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瘀毒理论”探讨通窍活血汤对脑小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机制*

2023-11-17王娇张家欢方兴刘彩芳杜春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脑小络脉通窍

王娇,张家欢,方兴,刘彩芳 ,杜春云

1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0

2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广西南宁 530000

脑 小 血 管 病(Cerebral small-vessel disease,CSVD)主要涉及大脑内各微小动、静脉、毛细血管及其周围2 ~5mm 的脑实质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1]。国际“血管性认知损害分类共识研究”[2]指出23%的缺血性卒中是由CSVD 引起。而CSVD 引起的认知障碍(Cerebral small vessel cognitive impairment,CSVCI)病情发病率为30%~64%[3],但是其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早期干预有更大机会获益。探索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案成为国内外研究CSVCI 的热点之一。我们认为CSVCI 主要病因病机在于“瘀毒阻络”。脑小血管由于其管腔狭窄,容易被大分子物质堵塞,导致血液流变学改变和微循环障碍;由此产生炎症因子、大量自由基、细胞兴奋性毒性等一系列病理产物堆积,造成血管及周围组织病变。而脑小血管乃脑内之络脉[4],络脉易滞易瘀,导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瘀血阻滞,化热生风则发为中风;酿瘀成毒,侵袭脑髓则发为呆病。通窍活血汤是祛瘀通络解毒的经典方剂。本研究旨在“瘀毒理论”指导下探索通窍活血汤对CSVCI患者的治疗效果,为防治该病提供客观依据。

资料与方法

1 入组标准

1.1 诊断标准 ①参考《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1],影像学证实有脑小血管病变的患者;并合并有认知功能障碍。②中医诊断符合《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证候诊断积分≥7 分即确诊瘀血阻络证),症见:痛处不移或痛如针刺,爪甲紫暗或青紫;面部青,口唇紫暗,舌下脉络瘀张青紫,或有高黏滞血症。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中医的诊断标椎;②发病前无认知功能损害,发病时病情稳定,有一定的自理能力;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文盲或不能识字、视听障碍者;②排除大血管病变;③认知障碍原因与脑小血管病无关,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0.5 分;④有严重并发症或无法正常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2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获得本单位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自2020 年9 月—2022 年10 月我院就诊的CSVCI 患者120 例。其中脱落病例5 例,其中无法按时服用中药3 例,无法完成第2 轮检查者2 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患者观察组57 例,对照组58 例。其中观察组男33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62.46±4.20)岁;文化程度小学24 例,中学21 例,大学(包括大专)以上12 例;合并吸烟史33 例,饮酒史27 例,高血压34 例,糖尿病31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31 例;平均年龄(63.66±3.90)岁;文化程度小学29 例,中学15例,大学(包括大专)以上14 例;合并吸烟史29 例,饮酒史14 例,高血压27 例,糖尿病29 例。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3 治疗方法

3.1 对照组 参照《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2021》[5],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包括降压、溶栓、抗血小板、降脂等。

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组方如下:桃仁、赤芍、川芎各15g,红花、生姜各10g,老葱8g,人工麝香0.15g,黄酒250mL(由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药房提供)。加入300mL 清水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慢煎,取汁水100mL,过滤药渣后与人工麝香冲服,早晚饭前各服用50mL。以2 周为1个疗程,服用2 个疗程。

4 观察指标

4.1 认知能力以及生活能力 由专业的医师采用标椎语言,单独对患者进行MoCA 量表评估,包括: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注意力、语言、抽象、延迟记忆、定向力。得分越高,认知能力越好。

4.2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 2 组均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检测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压积。

4.3 疗效指标 根据治疗前、后积分,采用尼莫地平评分法。显效:证候积分减少≥95%;有效:证候积分减少≥70%;无效:证候积分改善<30%。参考《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每1 证候的积分为诊断这一证候的各因素所得最高分相加而成,满分为30 分。①记忆:近事遗忘(2 分);远事遗忘(3 分)。②疼痛:痛处不移(4 分);痛如针刺(6 分)。③爪甲:色暗(3 分);青紫(5 分)。④面色:脸下青黑(2 分)。⑤口唇:紫暗(4 分);口唇紫暗且面色晦暗(6 分)。⑥舌质:舌下脉络瘀张青紫(3 分);舌紫暗(4 分);有瘀点(5 分);有瘀斑(6 分);青紫(7 分)。⑦脉象:沉弦细(1 分);沉弦迟(2 分);涩或结代(3 分)。⑧附加分:高黏滞血症(5 分)。

