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3-11-06蔡龙波吉林市中心医院影像中心吉林吉林13201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18期
关键词:夹层符合率主动脉

蔡龙波 吉林市中心医院影像中心 (吉林 吉林 132011)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在主动脉夹层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接受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以急诊手术结果或主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图像质量、伪影情况、分型诊断情况,真假腔、破裂口判断情况。结果:急诊手术或主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证实AD的35例,其余25例患者为其他疾病。CT平扫诊断结果显示AD诊断正确的患者22例,非AD诊断正确的患者21例,灵敏度62.86%(22/35),特异度84.00%(21/25),符合率71.67%(43/60)。胸腹部CTA诊断结果显示AD诊断正确的患者32例,非AD诊断正确的患者25例,灵敏度91.43%(32/35),特异度100.00%(25/25),符合率95.00%(57/60)。胸腹部CTA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均显著高于CT平扫,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腹部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诊断效能好,有较好的图像质量,帮助患者及早检出疾病,为患者的治疗赢得宝贵时机。胸腹部CTA对评估疾病分型,判断真假腔、破裂口均有极高的意义,对AD患者结局改善有极大的作用。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死亡风险极高的一种疾病,其发生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主动脉内膜破裂,使血液灌入动脉中层形成内膜剥离、血管分层、血管壁间血肿[1]。虽然本病在发病率上较低,但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因此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有研究指出,诊疗不及时的情况下本病的病死率约为30%~40%,并且随着诊治时间的延迟,其死亡风险不断提升[2]。此外,AD近年来受到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影响,因而发病率并非一成不变,也有一定提升。但本病表现缺乏特异性、患者病情复杂多样,因而临床漏诊、误诊率较高。CT扫描技术在本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价值,可分析血管病变情况,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参考[3]。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发展,在AD的诊断中出现了胸腹部CT血管造影技术(CT angiography,CTA)。CTA在处理AD疾病时具有独到的优势,将CT增强扫描与薄层、快速扫描等技术相结合,利用丰富的后期处理技术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极大提升CTA的诊断效能[4]。鉴于此,本次研究对本院CTA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A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CT平扫诊断进行对比,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诊断展开回顾。患者入院后存在疑似AD的症状表现,包括突发性胸痛、上腹部剧痛等。在家属、患者同意下,先行CT平扫检查,后行胸腹部CTA检查。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45~86岁,平均(63.82±13.71)岁;体质量指数20~29kg/m2,平均(24.52±2.83)kg/m2;突发性胸痛53例,上腹痛25例,胸闷15例,头颈部放射痛10例。

纳入标准:①存在AD的疑似症状;②无CT检查禁忌,如心脏支架植入等;③自愿加入研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对比剂过敏者;②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CT平扫

仪器使用PHILIPS 64排螺旋CT扫描系统,设置管电压120kV,电流220mA,螺距0.938,层厚0.9mm,重建增量0.44mm。对患者胸廓至趾骨联合的区域实施SCT平扫。

1.2.2 胸腹部CTA检查

完成CT平扫后开展胸腹部CTA检查,设置电压120kV,电流350mA,层厚为0.625mm,螺距1.375,矩阵512×512,对主动脉弓上2~3cm处至下腹部髂动脉分支实施扫描。检查前予以患者肘静脉注射欧乃派克(300mg/mL)非等离子造影剂,剂量1.5mL/kg,注射速度5mL/s,使用团注测试,延迟时间18~25s。检查使感兴趣区触动CT阈值(120Hu)扫描,扫描时间7~10s。

图像后期处理,将数据传输至配套工作站进行处理,使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等技术实施处理,获取图像后由2名多年经验的医师进行AD的诊断评估,意见一致时直接采用作为结果;意见不一致商讨或引入第三人进行评价。

1.3 观察指标

患者在完成检查后依据检查结果决定后续诊疗计划,以患者急诊手术或主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平扫,胸腹部CTA诊断AD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以例数或者%的形式列出,基线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 CT平扫在AD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急诊手术或主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证实AD的35例,其余25例患者为其他疾病。CT平扫诊断结果显示AD诊断正确的患者22例,非AD诊断正确的患者21例,灵敏度62.86%(22/35),特异度84.00%(21/25),符合率71.67%(43/60),见表1。

表1 CT平扫在AD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分析(n)

