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灯+产业”模式下自贡彩灯文化发展路径研究

2023-11-09张冰洁

艺术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产业

张冰洁

摘要:目的:解决自贡彩灯受地域性、季节性等限制的问题,提出以现代灯饰产品设计为方向的“彩灯+产业”模式下自贡彩灯文化发展路径。方法:提出“彩灯+产业”模式,首先,完善自贡彩灯产业链,实现彩灯现代化设计,打造具有自贡彩灯文化特色的灯饰产品,制造出具有美观性、纪念性、功能性、实用性的常态化灯饰产品,使传统的自贡彩灯艺术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次,加强对自贡彩灯行业从业人员的培养,可依托当地高校推进人才培养,采取“项目式”教学模式,推进灯饰产品设计教学改革,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最后,建立专业的彩灯相关学术队伍,为彩灯行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整合优势资源,携手走向世界。结果:灯饰产品设计将自贡传统彩灯文化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中,结合四川轻化工大学彩灯学院灯饰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利用特色课程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成果转换,让融合传统彩灯元素的灯饰产品设计成为现代家居装饰的新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贡彩灯受地域性、季节性限制的问题。结论:灯饰产品设计推进“彩灯+产业”发展,并为自贡彩灯文化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推动彩灯产业转型突破和高质量发展,对自贡彩灯文化的研究、开发和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贡彩灯;灯饰产品设计;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1-00-03

自贡彩灯作为宝贵的传统民间文化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工艺特征,为我国现代艺术彩灯的发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现代社会,自贡彩灯艺术迫切需要向彩灯产业化、彩灯常态化发展转型。

1 自贡彩灯的工艺特点

1.1 造型材质丰富多彩

自贡彩灯的制作材料丰富多彩,早在宋代,自贡人就巧妙利用兽角、翎毛、琉璃和蚕丝等材质,做出了牡丹、莲花等形状的灯具。自贡彩灯画家在延续中国传统制灯材质优点的基础上创作了一些具有民间文化特色的灯组,如瓷器灯、蚕茧灯、药瓶灯、竹编灯、光碟灯、玻璃吹塑灯、皮影灯等。这些由独特材料制成的彩灯也逐步以工艺美术品的身份进入巨大的消费品终端市场。

1.2 文化载体内涵丰富

自贡彩灯常采用我国古老的民俗故事与历史传说、中外传说、童话故事、古今中外的重要事件、主要人物、体育赛事、社会热门话题、民风民俗、中外建筑、动漫人物、旅游景点、动植物等作为设计主题,因此,其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以多元化的彩灯制作技巧集中表现一种文化形态。

1.3 技法工艺独具特色

自贡彩灯有机融合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通过钢木结构、机械传动、光电结合、丝绸裱糊等生产工序,将我国传统的花灯制作为艺术彩灯灯组,把单调、静止和纯观赏性的传统花灯创造性地演变成融知识性、艺术性、科学性、参与性、观赏性于一身的灯组,为促进我国民俗彩灯工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表现了自贡彩灯工艺特点的核心内容和现代彩灯工艺特色,对彩灯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彩灯+产业”模式发展新方向

自贡彩灯源远流长,是四川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灯彩文化的典型代表。2020年,自贡市提出“彩灯+产业”战略方针,破解季节性、用工难、成本高的困境,呼吁彩灯与产业结合,融入功能性与实用性,制造常态化灯饰产品,推动彩灯产业转型突破和高质量发展。时任自贡市委书记的范波指出,要进一步赋予自贡彩灯时代内涵、融入现代元素、创新理念思路、培塑特色品牌,贯彻“彩灯+”和“+彩灯”战略,促进彩灯行业转型突破与高质量发展。“彩灯+”是指彩灯“唱主角”,附加一切可以融合的产品和业态,如与节会、园区、产业融合,探索彩灯产品常态化、传播手段多元化的发展路径[1]。赋予传统彩灯文化元素的现代灯饰产品与一般灯具一样,除了具有灯具功能之外,创意形态与装饰性成为其最主要的特征,这些灯具设计将传统的民间彩灯工艺切实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使彩灯元素灯具变成现代家居装饰的新元素。

