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信息化平台构建的研究现状

2023-11-08杨晓莉梁莉莉

全科护理 2023年29期
关键词:延续性病人医疗

杨晓莉,梁莉莉,程 琳

在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现代产业相结合,将其上升到了国家战略[1]。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通知[2]。政策落实后诸多学者在延续性护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及研究上硕果颇丰,各个信息化平台出现了[3-4],但是缺少对这些平台在延续性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优势以及局限性分析。鉴于此,本文对延续性护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进行综述,旨在将延续性护理信息化平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1 延续性护理的起源及发展

延续性护理理念最早出现于1947年美国联合委员会的一项研究报告,其中指出病人从医院回归到家庭和社区中,治疗和护理服务也应随之不间断地转移到家庭和社区[5]。慢慢地研究者开始尝试对延续性护理进行定义。在2003年美国老年病协会(American Geriatric Society,AGS)将延续性护理定义为:设计一系列护理活动,以保证病人在不同的护理场所(如医院、亚急性和急性护理场地、病人住所、初级及专业护理机构)之间转移或同一护理场所的不同层次(如医院的不同科室)之间转移时所接受的健康服务具有协调性和连续性[6]。在2002年,美国学者Coleman等[7]编制的经过严格设计和测试的措施即护理过渡措施(CTM)填补了卫生系统绩效评估中的重要空白。现阶段国外主要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有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8]、高级实践护理(APN)延续性护理模式[9]、引导式护理模式[10]以及评估和照顾长者的老年资源模式等[11]。

我国于2002年在香港地区最早引入延续性护理模式,开始了延续性护理在疾病上的探索[12]。有学者认为延续性护理即为过渡护理[13],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和描述。在2011年我国正式将延续性护理纳入卫生部的课题[14],在2011—2015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探索建立延续性护理服务体系,拓宽护理服务范围[15]。李英华等[16]于2014年汉化了CTM,可用于国内医院延续护理质量的评价。我国的延续性护理模式主要有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模式[17]、基于社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18]和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的延续性护理模式[19]。中国的延续性护理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

2 延续性护理信息化平台构建的背景

延续性护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满足了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在疾病数据管理中具有优势。健康教育内容可供病人随时查看,提高了健康教育的灵活性和可及性,提高了病人学习的主动性[20]。病人对疾病知识掌握度的提高促进了疾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延续性护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提升了护理工作的效率,改善了人力资源配置。我国医护人力资源不足,护理人力和健康需求严重不对等[21]。护士通过平台可以整合疾病护理要点及健康教育,建立病人数据库,准确有效地保存病人的原始数据,加强医务人员的时间利用[22]。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平台的构建能使医疗信息更好地为病人和医护人员所用。多方面的因素作用给了互联网平台向卫生健康行业延伸的巨大机遇,延续性护理信息化平台构建的应用形式以及应用范围也愈发多元化。

3 延续性护理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形式及效果

3.1 社交媒体平台

研究者基于社交媒体平台在不同疾病上延续性护理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国外常见的有Facebook、Twitter、You等,国内常见的有微信、QQ等。Nelson等[23]通过视频课程教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进行延续性护理,对病人的步态训练和运动进度进行分析建议,解决了该人群的可及性问题和降低医疗保健服务的费用。许丽媛等[24]在对植入性脊髓电刺激术后慢性疼痛病人的延续性护理中,建立“SCS延续性护理”的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平台上有健康宣教、脊髓电刺激器使用方法、疑难解答、护患沟通及患患沟通5个内容,结果发现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得以提升,焦虑水平减轻。而张小华等[25]将微信和QQ相结合以提升对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的延续性护理质量,病人能及时收到群聊更新的健康知识,试验表明该方法降低了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综上所述,微信和QQ等社交媒体平台在延续性护理的应用中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增加护患之间的沟通,使病人更加重视自身疾病的恢复。

3.2 移动应用程序(App)

App安装便捷、使用简单、表达内容丰富,其中常见的包括“春雨医生”“平安健康”等。Carswell等[26]在对有物质使用障碍的缓刑犯和假释犯的延续性护理中应用App,满足病人个人的康复和支持需求,结果发现此App被低收入、服务不足和难以接触到的人认可,可继续完善以提高物质使用障碍治疗益处的能力。刘华华等[27]开发症状管理App,对脑卒中病人进行延续性护理的干预,App主要包括病人基本信息、症状管理和交流互动3个方面。结果发现App的应用可以增强护士症状筛查可靠性和护理积极性,提高症状管理质量,提升病人服药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也充分发挥临床护士的作用,为病人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就医途径。综上所述,该模式充分利用了优质护理人力资源,将规范化、专业化的护理从医院延伸至家庭,提升了病人健康教育效果,医疗护理评估更科学。

3.3 网站链接应用

网站链接应用具有很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Ritterband等[28]认为网站是进行癌症睡眠干预的一个有效方案,通过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项目改善癌症幸存者失眠症状的能力。结果发现交互式、个性化定制的互联网干预提供的CBT-I是经历失眠的癌症幸存者的可行治疗选择。丁汉梅等[29]设立烧伤病友会网站链接,开设病友会栏目以及时向康复病人发布健康知识、在线咨询、鼓励病友互动。研究结果发现网站不仅为烧伤康复病人提供了正确的医疗信息和个性化康复指导,还帮助了烧伤病人尽快康复,重返社会。由此可得,网站链接应用针对各种疾病的病人不受地点的限制,病人都可以接受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从生理和心理上促进了病人疾病的康复。

