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美·体味美·创造美 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2023-11-11贾春波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发现美创造美小学语文

贾春波

摘要:盘活语文教材中的高品质审美因子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意义重大,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迁移力与人文素养。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通过巧妙对比,发现美的万千情态;第二步,通过“拉近又推远”,体味美的深层意义及多边效应;第三步,通过复述、设计及撰写,拓展美、创造美。本文以统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方帽子店》为例进行探析,总结其路径及方法,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方帽子店》;发现美;体味美;创造美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子:多姿多态的服饰美、纯化品性的道德美、感人肺腑的亲情美、摇曳生姿的自然美、醍醐灌顶的创新美、闪闪发光的人性美……其浸润性不应小觑。语文教师有责任利用教材激活学生对美学资源的敏感性,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理解美、欣赏美、感受美的基础上,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1]。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正是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典范文本,引领学生在解读文本主旨及写法的过程中,稍稍倾斜于美的发现、体味与创造,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执教此课的一个重要视点。

一、善用对比,发现美

有一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美丑。正是在对比中,美的万千情态才能豁然涌现在学生的眼中。高质量的对比能够呈现出两种变化,一是“美”与“丑”的界限愈加明显,二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有了更加可靠的依托。以鲜明对比为手段的课堂推进方式,既是思维纵深伸展的需要,又是美学鉴赏的需要。通过对比,很好地避免了碎片化认知,避免了僵硬的解读;通过对比,文学作品背后的多重意蕴渐渐“水落石出”,学生能够发现美的多重风貌,文化品味与审美品味逐渐提升。

教学《方帽子店》时,能够拿来进行对比的地方有很多:形态上的对比、语言上的对比、体验及行为上的对比、认知及思想上的对比……有些对比显而易见,有些对比隐藏于暗处,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才能发现这些艺术及思想上的珍珠,才能窥斑见豹,发现美之门及背后的美学意象。以下是一个“侦察”挑战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一步步完成,在得出结论的同时提升审美素养。

挑战一:“侦察”关键信息

挑战的学生无一例外地运用对比手法,既达到深度理解的目的,又经历美学浸润的过程。引领学生沿径探源,在美与丑的细微处披文入情,想必文本深处暗含的多重美学意蕴必将为学生一一“收揽入怀”。

二、拉近推远,体味美

如果说,善用对比是一种横向发现,那么,“拉近推远”就是一种纵向思考。所谓“拉近”一些就是以沉浸式的方式,深入到文本深处披文入情;所谓“推远”一些,就是跳脱出去,进入到一个更宽广的领域内反复涵咏。“拉近”是一种向内“钻”的视角,“推远”是一种向外“扩”的视角。既“拉近”又“推远”,能够多视角开阔学生的视野,伸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一)拉近一些,发现美的深层意义

为了让学生更细微、更全面地理解文本,教师化整为零,提出问题:关于帽子,大人与小孩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那么,大人与小孩的不变与变,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你能否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去近距离剖析其内心呢?为什么成人与小孩的想法不一样呢?通过讨论、交流、反思及归纳,大家渐渐达成共识:当旧的事物不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社会发展时,应该坚决地予以摒弃。成人看待万事万物是全面的,但局限于传统,有时粘滞于单一的视角,不免落入俗套;小孩看待万事万物是不全面的,青涩的,不成熟的,但优点是容易创新,视角不受限制。通过这样的拉近方式,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主旨,意识到创新对于审美的重要性。

(二)推远一些,涵咏美的多边效应

引领学生不断“拉近”的同时,也应该引领学生不断“推远”。《方帽子店》最后的“古董”一词,是“推远”极好的对象。首先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挑战活动。

挑战二:“考古”消失过程

借助以下流程图厘清方帽子变为古董的过程。

教师适当提醒:做“布帽子”之前,小孩子们因为没有制作原料,所以只能做纸帽子。但哪怕是纸帽子,其丰富性与舒适性也激活了他们,因而“做各种式样的帽子”也成为必然。当然,开新帽子店肯定会成为潮流,方帽子成为古董已是不可避免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推远”:“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古董的不仅仅是方帽子。生活中,你还碰到过哪些事物,不知不觉已经成为古董?”部分学生思路堵塞,教师不妨稍微引导:“现在人们还通过写信与远方的亲戚与朋友联系吗?”学生恍然大悟:纸质信件已经基本成为古董。进一步地,引领学生总结出更多古董:电话座机、传呼机、燃油台灯、粮票、收音机……这样的推远,帮助学生打开了更大的一扇窗户,从中看到美的变迁、美的创新以及美学形态的更多可能性。

三、拓展延伸,创造美

(一)凸显个性复述

《方帽子店》一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用自己的话复述”。所谓“用自己的话”其实就是一种个性化、创造性行为,是对美的再次鉴赏与升华。以下“复盘”挑战活动并非100%的复制,而是有创新、有再生、有分享,让言语美在弹性感悟空间中得到提升[2]。

挑战三:“复盘故事情节”

(二)做活创意设计

由理论赏美到实践创美是必然的。《方帽子店》一文结尾时,有两段广告语耐人寻味,值得师生进一步去进行创意设计。现实中与网络中,广告“铺天盖地”,不乏美的语言、美的形态及美的创新。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仔细观察你家周边的服饰店,为其设计广告语或广告短视频,力争做到短、精、新、奇,力求体现出服饰的美感,引起消费者的好奇与注意力。这样的创意设计中,语言美、创意美和结构美等可能随时涌现出来,于不经意间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夯实想象撰写

在美学资源拓展与美学天地开阔的过程中,想象力不可或缺。上文中提到的各式各样的帽子,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打开学生的审美之门,离不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方帽子店》的教学结束时,可布置以下作业:想象一下,未来的你是某品牌服装公司的董事长,要想自己的公司做大做强,必须要有正确而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及恰到好處的广告推广手段,请你以此为主题进行想象微作文或策划书的撰写,长短不限,形式不限,只要有创意即可。当然,从中提出了更为有价值与意义的美学观点,更值得推崇。期间,学生撰写的质量高低并不是唯一评价标准,学生学用意识的浓厚、创新精神的萌芽、审美素养的提升,才是实践中更加重要的目标。

语文课程与审美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加深这种“联系”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应然[3]。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善于发现教材中的高品质审美因子,使之与学生的现有经验挂钩;其次,教师要有高超的引领艺术,善于组织学生对比、拉近、推远、拓展,提高审美鉴别力与创造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旦教师打开学生审美的视野,美的发现、美的体味及美的创造将会成为语文学习中的常态。

参考文献:

[1] 袁红强.基于审美视角的阅读教学路径探寻[J].小学语文教学,2021(17).

[2] 孙薇.小学阅读教学审美建构尝试[J].语文建设,2017(24).

[3] 吴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1(2).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发现美创造美小学语文
浅谈对体育教育中的审美渗透
浅议军校学员审美能力的培养
如何让“美”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如何挖掘小学语文课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