2.1 实现彩灯现代化设计,完善自贡彩灯产业链

自贡彩灯是集美学与工艺、美学与价值、美学与科技、美学与市场于一体的造型艺术作品,赋予了自贡彩灯行业光辉,创造了良好的产业形象。长期以来,自贡彩灯依托自贡灯会,起到烘托喜庆、愉快、热烈、欢乐的节庆氛围的作用,提高了人们对节日庆典活动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趣味,其既是一种物质生产,又带有精神层面的审美特性。所以,大众往往不会苛求此类工艺美术品的精细程度[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审美也在发生变化,一成不变的粗放式工艺品难以满足大众需求。想要突破季节性、地域性限制,就需要积极打造融入现代理念的灯饰产品,以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偏好。

基于此,自贡彩灯产业后续要积极打造具备知识性、艺术性、科学性、参与性和功能性的现代灯饰产品,大力推进彩灯由节庆型工艺品向常态化灯饰产品转型,提高自贡彩灯文化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传承和发展自贡彩灯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实现其现代化产业转型,彩灯创作者和艺术家需要采用新的思维模式,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合室内外展示、都市风光亮化、庭院美化、居家使用的现代化灯饰,形成自贡彩灯的特色产品系列。这就要求地方政府提供良好的环保条件和政策,以促进“彩灯+产业”模式下的自贡彩灯实现新发展,从而迅速扩大自贡彩灯及其衍生产品的生产規模,实现彩灯的现代化设计,完善自贡彩灯产业链。

2.2 加强彩灯行业人才培养

自贡市政府、四川轻化工大学、自贡灯彩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彩灯学院,开办了相应的彩灯设计教学课,并定期定批次安排本科生、硕士生到企业实践学习,研究彩灯的形态、美学和市场发展,形成设计成果。另外,学院也向公司输出彩灯设计人员,与公司形成良性交流,增加自贡彩灯行业的人才储备,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输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王树国表示,“大学应打开校门与社会深度融合,把大学置于社会的最前沿,但它又在社会之中,而不是流于社会之外”。由此可见,落实“彩灯+产业”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能进一步提高彩灯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解决彩灯行业季节性强、用工难、成本高等问题,谋求长远健康发展,推动彩灯产业转型升级,迎合“文化走出去”及“一带一路”倡议,符合成渝经济圈发展战略和建设巴蜀文化走廊的要求。

2.3 整合资源,推广自贡彩灯文化

自贡彩灯从传统的制灯技艺发展至今成为具有包容性、兼容性的组合体,经过一代代彩灯人的传承,民间工艺技术逐渐被融入现代灯饰设计中,“彩灯+产业”模式为未来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适应彩灯行业发展的需要。首先,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应深入借鉴结合其他工艺美术类、设计类院校和专业,拓展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其次,应组建彩灯专业学术团队,由彩灯文化领域专家带领学生对彩灯文化的技艺、历史、发展和传承进行学术研究,为彩灯行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最后,应借助各种文化平台,以现代化灯饰产品设计向全世界推广自贡彩灯文化。要达到这一目的,应努力探究并编制战略规划,致力于让我国“非遗”登上世界舞台。

3 以灯饰产品设计推动“彩灯+产业”发展

3.1 加强校企联合,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

彩灯学院是由自贡市政府、四川轻化工大学、自贡灯彩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国内首个彩灯学校,处于转型阶段的彩灯行业急需现代灯饰设计人才,而灯饰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更是推动彩灯学院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彩灯文化发展的重要桥梁。

产学研是彩灯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学校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优势,科学利用彩灯企业社会实践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当前,灯饰产品设计课程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要贯彻以能力为本的思想,增加课程学时及实践教学的比例,且在实践教学环节要与自贡本地彩灯企业有效接轨,采用新的有效的教学手段,打破以往设计类专业课堂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请相关企业和专家参与专业教学,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3.2 灯饰产品设计需要结合自贡传统彩灯特色

