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钱胜:我的生命里只装着青藏铁路

2023-11-17惠之

莫愁 2023年32期
关键词:安多青藏铁路冻土

文/惠之

平均海拔4700 米,其中74 公里常年冻土、72 公里无人区,最低气温-47℃,每年8 级大风刮七十多次,不到内地一半的含氧量,常年风沙冰雪不断。就是在这样一个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中铁十二局集团铁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安多车间主任高钱胜坚守了12 年。青藏铁路开通运行至今17 年,高钱胜埋头钻研,攻克青藏铁路冻害的各类养护整治难题,创造了世界高原冻土铁路养护的奇迹。

奋斗在超低温的世界屋脊

现年36 岁的高钱胜把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了雪域高原。说到来西藏工作的初衷,他笑着说:“天空湛蓝,雪山起伏,铁路直通天际,这里是我最憧憬的地方。”

2011 年,高钱胜从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进入中铁十二局铁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在选择岗位时,他主动报名奔赴青藏铁路,成为一名“天路”养护工。此后,高钱胜潜心学习冻土养护规律,研究沿线季节环境,深入海拔5000 多米的唐古拉南、扎加藏布等地的无人区巡检,每日至少徒步丈量10 公里,检查轨道弯腰起身五百余次。经历过无数次的缺氧晕厥以及与高原土狼相对峙的日子,高钱胜的体重从60 多公斤骤降至47 公斤,脸上全是被紫外线灼伤的痕迹,嘴唇一年四季都是乌黑色,脸上和手上都是冻疮皲裂。经过不断地学习锤炼,他一步步从铁路养护的“小白”成长为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线路养护“大拿”。不久,高钱胜出任安多车间主任。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不仅修建难度高,在建成通车之后,养护的难度也极大。特别是青藏铁路唐古拉南站至联通河站区间,是全线养护难度最大、病害最多、自然环境最差的管段。高钱胜率队负责这146 公里的管段,无论气候多么复杂险恶,他和养护团队始终坚守一线岗位,保证全程管段万无一失。

2016 年9 月,青藏铁路长轨换铺工程完成,给铁路养护带来了全新挑战。高钱胜率团反复试验,运用移动式气压焊接技术,再通过探伤、打磨等先进工艺,使乘客乘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得到了极大提升。安多车间研发的十余项技术创新成果经过实践检验,获得中铁十二局及其技术专家的一致认可。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高钱胜和同事们每天利用铁路天窗期作业。铁路天窗是指列车运行图中不铺画列车运行线或调整、抽减列车运行,为施工和维修作业预留的时间。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工作人员每天现场作业时长达6~8 小时。而且这还只是日常维护,不包含应急作业时间,“应急作业时间就没准儿了。”

攻克冻土养护难题

铁路上有一句话叫“冬防断夏防胀”,而在青藏高原上,要克服的困难更大,特别是多年冻土的问题。高钱胜将74 公里的冻土线路分到工区、责任到人,观测全天候线路的实际变化数值,根据变化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养护作业,并且将每次作业的过程详细记录下来,日统计、月汇总、季分析、年总结,积累大量一手数据,为冻土线路的进一步有效整治奠定了数据基础。

高钱胜在管理冻土区设备方面不仅能“把脉诊断”,还能“求医问药”,为管内设备最不稳定的唐古拉-安多区段设备提出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土护道、热棒、片石护坡和干砌路肩等防护补强措施,减少和遏制了路基外界热量的传导、对流和辐射,促使轨道设备稳定,确保行车安全畅通。

很多人认为铁路维管人员野外作业都是“猛张飞”,但实际上,大家干的是细活儿。高钱胜说:“我们的标准是以毫米为单位的,所以很多事情不能像大型施工一样,大开大合地去做,都要卡细节。”在多年冻土上修建铁路,最担心温差对冻土的破坏,以致路基融沉和冻胀。高钱胜说,作为世界性难题,治理多年冻土段融沉尚无成熟经验,只能依靠自主创新。

2020 年至2022 年,高钱胜结合车间及线路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措施的有效落实,车间逐步形成了“动态与静态检测结合分析、线路设备精准维修、道岔设备精细维修、大修与维修结合开展”的检修思路。“通过轨检车大数据分析,能更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轨道线路状态,成功解决冻土路基变化导致线路设备质量无法有效提高的难题,有效保障青藏铁路行车安全。”高钱胜谈及此项创新尤为自豪。

高钱胜(右)

“高钱胜那股执着劲儿让我很敬佩。我负责数据分析、提供技术支撑,他在前线遇到难题时经常会在晚上通过视频、电话跟我探讨解决方案。”中铁十二局集团铁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主任胡宏华说。

将生命融入青藏铁路

2022 年是安多车间施工任务最繁重的一年,线路全面清筛、道岔打磨、钢轨焊复、五座车站全面换铺道岔等重点施工任务一个接着一个。高钱胜呕心沥血,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大伙意见,利用横道图管理确定了车间年度整体施工安排。他预判预防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有效组织开展车间管内的施工,保质保量完成了施工任务。通过全年施工整治,冻土区段线路设备质量明显得到提升,为后期冻土区段线路提速夯实基础。“当时,我们24 小时黑白两班倒施工,时间紧,任务重,团队齐心协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高钱胜回忆道,施工结束后,他在宿舍睡了一天一夜才醒来。

除了攻克冻土养护难题外,高钱胜还发现桥隧涵病害整治方法落后、生产效率不高,缺乏早期发现病害现象的检查和检测方法。他结合自身桥隧涵维修管理的经验,组织召开研讨会,确定了全面提升桥隧涵检修措施,通过为期半年的推广,有效提升了桥隧检修的整体实力。

战风沙、抗缺氧。12 年来,高钱胜带领团队攻克了青藏铁路冻害的各类养护整治难题,出色完成了青藏线冻土区段涵洞下沉综合整治工程、青藏线隧道灾害预防工程等重点项目的施工任务。一位外国顶尖专家说:“高钱胜创造了世界高原冻土铁路养护的传奇,非常了不起!”

每年春节,高钱胜能回家一次已经很不错了,有时值班甚至回不去。而家人则是高钱胜的坚强后盾,他说:“我对妻子有愧、对家人有愧。我的生命里只装着青藏铁路。我将尽我所能,保障青藏铁路畅通无阻、列车安全运行,这就是我的使命。”

猜你喜欢

安多青藏铁路冻土
安多“南木特”藏戏研究文献综述
一个精神行者的感知和领悟——关于梅卓散文集《走马安多》的一种解读
青藏铁路
北极冻土在求救
青藏铁路ITCS系统CMU移除方案设计
冻土下的猛犸坟场
浅析青海安多藏语影视译制网系统
浅谈青藏铁路改造施工中的ITCS仿真试验
安多藏戏表演的审美特征及其传承
青藏铁路ITCS通信信号设备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