5 安全性评价

观察治疗期间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6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方差齐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2 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示2 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

结 果

1 2 组MoCA 总分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后MoCA 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MoCA 总分比较(±s)

表1 2 组患者MoCA 总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间 MoCA 评分观察组 57 治疗前 21.55±2.57治疗后 26±1.38对照组 58 治疗前 22.10±2.71治疗后 24±2.40

2 MoCA 各项评分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MoCA 各项评分水平高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MoCA 各项评分比较(±s)

表2 2 组患者MoCA 各项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视空间与执行能力 命名 注意力 语言 抽象 延迟记忆 定向力观察组 57 治疗前 3.53±1.07 2.03±0.74 3.73±1.3 2.33±0.71 1.63±0.49 3.77±0.93 4.52±0.79治疗后 4.7±0.5*# 2.57±0.5*# 4.77±0.85*# 2.73±0.45*# 1.92±0.28*# 4.4±0.59*# 5.5±0.62*#对照组 58 治疗前 3.63±1.37 2.07±0.78 3.63±1.53 2.3±0.79 1.7±0.46 3.7±1.11 4.5±0.72治疗后 4.17±0.64# 2.23±0.72# 4.07±1.38# 2.5±0.57# 1.72±0.45 3.93±1.01# 4.75±0.75#

3 血液流变学水平

2 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 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s)

表3 2 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间 全血高切黏度/mPa·s 全血低切黏度/mPa·s 血浆黏度/mPa·s 纤维蛋白原/g·L-1 红细胞压积/%观察组 57 治疗前 5.64±0.58 10.83±1.33 2.65±0.28 5.04±0.72 53.5±0.91治疗后 4.05±0.77 6.98±1.02 1.04±0.26 3.64±0.65 33.22±4.19对照组 58 治疗前 5.72±0.7 10.71±1.71 2.73±0.5 5.05±0.83 53.58±1.29治疗后 4.93±0.57 9.35±1.09 1.62±0.52 4.19±0.64 40.85±2.13

4 疗效评价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59,P=0.0022)。见表4。

表4 2 组疗效比较(±s)

表4 2 组疗效比较(±s)

组别 例数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有效率/%观察组 57 16 36 5 91.23对照组 58 9 30 19 67.24

5 安全性评价

研究过程中,2 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指标及心电图等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异常变化。观察组5 例患者出现腹痛、腹泻,2 例患者出现恶心欲吐,发生率为12.28%;对照组4 例患者出现腹痛、腹泻;4 例患者出现恶心欲吐,发生率为13.79%。2 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CSVCI 在中医上属于中风致呆的范畴,病位在脑络,病性为虚实夹杂。明清至民国时代开始将“瘀毒”与中风相联系,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形成了“瘀毒致风”的理论。瘀毒理论是由血瘀致病理论及毒邪致病理论发展而来的。瘀血致呆的病机古来有之。《内经》记载:“蓄血在上善忘”,《伤寒论》“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而“毒损脑络”病机则于2000 年由王永炎院士提出[6]。《金匮要略心典》记载:“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毒邪具有损络性[7]。CSVD 的病理特征[8]主要是患者小动脉发生硬化,血管壁发生弥漫性脂质沉淀,炎性因子以及血浆蛋白不断渗入,造成血液流变学变化[9-12],这与“毒损脑络”的形成机制相类似。由于深穿支动脉供血范围有限[13],一旦出现病理产物堆积,极易出现缺血坏死。这便是络脉易滞易瘀,易成形的病理基础。络脉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14]。络脉作为聚血之所,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灵枢·经脉》篇言:“脉道以通,血气乃行”,血液的正常运行与络脉密切相关。①瘀毒阻滞脉道,不能与脏气相接。《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15]。肾为先天之本,脑(髓)先天之肾精所生,由后天脾胃化生之气血精微所温养。“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骨骶,皆精髓升降之道也”。瘀毒滞涩脉道,血行不畅,先天之精及后天水谷精微不能随血液上行,脑络空虚,脑髓失于温养,精神不荣,不司神智。②瘀毒可随经络流窜至脑。各种致病产物瘀滞脉络,内生毒邪。而头为诸阳之会,瘀毒随经络周流全身,汇聚于脑络,侵袭脑髓,蒙蔽清窍。《血证论》中有“脑髓纯者灵,杂者钝,最忌浊邪壅塞”。脑髓不复纯灵,则神明混沌。③瘀毒壅滞,气血逆乱;“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瘀毒蕴积日久,熏蒸血液,壅滞气机,导致经络不通,出现肢体偏枯,言语蹇涩;“阴阳气不相顺接”,气血逆乱,阴阳不和,气血逆乱而上壅脑络,毒邪瘀堵,脑脉痹阻,神机失用。④瘀毒损伤脉管,血溢脉外。毒邪具有依附性、繁杂性,胶着壅滞脉体时常常兼夹六淫、痰浊,熏蒸煎熬脉体,日久则脉体受损破裂,血溢脉外便成离经之瘀血。血不循其经,则失去其濡养功能则不能温养组织,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则致脑髓污浊。⑤瘀毒互相转化。兼杂着多种致病因素,瘀和毒常常相互转化,共同作用于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圣济总录·伤寒统论》提到:“毒热内壅,则变生为瘀血”。瘀血久留,阻滞气机,气血津液输布失常,“非其位则为邪”,精微物质不能正常濡养组织,则化为邪毒蕴积体内,或煎熬熏蒸脉络血液,或损伤脉体,或伤津耗阴,致使气机失调,血液凝滞,变为瘀血。“瘀”“毒”互相转化,互为因果,贯穿着CSVCI 发生发展的始终。本研究认为CSVCI 病机为瘀毒内生,阻于脑络,祛瘀解毒为其治疗大法,使瘀去毒解,神机复用。

