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仙女西溪遇董永

2023-11-17王若宇

莫愁 2023年32期
关键词:董永七仙女东台

文/王若宇

东台西溪天仙缘景区

勤劳质朴的东台人,用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消解着自己向海求生的苦难与艰辛,口口相传,在这片土地上赓续文脉,在民间演变和流传,成为每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百姓精神。作为一名“民间学者”,程可石更了解自己的故乡,也更爱得深沉。被誉为“东台市宝”的他,在一次次的奔波、研究中,将我们耳熟能详的“董永传说”,申报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间文学”项目。

文化的积淀

靠自学和努力,程可石在东台文化这个舞台上,将“民间学者”引向了聚光灯的中心。程可石认为自己的成就,离不开父母给他讲过的嫦娥奔月、杨家将等故事,更离不开青少年时代的文化积淀。

雕塑“董永与七仙女”

1969 年冬天,初中尚未毕业的程可石,就在知青下乡的浪潮中来到东台新曹人民公社中北生产大队,“当时的生产队长看我们年纪小,总会照顾我们做轻活儿。”闲暇时间,程可石总会掏出从家里偷偷带来的《古文观止》等古籍阅读。“我家里藏书很多,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虽然焚毁了一部分,但还有一些藏到了患有精神疾病的姑姑家里。”后来,知青招工,程可石陆陆续续辗转多个岗位,他最为怀念的还是在东台县人民剧场维持秩序、打扫卫生的日子,“那时候每天都能看越剧电影《红楼梦》,听京剧《定军山》。”各种文化杂糅地灌输到彼时程可石的脑子里。

后来,程可石被借调到东台县手工业管理局做供销采购员,动辄就是几十个小时的火车旅途。“在火车上,我就看书,到了大站,我就提前盘算好时间,逛历史遗迹。”在故宫,他早早买好票,开门时就钻进博物院,直到下午4 点清场才出来。当时开放的展陈区不多,他仿佛沉浸里面出不来,反复看,反复琢磨。“现在想想,都是因为自己从小培养起来的这颗‘文心’。”程可石说。

机缘的偶至

20 世纪80 年代初,因为家中藏书颇丰,研究者们都会慕名到程家。打探一些书籍,了解东台的文化渊薮。同是东台老乡、著名俄文翻译家、高尔基名篇《海燕》的译者戈宝权,当时正在寻找自己叔叔戈公振的生平信息,“我们家和戈家是世交,戈公振与我父亲的舅舅曾一起在上海《时报》工作。”通过藏书,程可石不仅提供给戈宝权其叔公的生活故事,更送给他一本其高祖戈长龄的诗集《漱泉山馆诗抄》,这让程可石的书斋在东台文化圈名噪一时。

程可石越来越重视书缘,常沉浸在古籍中,读到了越来越多的本地故事,董永的故事因此重新出现在他的视野里。1984 年,常与程可石打交道、亦师亦友的汪国璠成为东台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秘书。他请程可石一并参与东台文史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当时程可石主要作为撰述员,为亲身亲历历史事件的老同志代为记录。常在一起工作,程可石有机会与很多研究者讨论东台文化。

一次,参与编修《东台镇志》的许诒博与特聘编修《东台县志》的朱明熙、卞小芝、汪国璠谈论董永的孝道故事,这让程可石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其实,从小就听过长辈们讲述孝贤道理,但那时候,听故事就是一种消遣,没有深入去了解。”不过,经过多年的文化积淀,他对这些研究者的讨论非常关注。程可石和他们一样,都相信民间传说不可能空穴来风,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在东台流传广泛,绝非偶然。在资料翻阅中,他们找到了很多证据,比如清嘉庆《东台县志》载:“董永,西溪镇人。父亡,贫无以葬,从人贷钱一万,以身作佣,毕,道遇一妇人求为永妻,永与俱诣。钱主令织绢三百匹以偿,甫一月毕,辞永去曰:‘我天上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命我代为织绢。’言讫,凌空去。”这些资料在他们的搜罗下,相继编入《东台镇志》和《东台县志》。“后来,汪国璠将其所撰的《天仙配故事的起源演变及其影响》论文油印本赠送给我,引导我走上了解董永传说的轨道。”程可石说。

一张邮票引发的申遗

2002 年10 月26 日,国家邮政局在东台市西溪古镇举行了《董永与七仙女》小型张邮票首发式。“董永故事”在各地虽有流传,却从未因原籍原地而陷入争执,如今因为这件事,各地都有所表态。“特别是后来董永与七仙女的电视剧热播,加大了各地对于董永原型原籍的争论。”程可石说。2005 年6 月中旬,程可石接到了盐城市文化局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通知。

程可石

“我们东台,仅西溪古镇一带就有与董永相关的地名遗迹达五十三处,比如董孝贤祠,墓前碑上铭文‘汉孝子董讳永之墓’,被认为董永的埋骨之所。”程可石坚信董永出自东台。为了正名,他经过大量的史料查阅后发现,有关董永最早的文献记载出现在西汉末年的《孝子图》中。宋《太平御览》引文:“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程可石还发现,三国时期,曹植在《灵芝篇》中提及了董永,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里也有《董永》篇。而东台本地的董永故事从汉代到当代生生不息,历代记载从来没有间断过。程可石经过考据,认为本地故事更为完整,高度集中,能独立成章,与其他地方不相关联——可以证明东台和董永的紧密联系。

2006 年5 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东台“董永传说”作为民间文学,与山西省万荣县、河南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等地的“董永传说”一起被列入进去,其中,对于东台的介绍是:“董永传说历史上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东台市西溪古镇的流传历史最为悠久,地名遗存最多。”这让程可石非常满意,毕竟随着时间的演变,董永的故事会不断与各地的民众生活相结合,产生富有地方特色的传说,衍生出很多董永文化的脉络,“但只要真正关注到了东台的文化、董永传说中的孝贤,就很值得高兴了。”2013 年,程可石成为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时光荏苒,这么多年过去,程可石依然在考据和研究“董永传说”的故事。令程可石高兴的是,董永传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流传过程中,特别是申遗成功以后,更加深刻地影响了东台百姓的生活,“孝敬老人蔚然成风,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得到传承,夫妻恩爱、家庭和睦、邻里和谐,这正是我们期待的董永文化所创造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董永七仙女东台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东台鱼汤面
《董永传说在西南的传播与认同》出版发行
天仙配
董郎孝道古今传 有爱东台何羡仙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
《天仙配》与董永故里东台
中国寓言故事: 董永卖身葬父
我演“七仙女”
我演“七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