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芷,一味奇妙的中药

2023-11-10策划整理江媛媛

恋爱婚姻家庭 2023年30期
关键词:白芷美容苏轼

◎策划整理/ 江媛媛

提起中药白芷,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秋冬药膳美食川芎白芷鱼头汤可谓家喻户晓,白芷也因其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除湿通窍等功效而广为人知。白芷在中国的药用历史悠久,它的美容驻颜功效也让人称道,《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言其“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

白芷多生于林下、溪旁、灌木丛和山谷草地等,因其香气浓郁,故又被称为“香白芷”。白芷的香气悠远,古人多喜欢佩戴在身上。所谓的“香草美人”,其中的“香草”即指白芷。唐诗人陆龟蒙曾说:“药,白芷也。香草美人,得以比之君子。定情属思,聊为赋云。”可见,在古代,白芷还可作为定情信物,传递有情人的心意。这真是一味奇妙的中药。

可入药,可美容

祛风散寒

白芷归经为肺、胃、大肠,辛温芳香,辛能解表祛风,温可散寒除湿,芳香能上通鼻窍,最适用于寒湿引起的疾病。

白芷的这些药用功效,在我国古代就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传说,当年苏轼与佛印禅师交往甚密,两人经常在一起吟诵诗歌、把酒言欢。一天,苏轼又上山与佛印禅师聚会,不知不觉间两人就聊到了深夜。此时已是入秋时节,夜色寒凉。摸黑下山的苏轼刚回到家中,便开始鼻塞流涕、头疼欲裂,浑身酸痛难受。佛印禅师听闻此事,知道苏轼定是感染了风寒,赶紧差人送去一包草药。苏轼用这包香味浓烈的草药煎汤喝下,没过多久便出了一身大汗,很快就痊愈了。后来,苏轼去向佛印禅师致谢,并好奇地打听究竟使用了什么灵丹妙药,药效竟如此神奇。佛印禅师告诉苏轼这是一种名为“白芷”的草药,因产自杭州地区,且气味芬芳,又称“杭白芷”或“香白芷”。

善治头痛

《本草纲目》中介绍了一个白芷治疗顽固性头痛的故事:古代有一个人叫王定国,他长期头痛,经多方治疗,效果均不理想。于是他慕名来到都梁,求名医杨介对其头痛顽症进行治疗。杨介诊脉辨证之后,立即给他服了3 颗药丸,结果他的头痛顿时就好了。王定国很想知道这个药丸到底是什么,于是就求杨介把药方开出来。杨介说,这个药丸就是用白芷一味药,将其洗净、晒干之后,研为粉末,用炼蜜制成药丸,每次服1 丸,用茶水或用荆芥煎汤送服。于是,王定国把这个药带回去,传给他人用于治疗顽固性头痛,并取名“都梁丸”。

可见,白芷治头痛很有效。其实,古代医师对白芷的这一功效早已有了深入的认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古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最早提出用白芷治痈。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白芷)味辛温,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可见白芷在中国的药用历史悠久。《本草汇言》记载白芷的应用:“白芷,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

美容驻颜

白芷味香色白,为古老的美容中药之一。白芷对美白祛斑有显著的作用,并可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

五代的《日华子本草》曰:“白芷能止痛生肌,去面疵肤瘢。”慈禧太后的著名美容秘方“玉容散”,白芷就是其主药。

西汉年间的养生方中载有“令人面泽”和“去毛”“黑发”的方剂,常用的植物就有白芷。它还是最早使用于熏香沐浴的“悦容”“香身”中草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白芷作为润泽颜色的药物被频繁使用,其收载的81 首美容方剂,白芷使用频率为20 次,足以证明白芷在美容养颜方面的功效。

宋代太医局的成药处方配本《太平圣惠方》,收集了五代至宋初宫廷的美容方剂。以“永和公主澡豆方”最为著名,方中就有白芷。元代许国祯编撰的《御药院方》中,亦大量使用白芷这一芳香通透药物,如“七白膏”。

可解蛇毒

白芷还擅长治疗疮疡肿毒及解蛇毒。

《本草纲目》载白芷可“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蛇伤、刀箭金疮。”还有不少文献有单用本品煎汤内服,或兼用药渣外敷治疗蛇伤的记载。如今许多治疗蛇毒的中成药、名方,也都离不开白芷。药理学证实,白芷的确能对抗蛇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备受文人雅士偏爱

现在,白芷作为一种香草,并不为人熟知。但是在古代,白芷的名气却十分响亮。

最初,人们对这种植物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只知道这是一种长在幽野却能散发浓郁芳香的野草,于是便称其为“芷”。“芷”字由草字头和停止的“止”字组合而成,意思就是一种令人止步的香草。

正是这种独特的幽野馨香,为白芷平添了一抹神秘而高雅的气息,使人们对它产生了莫名的敬意,视之为一种品性高洁的神草。早在上古尧舜禹时代,白芷就和蕙兰一道被人们合称为“蕙芷”,成为王者之香的代名词,象征着仁义、团结等传统的美德,代表了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尚品德,贯穿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之中。

