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州财政衔接资金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2023-11-09姬红敏王闫利周加飞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凉山州农林农业产业

周 潇,姬红敏,王闫利,周加飞

(1.四川省凉山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西昌 615000;2.四川省凉山州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 西昌 615000;3.四川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成都 610072;4.四川省冕宁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冕宁 615600)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精神,自2021年起,原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更名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1-2]。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在乡村振兴新的历史机遇下,凉山州委、州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安排各级财政衔接资金投资农林领域重点项目。2021年、2022年凉山州各县(市)分别使用中央财政衔接资金492667.16万元、523618.00万元,省级财政衔接资金86110.00万元、55355.00万元。笔者针对2022年度凉山州17个县(市)使用财政衔接资金的农林项目做了调查,以期更好地统筹项目,用好、用实衔接资金,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凉山州由农业大州向农业强州跨越。

1 基本情况

1.1 投资项目基本情况

2022年度,凉山州共计275个农林领域重点项目使用了财政衔接资金,项目划分为7个类别,分别为:种植业类、畜禽养殖业类、农业园区类(种养结合)、农产品加工贮藏流通类、农业基础设施类、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类、农业科技培训类(表1)。其中,种植业类项目最多,全州共计113个,其次是农业基础设施类、畜禽养殖类和种养结合类项目。甘洛县、美姑县、喜德县使用衔接资金的农林项目总数位居凉山州各县(市)的前2位,分别为41个、32个、27个;西昌市、德昌县、冕宁县的农林类项目总数最少,分别为4个、1个、1个。

表1 2022年投资项目总体情况 (个)

1.2 资金使用情况

为接续乡村振兴,促进凉山州农业产业跨越式发展,2022年度凉山州累计使用中央、省级等各级财政衔接资金共计578973.00万元,其中144055.08万元用于投资农林领域重点项目。275个农林项目总投资额为345842.19万元,项目总投资额最大的3个县分别为喜德县(73014万元)、雷波县(69359.38万元)、甘洛县(34268万元)。从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看,美姑县、布拖县、喜德县使用衔接资金总额位于凉山州各县(市)的前3位,分别为23085万元、16891万元、15564万元;美姑县、喜德县、布拖县使用中央级衔接资金位于凉山州各县(市)的前3位,分别为22685万元、14564万元、14450万元。除充分使用各级财政衔接资金外,还积极借助涉农整合资金、地方财政支持和社会投入,壮大农业产业经济,促进乡村振兴,宁南县充分借助金融、社会力量(9198031万元)投入项目发展。各县(市)项目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表2)。

表2 资金使用总体情况(万元)

2 使用衔接资金投资农林项目的特点

2.1 结合自身特点,挖掘特色资源

各县(市)制定了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并且都因地制宜,立足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和农业基础条件,编制了县(市)级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以此为基础,经过科学论证、合理统筹确定最终项目。

雷波县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大力发展林业产业项目。2022年相继实施了竹产业基地(园区)建设、退化林修复项目、生态修复造林建设项目、筇竹提质增效项目,以及脐橙农业园区及其基础设施建设,共计13个项目,总投资39711万元,其中中央衔接资金7840.42万元,县级衔接资金868.05万元,衔接资金占总投资的比例为21.93%。衔接资金的适时投入,有效引导了社会生产要素的进入,不仅扩大了人工(改造)竹林的种植面积,而且显著提升了当地特色经济林木种植水平,带动了优势产业的发展。

布拖县根据自身实际,大力发展特色马铃薯(乌洋芋)种植,2022年度马铃薯种植面积1.47×104hm2,项目总投资5894万元,其中各级衔接资金共计4141万元,衔接资金占总投资的比例为70.26%。项目涉及马铃薯原种推广、原种扩繁、晚疫病统防统治、新品种繁育基地建设、科研培训中心建设,助推当地特色马铃薯产业发展,使其成为当地农牧民致富增收的主要途径。

美姑山羊和岩鹰鸡是四川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美姑县集中精力狠抓美姑山羊和岩鹰鸡两大地方特色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利用工作[3-4]。在衔接资金的使用中,美姑县着力安排美姑山羊保种选育、一级扩繁场建设、美姑县岩鹰鸡保种选育项目,项目总投资1450万元,其中使用中央衔接资金1450万元,衔接资金占比100%。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促进特色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打造地方品牌,并有效带动当地畜牧业的提质增效。

