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山姆·弗朗西斯20世纪60—70年代抽象绘画的色彩

2023-11-09韩婷

艺术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弗朗西斯色彩

韩婷

摘要:目的:以艺术家职业生涯中的色彩语言为出发点,根据作品中颜色的构成,探究山姆·弗朗西斯如何通过手势意象和纯粹的颜色来发展自己独特的抽象绘画视觉语言,创造出直观和令人沉思的艺术。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外文图书,结合艺术家的生活阅历和文化背景,深刻剖析20世纪60—70年代的生命历程,分析个人绘画作品,研究这一时期作品的精神内蕴。结果:山姆·弗朗西斯以大规模、充满活力、奇异的帆布画而闻名于世界,在抽象绘画的探索中包含了崇高和绝对情感,成了一名专注于诠释色彩与光影的抽象主义艺术家。他将材料和哲学融入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并且对医学、科学、环境保护都有所探究。其艺术实践融合了抽象表现主义、色域绘画、印象派、东方禅宗以及哲学思想等异常丰富的元素,呈现出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是二战后第一批真正赢得国际声誉的美国艺术家之一。结论:山姆·弗朗西斯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法国印象派和野兽派、旧金山湾区的现代派以及古代和当代亚洲卷轴画和墨绘。与同时代的许多美国画家不同,他长期接触法国绘画和东方艺术,以一种开拓想象力的方式平衡光影、色彩和动态力量。山姆·弗朗西斯给抽象表现主义带来了鲜艳的色彩,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表现主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色彩;弗朗西斯;抽象绘画

中图分类号:J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1-0-03

0 引言

抽象表现主义是美国的第一个现代艺术运动,结合了抽象和表现主义这两种艺术流派的主要特征。它反对制造幻觉的具象绘画和传统艺术的美学逻辑,强调艺术中的自我表现和形式纯粹性,吸取了超现实主义和趋向于抽象的现代艺术学派[1]。

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学界对抽象表现主义绘画语言的研究比较丰富,但对山姆·弗朗西斯尤其是其作品中的精神内涵的个案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结合时代背景,梳理并剖析山姆·弗朗西斯20世纪60—70年代作品的风格特色、艺术特征以及对艺术界的影响。

1 时代背景

山姆·弗朗西斯于1923年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时期学习医学和植物学。二战期间,弗朗西斯离开校园,并以飞行员的身份加入了美国陆军航空队。他在一次飞行训练中发生事故,并受重伤,在漫长的康复训练期间,绘画成为他的一种日常消遣,促使其开始接触艺术[2]。

山姆·弗朗西斯20世纪50年代的早期作品以单色抽象画为主,在接触了皮耶·博纳尔和亨利·马蒂斯等人的作品后,其所创作的画面开始呈现大胆的色彩组合,且以红、黄、蓝三色为主。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弗朗西斯在世界各地旅行,先后到访过伯尔尼、巴黎、东京、墨西哥城、纽约、北加州和南加州,并在多地设有工作室。通过旅行,弗朗西斯接触到了多元的风格、技术和文化思想,他的绘画样式也有了新的发展。从最初的单色抽象画转变为更大尺寸的色彩丰富的版画,又演变成以大面积留白为主要特征的“开放式”绘画[3]70。

60年代初,弗朗西斯回到美国洛杉矶,并因肺结核再度住院。在疾病恢复期,他创作了绘画生涯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之一——“蓝球”,充满活力的色彩越来越成为弗朗西斯作品的中心。60年代中后期,他开始创作一系列以开放式的、极简用色和强烈线条为特色的绘画作品。到了70年代,弗朗西斯已经享誉全球,并在巴黎、东京、墨西哥城和纽约的艺术家团体中工作。80年代中期,弗朗西斯的网格图案消散成自由流动的、溶化状的形式,用大量较厚的颜料飞溅、轻拍和笔触划过表面。在生命的最后5年里,医疗占据了他大部分时间,其表现出的是出于本能的更强烈的绘画冲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其作品充满了爆发力和情感,更厚重、更发自内心地运用颜料[4]。

弗朗西斯是一个有创造力的思想家和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被人们视为一个“视觉诗人”。其将弗里德里希和波德莱尔引入作品中,为自己的作品提供了洞察力。他的艺术语言与东方哲学、荣格心理学、古典和当代文学密不可分。同时,他也被康定斯基、动物派、马蒂斯、莫奈以及中国和日本的卷轴和苏美伊水墨画所吸引。

2 风格特色

弗朗西斯作品中的白色区域和其他颜色一样重要,本质上,他是从空白画布进入与颜色和空间的对话,白色等于事物之间延伸的空间。同时,作品笔触呈现出一种书法的性质,似反地心引力的圆形,暗示着生长、变化、丰富性和不确定性。白色作为画面的光源,使整幅作品充满了宁静或沉思的气氛,未经涂抹的背景并非无意义的留白,而是为了各颜色区域之间更好地互动。充满张力的风格元素,宛如中式屏风和书法或东方的禅宗哲思,空白的处理方式为大众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4]。

