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麦30”不同播期播量施肥量等最优组合示范展示效果小结

2023-11-15梁有军

新农民 2023年30期
关键词:仪征市孕穗扬麦

梁有军

(仪征市天硕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仪征 211400)

近年来,受水稻让茬和特殊天气的双重影响,仪征市小麦播种时间跨度大,播种量增幅大,而播期播量对小麦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构有重要影响[1-3]。适宜的播期可以让小麦充分利用光、温、水等自然条件培育壮苗[4-8];适宜的播量有利于穗数、穗粒数及粒重的协调发展。2023年天硕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小麦生产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播期播量对“扬麦30”产量的影响试验,旨在探索“扬麦30”在仪征市丘陵山区最适播期播量和适宜的施肥量,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小麦品种

供试品种“扬麦30”,育种单位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1.1.2 试验田情况

试验田位于仪征市月塘镇夏营村石山组,前茬作物水稻,稻秸秆全量还田,土壤为黄白土,地力均匀,肥力中等。

1.2 试验设计

1.2.1 播期播量

共设5个处理:

处理1(T1):10月21日播种,播量6 kg/亩;

处理2(T2):10月31日播种,播量9 kg/亩;

处理3(T3):11月10日播种,播量12 kg/亩;

处理4(T4):11月20日播种,播量15 kg/亩;

处理5(T5):11月30日播种,播量18 kg/亩;

试验采取大区对比,不设重复,每个处理面积3亩。

1.2.2 肥料运筹

磷钾肥及中、微肥根据传统高产小麦经验(纯N:P2O5:K2O)按1:0.5:0.5,磷钾肥按基肥:拔节肥5:5运筹。基肥、倒3叶施用的拔节肥以“45%(15-15-15)高效复合肥+尿素”配施,4~5叶期施用的分蘖(壮蘖)肥、剑叶抽出一半时施用的孕穗肥以尿素为主,N肥施用比例见表1。病虫草防治与周边大田一致。

表1 不同播期播量处理N肥施用比例

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 生育期

出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

2.2 茎蘖动态

于各个生育期定点记载茎蘖动态。

2.3 农艺性状及倒伏程度

株高、节间长度与数量、穗长、倒伏程度。

2.4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成熟期考察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育期

从表2可知,在不同的播期小麦均能出苗,但对小麦出苗期、生育进程、全生育期均产生显著影响。其一,不同播期对出苗期的影响。各处理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出苗所需的时间逐渐增加,分别为7d、9d、12d、15d、21d。其二,不同播期对生育进程的影响。播期越早拔节、孕穗越早,成熟越早。第一期播种的拔节、孕穗时间分别在3月2日、3月25日,随着时间的推迟,拔节时间相应推迟10 d、6 d、5 d、5 d,孕穗时间相应推迟7 d、5 d、5 d、3 d。成熟期之间差异缩小,仅1~6 d。其三,不同播期对全生育期的影响。全生育期在168~216 d,跨度较大。

表2 不同处理的小麦各生育期田间记载表

3.2 茎蘖动态

从表3来看,不同处理间基本苗随着播期的推迟、播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少的是10月21日播种的小麦,基本苗是11.4万/667m2,最多的是11月30日播种的小麦,基本苗是26.4万/667m2;出苗率随着播期的推迟呈现降低的趋势,出苗率80.6%~60.1%,最高的是10月31日,出苗率80.6%;高峰苗在42.2万~49.1万/667 m2之间,此阶段各处理单株带蘖分别为2.8个、1.8个、1.3个、1.0个、0.6个,即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带蘖逐渐变少,分蘖能力逐渐降低;各处理成穗率在47.1%~53.6%;从叶龄来看,各处理总叶片也存在差异,前3个处理,总叶片数在10.11~10.56叶,后2个处理,总叶片数在8.75~8.86叶。

表3 不同处理茎蘖动态(万/667m2;叶;%)

3.3 农艺性状与倒伏程度

从表4可以看出,处理1小麦株高最高为66.38 cm,从田间长势来看,该处理茎秆粗壮,生长势最强,随着播期的推迟,株高呈递减趋势。从基一节来看,基部节间差异不明显,在2.14~2.64 cm。从穗长来看,播期越早,穗长越长,处理1穗长最长,为7.32 cm,比处理2~5分别长0.92 cm、1.63 cm、2.02 cm、2.54 cm。从抗倒性来看,2023年5月上旬小麦籽粒灌浆初期,全市出现暴雨大风天气,最高风量达八级,但5个处理均未出现倒伏现象。

