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3-11-16郑甜黄丽陈婷萍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30期
关键词:导管静脉护理人员

郑甜 黄丽 陈婷萍

临床中,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肘正中静脉导入,且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穿刺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具有使用安全、操作简单,和维护便利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其应用,可进一步减少患者在住院治疗中的多次穿刺,利于治疗安全性的提升[1]。但是,PICC 置管应用期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极易出现脱管、移位,或者导管阻塞等不利情况,在影响患者病情康复的同时,还有可能引发纠纷事件出现,所以,强化对PICC 置管患者的护理,已成为目前临床工作者所研究的重点[2-3]。常规护理的实施,大多会更加关注治疗效果方面,对并发症预防并未引起过多重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护理满意度的提升[4]。PDCA循环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为计划( Plan)、实施(Do)、检查( Check)和处理(Action),该模式的应用是通过问题的查找、解决等循环往复,以此达到促进护理质量提升的目的[5]。鉴于此,本文针对PICC 置管患者施以PDCA 循环管理,以探讨其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6 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 例PICC 置管患者。纳入标准:符合疾病诊断,并且符合置换要求。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2)伴严重感染;(3)精神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4)中途退出及部分资料缺失。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同意书。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准许。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就PICC 置管的方法、使用价值,及其注意事项等,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详细讲解,并做好不良事件的记录和处理,全程严格依照无菌操作的要求来开展。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增加PDCA 循环管理:(1)计划(P),成立PDCA 小组,对该组内成员展开相关知识培训,使其能够对PICC 置管的知识及操作等,均可做到熟练掌握,建立质量监管机制,并由护士长对有关人员开展定期检查与考核,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2)实施(D),首先,需结合患者病情及其自身状况,为其开展针对性宣教,强调PICC 置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护理当中,哪部分是需要患者积极配合的,并就注意事项,对其进行详细讲解,以此提高其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另外,为了降低穿刺感染、静脉炎,以及导管堵塞等多种并发症情况出现,在护理和治疗期间,有关人员应严格依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开展,穿刺前,对所要穿刺部位给予消毒,对出血或者出汗较多者,应适当增加换药次数,及时进行贴膜的更换,防治感染情况出现;针对出现的静脉炎,需结合其发生原因给予针对性护理,如护理人员需依照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导管型号的合理选择,且保持穿刺时的动作轻柔,穿刺与送管时,要保持匀速,防止因操作不当而损伤血管壁,需注意的是,在静脉选择时,应以中心静脉为主;为避免出现导管堵塞,护理人员,需强化自身在封管方面的技术水平,并及时以生理盐水冲注;同时,定期为患者进行彻底性冲管,做好导管的维护工作,防止导管扭曲、打折等不良情况出现。(3)检查(C),针对PDCA 循环管理的实施效果,可定期进行检查,检查期间,首先,需叮嘱护理人员进行自查,并及时发现自身操作中的问题,以便做到及时改正;另外,护士长也要对护理人员的有关操作进行及时监督,确保其护理内容的准确、针对不足之处,需给予及时改正,以此,实现护理人员在操作水平方面的不断提高。(4)处理(A),由护士长定期召开总结会,就护理当中的问题、经验等进行及时总结,明确护理当中的常见问题,之后,再次实施循环护理时,能够做到有效避免或者改正,进而实现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两组均干预14 d 后观察其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并发症状况,包含导管移位/阻塞、静脉炎及感染等状况。(2)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以此为基础开展分析与判定。干预后,在出院前对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和对比;与此同时干预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总分10 分,分值与疼痛程度成正比。(3)评估两组护理质量,干预后,在患者出院前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质量问卷调查表展开判定,包含基础护理、护理沟通、健康教育和置管护理,每项满分为100 分,分值高,则护理质量好。(4)两组满意度评估,以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就患者就医期间是否满意情况展开调查,包含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这三方面。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研究组男25 例,女17 例;年龄37~71 岁,平均(52.1±2.3)岁;疾病类型:肝癌13 例,胃癌21 例,白血病5 例,其他3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9 例;年 龄35~73 岁,平均(52.3±2.6)岁;疾病类型:肝癌11 例,胃癌22 例,白血病5 例,其他4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721,P=0.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例(%)]

2.3 两组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对比

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与疼痛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住院时间与疼痛评分对比(±s)

组别 住院时间(d) 疼痛评分(分)对照组(n=42) 24.60±5.21 5.11±1.03研究组(n=42) 15.72±3.31 3.05±0.80 t 值 9.365 10.627 P 值 0.000 0.000

2.4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研究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分,(±s)]

表3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分,(±s)]

