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实践

2023-11-14于战平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教材

■文/于战平

革命先烈用鲜血浸染的每一寸红色热土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往事,凝结着艰苦卓绝的奉献精神,铭刻着气吞山河的壮丽情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近年来,渭南市教育系统将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思考

(一)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而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物质富足的新时代,成长在信息发达的社会,生活平顺,缺少意志锤炼和苦难磨砺,他们中的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薄、团结协作观念不强、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红色文化所传递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及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信念等,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着重要作用。通过红色文化中革命精神的熏陶,帮助青少年扭转不良倾向的同时,又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政治认同感,在切实提升教育教学实效的同时使学生主动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梳理分类与开发利用

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其中的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非物质资源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近年来,渭南一方面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研学旅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另一方面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游览,开展红色旅游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三)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四进”的依据和意义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核心课程,要全面反映革命传统主要内容,注意对思想内涵的深刻解读,突出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政治认同;同时引导学生弘扬革命精神,培养高尚品德。新版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将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的思想性。因此,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植入红色基因,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必然要求,对传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路径

(一)研学旅行“走出去”——让红色文化资源“火”起来

《教育部等11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以预防为重、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为着力点,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渭南各地中小学校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抗战胜利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缅怀革命先烈”走进烈士陵园、纪念馆、博物馆等活动,敬献花圈花篮,瞻仰英雄人物,聆听革命故事,开展现场教学,重温入党、入团和入队誓词,探寻中共渭南早期党组织活动足迹的“秦东革命星火之旅”、重温抗日誓词的“红色初心之旅”,等等,创新形式融入现代科技时尚元素,打造红色场馆“主阵地”,让师生在活动中筑牢理想信念,思想受到教育,实现“走出去”——让红色文化资源“火”起来。

(二)品德教育“请进来”——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

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渭南各地中小学校通过举办“永远跟党走”渭南红色故事巡回宣讲进校园、“品读红色经典共庆百年华诞”为主题班级读书分享活动、邀请革命英雄人物后代来校作报告、观看红色影片《智取华山》、大型原创秦腔《张富清1948》进校园等方式,以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唱响红色剧场“主旋律”,讴歌机智勇敢、视死如归、同仇敌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深藏功名、朴实淡泊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在红色经典书籍、影视作品和革命故事中接受洗礼,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品德,实现“请进来”——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

(三)校园文化“融入情”——让红色文化资源“热”起来

信仰只有入脑入心,行动才能走深走实。围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渭南各地中小学校除了传统的校园艺术节、红歌比赛、演讲比赛、墙报、黑板报、手抄报、班会课、升国旗等让校园角角落落“发声说话”,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之外,还创新思路想方设法充分挖掘本土丰富的红色资源,利用戏剧、情景剧、沙画、大讲堂、校园宣讲、微党课、红色剧目表演、模拟真实情境体验等生动再现渭华起义声震长空、播火大西北,八路军120师誓师东渡黄河、扛起民族大义,永丰战役硝烟弥漫、穿越时空的历史场景……把沉寂的、静态的历史和红色文化变成鲜活的革命教育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精神财富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汲取奋进前行的力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实现“融入情”——让红色文化资源“热”起来。

三、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注意事项

(一)明晰学校教育工作中有效开展红色教育的路径方式

学校要合理选取当地红色文化资源,通过班会、团会、晨会、师生大会、座谈会等形式,依托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公众号、校园抖音等新媒体和自媒体平台,走出去就近选择一处红色场馆,经过专业培训,当好志愿者或义务解说员。发动家长和社会力量,把革命英雄和时代楷模请进来深入课堂讲好革命故事。适时利用红色主题大事件、纪念日活动,灵活开展思政教学,设计创编实景剧目,红色影视系列展播、红色图书阅读打卡、设计人人可参与的英雄事迹绘画册等,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讲好新时代的爱国故事,灵活多样而卓有成效地开展红色教育,助推学校德育工作走深走实,助力学习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开展。

(二)找准课程教材中红色元素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关联点

思政课程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红色元素和红色文化资源紧密相连,因此教师教学时要找准教材中红色元素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关联点,深入挖掘教材,实现红色文化与教材的精准对接。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中,深度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红色文化相关知识,使学生更透彻地认识红色文化。首先,对将要利用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找出红色文化和教材内容的联系之处。尤其是教材中的图例、图片、相关链接及综合探究活动;其次,依据新课标把红色文化资源和教材的有关内容列成表格进行对照,在备课环节就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精准筛选和本节课有关的红色文化资源并拓展到课堂中,实现红色文化与课堂内容的有效链接,进而精准寻找到教学突破口,攻克教学难点;最后,树立大教材观意识,注重学科融合理念的渗透,通过集体备课等,恰当选取红色元素与红色文化资源,合理设计有效融入教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三)掌握课堂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的方法

红色经典影视属于革命文化的一部分,是特定历史时期发展的产物,有特定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优秀的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促进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在学生中传播的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例如,在教学“民族精神”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革命歌曲,并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蕴含着怎样的精神?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貌?导入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体会和归纳歌曲中的爱国情感,通过丰富的课堂形式,科学地设计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更有温度。

总之,思想政治课是直接关系人的价值取向形成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将红色文化应用于思政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思政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还有利于红色文化自身教育功能的发挥,拓展思政教育渠道,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红色是什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红色在哪里?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