这一时期,弗朗西斯作品中色彩斑斓的图像从边缘向中心漂浮。这些绘画开启了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对话,色彩斑斓、引人联想的形式像巨大的有机体在无限的空间中穿梭,又像显微镜下看到的微小细胞图像。这些形体互相靠近,从画布上延伸开来时,产生一种律动感。通过这种润湿、绘画、干燥、再润湿和再次绘画的方式,弗朗西斯可以将许多不同的颜色、姿态和透明度的性质结合起来,使它看起来像是自然发生的。

70年代,在荣格心理学的影响下,弗朗西斯进入艺术探索的潜意识时期,他开始用画笔记录自己的梦境,这种创作方式也让他的作品变得更加大胆且形式多元。同时,他对东方世界的禅宗佛学、道教、易经等文化颇有研究,其与亚洲文化的亲密关系从创作的作品的名字中便可窥见一斑,如《亚洲染料之二》(1973)[5]、《中国星球》(1963)、《绿佛》(1982)、《我的中国魂》(1981)等。弗朗西斯流畅且舒展的创作与中国水墨画中抽象的瀑布、山野及岩石大相径庭,开放式的留白散发出对太阳、天空、大地以及空气的隐喻想象,与画面中鲜艳的红、黄、蓝等色彩相对而立。

3 艺术特征

3.1 转向漂浮的蓝球

60年代,弗朗西斯戏剧性地改变了绘画的意象和色彩,色彩变成了松散拟人化的蓝色,变成了漂浮在虚无缥缈的连续白色空间幽灵般的身体。在蓝色图像和蓝色球系列中,形状是在空间环绕的变形虫状元素,处于一种不断变形和转化状态。弗朗西斯的草图由各种漂流的、充满活力的球状形式组成,有精神上的、强迫的一面,鼓励观者超越画面进入另一个世界。从这一时期开始,光和颜色相对于人类精神之间的对话,作为一条持续的主线继续存在于之后的作品中。在作品《蓝之三》和《蓝白构图》中,出现了一些粗糙的、薄的蓝色,看起来像是细胞、眼睛或身体的一部分。艺术家考虑了作品的构造和选择每一种颜色的含义,渗透在构图中的既有浅蓝色的球体,也有更饱和的深颜色球体,而画面中心主要是白色。这一时期的作品显示出他对无限崇高的迷恋,通过对颜色的处理,模糊的颜色斑点在积极和消极的空间移动。作品并没有提供一个“中心焦点”,而是提供了不同的视点,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穿过图像表面[3]55。

3.2 新鲜空气画

色彩斑斓的形状从边缘移动,越过广阔的白色,散发出一种清新的感觉,色彩和轻盈的自由流动被称为天使的足迹。例如,在作品《无题》(1973)中,出现的小径形成一个入口,引导观者进入沉默、未知的空白空间。“伟大的人生是在潜意识中,承认潜意识,并意识到梦想的力量”。他的图像和绘画方法就是由此而来的,色彩和光是最重要的体验元素。大部分作品都没有命名,并且弗朗西斯不愿意提供一个描述性的背景,这促使观众能够体验作品的开放心境[3]77。

色彩是弗朗西斯绘画作品中最让人着迷的元素,山姆·弗朗西斯蓝成为其标志性的颜色,这种蓝色提供了视觉和情感上的可能性,被描述为美丽、完美、昂贵、灿烂,从另一种角度可以将其视为一种连接颜色、记忆、欲望和梦想的颜色。蓝色既能唤起温暖,也能唤起寒冷,暗示了生命、死亡和无限的现象学观点。弗朗西斯对蓝色的运用在《蓝球》的构图中尤为引人注目,蓝色向外扩散,显示出强烈的膨胀感。康定斯基的许多思想都适用于弗朗西斯对色彩的探索,其中包括:出发点是对颜色的检验,看到颜色的第一反应是一种纯粹的物理效应。康定斯基认为,一件艺术品有自己的生命,是一个拥有创造性活跃力量的活着的人,并且他认为颜色是一种精神振动,这与弗朗西斯的观点非常一致。

3.3 颜色的矩阵网格

在弗朗西斯矩阵系列中,颜色运用呈现出新的面貌,让人联想到树枝或建筑网格。色彩渗透到松散的绘制网格中,绘画时的飞溅营造出一种明暗交错的效果,形成一种立体的景观。作品《矩阵绘画》(1977)中显示出调色板的独特性,强烈的黄色主导了更有结构的构图。这幅画异乎寻常的、网格状的建筑图案在画布表面振动[3]87。弗朗西斯首先“素描”了非正式的基本组成,用笔刷添加了边界之间移动的液体颜色,然后用稳定的手和书法手势创造出霓虹样的球体,且色彩显得更浓、更独立。在《无题》(1978)中,除了有薄薄的酞蓝和酞绿外,各种明亮、闪亮的颜色与深丝绒般的哑光深蓝色和深棕色并置。从作品中能明显看出,弗朗西斯既欢迎不寻常的事物,也欢迎看似不完美的东西。