2.2 胸腹部CTA在AD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胸腹部CTA诊断结果显示AD诊断正确的患者32例,非AD诊断正确的患者25例,灵敏度91.43%(32/35),特异度100.00%(25/25),符合率95.00%(57/60),见表2。

表2 胸腹部CTA在AD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分析(n)

2.3 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结果对比

胸腹部CTA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均显著高于CT平扫,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结果对比

3.讨论

主动脉是动脉中管径最大的一支,包括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其血管由内、中、外膜三层紧密结合形成[5]。AD的发病病理基础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血管损伤,其中又以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近年来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数量增多,促使AD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6]。AD属于危急重症,其原因在于AD发病后会对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造成限制,并进一步影响肾脏、肝脏等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因此病死率极高,需要及早安排手术治疗[7]。手术是治疗AD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微创介入治疗方式逐步兴起,相较传统手术的创伤降低、恢复速度增快、并发症减少。但微创介入手术对术前诊断的要求更高,尤其是相关影像学证据对制定介入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对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辐射损害有积极意义。

诊断AD的方法较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影像学诊断方式,包括超声、CT等。超声在AD诊断中的优势是无创、无需造影剂,可定位到内膜坡口,对真腔、假腔的状态、血肿、阻塞等实施观察[8]。然而超声会受到脂肪、气体等的影响,因此容易发生漏诊、误诊。CT相较超声不会受到肥胖状态影响,可观察到主动脉出现的分层现象,并且容易发现主动脉壁上的破口,继而对疾病实施诊断[9]。CTA是一种非介入性血管成像检查方式,在对比剂浓度达峰后进行容积数据的采集,之后以软件处理后得到多角度、多切面的血管狭窄、闭塞情况。CTA能够显示头颈血管、胸腹血管,利用软件处理去除器官组织、骨骼等的影响,图像的清晰度更高。通过发现狭窄或闭塞脑血管,能够为各类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还有助于后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目前CTA广泛应用于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诊断中,可以良好的显示血管管腔、管壁的狭窄、钙化、斑块的程度、性质、变异,特别是在急性无原因胸痛患者检查中具有特殊的临床诊断价值。而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发展,出现CT增强扫描,胸腹部CTA等新技术。有关研究证实[10],胸腹部CTA在AD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该技术结合多种CT诊断技术,能够清楚地观察到主动脉上的真腔、假腔情况,并评估累及范围、夹层走向、破口位置等关键信息,为医师选择诊疗方式提供重大参考信息。

本次研究显示64层胸腹部CTA诊断在AD的诊断中灵敏度91.43%(32/35),特异度100.00%(25/25),符合率95.00%(57/60),相较CT平扫优势明显,提示诊断AD的诊断效能极高。破裂口是AD判断的重要项目,然而CT平扫在破裂口扫查时难以分辨坡口及内膜片,导致破裂口的判断准确率较低,而通过胸腹部CTA则能够较为容易判断破裂口位置[11]。大部分的患者通过单一动脉期则可判断破裂口的位置,即使加强血流灌注过快无法判断的患者,也可通过双期扫描方案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CTA在AD的优势明显,曲面重组技术可多方位观察血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仿真内窥镜技术可观察血管内部情况。CTA对于血管钙化显示较为清晰,可较为客观的评估出血管的狭窄程度,在AD的诊断中可发现破裂口位置,找到夹层,完成疾病的诊断。从本研究结果来看,CTA取得了相较CT平扫更为满意的诊断效果,对早发现、早治疗AD起到关键性作用。

AD的快速、准确诊断对临床治疗AD具有极高的意义,本次研究证实了CTA在AD诊断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胸腹部CTA的价值不仅局限于疾病诊断,在手术治疗效果评估、随访检查中依然有较高的价值。并且随着高分率探测器及后期处理技术的发展,扫描剂量在逐步降低,对控制辐射损伤有积极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的对比剂不良反应风险较高,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胸腹部CTA检查时需谨慎并控制频率。

综上所述,胸腹部CTA在AD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可作为AD诊断的重要方式,建议在AD的诊断、治疗复查中应用。本次研究的不足在于纳入患者的数量较少,这一定程度影响了其灵敏度、特异度指标的判断,因此为获得更客观的研究结论,今后将继续收集病例,提升研究的权威性。

猜你喜欢

夹层符合率主动脉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MRVE夹层梁随机振动的最优跳变参数控制
护理干预预防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后感染并发症救治一例
基于灵敏度和特异度任意赋权的广义标准化诊断符合率*
MSCTA与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