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笔白瓷,绘白蛇传奇

2023-11-17孔庆武

莫愁 2023年32期
关键词:刻瓷民间文艺白蛇传

文/孔庆武

在镇江,《白蛇传》的故事家喻户晓,在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中,有一件镇江刻瓷艺术家邵同义的刻瓷作品《白蛇传全景图》,在一尺见方的白瓷板上,栩栩如生的故事情节由刻刀绘就。

刻瓷艺术的浪漫情怀

在镇江丹阳,邵同义工作室的工作台边,他正伏案创作,画纸是几毫米厚的瓷盘,画笔是锋利的刻刀、特制的小锤。经过轻重程度不同的千锤万凿,一幅幅活灵活现的画面便呈现在瓷器上。

对于邵同义来说,工作室是一个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地方。在这里徜徉陶瓷艺术世界,仿佛穿梭于神话和民间故事的画卷中:如画江山、水韵江南像水墨画般在洁白釉面上晕染开来,巫山神女、千年白蛇巧笑嫣然,活灵活现。

邵同义热爱家乡文化,工作室里随处可见以丹阳元素为题材的作品,例如《齐梁艺术风采》等。这里也培养了一批优秀刻瓷艺术家。对邵同义和徒弟们来说,这里是他们的初心和热爱,一招一式,手手相传。因此,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邵同义一刻就是四十多年。他感慨地说:“凡是笔墨描绘之物,无一不可刻画在釉面瓷器之上,越是钻研,越能感受到传统刻瓷的艺术魅力和浪漫情怀。”

刻刀绘就神话

15 岁那年,邵同义拜著名刻瓷艺术家王同贵先生为师,一边上学,一边学艺。入伍后,他一直坚持业余学习书画和刻瓷艺术。

1992 年从部队转业后落户丹阳,邵同义怀着对刻瓷艺术的挚爱,把曾经的师兄弟召集在一起,将刻瓷技艺和文化带入丹阳。

后来,受镇江民间文艺资料库的委托,邵同义开始创作《白蛇传》系列刻瓷作品。他选择以杨柳青大师的木板年画为原型,来创作刻瓷作品《白蛇传全景图》。《白蛇传全景图》将传说中的经典情节连缀起来,以多幅作品来展示。在一尺见方的瓷器平面上,邵同义选取了借伞、开店、斗法、盗草、断桥、水漫金山等故事画面。作品色彩明快,既有年画的夸张手法,又有传统刻瓷艺术的优雅美感,同时注重民间艺术和民间传说的融合,使得故事变现的质感更加强烈。

邵同义

在创作《白蛇传》原创刻瓷作品前,邵同义翻阅了大量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他陷入思考:在艺术创作时,除了要生动展现故事情节外,白蛇传作为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如何更好地展现白素贞、许仙等人物性格面貌,又能为大家所接受呢?比如白蛇要鲜活灵动而不妖气,许仙要木讷憨气而不呆傻。经过与许多艺术家的讨论,以及已故的民间文艺大家康新民的帮助和指点,邵同义完成了《白蛇传》主题的一组多幅刻瓷作品,涉及盗仙草、灵丹救夫、游湖借伞、开药铺、水漫金山、断桥重见六个故事情节。“这组作品的诞生,得益于康新民老师的无私付出。他对《白蛇传》等镇江本土的民间传说能够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为《白蛇传》系列刻瓷作品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背景知识,激发创作灵感。”

康新民是一生痴情民间文化的艺术家,他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从事民间文艺采录研究,走大街、串小巷、跑田头、上渔船,采风的足迹遍布镇江的角角落落。邵同义十分感慨:“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镇江本土民间故事都与康老的整理挖掘息息相关,2021 年,康老因病去世,这是民间文艺事业的重大损失。”

让艺术深植文化之中

如今,邵同义创作的《白蛇传》系列刻瓷作品存放在镇江市民间文化艺术馆三楼的民间文艺资料库,这是我国首家专门以收藏、保存和研究民间文艺为主的资料中心,被民间文艺专家誉为“中国第一库”。

于邵同义而言,《白蛇传》系列作品的创作是一个契机,更是一个起点,他的作品从花鸟、山水等主题,逐渐拓展到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后期的《兰亭集序》等多方面的文化主题,赋予艺术作品以更深刻的文化内涵。2006 年,白蛇传传说成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邵同义和一批民间艺术家一道,汲取中华文化,几十年如一日勤勉创作。为白蛇传传说这一珍贵文化的传承发展增添了养分,提供了创作思路。

2019 年,《超薄瓷板刻二十四孝图》在江苏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展出,并在第十届“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送评的千余件作品中获得大奖赛特别金奖之一。

除了办好省文旅厅、省人社厅授予的“大师示范工作室”外,邵同义还作为镇江市文化使者出访德国曼海姆市并举办了刻瓷艺术展。

怀着对刻瓷艺术的挚爱,邵同义几十年来一刻也未懈怠。在刻瓷上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让他有了新的追求目标:讲好中国刻瓷故事,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让刻瓷艺术在更多的地方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刻瓷民间文艺白蛇传
郑一民新作《河北民间文艺史》研讨会在京召开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刻瓷艺术浅谈
“宣白”CP《天乩之白蛇传说》
市场与权力:“民间文艺”批判
民间工艺介绍(二十三)
京剧《白蛇传》经典性的内在构成
“感党恩爱核心 喜迎十九大”全区民间文艺汇演
略论白蛇传故事的主题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