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节气文化,开启美育新旅程

2023-11-09梁静,周颖,臧亚蒙

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青花节气美育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开展幼儿美育活动的重要文化线索。北京市第一幼儿园海晟实验园“二十四节气文化背景下幼儿园美育活动开展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着眼于边搜集二十四节气文化背景下的美育活动素材,边设计和开展活动,并归纳活动指导方法和开展原则。教师明确了美育活动的素材和领域,从片面的艺术领域扩展到语言、社会、科学等多领域,引导幼儿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感受美、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同时,在活动组织上,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近及远,坚持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从身边感受美,在活动中体验美、创造美,再将美好的一切带回生活,美化生活。从家庭到幼儿园,从区域活动到集体教育活动,从个人游戏到小组合作,多种形式、多种内容、多种组织方式的尝试,让幼儿和教师、家长都开启了一段新的美育教育旅程。

◎ 利用花信风等自然资源开展二十四节气美育活动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花朵能够带给人视觉、嗅觉、触觉,甚至味觉的全感官体验。人们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叫作这一候中的花信风。基于此,北京市第一幼儿园海晟实验园尝试利用花信风等自然资源开展二十四节气美育活动,以引导幼儿观察美、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

将节气元素物化为审美环境,吸引幼儿欣赏美

在园所自然环境和室内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注重将花信风节气元素运用其中,为幼儿创设随处可见的审美元素。一是庭院花卉欣赏,好奇心推动探索发现美。结合北京室外气候条件,依据二十四番花信风的提示,我们在园所院落的适合位置种植了小寒一候梅花、立春一候迎春、惊蛰一候桃花、谷雨一候牡丹等花卉。同时在楼门口布置《幼儿园赏花地图》,支持幼儿根据兴趣在园内感知节气植物的特点,让每一棵植物都不受冷落。以此引导幼儿在欣赏花卉自然美的同时,主动探索寻找植物的秘密,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和关爱。二是花卉巧布景,共同参与营造节气氛围创造美。每年幼儿园都会根据二十四节气的物候特点和花信风的提示,为幼儿创设美丽芳香的花卉欣赏活动,引导幼儿欣赏、了解花卉的习性和品格。同时,根据二十四节气花信风的特点,师幼还会共同创作“二十四节气花信风”纸工作品,每一种花朵代表一个节气,它们犹如日历给人们带来节气消息,感受每个节气的特殊变化。三是种植园养护,参与植物生长呵护美。每年清明节前后,幼儿都会和教师一起在本班的小小种植园中实践班级的种植计划。在照顾种植园的过程中,幼儿共同解决遇到的各种种植问题,细心照料、呵护植物成长。

将植物元素物化为节气符号,提高幼儿审美力

幼儿园每次开展的节气活动都会在活动宣传、体验游戏设计等方面选用花信风符号凸显节气特色。一是特色场景布置,选取花信风符号替代时间标志。每一次节气活动中,教师都会利用当时特有的花卉、植物元素作为环境装饰、活动标志,甚至游戏奖励。这样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不断熟悉相应节气的花信风元素,将大自然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过程与节气变化相联系,进一步感受节气特点。二是将花信风作为节气文化展台项目的重要元素,突出主题。节气文化展台是每次大型节气活动中幼儿最关注的项目。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搜集相应节气的代表物,从花草到节令瓜果,融入特色游戏材料到节气元素装饰的方方面面。

花信风元素融入各领域审美教育,支持幼儿全方位感受美

一是在美术活动中融入花信风元素,激发幼儿感受美、创造美。引导幼儿在种植、培育、观察、欣赏花卉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不同节气花卉的生命特点,从而萌发艺术创作欲望,进而积极投入美术创作。二是通过音乐活动引导幼儿感受节气花信风元素的韵律美。例如,在欣赏了评剧《花为媒》“报花名”选段后,幼儿对照节气花卉图片卡学习唱词,并能够在小剧场里表演出来;围绕《牡丹之歌》《鲁冰花》等歌曲开展花卉主题音乐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体验打击乐伴奏、歌曲演唱、舞蹈、音乐剧等艺术表现形式。三是在语言活动中支持幼儿感受花信风元素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搜集有关二十四节气花卉主题的诗歌、故事、绘本等素材,引导幼儿在欣赏、朗诵、创编、表演的过程中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尝试用不同方式进行表现,表达自己对花信风的喜爱。四是在节气健康活动中应用花信风元素,引导幼儿感受健康美。带领幼儿学习、分辨花卉能否食用入药,并在中医大夫的指导下,由“幸福餐厅”推出二十四节气时令美食,由“养生馆”推出“节气花草茶”。五是花信风元素支持幼儿在节气科学活动中感受自然美。幼儿记录园内花草发芽、开花、长叶、结果的时间,还评选出报春花第一名、长新叶小能手等植物,以及花园之最,如最早开花的连翘、花朵最多的玉兰、最晚睡醒的石榴、果最多的碧桃。同时,引导幼儿在种植、养护、观察、采摘、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体验辛勤劳动能够换来满满收获,感受生命变化的自然美。六是花信风元素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落实行为美。幼儿园中的一花一草都倾注了幼儿的关爱,他们将花草当作朋友,用爱心照顾每一棵生命包括树上的小鸟用小小的行动表达对植物的爱和责任,践行环境保护意识的行为美。