通窍活血汤出自《医林改错》,具有祛瘀通络解毒的功效。方中麝香芳香开窍走上,散瘀解毒醒神,通行十二经脉,使活血化瘀药物通达诸经。桃仁、红花自古便是治疗瘀血阻滞常用药对,桃仁味苦通泄,活血力强;红花质轻浮散,祛瘀更优。赤芍清瘀热凉热血;川芎辛散,能上行头目以通达气血。老葱、生姜辛香温通,葱更可散达升腾、引药上至巅顶,外彻肌肤,使邪有出路;大枣调和诸药,以防芳香辛窜太过,三者共为佐使;全方合用促使祛瘀解毒诸药药力上达,同时通行十二经脉气血,达到开窍化瘀,解毒散结的目的。全方祛瘀解毒,活血通络。方中祛瘀解毒诸药,可以降低兴奋性毒性[16],抑制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修复缺血缺氧损伤[17],减轻学习和记忆缺陷[18]。在本研究中,通窍活血汤能有效改善CSVCI 的瘀毒症候而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认知水平,在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注意力、语言、抽象、延迟记忆、定向力方面都表现良好。

血液流变学异常是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并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流主要负责氧合和将营养物质输送到组织器官,因此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在从诊断到治疗的各种疾病中变得极为重要[19]。许多疾病可以改变红细胞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导致血液黏稠,凝滞血管,从而降低它们向组织微循环输送氧气的能力[20],受损的微循环会导致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中的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导致组织和器官中的氧合不足。这与瘀毒证后血液“黏、浓、凝、聚”的状态是一致的。我们可以通过血液流变学指标判断体内微循环情况,并及时改善血流动力学,缓解组织缺血缺氧情况,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在本研究中,通窍活血汤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证明该方在改善微循环障碍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在帮助患者血管再通的同时,可以有效预防小血管进一步阻塞,减少再次患病的可能。脑小血管具有血液运输管道、调节脑血流量、血脑屏障病等功能,而脑小血管乃脑内之络脉[4],是气血运行的载体,只有络脉通畅,络脉从主干发出后才能不断地渗灌注于全身,从而濡养脑髓[21]。麝香[22-23]醒神开窍,赤芍等活血化瘀药物[24],可以减少白细胞、血小板沉积,并能有效扩张血管,扩张血管、增加组织血流量、抗凝及抑制血栓形成,从而改善血液黏度,以助气血畅行。

在本次研究中,中医“瘀毒”理论贯穿着CSVCI发生发展的始终,在该病的诊断、治疗、预后、预防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通窍活血汤具有祛瘀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认知水平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显示出很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不足之处,本研究研究中心单一,病例样本量较少,观察周期较短。需扩大样本量,增加随访时间,同时应当纳入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作为评估指标。

猜你喜欢

脑小络脉通窍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通窍活血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脑小血管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化瘀通窍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伤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通窍活血汤家兔体内移行成分川芎嗪的分析
望“纹”知病,“掌”握小儿健康
鼻舒通窍合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结肠络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