的“相对”概念,反复琢磨这几句短诗,而非走马观花。

泰山实际地理位置图

除了诗歌之外,简笔画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也有帮助。姚鼐《登泰山记》第一段描述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在课堂上,笔者设计了让学生根据文本画出泰山地形图的环节。然后与实际泰山地貌图比较,学生发现自己能够快速准确地画出正确度极高的地形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成功绘图的原因,由此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简洁、精准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向来是文学鉴赏中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部分,运用简笔画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语言和图像的互相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在单字,在语言构造的意境中,而且在语言文字的排列组合或者说语言风格上,都能通过图像来表现其特征。

二、精绘曲线、伏脉千里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我”夜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一路上将荷塘、荷叶、荷花、月光以及远远近近的树木山色,陆续呈现在读者面前。人们多关注文章描绘的美景,然而笔者认为,文章的难点不在于景,而在于情。表面上,文章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实际上,作者抒发了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笔者在课堂中引入数学坐标图,用它来描绘作者的情感曲线,从而帮助学生寻找文脉。

在授课中,教师提出如下任务:“在朦胧雅致的荷塘月色下,作者的情绪是怎样的?都是美妙闲适吗?你捕捉到了哪些不和谐的音符?画出情感曲线图(以浏览时间为x轴,情感为y轴,具体标注关键点)。”绘制视觉图来看作者的情感走向,能更加直观便捷地寻找到作者的文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荷塘月色》情感曲线图

课堂中,学生根据不和谐音符等相关内容自主探究绘图。学生互相讨论争辩,具象化、趣味性地解读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以图串文,教师进一步提出新任务——以曲线图展现文章内容,合作探讨:作者最终真正超越了平常的自我、获得宁静了吗?作者为什么认为“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荷塘里的“流水”有什么内涵?象征什么?流水是一种忙碌压抑世俗生活中的精神自由,是人失意困顿时于自然山水中自洽的象征,由此,教师引导学生走到作者内心深处——对自由、独立、平和的心灵文化家园的向往。

课后,笔者发现绘制情感曲线,图文观照,较之原先朗读体悟美景的课堂模式更灵活、有效、有趣;学生反馈积极,讨论热烈,能够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写意描态、见性明神

日常生活中不能够“以貌取人”,不过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古典文学这种作品,常常需要“以貌取人”。若非作者采用对比或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有时必须“以貌取人”才能触摸到人物的灵魂。

我们知道,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将人物呈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笔者往往把第一课定位在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上,截取第3回林黛玉初次进贾府的片段,通过研究文章的肖像描写来感受人物的性格、身份、命运等。课堂以学生预习画作为线索,贯穿对人物肖像的分析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具象化、趣味性解读人物,最后以此去思考作者的写作笔法。课前布置预习任务:选择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中任何一位人物,根据原文内容,画出人物形象图(可以采用工笔画、白描、漫画等各种笔法)。

在课堂中通过投影展示学生的预习画作,提问学生:画作是否符合原著?有没有误差?然后依照图像通过细究文本找到答案。

在具体分析王熙凤人物肖像时,引导学生思考:从外貌、服饰描写中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气质?性格如何?

师生一起解读:从衣着服饰看,王熙凤服饰昂贵、工艺细致、品质上乘,色调以红、金、绿为主,色彩鲜艳庞杂,富贵大方。曹雪芹写王熙凤肖像用了十句话,其中八句都是服饰描写,着力描绘王熙凤的富贵奢华。从外貌看,丹凤眼聪明精干;“柳叶吊梢眉”,灵动活力、秀美明丽;“体格风骚”,俊俏美丽。此外,“粉面”凸显王的年轻,20岁上下,盛年活力;“春”和“威”互为对立,“春”温暖和煦,“威”威严凶猛,却同时出现在她的脸上,可见其“含春”的表情下,自有不怒而威的气势,深藏不露、面艳心狠。最后,再回过去看学生的预习画作,是否尊重原著,是否需要修改画作。

教师可让学生采用刚才的研究学习方式,举一反三地研究文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肖像描写。在贾宝玉的肖像描写中,最重要的是比较出王熙凤和贾宝玉的气质差异,即同是富贵华丽,两者有何区别。学生需要结合画作的面部特征,去多次回顾原文,然后同中求异:王熙凤漂亮可畏,贾宝玉漂亮多情。

而林黛玉的肖像描写却与两者不同,学生画作差异大,原因在于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林黛玉具体的服饰等,那么画作好坏的评判标准又是什么呢?教师可以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去寻找评价标准,达到课堂的“教—学—评”一体化,让学生悟出林黛玉的主角光环。

左:林黛玉肖像画 右:王熙凤肖像画

《红楼梦》写黛玉没有正面描写,而是从众人眼中、王熙凤眼中和贾宝玉眼中来看;不写衣裙妆饰,化实为虚,化难为易。这种写意笔法给读者保留了想象空间,十分高明。至此,学生也理解了描绘黛玉差异巨大的原因。

《英雄的舞蹈》说书人肖像画

不仅是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时可以用肖像画感知人物形象和作者写作笔法,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时同样可以。路翎在《英雄的舞蹈》中塑造了一个试图用古旧英雄对抗世俗新文化潮流的说书人,他具有外在肉体的“衰老、病弱、干瘪而可怕”与精神上燃烧生命般做着英雄梦的对比。学生的优秀肖像作品能够发现人物的张力,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既是对文本内容的吃透再消化,更是审美情操的提升。

四、寻线串珠,思维有路

大多人关注《修辞立其诚》“真诚”的修身治学主旨,而在相应的单元导读中却写道:“要通过研读经典理论文章,获得思想启迪,提升思维品质……理清论述思路,感受文章强大的思想力量。”因此,笔者授课时,将重点放到文章的内在思路上,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找到文章深刻的思维逻辑。

《修辞立其诚》短小精悍,自有乾坤,若粗读往往只能看到文字内容上的“真”意,而思维导图可以帮我们看到其内在仿佛九连环似的精巧结构,论证思路思维导图如下:

通过思维导图可看到,《修辞立其诚》是层层递进的上升结构,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次组成。作者张岱年首先指出,所谓“诚”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心口一致,这是“是什么”层次;而在“为什么”层次,作者仅从客观的重要性角度说明名实一致的理由;在“怎么办”层次,具体点明言行一致的对策是端正学风,心口一致的对策是说真话。思维导图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发现这篇文章难能可贵的就是“为什么”“怎么办”都是由“是什么”决定的,内在环环相扣,既有递进,又有回扣关联,形成了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的写作指导大有裨益,学生写作时往往是点状零散思维,而通过学习《修辞立其诚》的论证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人们常诟病语文不可捉摸,内容模糊,其实抽象概念也可以形象展示。学生将文字转化为图表,画图读图,进而深入探究思考,再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模式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要指出的是图文转换包括依文绘图、以图观文两个方面,“图”“文”并非各自孤立,而是相互影响,产生精彩的“化学反应”。当然本文不是否定语文的复杂性,也不是说每篇课文都可图文互访,实际课堂中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试图提出一种全面多维感受语文的课堂模式,是“意”“象”相生造新境的初探。

猜你喜欢

肖像画作思维
大自然的肖像
大自然的肖像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地毯肖像
《肖像》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