总之,在实施、验证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融入花信风节气元素,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满足幼儿乐于探索的好奇心,引导幼儿用发现的眼睛和掌握的技能争做发现美、呵护美、创造美的文明小主人。

(文/梁静)

◎ 浅谈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美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美育是培养幼儿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就是美感教育或者审美教育。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数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将二十四节气融入美育教育,能够有效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其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细致观察,发现自然之美。自然之景随时节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创设引导幼儿观察自然之美,给幼儿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例如,谷雨前后,带领幼儿到种植园进行观察、记录;霜降节气,带领幼儿观察园所购置的菊花,发现菊花的美……实践证明,为幼儿创设独特的自然环境氛围,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发现自然之美,能够有效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欣赏美的能力。

参与活动,感受自然之美。节气文化的传承与美育教育相辅相成,幼儿园坚持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融入一日活动,帮助幼儿感受自然之美。一是创编《二十四节气》操舞,引导幼儿在音乐和操舞动作中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特点。朗朗上口的音乐和形象的动作,将二十四节气深深烙印在幼儿心中。二是学习节气诗词。古人在观四季变化、赏节气之美时,创作了无数优美的诗词作品。这些诗词展现了丰富的自然之美。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带领幼儿学习《春晓》《咏柳》《村居》等诗词;夏天天气炎热,植物生长茂盛,带领幼儿学习《小池》《初夏绝句》等诗词;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带领幼儿学习《山居秋暝》《天净沙·秋思》等诗词;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北方的寒冬腊月更是冰天雪地,可以带领幼儿学习《梅花》《江雪》等。三是了解节气习俗。例如,针对霜降节气有吃柿饼的习俗,我们开展了做柿饼的活动。幼儿提前将柿子洗净削皮,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晾晒,晾晒过程中还要不停地翻柿饼,然后将柿饼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等待出霜,最后好吃的柿饼就制作完成了。不仅如此,春分、秋分节气,我们会带领幼儿玩“竖蛋”游戏,清明节气我们带领幼儿在操场放风筝,冬至节气和幼儿一起包饺子、吃饺子等。实践证明,二十四节气的融入,有效丰富了幼儿美育教学教育的内容。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不仅感知了传统文化的意境美,更促进了对文化美的理解,提升了文化素养及感受美的能力。

动手制作,表现自然之美。借助感受美、发现美的活动,激发幼儿创造美的兴趣。例如,惊蛰节气万物复苏,带领幼儿通过折、剪等方法制作瓢虫,利用橡皮泥团圆、连接的技能制作可爱的毛毛虫;春分节气,和幼儿一起用竹片制作风筝;芒种节气,带领幼儿用手指点画的方式画麦穗;夏至节气与端午节相连,我们带领幼儿用分泥、团圆、压扁、揉搓的方法制作粽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材料创作多彩的夏天主题画;秋分节气,幼儿们用树叶制作创意画;霜降节气,组织幼儿开展画菊花等活动。实践证明,依托二十四节气的内容,组织幼儿开展相关的制作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二十四节气与美育活动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深刻了解节气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还能促进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能力的提升,使幼儿获得全面、多元化的发展,从而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

(文/周颖)

◎ 以小满节气为背景开展“手指印画”美育活动

在幼儿熟知的二十四节气中,小满节气是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节气万物繁茂,麦粒饱满水稻插,蚕结新茧桑葚熟,菜籽舂油苦菜秀,一切都那么的生机盎然。为了将美育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在小满节气到来时,带领幼儿观察生活和大自然的变化,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激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美育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引导幼儿感受美、创造美和表现美

从欣赏角度出发,引导幼儿感受美。小满节气,颗颗麦粒金黄饱满,在阳光中熠熠闪烁。但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幼儿很少有机会亲眼见到金黄色的麦粒。为此,我带领幼儿欣赏小麦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并引入手指画的相关内容。幼儿对于这一首次接触的表现形式充满了疑问,但在欣赏了几幅手指画作品后,他们纷纷惊讶于原来手指还能印出这么漂亮的图案。

从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幼儿创造美。幼儿在学习之初总会存在很多疑问,对此我并不急于释疑,而是一步步进行引导。首先,带领幼儿通过观察和欣赏了解手指印画。例如,向幼儿出示花朵的手指画,引导他们观察花瓣的形状,思考手部哪个位置可以印出花瓣。在此基础上,为了拓宽幼儿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我继续带领他们欣赏具有不同元素的手指印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手指可以印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最后,我向幼儿展示了一串金黄色的麦穗,基于之前各环节的欣赏,幼儿很自然地便能想到可以用手指蘸上黄色颜料印出麦穗的样子。于是,为了激发幼儿的进一步探索,我又请幼儿找一找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用手指表现出来,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动手操作出发,启发幼儿表现美。基于幼儿在前期积累的欣赏经验,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手指印画的兴趣,我带领他们尝试动手制作。我先向幼儿介绍了手指印画所需的材料——颜料,并告诉他们颜料的使用方法和利弊。随后,我伸出食指,轻轻蘸一下颜料,然后将指腹摁在纸上,幼儿对此十分感兴趣。于是我趁热打铁,请幼儿在各自的纸上试着印出一个点。针对部分幼儿力度不够未能将颜料完全印上的情况,我再次进行示范,并请幼儿观察区别,从而帮助他们初步掌握手指印画的方法。

