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链发展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2023-11-12秦悦悦唐远华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10期
关键词:思政课产业链

秦悦悦 唐远华

摘  要: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深层次地动荡调整。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变化、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及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关于产业链发展重要论述等一系列创新性观点,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从高校思政课教学角度系统学习习近平关于产业链发展的重要论述,是引领青年大学生把握经济发展大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习近平;产业链;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0-0039-04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多次指出实体经济的发展之路,并强调实体经济应该把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作为主攻方向。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要提升全产业链水平、打造产业链现代化,人才是关键。当前,对于习近平关于产业链发展重要论述的研究更多停留在经济领域,其他学科视域下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高校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研究不多。如何更好地发挥该重要论述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引领青年学生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势,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从思政课教学贯穿人才培育角度对该重要论述的贯彻落实探索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价值意蕴:紧贴时代需求新变化

(一)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2021年7月21日,为促进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国家教材委员会专门制定指南强调,“加强学科横向关联配合,按关键课程、主干课程和其他课程分类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的落实要求”[2]。因此,将习近平关于产业链发展的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一方面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坚守“政治要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深刻理解这些新理念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向;另一方面经济建设大舞台的融入也会给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丰富的营养,进而促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会用理论思考,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毕业后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二)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以及“三期叠加”所造成的复杂局面还会持续影响,因此产业链发展必须解决好结构性与周期性等问题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与此同时,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3]。仅应届毕业生人数从2022年开始连续两年跨越到千万级,且呈上升趋势,也就意味着就业形势会愈加严峻。因而,通过习近平关于产业链发展的重要论述这一创新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进一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化青年学生对引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新理论的认同,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三)有助于形成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怎样做好思政工作明确指明了实现路径,除了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外,还进一步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不能搞成两张皮[4]。

高校能否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在于能否形成思政课教育教学合力,营造出“时时、事事、处处、人人”的思政氛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持下,全球化、智能化、数字化及现代化席卷所有领域,青年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异常复杂。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深水区,跨越式发展使得各类问题集中叠加出现,社会矛盾存在激化的可能性,再加上信息时代,海量数据下真实信息掌握的不对称严重冲击了高校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这些问题无一不在警醒我们,当前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面临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挑战是异常严峻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链发展的重要论述充分展示了勇于直面国内外复杂问题的创新意识。复杂多变社会环境下的大学生其思想认识、“三观”确立、行为方式的形成,绝不是思政课教学这一因素决定的结果,绝不会仅靠思政课承担学院及教师的单维或单体工作,它应该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系统教学教育活动,需要學校各部门之间,校内外各教育环节间紧密结合与协同运作,进而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科学内涵: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也已经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面对国内外一系列的新变化、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及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关于产业链发展重要论述等一系列创新性观点,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当之无愧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指引。

(一)立足新发展阶段的理论定位

新发展阶段明确我国当前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链发展重要论述提供了依据、理论定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我党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称之为新发展阶段[5]。新发展阶段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科学解答了在哪里的问题,一方面告诫大家不能偏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另一方面又强调其特殊性,明确我国的发展又处于一个新阶段,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阶段。思政课教学要引领学生充分感知今天成就来之不易,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承捍卫。因为种种原因,曾经的中国与第一次、第二次乃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前半段失之交臂,错失了发展的战略机遇,落后于整个世界。改革开放后,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从落后到赶上,实现了沧海桑田般跨越式发展,为中国今天开启新征程,迈入新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同样因为跨越式发展,使得发展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呈现急剧压缩、异常复杂的状态。对此,高校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站稳自己立场,不被别有用心之徒利用,清醒地感知自己这代人肩膀上的责任,切实体会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紧迫性,以时不待我的精神和务实自信的态度规划自己的人生。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理论原则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发展理念引领生产链发展的方向,决定了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成效,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链发展重要论述提供了理论原则[6]。新发展理念的五个部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且无一不与生产链的发展密切相关。第一,创新是核心、关键,为生产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尤其是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创新驱动将为实现发展目标保驾护航。第二,协调是内在要求。影响产业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下我国产业链存在明显不平衡问题。解决产业链协调发展问题不仅要关注产业链的上下游,还要关注产业链的区域分布、协调联动、错位发展等。第三,绿色是必要条件。绿色发展为产业链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产业链发展之路。第四,开放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闭孤立的状态,更不可能被人为割裂。”[7]在疫情等多重危机的叠加下,全球产业链正在进行深度调整。我国一直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也必然要求我国在这次调整过程中牢牢掌握产业链发展的主动话语权。第五,共享是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共同富裕,也必然要求产业链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共享式发展。高校应把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生动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让学生从身边的故事中感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建立一个从接受、认同再到自觉践行的知行链,加快推进思政课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的现实情况作出的科学抉择,是应对国际风云变幻的主动作为,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链发展重要论述提供了战略决策。一方面产业链的稳定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稳定基础,另一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将进一步促进生产链的转型升级,促进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形成。对于思政课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意义,引领青年学生用辩证的视角看世界,分析严峻形势下的危机并存,认同支持党带领人民群众作出的主动选择,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用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四)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郑重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发展阶段作出的重要判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链发展重要论述提供了理论目标,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目标指向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教育、科技及人才将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重要作用。思政课教学更需要积极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批批青年主力军充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切实感受到自己肩头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坚定团结在党的周围,成长为新征程上的新时代好青年。

