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海县主要土壤类型水稻高产氮肥用量探讨

2023-11-15王维屯

新农民 2023年30期
关键词:砂姜棕壤黑土

王 艳,陈 芹,王维屯

(东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东海 222300)

东海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主要种植制度为稻麦两熟、麦玉两熟、花生与小麦两熟,境内土壤按属性可分为棕壤、砂姜黑土、潮土等6个类型,其中以棕壤和砂姜黑土居多。在东海县棕壤6.87万hm2,其中耕地5.44万hm2,占耕地面积44.3%;砂姜黑土面积就达5.42万hm2,其中耕地面积4.99万hm2,占耕地面积37.4%,2种土壤类型占全县耕地82%左右。选取有代表性的2种土壤类型试验田进行高产水稻需氮量试验,于2022年分别在棕壤土壤类型(石榴街道浦西村)和砂姜黑土(平明镇)进行高产水稻需氮量验证试验。为了验证在一定的基础地力产量水平下,并进一步明确东海县水稻主体品种在高产条件下的范围内,研究氮肥用量与高产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及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1.1 试验田块基本情况

试验分别在东海县石榴基地浦西村和平明镇平明村进行,试验地块交通便利,土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上等。试验前取土化验理化性状,有机质17.8~22.2g/ kg,pH6.7~7.1,全氮0.95~1.02 mg/ kg,有效磷23.4~31.5 mg/ kg,速效钾103.2 mg/ kg。

1.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1个对照,3次重复,小区面积50 m2(5m×10m),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如下:处理1:氮肥(纯氮)16 kg/667 m2,处理2:氮肥(纯氮)1:18 kg/667 m2,处理3:氮肥(纯氮)1:18 kg/667 m2,处理4:氮肥(纯氮)1:20 kg/667 m2,处理5:氮肥(纯氮)1:22 kg/667m2,处理6:氮肥(纯氮)1:24 kg/667 m2,处理7:ck(不施氮肥)。

1.2 试验过程

试验田前茬均为小麦,产量为425~488 kg/667 m2。供试水稻品种为当地主推品种华粳5号。浦西村试验点于2022年5月19日播种,平明村试验点于5月23日播种,2个试验点均采用毯苗软盘育秧,浦西村试验点于6月18日移栽,平明村试验点于6月21日移栽。其他栽培及管理措施参照高产田要求实施。

1.3 调查项目

记载茎蘖动态及生育期,每个实验处理各取10穴测定穗数、每穗粒数、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浦西村不同施N量处理对水稻的影响

2.1.1 浦西村试验点(棕壤)各处理对生育期及株高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播种期、移栽期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齐穗期、成熟期、生育期呈逐渐拉长,特别是处理6生育期明显变长,甚至在当地无法正常成熟,处理7(ck)与其他各处理有明显差异,表现为齐穗期、成熟期、生育期均明显早于其他各处理;株高方面,从67.8~95.3 cm,处理7(ck)最矮,处理6最高,各处理表现为株高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与生育期同样呈正相关。

表1 浦西村试验点不同施N量处理的生育期及株高调查表

2.1.2 浦西村试验点(棕壤)各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每亩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随着氮肥增加而增加至处理4最高,从处理5开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呈负相关。理论测产和实收产量表明,6个处理中以处理4产量最高,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分别达679.19 kg/667m2和611.27 kg/667m2,其次为处理5、处理6、处理3、处理2、处理1,处理5、处理6产量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但氮肥用量偏高,肥料利用率较低,浪费较严重,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矛盾,经济效益较低,且污染环境,对当地生态产生不良影响;处理7(ck,不施用氮肥)的产量最低,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分别为374.38 kg/667m2、336.95 kg/667m2,而东海县棕壤土基础地力产量为320.07 kg/667m2,说明试验田基础地力水平较高。

表2 浦西村试验点不同施N量处理的产量构成

2.2 平明村不同施N量处理对水稻的影响

2.2.1 平明村试验点(砂姜黑土)各处理对生育期及株高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在播种期、移栽期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齐穗期、成熟期、生育期呈逐渐拉长,特别是处理6生育期明显变长,为157 d,最近几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东海县霜期明显推迟,按照往常年份,处理6可能无法正常成熟,处理7(ck)与其他各处理有明显差异,表现为齐穗期、成熟期、生育期均明显早于其他各处理;株高方面,从66.3~97.5 cm,处理7(ck)最矮,处理6最高,各处理表现为株高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与生育期均呈正相关。

表3 平明村试验点不同施N量处理的生育期及株高调查表

2.2.2 平明村试验点(砂姜黑土)各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每亩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随着氮肥增加而增加至处理4最高,从处理5开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呈负相关。理论测产和实收产量表明,6个处理中以处理4产量最高,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分别达679.19 kg/667 m2和611.27 kg/667 m2,其次为处理3、处理5、处理6、处理2、处理1,处理3、处理5产量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但产量低于处理4超过50 kg/667 m2,而处理3氮肥用量只比处理4少2 kg/667 m2,对比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处理5氮肥用量偏高,肥料利用率较低,浪费较严重,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矛盾,经济效益较低,且污染环境,对当地生态产生不良影响;处理7(ck,不施用氮肥)的产量最低,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分别为422.68 kg/667 m2、380.41 kg/667 m2,而东海县砂姜黑土基础地力产量为370.62 kg/667 m2,说明试验田基础地力水平较高。

表4 平明村试验点不同施N量处理的产量构成

3 小结与讨论

3.1 土壤供N量的确定

水稻基础地力产量及土壤供氮量与试验获得的数据基本一致,基础地力产量100 kg稻谷需N量在浦西村试验点(棕壤)集中变化在1.64 kg左右,平明村试验点(砂姜黑土)集中在1.59 kg左右。因此在本地区两种土壤类型,棕壤基础产量在330 kg左右产量水平内,100 kg稻谷需氮量可按1.64 kg,砂姜黑土基础地力产量在370 kg左右产量水平,100 kg稻谷需氮量以1.59 kg来估算土壤供氮量是可行的。

3.2 不同施N量处理对水稻的影响

在棕壤土壤类型方面,齐穗期、成熟期、生育期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呈逐渐拉长趋势,株高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均呈现正相关。在产量方面,处理4产量最高,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分别达679.19 kg/667 m2和611.27 kg/667 m2,而其他处理的产量均低于600 kg/667 m2,说明在棕壤土壤上水稻的需氮量为20 kg/667 m2。

砂姜黑土方面,齐穗期、成熟期、生育期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呈逐渐拉长趋势,株高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均呈现正相关。产量方面的影响为,处理4产量最高,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分别达679.19 kg/667 m2和611.27 kg/667 m2,与棕壤需氮量略有不同的是处理3、处理5产量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说明砂姜黑土的保水保肥能力较强,产量也高于棕壤。

2022年的试验结果与往年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本试验再次说明,在棕壤、砂姜黑土地区用20 kg/667 m2作为夺取水稻高产优质的用肥指标是有依据的,且比较可靠。

猜你喜欢

砂姜棕壤黑土
河北省砂姜黑土分类及综合治理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的黑土区土壤有效磷反演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可溶性碳淋溶的影响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砂姜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素*
徐州地铁车站含砂姜黏土层水土压力研究
两性-阴离子复配修饰对黄棕壤吸附Cd2+的影响
典型黑土区不同尺度观测场地融雪径流
多菌灵在酸化黑土中迁移性能的抑制
尿素不同配施处理对棕壤茶园土壤尿素转化及硝化作用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