组别 基础护理 护理沟通 健康教育 置管护理对照组(n=42)69.91±3.5 65.18±3.00 73.91±3.03 68.16±1.23研究组(n=42)92.95±1.43 91.61±1.73 96.07±2.32 93.80±3.21 t 值 13.235 14.674 15.385 13.430 P 值 <0.05 <0.05 <0.05 <0.05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4.087,P=0.043),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3 讨论

3.1 PICC 置管及其常规护理的局限

在临床当中,PICC 技术的应用,是指将导管经患者肘正中静脉导入,使得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以此开展穿刺治疗的一种手术操作[6]。上述方法的开展,能够使得PICC 导管长期保存于机体静脉当中,由此进行药物的静脉输入,避免了反复穿刺情况的发生,对机体外周静脉所造成的损害,也会随之降低,治疗的安全性同步提高[7]。PICC 操作的实施,是以专业人员经过培训,且合格为前提的,因机体大静脉的血流速度较快,以该方式用药,可实现药物的迅速稀释,减少或者避免对血管所造成的刺激,患者痛苦可随之减轻[8-9]。另外,上述操作的开展,不单纯是用于药物输注,营养物质也可由此输入,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利于总体治疗效果的提升[10]。但是,实践发现,因PICC 置管的留置时间相对较长,需由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精心维护,若管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导管的使用寿命,还会诱发多种并发症情况出现[11]。之前,临床中大多是以常规管理为主,该干预方式,更多的是强调以疾病为中心,忽略了并发症的预防,因此,患者接受度和满意度均较低,医患关系也显得尤为紧张。鉴于此,选取一种合理、有效,且安全性较高的护理方案,已成为临床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内容。

3.2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PICC 置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据研究显示,PDCA 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在置管患者的并发症预防方面,是能够获得显著效果的,因此,患者的接受度也相对较高,利于医患、护患关系的显著改善[12]。PDCA 循环管理,是具备较强科学性的一种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包含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方面,在管理领域内应用相对普遍。以上模式的应用,对环节质量尤为重视,其内容又以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这两方面的内容为主,科学性较强,是对护理质量开展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方案[13-14]。PDCA 循环管理模式,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及循环往复等的诸多特点,其开展,能够对护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通过总结,明确其重点所在,便于对管理计划的及时修订和整改,从而,方可使得有关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近年来,随着对医疗质量在管理和监督方面的不断强化,有学者提出,可将PDCA 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其中的观点。在PICC 置管中,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以及未及时清洗而引发的导管异味等,均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情况,以上诸多情况的发生,均会造成PICC 导管的非正常停用[15-16]。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疼痛评分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P<0.05)。说明,在PICC 置管患者中,PDCA 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病情康复,利于预后。PICC 置管期间,不仅需护理人员进行有效护理,并且,对患者的积极配合也是具有一定要求的[17]。PDCA 循环管理模式的展开,则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对PICC 置管的了解程度,提高其在自我管理方面的意识,凭借护理人员的讲解及演示,可对自我护理方面的操作技巧做到准确掌握,借助护患间的良好、有效沟通,可做到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改进,并在下一循环开展期间,可就之前的问题进行强化干预,避免其出现,进而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18]。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及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PDCA 循环管理模式的开展,可有效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水平,PICC 置管患者的满意度同步提高,这对于护患、医患关系的显著改善,均发挥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在PICC 置管患者中,PDCA 循环护理模式的实施,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水平,同时,护理的效率,也是得到显著改善的,通过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能够使得导管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随之递减,在患者病情康复中,发挥了较好的促进效果[19-20]。所以,需对PDCA 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合理应用,使得PICC置换患者的治疗痛苦可随之递减,减少甚至避免患者抵触情绪的出现,确保治疗方案能够顺利实施,治疗进程也可得到有效保证,与此同时,治疗效果及质量方可得到保证,进而,加速患者病情康复的速度,缩短其住院时间的同时,就医负担也就会相应降低[21]。需注意的是,为了能够获得以上诸多效果,需对护理人员自身在护理技能方面的提升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强化有关人员的技术和技能方面的培训,确保PDCA 模式能够得到准确、针对性开展,整体的护理水平也就能够同步提高,患者在获得高质量护理和治疗的同时,其满意度也会同步提高。

3.3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开展当中,因受病例数量、随访时间等诸多方面的限制,使得在结果判定方面,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后期还需通过增加病例数、延长随访,以及开展多中心研究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结果判定方面科学及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PICC 置管患者中,以PDCA 循环管理,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加速病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且患者满意度高,利于推进护患、医患关系的明显改善。

猜你喜欢

导管静脉护理人员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