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的创新发展与路径

2023-11-13王亚楠吕海波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3年5期
关键词:燕赵新闻网河北

王亚楠?吕海波

摘要

新媒体信息传播时代,主流媒体需要在以舆情引导和信息服务为主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技术赋能,从为用户提供单一新闻传播服务转变为向用户提供全面服务。本文从打造精品内容产品、构建垂直产业生态链、技术创新赋能、人才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以河北新闻网与燕赵都市报融合为例,初步探索出新时期媒体融合的创新发展和路径,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媒体融合 创新发展 全媒体

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做强做大新型主流媒体、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已成为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方向。

2023年是媒体融合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第10年[1]。10年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主流媒体抓住机遇,奋起直追,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管理为保障,積极投入舆论主战场,迎接挑战,拥抱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向新型媒体融合转型。

一、打造精品内容产品

媒体立身之本,媒体融合发展建设之本,就是优质的内容产品。促进媒体融合发展,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应从创作生产的源头发力,做精做强全媒体内容。

(一)小切口、大主题,在全媒体上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做内容,首先要在服务上贴近群众,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上下功夫。这就要求媒体在创作生产过程中,要充分做好调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小切口”入手,选取小素材,找准新闻点,写出鲜活、生动的各类报道,引发共鸣升华主题,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色。

比如,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河北新闻网推出创意微视频《当皮影遇到冬奥会》,突出河北地方特色,巧妙地将唐山皮影元素与冬奥盛会结合,用复古的皮影动画结合时尚的运动画面,即皮影人身穿冰刀鞋摆出短道速滑运动员冲刺造型,给人一种古今结合、耳目一新的感觉,再配合韵律感极强的背景音乐,让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实现“无缝衔接”。中国皮影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故事内涵,用皮影戏演绎不一样的冬奥,完美结合非遗文化和冬奥特色,体现出鲜明的河北特色和时代精神。

融媒产品,创新重要,内核也非常重要。从创意到制作,主创团队用“潮、炫、美”三个关键词进行创作。微视频中,既有体现速度追求的竞速项目,如短道速滑、雪车和雪橇等;还有展示冰雪运动炫酷、高难度的技巧性项目,如自由式滑雪、高山滑雪等;更有紧张刺激又不失美感的竞技项目,比如花样滑冰、冰壶、冰球。在视频的细节设计上,伴随着铿锵的音乐,当文字和画面踩点出现时,北京冬奥会的15个分项项目全部融入其中,所有画面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所有情感层层叠加,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拼搏精神和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

在百度、华为、UC等多家浏览器首页置顶推荐下,河北新闻网平台推出的微视频《当皮影遇上冬奥会》受到中央及省内外170多家网络平台转载,全网总播放量突破2.3亿,成为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期间的爆款[2]。

(二)多形式融媒产品打造精品IP项目

媒体融合要抓住优质内容资源,在创意和制作上进行升级,在传播渠道和平台上进行拓展,以IP领先项目带动整体传播生态建设,塑造强大影响力,打造能够快速吸引用户眼球、建立长期黏性的内容IP生态。

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构建精炼普世的核心价值,通过形式新颖的创意,吸引受众共鸣,形成良好的传播生态。2021年,河北新闻网推出系列文献纪录片《红色“冀”忆》,该系列纪录片精心选取河北百年历史上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以河北革命文物为题材,围绕百年党史重大事件遗存、重要会议旧址、重要机构旧址等进行拍摄。如《红色“冀”忆》革命文物系列文献纪录片第1期,就选择去河北省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进行拍摄,让广大网友一起跟随镜头走近李大钊和他的革命岁月。此片一经推出,反响强烈,荣获“2021全国融媒创新发展优秀融媒体纪录片TOP10”“2022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入围项”等多项荣誉。

除了《红色“冀”忆》,《理论微课堂》是河北新闻网重点打造的又一个IP。《理论微课堂》是河北新闻网联合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重点打造的视频理论作品,是积极推进理论宣传大众化、通俗化的创新探索和具体实践。该系列视频推出后反响热烈,且入选河北省委网信办2021年新媒体“千优作品”。

此外,河北新闻网推出的系列创意微视频《有一种表白,叫“这很河北”》,成功打造了“很河北”这一IP。此视频分为《这些范儿,很河北》《这些声音,很河北》《这些面孔,很河北》共3部作品,以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声临其境”的百转乡音、平凡而闪耀的河北面孔,带网友领略真正的河北。系列视频节奏轻快,视听语言新颖,画面融合国风拼贴元素,通过巧妙的剪辑将燕赵大地的各种画面、声音串联起来,直观展示了河北十年发展成就以及燕赵大地奋发进取的昂扬风貌。新鲜的创意和表达,在传递河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河北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系列化多元产品,是IP生态建设的基础,优质内容IP都会全产业链开发,将优秀的、有可开发潜质的创意,多次转化为多种产品,一次创意、多种生产、多次传播。《红色“冀”忆》《有一种表白,叫“这很河北”》《理论微课堂》这些IP,不仅可以有微视频,后续还可以策划推出系列图书、有声读物,让优质的IP从线上走向线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向行业纵深发展,构建垂类产业生态链