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和感知能力

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为主,我尝试在手指印画活动中融入游戏元素。小满节气蚕宝宝会吐丝结茧,于是,我为幼儿提供了粘着5 只蝴蝶的黑色卡纸,请幼儿对应蝴蝶的位置用白色的颜料印出蚕宝宝吐出的丝和结出的茧,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在之后的麦粒手指画制作中,再为幼儿提供黄色和橘色两种颜料,请幼儿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在颗颗麦粒的位置印出小麦穗。

尊重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基于一系列活动,幼儿基本掌握了手指画的制作方法。于是,我在美工区投放相关材料供幼儿操作。某天,幼儿在美工区完成了手指画创作,乍看并不知道绘制的是什么,但幼儿讲解纸上有小花、云朵、苹果、蝴蝶等。我随即拿起一根画笔,根据幼儿的描述将作品补充完整,最终印证了幼儿的描述。美术活动就是创作活动,教师不能死板地给幼儿提出限制和规定,而应及时加以引导,并适当给予必要的指导,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大胆进行表达。

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

美育活动中的评价环节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针对幼儿美术活动经验相对匮乏,美术创作常夹杂着对材料的探索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对于幼儿完成的作品要及时给予肯定,从每幅作品中发现并认可幼儿对美的表达,从而不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文/臧亚蒙)

◎ 基于节气文化背景开展青花瓷系列美育活动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基于节气文化开展美育教育,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信心及文化归属感,提高幼儿的审美鉴赏水平和文化修养。基于此,我借助大班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的青花装饰艺术品,开展了青花瓷系列活动,将二十四节气和传统青花瓷文化相结合,引导幼儿发现美、探索美,乐于表现美、创造美。

家园携手,寻找生活中的美。清明节气前后,班级要开展种植活动了,幼儿纷纷带来自己的种子和种植器皿。其中一只青花花盆一下吸引了幼儿们的注意,迷上了古老的色彩搭配,并开启了“青花之旅”。借助家园互动的形式,我们收集了大量带有青花花纹的物品,并在班级开展了“青花图案艺术展”;在美工区、植物角里投放大小各异的青花器皿,有的作为欣赏,有的直接用来种植和水培;主题墙和功能墙的创设,利用青花瓷纹样作为装饰。不仅如此,我们还开展了以“传统文化润童心”为主题的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博物馆,近距离感受青花瓷的艺术魅力,了解青花纹样与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中国传统美好祝福之间的关系。

自由取材,创作不一样的美。每年的小寒节气前后是水仙开花的时候,我们一般会提前一个月,在大雪节气和幼儿一起泡水仙。在准备水仙头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大家带来的水仙花花盆都是用白色陶瓷材料制成的,不是很好看。对此,乐乐提出自己曾在博物馆看到过青花的水仙盆,非常漂亮。受到启发后,幼儿纷纷尝试用蓝色记号笔或青色丙烯颜料在花盆上进行创作,并为植物角的各种花盆都设计了不同的纹样,还有幼儿将青花纹样和其他色彩图案混搭,效果非常特别。看到幼儿热衷于在不同材料上创作,我随即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材料,如手纸筒、废旧纸盒、饮料瓶等,促使其积极投身到创作活动中,从而有效培养想象力、创造力。潜移默化中,自由创作便走入了幼儿的生活。例如,他们会利用青花瓷纹样装饰家中的布袋子,在提升物品使用率的同时,也激发了成人使用环保袋的意识,幼儿也能从中体验成就感。

多样展示,让美回归生活。幼儿的成功体验源于同伴的认同与成人的肯定。为此,我们将幼儿的青花瓷作品尽可能地都展示出来,例如,将作品布置在“二十四节气展台”、专门开设不同主题的“青花艺术品展”、制作成“青花装饰帘”悬挂在活动室内、放到建筑区创设为“青花大道”“青花大楼”与搭建作品相结合等。不仅如此,在幼儿的“老北京食府”里,当立春的春卷配上了青花盘、清明的绿茶在青花盖碗中飘香、夏至的凉面装进青花大海碗,小饭馆的生意也变得越来越好。随着幼儿作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我们又将这些作品制作了“青花作品集”挂在班级的作品栏上,供幼儿分享交流,促使他们在介绍作品的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回忆创作时的美好体验,增强艺术创作的激情,从而让幼儿更自信地看待自己的作品。

实践证明,基于节气元素开展一系列生活化的美育活动,不但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的美育教育观,注重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审美活动,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发现美、感知美,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文/李梦蕾)

猜你喜欢

青花节气美育
瓷上赏青花
青花赋
青花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青花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