三、融入指向:创新发展、开放协同、特色融入提升教学实效

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链发展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主渠道、主阵地功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正向推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8]融入指向应坚定“大思政课”实践导向,关注新时代发展要求,创新发展、开放协同、特色融入,全面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

(一)创新发展,激发融入内生动力

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链发展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核心灵魂,是激发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首先需要创新观念,培养融入意识。历史唯物主义告诉人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在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意识一方面鲜明地表现为教育主体对于当前经济发展的痛点产业链问题的感受力及洞察力;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能动理解最新理论并有意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其次创新内容,及时补充课程教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链发展重要论述是与时俱进的,这不仅强调理论的系统讲授,更重要的是结合世事、时事联系理论,使学生切实感受理论的生命力及指导意义,并在自己的人生发展中脚踏实地做实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勇于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最后创新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思政课,一定要和现实结合起来。”[8]因而,思政课课堂教学中设置理论和世事、时事密切相关的参考选题,将学生划分小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选题,梳理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汇报材料并进行课堂展示,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讲好理论,分析透身边的事。

(二)开放协同,拓展融入格局

开放协同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链发展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保障,是拓展融入格局的重要抓手。开放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链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论原则之一,同样该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也离不开开放协同。一方面,融入过程不应该局限在教室、课堂,可以开放教学形式,可以利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从而打破空间、时间上的壁垒。线上发布课前预习作业、课外拓展材料、课后答疑及巩固习题等,线下及时跟进理论阐释;另一方面,融入过程是一项持续性强、涉及因素多的整体性活动,因而高效的融入过程必然需要拓展融入格局,突破传统的一元单向线性传输,构建多元主体推进的双向互动。

(三)特色融入,坚定实践走向

特色融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链发展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特色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8]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链发展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我國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党领导人民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战胜的种种困难,妥善处理的种种风险考验,取得的光辉成就都构成了思政课最生动的教学素材。重庆作为制造大市,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红岩文化”,另外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等发展中有着地利人和的实践优势。对此,要充分发挥好思政课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作用,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关注产业链发展中的痛难点,让学生沉浸式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链发展重要论述的现实指导意义,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书写人生华章。

“在面对重重考验的当下,我们愈加需要对自己脚下之路充满自信。”[9]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链发展重要论述,既深化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又增强了对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原则遵循。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3+17+21.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EB/OL]. (2021-07-21).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 2021-08/25/content_5633152.htm.

[3] 吴丹. 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N]. 人民日报,2022-11-18(06).

[4] 杨晓慧.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7-28.

[5]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75.

[6] 潘为华,贺正楚,潘红玉. 习近平关于产业链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67-75.

[7] 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J]. 世界知识,2020.

[8] 杜尚泽.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N]. 人民日报,2021-03-07(01).

[9] 评论员. 胸怀天下 彰显大国责任担当[N]. 经济日报,2023-01-04(01).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政课‘三情合一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2SKSZ077)。

作者简介:秦悦悦(1982—),女,硕士,重庆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唐远华(1976—),女,硕士,重庆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课产业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产业链春之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