媒体融合要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向产业纵深发展,更多更好地链接和整合各类资源,统筹线上线下、公共服务和市场运营,打造传媒产业新生态链,加快成为服务经济社会治理发展的“枢纽”平台,这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数字化产业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一)以服务百姓为基础,推进“智慧媒体+专业服务”

以服务百姓为基础,统筹发展网络云课堂、远程医疗、物联网等消费类服务和生产性服务,构建“智慧传媒+专业服务”的垂直产业生态链,提供高品质的综合服务。

从2015年起,燕赵都市报旗下的“燕都小记者”项目,通过报纸、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多平台呈现,主要面向全省中小学生群体,通过培训、周末丰富多彩的活动及冬夏令营等,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协作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燕都小记者”每周末都推出精彩的活动,旨在鼓励孩子们走出校园,为中小学生搭建参加实践活动及展示自我的平台。与此同时,还联合有关部门,推出“童心向党”“文明礼仪伴我行”“童眼看税收”等主题线下活动,形成“媒体策划+主管部门倡导+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生态模式,成长为细分专业领域的权威平台,实现宣传和经营双丰收。

截至2023年6月,“燕都小记者”的会员累计超过1万人,“燕都小记者”微信号的粉丝量达62万+,粉丝数和头条阅读量均居全省、全国同类微信号前列。“燕都小记者”已经成为河北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领军品牌,倡导“学校、家庭、社会、媒体”四位一体的新型教育理念,受到众多家长、学生的肯定。

(二)依托大数据汇聚社情民意,推进“智慧媒体+公共服务”

发挥媒体舆论监督职能与技术优势,搭建网络问政平台,依托基于移动端运营而产生的数据资源汇聚和综合性数据分析能力,有效发现群众声音,解决百姓诉求,形成良性互动机制,推动社会健康良好发展。河北新闻网于2010年9月打造推出网络问政平台“阳光理政”,该平台通过网站、微信、客户端、小程序、摇一摇等多渠道,与7000多个省、市、县、乡四级党政部门和单位联动,网友有问题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即时留言,“阳光理政”平台成为河北省践行网上群众路线工作的重要平台,截至2021年1月,10多年来已累计解决网民诉求20余万件,为民让利近7.8亿元[3]。

充分发挥媒体职能,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全力推动问题解决,“阳光理政”平台紧紧抓住社会热点问题,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社情预测分析。13年来,“阳光理政”平台关注追踪民生热点问题百余个,直击个人档案管理收费、农民工讨薪、教育乱收费、高校奖学金发放、供热采暖等社会关注度高的民生问题,直接推动相关部门出台解决举措。“阳光理政”平台从成立初期每天不到10条的留言,到如今每天收到实名留言平均超过500条,“爆炸式”增长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愈加明显,网民每天的留言数量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入驻单位回复网民留言数量也逐年攀升,从2010年的不足1000件,到2018年突破2万件;2019年实现翻倍,达到4.4万件;2020年各部门回复留言数量达6万余件,再创历史新高[4]。

人们反映的“小问题”,已经成为“必答题”。在河北新闻网“阳光理政”平台上,群众反映的闹心事、烦心事、操心事被逐个推动解决。13年来,“阳光理政”平台通过网络留言的方式,有力地帮助了政府部门掌握民情民意,使网络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增强了决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为各级党委政府改进工作、完善政策、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三、技术创新成为推动融媒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当前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仅人人握有麦克风、摄像头,而且万物互联、万物皆媒,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新技术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创建过程中越来越重要,主流价值也将因“技术加盟”传播力更强,传播范围更广,传播渠道更多,数字化已经成为引领媒体时代变革的一股强大新力量。

(一)技术赋能让正能量创意产品“出圈”

2022年,河北新闻网在党的二十大期间不断推出破圈产品,在各类新媒体产品中大胆应用数字技术,特别是创新读报学报模式、贴近互联网时代用户阅读喜好的新媒体产品——《小河AI智能辞典》,它集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专家解读、精选的新媒体作品于一身,可看、可听、可读,且更新速度快。扫描二维码进入“小河AI智能辞典”,点击“学报告”“划重点”“微课堂”“专家解读”等按钮,便可快速学习,深受大家喜爱。此作品获得2022年度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技术创新应用,为这个产品打造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成为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一个生动案例。