灯饰产品设计响应“彩灯+产业”战略方针,它的教学培养定位与教学培养模式研究将对处于转型阶段的自贡彩灯产业起到重要作用。灯饰产品设计要求设计师和学生不仅要兼顾灯饰设计造型能力、创新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实操能力,与社会发展及市场接轨。彩灯学院只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彩灯专业人才,达到与自贡彩灯产业协调发展的目的。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内容取舍,而是根据彩灯专业建设和培养方案对彩灯产业发展所需的灯饰设计人才培养教育研究的整合和优化。彩灯产业是彩灯学院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开展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除了灯饰产品设计定位要准确、教学培养方式和设置要科学以外,在内容上还要重视与彩灯产业的有效融合,突出彩灯学院的学科专业特色。

以“彩灯+产业”的政策方针为依托,借助企业、政府平台,促进灯饰产品设计的教学培养内容和结构调整,促使教学成果由“纸上谈兵”转换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产品,从灯饰产品设计的外观造型、结构、材质、属性、功能等方面结合自贡传统彩灯文化特色,从而改善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的灯饰产品设计偏离市场、缺乏特色和竞争力的现状,以期培养出以创新能力为中心,全面发展的高级彩灯设计人才,突破自贡传统彩灯行业的发展壁垒,推动彩灯产业成功转型。

3.3 开展特色培养模式,推进成果转换

灯饰产品设计的教学培养模式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推行具有特色的教学培养改革,引进企业的真实生产项目,通过项目来组织教学,以项目化的教学来强化专业教学效果,彰显专业特色[3]。项目式教学模式分为学科竞赛和校企合作这两种,学科竞赛方面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竞赛,如2020年举办的“华侨城首届彩灯创意大赛”“首届川渝高校青年彩灯文创设计大赛”“中国国际照明灯具设计大赛”等专业学科竞赛,鼓励学生通过参与竞赛提升自己的综合设计能力。由政府、企业、高校合办的彩灯学院为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现代灯饰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到企业参与实践,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校企合作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即通过与企业共同开展项目研究积极推进灯饰产品设计学生课堂成果转换,如此以来,不仅可以解决教学成本、材料、工艺、场地等问题,还能让学生参与设计作品从无到有、再到最终投入市场的整个过程。

首先,需要解决彩灯艺术专业开设的灯饰产品设计教学的定位问题,学校、企业应大幅提高灯饰产品设计的地位,充分利用“彩灯+产业”的政策优势来服务教学,在教学培养内容上着重与彩灯产业有效融合,突出彩灯学院学科专业特色;其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足,会直接影响教学培养成果的转换,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将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起来,并借助政企平台得到一定专业技术的支持和展示,着重通过项目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引人入胜的情境,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综合设计能力,是该教学改革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再次,教师要退出主动和主导地位,发挥引导作用,要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显著增强人才培养效果;最后,对教学培养的考核评价应摒弃只看分数不看素质的方式,要综合学生设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产品投入市场后的反馈等情况进行成绩评定,对团队合作学生的工作进行量化,实现评价考核标准的多元化,推进“彩灯+产业”模式下灯饰产品设计的成果转换。

4 结语

近年来,自贡彩灯已经从粗放式发展模式过渡到规范式发展模式,由最初的关注彩灯造型设计和追求经济价值过渡到了对以美学和科学发展为目标的探索。自贡彩灯高度依赖节日活动的举办,其季节性和地域性极大地制约了行业发展。随着自贡彩灯行业的发展体系越来越完善、辐射范围越来越大,其衍生商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彩灯+产业”模式下的自贡彩灯文化发展以灯饰产品设计为新方向,结合高校灯饰产品设计的教学改革,开展项目化特色培養,推进“彩灯+产业”模式下灯饰产品设计的成果转换,能更精准地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彩灯人才,将彩灯文化经济延伸到民众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秦勇.添光彩聚人气 自贡彩灯增色夜上海[N].四川日报,2020-06-22(10).

[2] 蒋才坤.自贡彩灯艺术及其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37(5):22-26.

[3] 漆杰峰.对应区域产业发展的高职灯具设计人才培养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产业
浅谈产业投资基金自任管理中的法律问题
城市台创新发展模式分析
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川渝城市群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台湾产业转型初探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民族文化产业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