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医药:生机盎然,共济未来

2023-11-19韩定夺

上海企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基因治疗生物医药上海

韩定夺

生物医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支柱产业。10月16日至20日,2023年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在上海举办,此次展会展现了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生机盎然、共济未来”的发展成果与美好愿景。

2023年适逢上海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30周年。经过30年不懈努力,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逐渐崭露头角,从小到大、由弱至强,硕果累累,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在“十三五”规划期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稳健发展,2020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从2016年的958.6亿元增至2020年的1416.6亿元,平均增速为10.3%。到了2022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进一步增长到8537亿元,拥有30家生物医药领域上市企业。在此期间,上海作为国际生物医药产业竞争与创新合作的重要城市,其产业生态不断优化,龙头和骨干企业逐步壮大并形成了创新要素富集、国际化程度高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一、蓬勃向上的产业态势

1993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将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成立“上海市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联席会议”,并下设“上海市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办公室”,由此吹响了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上海正加速构建一个“热带雨林”般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全方位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一)打造细胞与基因治疗“新赛道”

细胞与基因治疗是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的重要“新赛道”。细胞治疗是指采用生物工程的方法获取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并通过体外扩增、特殊培养等处理后使这些细胞具有增强免疫、杀死病原体和肿瘤细胞等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目的。细胞治疗的方式包括免疫细胞治疗和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一般是指在体外对某些类型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NK细胞等进行针对性处理后再回输到人体内,使其表现出杀伤肿瘤细胞、清除病毒等功能。干细胞治疗则是把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从而修复病变细胞或再建正常的细胞组织。在临床上较常使用的干细胞种类主要是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细胞治疗已被应用于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疾病、遗传病等疾病的治疗中。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和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治疗方法旨在通过修改人类基因组的结构或表达水平,来治疗或预防一些疾病或状况。基因治疗可以用于治疗多种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地中海贫血、黑色素瘤等,癌症,免疫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已有79个基因治疗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上海占据了19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张江细胞与基因产业园是上海市浦东新区细胞与基因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园内已汇聚了超过100家细胞与基因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经过多年深耕和积淀,张江细胞与基因产业园已经初步形成细胞与基因治疗全产业链,入驻企业包括以張江生物银行、原能细胞等为代表的细胞存储企业,以诺华、复星凯特等国际知名医药企业为代表的细胞研发企业,以GE、美天旎、和元生物等拥有先进技术的高科技企业为代表的细胞生产装备企业,以金域检验、仁东医学等拥有先进检测技术的企业为代表的第三方医学检验企业,以及以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东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等国内领先的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为支撑的临床应用与转化平台。张江细胞与基因治疗全产业链的构建,充分展示了上海在细胞与基因产业领域的引领作用和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活力与潜力。张江细胞与基因产业园的蓬勃发展,正为推动我国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驱动力,助力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实现更多突破。

(二)加速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汇集了生物学、基因组学、工程学和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这一学问的核心理念是借鉴系统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以基因组和生化分子的合成为基础,运用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生物信息等技术,对生物进行设计、改造和重建。其最终目标是用模拟工程师设计电子或机械系统的方式,来设计并构建生物系统。具体来看,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与模块化、基因组的合成简化与重构、代谢网络的构建以及遗传/基因路线的设计、对细胞群体系统及单细胞系统的研究,以及利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和模拟等。作为一种利用工程学“设计—合成—测试”方法的工程科学,合成生物学旨在改造自然以造福人类。它已经在化工、能源、农业、医药、环境和健康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海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基础十分雄厚,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2011—2015年期间,我国共支持了10个“973”计划的合成生物学项目,其中上海科学家牵头了其中的3项。而在2018—2021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专项中,上海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单位牵头了18个项目。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等机构共同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成功合成了世界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合成生物学将引领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并成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上海市政府提出打造“一核两翼”的合成生物产业空间布局的计划,根据各区产业发展基础与细分领域特色,形成以浦东新区的创新突破为核心,以金山区和宝山区的制造承载为两翼的产业空间布局。这一计划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并为未来的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三)驱动智能医疗器械的未来技术发展