3.4 变形艺术

弗朗西斯对荣格和禅宗的研究表现在他对曼荼罗、圆形、正方形、螺旋形和十字形等原型形式的应用,以及其一系列以女性为基础的自画像中[6]。从《无题》(1973)和《无题》(1974)中可以看出,他被曼荼罗所吸引,作品表达了开放和完整的状态或通往内在的路径,连接着一个人的中心和宇宙。对精神和哲学的兴趣促使其自制颜料,利用明亮的光来回应自己的存在状态,从未形成的状态到形成的状态就是从无意识到意识的过程。他以炼金术士的方式工作,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事物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事物是如何相互吸引的,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张力。

4 弗朗西斯的贡献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弗朗西斯一直回避风格分类和既定的意识形态,避免使用抽象之类的术语,而是将绘画比作“結构”。乍一看,其作品似乎是随机结构的东西,其实明显是有序的,即使是松散的,也不是没有结构的。这些作品以一种创造力的结构存在,就像自然界具有形式和结构一样,一切都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7]。

弗朗西斯的哲学和美学词汇,与他的创造性生活方式以及他在世界各地不同工作室工作时发现的新想法、经验、材料息息相关。弗朗西斯赋予了画作一种真实性、自信和视觉的力量,以及一种刻意的纯真。他灵活运用色彩语言,从艺术规范的表现中挣脱出来,这种笔触与颜色之间的对话给后人带来了参考价值。他的绘画不仅描绘其个人境遇,而且为人类共同寻求理解生与死、个性和普遍性的二元性提供了洞察力。弗朗西斯致力于研究人类所知道的世界和可能想象的世界,呼应了马蒂斯对艺术家寻找“感觉凝结状态”的描述。凭借直觉、好奇心和动力,弗朗西斯通过绘画的行动点燃了自己的精神,在白色的地面上用画笔滴下了丰富饱和的色彩[3]6。

5 结语

弗朗西斯对颜色的选择反映了他与心灵、自然力量的关系,包括亚里士多德的土、水、空气、火等元素,色彩是他在纸上或画布上表现情感和能量的手段,成为物质、力量、尺度的一种探索手段。弗朗西斯有效结合了第一代抽象表现主义和法国现代主义的贡献,其大气的、画面较薄的作品与波洛克、德库宁的纽约美学中手势和粗犷的笔触大相径庭。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这一时期许多艺术家选择打破以往自然主义、具象绘画与几何抽象绘画的风格传统,开始采用反构图的形式技巧来创作。此类作品呈现出受到超现实主义影响下的自发性和非理性精神,对后来的新表现主义等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朗西斯的作品提供了众多与人类状态理解相关的问题和答案,其将焦虑、混乱、悲伤的瞬间和美妙、深刻、愉悦、安详的情感蕴含在自己对生命的赞誉里,深刻影响了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弗朗西斯给抽象表现主义带来了鲜艳的颜色,提供了一种抒情式的绘画方式。其20世纪60—70年代开创的白色区域绘画、极简的线条作品、网格画等艺术形式,不仅为他后期的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张力,而且给色域绘画提供了更多颜色的动态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文娟.简述抽象表现主义的发展历程[J].艺术家,2020(8):157.

[2] 刘晓陶.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中的中国精神[J].美术观察,2011(7):132.

[3] 阿内塔·泽巴.艺术家的材料:山姆·弗朗西斯[M].洛杉矶:盖蒂出版物,2019:6,55,70,77,87.

[4] 2023东方禅宗与西方哲学的融合者丨山姆·弗朗西斯诞辰100周年[DB/OL].网易号,https://www.163.com/dy/article/I83KUSER05347190.html,2023-06-25.

[5] 顾跃.抽象的背叛: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旧金山湾区艺术运动的两副面孔[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2(5):39.

[6] 王小路.东方禅学对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影响:基于二战后亚洲宗教及跨文化传播背景[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9):175.

[7] 黄丹麾.异曲同工之妙:论美国当代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与中国书法水墨的关系[J].艺术广角,2016(5):79.

猜你喜欢

弗朗西斯色彩
2022年普利兹克奖:弗朗西斯·凯雷成为首个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的非洲人
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以建筑的力量回馈社区
[法国]弗朗西斯·皮卡比亚作品5幅
原始的拼贴——弗朗西斯·戴维森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大哲学家买鱼
大哲学家买鱼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