表4 不同处理农艺性状与倒伏程度(单位:cm;%)

3.4 产量构成

3.4.1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扬麦30”采用不同播期、播量、不同施肥方式播种,产量表现差异较大,其中产量水平表现最高的是10月31日播种的处理2,产457 kg/667 m2,处理2比处理1、处理3、处理4、处理5分别增产34 kg/667 m2、65 kg/667 m2、162 kg/667 m2、249 kg/667 m2,分别增8.0%、16.6%、54.9%、119.7%。

3.4.2 不同处理对产量构成特点

从表5可以看出,“扬麦30”采用不同播期播量与不同施肥模式,产量构成明显不同。从穗数看,有效穗26.3万~20.7万/667 m2,总穗数在5个处理中,处理2穗数最高,26.3万穗/667 m2,处理1因播量少,有效穗偏低,其他处理随着时间的推迟,尽管播量增加,但穗数仍依次减少,最低的为处理520.7万穗/667 m2;从每穗粒数看,随着播期的推迟每穗粒数依次递减,从每穗48.1粒降至28.7粒,变幅达5.3%~67.6%;千粒重变化规律与每穗粒数一致,播种越迟千粒重越低,分别为41.48g、40.92g、39.89g、38.82g、37.72g,变幅在1.4%~10.0%。

表5 不同处理产量结构(单位:万;粒;g;kg/667 m2)

表6 不同处理生产效益分析(单位:kg/667m2;元/kg;元)

表7 不同处理生产成本核算(单位:元/667 m2)

3.5 经济效益

对不同处理经济效益进行核算,第2个处理产量高、产值高,扣除生产总成本,纯效益也表现最高,为296.58元/667 m2。其次为第1处理,纯效益215.87元/667 m2,排在第三的是第3处理133.76元/667 m2,第4、第5处理收不抵支,分别为-107.78元/667 m2、-3245.72元/667 m2。生产实践证明,丘陵山区小麦播期过迟,用种量加大,生产成本增加,每667 m2成本高于产值,效益倒挂。

4 小结与讨论

4.1 产量效益

10月31日播种、播种量9 kg/667 m2、纯氮投入18 kg/667 m2的处理产量最高,实收单产457 kg/667 m2,与其他处理相比增产幅度在8.0%~119.7%。对于减少播种量适期早播的处理,虽然播期早,但播种量偏低,有效穗不足,产量处于第二,为423 kg/667 m2。11月份以后播种的各个处理,随着播期推迟,尽管增加了用种量,但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降低。不同处理纯效益与产量表现趋势一致,10月31日播种的经济效益最高,纯效益达296.58元/667m2。

4.2 长势长相

不同播期播量、不同的施肥水平对“扬麦30”的生育进程、群体数量、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有着重要影响。在不同播期、不同播量和不同施肥水平下,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生育进程呈规律性推迟,小麦拔节、孕穗、抽穗、成熟期均顺延推迟。早播处理植株生长健壮,总叶片数多,茎秆粗,穗型大,每穗粒数多,千粒重高;迟播处理尤其是最后2个处理个体生长量小,茎秆细弱,穗小粒小千粒重低。

2022年不同处理播种期间,前3期天气晴朗,适宜机械条播,11月以后的2期播种,由于间歇性大雨天气,导致田间土壤含水量高,机械无法下田,人工也无法模拟机播,只能采用人工撒播的方式才完成相关试验。在试验中不同的播种方式、后期的烂耕烂种均对试验产生一定的影响,今后生产中我们将根据需求进一步做好相关的试验探讨与示范展示工作。

猜你喜欢

仪征市孕穗扬麦
常州市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仪征市开展农村沼气安全大排查大整治
仪征市新城镇开展侨情调查和侨法宣传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饼干品质分析
仪征市:三位一体抓服务 推进侨务进社区
江阴市“扬麦25”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简述寒地水稻科学施肥技术
研得“深入”,教得“浅出”
——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教学例谈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