(二)新技术持续赋能融媒体,创新运营、经营等应用场景

依托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客户端主流媒体的权威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推出“纵览有品”电商平台,打造网上购物商城、开展“短视频+直播”带货、建立“电商+”矩阵等方式发掘和推荐河北特色优质好物,探索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搭建政企对接新桥梁,叫响“纵览有品河北好物”品牌IP。

融媒体时代,新技术赋能,技术与信息内容实现了深度融合,技术与用户场景精准适配,实现海量媒体资源价值变现,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与创新,进而实现高品质发展。“纵览有品”电商平台,通过先进的技术,第一时间把各种优质好物推荐到广大网友身边,不仅拉近与网友、读者的距离,同时实现了媒体资源的价值变现,进一步创新了内容、经营、运营等应用场景。

四、建強融媒体人才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需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重塑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一)抓好现有人才向复合型传媒人才转变

融媒体时代,新闻人才需具备全方位的多媒体知识和技能,在业内加强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培训,强化内生力,提升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媒体素养等全媒体水平。

2022年8月15日,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开始整合,在实施全员培训的过程中,人人参与,通过内部不间断培训,统一员工思想,做到“月月有培训”“培训与分享并重”,提升全员学习意识、目标明确、责任细化,让职工充分认识到整合转化的必要性,从而更加顺畅地将整合转化意识内化于心,增强全员凝聚力和战斗力。每个职工在具体行动中,做到对改革的目标、路径、方法心中有数。此外,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融媒体人才培养,努力打造全能型新闻采编团队、创意创新型策划运营团队;聘请实战型专家开展学习培训;安排职工分享优秀工作实例,每周不定期组织内部员工进行经验分享,内容包括采编和经营,为进一步提升全员的策划能力和经营水平开拓思路、扩展眼界,加深对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积极引进急需紧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5]。

(二)激发内生动力的管理机制创新

现代化管理赋能媒体融合创新理念与实践,实现媒体工作人员的现代化发展,人才考核机制的优化是关键。建立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构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实行量化考核、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市场化薪酬体系,推动薪酬待遇向重点岗位倾斜、向核心骨干倾斜、向创新团队倾斜、向移动优先项目倾斜、向一线员工倾斜、向创新团队倾斜。考核激励机制的设计要增强其科学性、可执行性、可持续性,在充分考虑员工对团队、产品、项目、创收等方面贡献的同时,也要赋予项目团队更多自主灵活的分配方式,最大程度地激发不同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团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整合工作于2022年9月圆满收官。两家单位重新规划行政、采编、经营三大板块,优化部门职能,采用员工双选的灵活用人机制,确保媒体人员整体稳定。严格绩效考核体系,实行一体化考核,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呈现生机勃勃、主动向上的工作氛围。

结语

河北新闻网和燕赵都市报社原均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处级单位。2022年8月,河北新闻网和燕赵都市报社整合成为一家单位,全力打造河北新型传播平台,建设包括“一网(河北新闻网)一端(纵览新闻客户端)一报(燕赵都市报)两微(微信、微博)N号”的立体传播矩阵。

目前,融合后的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在采编方面做到了“政务民生新闻兼顾、线上线下报道同步”;在经营方面打通客户资源,优势互补,倡导“政务+商务+服务”模式,采编和经营齐头并进。

河北新闻网和燕赵都市报的媒体深度融合,不仅打造了一支人员结构合理、战斗力强的传媒人才队伍,而且在采编、经营、技术等领域都实现了“1+1>2”的成效。今后,随着融合向纵深发展,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必将在精品内容生产、构建垂直产业生态链、技术创新赋能、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绩。

参考文献:

[1]叶蓁蓁.2022-2023报业融合发展观察报告[EB/OL].人民网,(2023-06-01)[2023-08-15].http://yjy.people.com.cn/GB/457601/index.html.

[2]王成果,贾伟.突出原創 形成合力 强化融合——河北日报社2022年北京冬奥会全媒体报道的创新实践[J].新闻战线,2022(9):67-70.

[3][4]宋瑶,王营.创新机制走好全媒体时代网上群众路线[N].河北日报,2021-01-02(1).

[5]刘国良.赋能融媒人才,加速融合转型——以新京报融媒人才培养的探索创新为例[J].青年记者,2022(21):16-18.

作者信息:王亚楠,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助理记者;吕海波,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助理编辑。

猜你喜欢

燕赵新闻网河北
总书记这样谈“读书之道”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决胜脱贫攻坚的燕赵答卷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慷慨悲歌话燕赵
水黑燕赵
燕赵英杰
孙婷婷
图表
四川新闻网拟登陆创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