3.4 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在医护人员和病人没有面对面的情况下,也能对病人进行实时检测和监督。Garne Holm等[30]将远程医疗用于专业的新生儿护理,对49名父母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发现家长将远程家庭护理体验为一种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专家联系的个性化方法,促进了父母作为初级保健提供者的角色,亲子关系更密切。蔡伟萍等[31]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实施基于远程医疗的个案管理护理模式,为病人制订个体化居家自我管理方案,发放监测系统以实时了解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发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提高了病人遵医行为,降低了再入院率。总的来说,远程医疗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医务人员能时刻掌握病人的疾病变化情况,便于对病人的疾病评估和恢复指导。

3.5 多医疗机构联动平台

传统以医院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病人需要,这给多医疗机构联动管理平台的建立带来了很好的机遇。Säfström等[32]研究发现大多数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不知道在病情严重或出现并发症时咨询和联系哪位医疗保健提供者,出院后在家中感到不安,多医疗机构联动平台的构建具有必要性。吴晓蕾等[33]对早产初产妇采用“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延续管理模式,建立联动微信平台与微信群。经过培训的医院成员负责开展知识讲座,社区对接护士对病人进行家庭访视,由病人与其主要照顾者实施家庭护理。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显著改善早产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提高育儿胜任感和母乳喂养率。医院-社区两体联动护理模式也减少了医疗资源消耗,提高了社区护士专业水平[34]。

综上所述,多医疗机构的联合发挥了医院、社区和家庭的作用,实现了多方的资源整合,病人避免了接受医院单方的护理。

4 延续性护理信息化平台的应用范围

延续性护理信息化平台常应用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等慢性疾病[3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对延续护理App推送内容实用性及护理指导针对性评价较高,病人对护理服务更满意。平台也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自我管理行为[36];还常应用于肿瘤、术后、化疗等急危重症疾病中。廖婷婷等[37]研究发现延续性护理平台的应用提高了鼻咽癌病人依从性,降低了放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提高了鼻咽癌病人生活质量。其他学者还研究发现平台可有效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院外干预效果,改善病人的预后结局[38]。由此可见,延续性护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对疾病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其他疾病的领域中少见,应用效果有待验证。

5 延续性护理信息化平台构建的优势

5.1 提升了病人的就医体验

病人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缩小医患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差距,医疗资源可及性提高,减轻了就医负担[39]。在信息化平台上的延续性护理具有个性化、连续性、完整性,病人自我护理水平增强。在信息化平台上也充分发挥了同伴对病人提供实质性或精神性的帮助,促进了病人疾病的恢复,提升了生存质量,提高了病人的就诊体验和满意度。

5.2 增强了护理服务质量

延续性护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规避了传统延续性护理的缺点,能让护士更切身体会病人,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40]。通过信息化平台与护士沟通交流具有可储存性,丰富了临床护理的方式,也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拓展。同时解决了医护人员因自身专业能力不强、临床治疗工作量大或责任心不够造成的护理内容不规范问题[41]。由此一来,我国护理行业满意度也会逐步提升,对医护人员意义突出。

5.3 促使了国家医疗资源均衡分配

延续护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顺应了当代“互联网+”的趋势,减轻了医疗的消耗和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信息化打破了时空限制,解决了优质资源匮乏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基层百姓的医疗需求[42]。在疫情防控期间减少了人员流动,避免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提升了我国的医疗水平,不在“互联网+”时代上落下队伍。

6 延续性护理信息化平台构建的局限性

6.1 “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形式亟待完善

延续性护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缺乏制度化规范管理,人群普适度低。我国二三级医院在开展过程中存在不足[43]。建议医院进一步拓宽延续性护理服务对象,完善延续性护理的开展内容。加强延续性护理平台的宣传,增加病人对延续性护理结合信息化构建平台的了解,建设大众易于接受的平台。

6.2 信息安全性有待考量

病人的大量个人及健康信息在服务器上传过程中容易导致数据丢失[44]。信息未达到真正共享,易产生信息孤岛,各类医疗行业平台存在着数据标准和数据接口的不统一、共享内容部分有机密性以及信息化与大数据缺位等问题[45]。应利用先进技术为了病人医疗信息的存储与传送,在信息共享时代也能严格确保病人信息安全。

6.3 平台应用护理人才缺乏

平台的应用增添了护士的工作量,专业能力要求更高。护理人员在医疗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基础上学习熟练信息化操控方可为病人推送准确的、个性化的健康知识。护士在延续性护理服务方面的掌握度低,知信行水平亟待提高[46]。因此,要培养我国信息化平台应用护理人才,使延续性护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具有实用性。

7 小结及展望

综上所述,本文对延续性护理的应用平台及效果、范围及优缺点进行分析,得出延续性护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相对丰富,且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延续性护理的发展。但延续性护理信息化的构建仍存在行业体系不完善、隐私泄露、人才相对欠缺等不足。在以后的研究中要取长补短,立足于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此,如何发挥延续性护理信息化平台在病人中的应用及改善护士延续性护理的技术仍需要进行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延续性病人医疗
谁是病人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病人膏育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