医疗机器人是一种专门用于医院、诊所、康复中心等医疗场景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机器人,具有医用性、临床适应性以及良好交互性三大特点。它是集医学、机器人、人工智能、生物力学、材料学、计算机图形图像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医疗机器人能够辅助医生,扩展医生的能力,如PUMA560工业机器人可以完成机器人辅助定位的神经外科手术。此外,根据医疗机器人的不同功能,可将其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非手术诊疗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四大类。过去十年内,医疗机器人得到飞速发展,全球数以千计的机器人手术系统已经进入临床,并开展了百万级的机器人手术。这些进展不仅促进了传统医学的革命,也带动了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因此,医疗机器人已经成为医疗领域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机器人辅助手术仅占外科手术的4%,而腔镜手术仅占比约35%,其余60%为开放式手术。这表明机器人辅助手术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上海市促进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 年)》提出了三大重点发展领域: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辅助服务机器人。在支持手术机器人发展方面,上海计划提升“腔镜手术机器人”和“口腔种植机器人”等产品性能,加快攻关“多通道血管介入机器人”和“术中三维透视一体化骨科机器人”,并支持“腹腔镜/支气管镜全自动手术机器人”的创新;在康复机器人方面,推动多模态融合,加速开发多元环境模拟及行为量化分析康复机器人;在辅助服务机器人方面,升级消毒清洁、配液送药等服务机器人,研制具有复杂环境感知能力的医疗机器人,发展辅助诊断机器人和重症监护机器人等。为实现这些目标,上海将打造2个医疗机器人特色产业聚集区、培育10家医疗机器人细分赛道龙头企业、推出10款国际先进产品;建设5个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3个医疗机器人应用示范平台,形成10个可推广可复制的应用示范场景。

二、各方聚力、同舟共济,构筑发展的强劲动力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是政府扶持、资本助力、科研转化、企业奋发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各方聚力、同舟共济、协同发展的精神状态,因此,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动力强劲,未来可期。

(一)强化政府扶持,持续政策供给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上海市政府的扶持,稳健持续的产业政策是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决定力量。上海市政府在1993年就确立了生物医药产业为重点发展产业,30年来,上海市政府持续性地推出有力的产业政策,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一方面,政府立足產业发展规律,发布了前瞻性的产业政策规划,指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政府在产业空间布局、科研项目立项、创新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支持,有效地降低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成本,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在2023年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仪式上,上海市政府新发布了一系列针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磅政策,包括《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上海市促进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上海市促进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上海市加快生物医药智造空间建设行动计划》。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发布体现了上海市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持。

(二)资本不断助力,金融生态正在成型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资本的助力,大量的资本投入为上海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提供了强大动力。生物医药行业是创新度极高的行业,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其发展尤其需要资本的助力。上海拥有中国最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拥有丰富的覆盖了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中后期股权投资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科创板等资本市场,以及银行、信托、保险、公募私募基金、海外基金等各种类型的投资者及投资机构。许多科技创业型生物医药企业,从创立之初就接受了天使投资,随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经历了多轮融资,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之下,才成功推出系列产品,取得了良好的发展。2022年,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融资金额达241.86亿元,为全国第一。2023年上半年,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融资金额高达117.67亿元,占总融资金额的29.24%。上海成为我国医药投资的集中地,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产学研不断加速,创新活力源源不竭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充满创新活力的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创新源流,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已经处于同世界先进水平接近的位置,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处于创新发展阶段。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丰富的产业人才资源参与,上海拥有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水平的研究型高校与科研院所,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高水平人才占全国1/5,从业人员达27.8万人,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科研机构中的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开端,科研机构中的科学家也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人才资源。

(四)千帆竞发,各类企业奋力耕耘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各类生物医药产业企业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上海市政府提供的产业政策支持、资本市场丰富的资本要素投入以及科研机构的人才供给,给上海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医药产业要素,并经由生物医药产业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枢纽,进行整合利用,形成互补型的合力,最终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产业的发展。

当前,上海已聚集14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100多个专业服务平台,构建了覆盖上游、中游、下游的“全品类、全链条”产业格局,服务类CRO规模、质量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上海生物医药创新继续保持良好的态势。据统计,1月至8月,上海共获批1类创新药临床批件133件,其中细胞与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批件20件;8个医疗器械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

三、“生机盎然,共济未来”——上海正在成为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价值高地

《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趋势展望》报告显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创新突破的时期。生物创新药的产品不断迭代、发展、突破,新一代生物创新药产品如细胞与基因治疗等也在持续创新开展,推动全球生物医药创新。这一时期也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重点方向——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智能医疗器械等领域,上海都积极参与,甚至具备了先发优势,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突破而探索,为实现人类全面而持续的生命健康贡献力量。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各方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共识与动力,在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奋发有为。在政府层面,上海坚持顶层设计,强化前瞻布局,坚持创新策源,强化全链发展,坚持赋能产业,强化政策保障;在资本市场层面,上海资源丰富,资本助力创新,助力产业发展,实现共赢;在科研机构院校层面,上海强化基础研究,同时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在企业层面,上海科技创业氛围浓厚,企业百舸争流,只争朝夕。

简而言之,上海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发展方向,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保持“生机盎然,共济未来”。

(作者系博士研究生,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猜你喜欢

基因治疗生物医药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洪专:中国基因治疗领域的引路人
基因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
封闭端粒酶活性基因治疗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直肠癌放疗、化疗、热疗及基因治疗新进展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