2.2 各县(市)结合优势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

从表1可看出,凉山州在充分挖掘本地传统优势农林资源的同时,也积极统筹农业产业园区(种养结合)、农产品加工贮藏流通等项目,探索农业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新路。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要求“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农林结合”,构建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衔接的生态农业模式,使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进行转换,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5]。各县(市)在项目统筹时,坚持农业绿色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积极探索高效循环农业,打造种养殖生态产业园区。喜德县以肉牛、肉鸡、生态猪的养殖为依托,建造了一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在发展新型循环农业的同时,也带动了村民务工与致富增收。

各县(市)不断挖掘特色优势农产品,做强产业支撑,不断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打造凉山州农产品品牌,让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甘洛县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利用各级衔接资金统筹黑苦荞加工、中药材烘干、农特产品加工、“海棠白酒”产业基地建设等农产品加工贮藏项目。西昌市、会理市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储藏保鲜流通能力,在2022年度实施了西昌香米公共品牌打造、大兴乡果蔬冷储中心建设、大河村核桃分拣包装储藏、滴水岩村秸秆炭化成型及副产品综合利用、洪发村青花椒仓储中心。

2.3 撬动多渠道生产要素投资农林项目

从表2可见,2022年度全州农林项目总投资345842.19万元,其中使用各级财政衔接资金144055.08万元。喜德县、雷波县、甘洛县的农林类项目总投资额位于全州前3位,分别为73014万元、69359.38万元、33768万元,使用各级衔接资金分别为15564万元、14687.33万元、7382万元,占比为21.32%、21.18%、21.86%。在资金使用上,各县(市)积极发挥财政衔接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社会和农民等多渠道生产要素投资项目,确保项目顺利完工。

3 建议

3.1 科学谋划项目库,做足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凉山州由农业大州向农业强州跨越,凉山州委、州政府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制定了《“大凉山”优势特色产业五年行动方案》《关于以品牌建设为载体,推进“大凉山”十大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以此为指导,根据当地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立足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潜力,科学谋划项目库,着力提高项目库储备质量[6-7]。

凉山州各地区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任务结合历年资金规模情况,从项目库中择优选择项目,科学编制下一年度项目计划。对纳入年度项目计划的项目,要根据实际提前开展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精心组织编制完善单个项目实施方案,合理确定项目实施方式,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通过项目实施,整合生产要素,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产业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发展动力。

3.2 以创建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为引领,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凉山州提出把安宁河谷建成“中国农业硅谷”。2022年,四川省提出要以更大力度促进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凉山州制定并实施《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0年)》,以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建设、品牌建设为引领,切实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项目[8]。重点聚焦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产业,大力发展产量高、品质优、销路广、价格好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凉山州应持续围绕“中国农业硅谷”的谋篇布局,充分发挥中央衔接资金的引导作用,从政府投入与市场投入有机结合,吸引各类生产要素持续投入,补齐“三农”领域发展短板,推动凉山州“十四五”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有机衔接政策的实施成效和可持续性,从而持续推动区域发展[9]。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产业振兴的角度打造乡村旅游公路,串联产业园区、产业基地,优化产业配套协同。从环境治理的角度加强乡村环境治理,加速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打通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最后一公里”。二是加快智慧乡村建设,生产要素的智慧化是解放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的有效手段。通过引进数字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成熟应用,推动凉山州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强现代农业人才体系建设,大力培育职业农民,促进乡村生产力结构的进一步优化[10]。

3.3 强化督查考核力度

为规范和加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形成有效合力,发挥整体效益,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及考核办法》,旨在加强项目全周期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11-13]。凉山州在具体工作中开展了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绩效考核管理。建议在下一步工作,一是加强事前评估,围绕凉山州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聚焦影响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发挥效益时间长,且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衔接项目立项。二是开展事中评价,完善衔接项目的动态评价调整机制,综合衡量项目实施效果,对绩效低下的项目及时清退。三是完善事后监督,对于已完成的项目要及时开展清资核产工作,明确资产所有权、运营权和收益权,切实保障集体和村民的合法权益,确保衔接项目可持续发展[14-15]。

猜你喜欢

凉山州农林农业产业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农业产业的改革与创新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