在古汉语中,“芷”与“芝”相通,于是白芷也被称为“芝草”,常被拿来与兰花相提并论,以“芝兰”或“芷兰”来形容高雅的姿态,比喻君子德操之美或友情、环境的美好。孔子就特别崇尚芝兰,《孔子家语·在厄》中收录有他的名言:“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家语·六本》中还有“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的语句。

常用验方

关于白芷,民间流传有很多验方,现列举一些常用方剂,仅供参考。

治膝关节积液:取生白芷适量,研为细末,用黄酒调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 次。

治腰麻后头痛:取白芷30 克,水煎,分2 次服,每日1 剂。

治痔疮:取白芷60 克,紫草15 克,苦参30 克,滑石30 克,黄檗30 克,水煎熏洗,每日2 次,每次40 分钟左右。

治跟骨骨刺:取白芷、白芥子、川芎以3:1:1 的比例混合,研末,醋调成稠膏,外敷。

需要提醒的是,白芷属温燥之品,故血虚有热和阴虚火旺者应忌用;痈疽已溃者也宜少用,以免耗伤气血。白芷外用属光敏性药物,宜于夜晚或室内外敷。此外,白芷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多服用会出现呼吸急促、眩晕呕吐等症状,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但由于古人对植物分类的认知有限,加上芷和兰又常以组合的形式出现,使得不少人将两者混为一谈。尤其当荀子在他的《荀子·劝学篇》中说出了“兰槐之根是为芷”后,一些人便认为“芷”指的是兰花的根,于是将芷草当成了兰草的一种。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对白芷这种芳香植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不会再将之误作兰草。而大家对白芷的青睐与热忱也有增无减,纷纷将这种品性高洁的香草写进作品中,咏物明志。

如唐代诗人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中就有“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之句;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中亦有“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之句;北宋文学家苏轼则在《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中写道:“芎穷生蜀道,白芷来江南。漂流到关辅,犹不失芳甘。”

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之句;还有元末明初僧人德祥诗作《闻芷》中的“白芷花开绕屋香,一时秋思入江乡”;明代宗圆诗作《友桂史隐君挽诗》中的“茅茨不剪小亭幽,白芷红兰已自秋”等,也都通过对白芷的生动描写,抒发了别样的情怀。

秋季养生必备

白芷既是药材,又是香料、调料,用途十分广泛。作为“十三香”原料之一,白芷是香料类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其味芳香、微苦,具有去异味、增香味、调节口味、增进食欲的作用,常用于煮、卤、酱、烧、扒、焖、烩、蒸、炸、烤、腌等多种烹调方法。我国各地的许多特色菜肴都有白芷的参与。

下面几款用白芷作为原料的药膳都十分适合秋季养生食用,供您参考。

川芎白芷鱼头汤

材料:鲢鱼头1 个,川芎、白芷各12 克,红枣80 克。

做法:川芎、白芷、红枣洗净,然后和洗净的鱼头一起放入炖盅中,加水炖约4 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祛风止痛、行气活血。

白芷玉竹润肺汤

材料:鸡肉500 克,薏米20 克,白芷5 克,玉竹5 克。

做法:将鸡肉洗净,然后放入洗净的薏米、白芷、玉竹,加入清水文火煮2 小时,最后调味即可。

功效:美容养颜,养阴润肺。

白芷用药禁忌:阴虚血热者忌服白芷。控制服用量,不可过量,否则会引起全身麻痹或者抽搐等。

芷香乳鸽

材料:乳鸽2 只,白芷9 克,当归6 克,生姜3片,盐、料酒、黄糖、酱油各适量。

做法:将乳鸽洗净,切块,用料酒在锅里翻炒几下,加入清水没过鸽肉。将白芷、当归、姜加入,大火将水煮开,再加入盐、糖、酱油和少量料酒。然后转慢火焖煮半个小时,等鸽肉上色后,大火收汁,然后关火即成。

功效:本药膳具有滋肾益气、养血祛风的功效。适合于身体虚弱、女性血虚、经闭等人群食用。

白芷羊肉

材料:白芷18 克,羊肉480 克,白萝卜180克,料酒、姜、盐、胡椒粉、葱各适量。

做法:白芷先用清水浸泡一晚,切成薄片备用。姜切片,葱切段。羊肉洗净,切成块,用姜、葱、料酒腌一会儿。白萝卜切成块。将羊肉、白芷、白萝卜、姜、葱、料酒同放炖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炖煮35 分钟,加入盐,撒上胡椒粉调味即成。

功效:本药膳具有温中散寒、益气补虚的功效。适合于气血虚弱、虚寒体质的人群食用。

猜你喜欢

白芷美容苏轼
透视环保美容热
美容
从善如流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苏轼“吞并六菜”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苏轼吟诗赴宴
白芷美白活性部位初步研究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