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幼儿美术活动的现实考量与实践路径
——以传统节日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为例

2023-11-06李紫明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29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美术数字化

■李紫明

3~6 岁幼儿正处于审美敏感期,处于人生性格养成、价值观培育的奠基期。这一时期,孩子们产生了简单的审美欲望、审美趋向和审美感受,并开始建立审美心理状态,是儿童进行美学知识的启蒙时期。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如何更好地利用人机交互,让幼儿美术教学更加多姿多彩,是当前幼儿美术教育者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传统节日幼儿美术活动开展为例,分享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美术教学的各种方法,让幼儿在动手感知、实际操作中实现自我发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创造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幼儿审美素质提高,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一、数字化教育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意涵

数字化教育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运用教育理论和方法,将教育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数字化,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数字化教育可以增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使教育更具个性化和人性化,并拓展学习领域。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入,数字化教育在内涵、深度和质量上也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系统的结构和形态正在发生变革与转型。经过教育信息化1.0 和教育信息化2.0 两个阶段,长达十几年的系统化、专业化的理论培训和实操技能培训,幼儿园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已经达到一个良好的水平,为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以及教学活动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数字化视域下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现实考量

学前教育数字化课程,指的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游戏化学习为核心”,运用各种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和沉浸式技术,将学前教育阶段的游戏化课程数字化,为幼儿创设情景式、沉浸式的学习场景,让幼儿在互动体验中学习。以往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多为教师范例讲解,幼儿模仿临摹,教师予以评价,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美术知识,其审美感知较为匮乏,“照葫芦画瓢”,最后所展现的作品大多缺少新意、千篇一律,长此以往极易挫伤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综合利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尤其是兼具高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等强大优势的多媒体设备,让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开展数字化教育教学活动时要重点把握好人和科技的辩证统一,注重回归幼儿的发展,而不是一味地注重数字化产品、软件本身的使用,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审美素养、信息素养的发展。

三、数字化视域下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实践途径

(一)善用视频技术,丰富幼儿文化认知

以传统节日美术教学活动为例,教师简单的口头讲解和黑板教育已无法让幼儿理解和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互动性和可视化特点,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传统节日文化及美术元素。在具体的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可针对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创作趣味性较强的动画视频、PPT,音、动、视相结合,引发幼儿的关注和倾听欲望,进而帮助幼儿了解中国节日文化的起源与传统,增强幼儿的文化认知;在动画故事播放时,教师还可针对教学进度需要随时调整影片放映时间,采用看、问有机结合的形式进一步增强孩子对文化习俗的认识。如在开展大班“快乐的元宵”美术活动导入过程中,我们可通过多媒体播放元宵节习俗由来的动画、图片,而后由教师引导小朋友对节日的时间、节日的由来、庆祝的方式进行教学讲解和互动问答,通过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能够更直接地表达传统节日的内在含义,还能够让小朋友们形成深刻的记忆印象,充分体会到艺术生活的乐趣。

(二)巧用智能辅助,激发幼儿创作灵感

传统美术教学活动多为教师课堂中通过直接平面操作演示美术创作技巧,然后要求幼儿根据教师所讲技巧照着画一幅图,但是因为不同年龄段幼儿有着不同的操作经验和不同的专注力,教师操作的整个过程不是每个幼儿都能清楚地看到和学会的,很多时候在教师演示完以后,幼儿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不会”“我不敢”,这种无效的讲解和操作不但让教师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更让幼儿失去了绘画创作的兴趣和创作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AR/VR 智能设备和相关的信息技术,提前将创作过程记录到智能设备中,通过动态的画面效果刺激幼儿的多个感官,运用不断变化的、新奇的展现方式,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以“美味的月饼”活动为例,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月饼的形状、颜色以及纹路,老师利用剪辑软件制作清晰明了的教学图片,来表现出各种造型月饼的形状、纹路和颜色的演变历程,通过各种造型、纹路与颜色的组合,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审美表现感受,给孩子们带来不同的体验与感悟。

(三)妙用教学软件,丰富幼儿操作体验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在画纸上作画,如果一不小心画错或者需要调整和变动,就只有重新画一张。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积极借助在Canva、Labo 涂鸦、漫芽糖指绘、procreate 等绘画软件,幼儿的修改只需要“撤回”按键就能够回到上一步作画步骤,通过智能绘画软件的有效辅助,可以让幼儿在不断尝“试”过程中激发创作灵感,增强对文化事物的感知,使幼儿作品更有灵气。如在《赛龙舟》创意添画环节,一名幼儿画着画着突然改变自己的想法,想把原来龙舟的红色变成更多的颜色,他在绘画软件上找到“撤回”按键,把最新涂的颜色删除掉,涂上不同的颜色。在涂色过程中有些相同的颜色只需要点击“粘贴”“复制”按键就可以将颜色粘贴到想要的地方,操作简单快捷,避免了重复操作。同时,幼儿在不断修改调整中丰富自己的作品,完善自己的想象,创作出自己理解的美术作品。

(四)活用背景音乐,抒发幼儿创作热情

背景音乐主要是起辅助性功能,它能够调动和衬托环境气氛,增加人的情感感受,间接地对个人的主观意志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个人的行为意志。幼教活动中使用的背景音乐,主要是为幼儿娱乐教学活动和辅导性教学时所播放的歌曲,为小朋友们创设愉快的教育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并帮助幼儿教育活动任务的完成。在传统美术教育活动中,由于没有背景音乐或者背景音乐不应景,孩子们会出现枯燥乏味、情绪波动的心理情感,背景音乐的增加,会让孩子们正在完成的教学任务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开展传统节日等特定的美术类创作题材和创作情境时,可分类别适当嵌入春节《喜洋洋》、元宵节《卖汤圆》、中秋节《彩云追月》等节庆类轻柔背景音乐,激活幼儿对传统节庆的已有体验,舒缓幼儿的创作情绪,抒发幼儿创作热情,增强幼儿对传统节日的感情认知和音律认知。

(五)创新评价方式,增强幼儿创作信心

评价是幼儿绘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引发幼儿创作兴趣、培养创作信心、提高创造水平有重要作用。以往的评论环节,通常是老师引导个别幼儿上台分享自己的创作,却忽略了大部分幼儿的创作。信息技术的加入,革新了呈现与评论方法,使其更简单、更多元、更高效。在孩子们的创作过程中,过程与创作有着同等的重要意义,老师可充分运用手机摄像、拍照功能,随时随地记下孩子们创作与描绘过程中的细节,和幼儿创作一起实现多媒体教学与视频演示。通过幼儿上台介绍自己的画作,幼儿之间互动评价,老师在画作的想象、色彩、整体画面的感受、作画过程中幼儿的表达等方面作出多元判断,实现评估方式科学化、多元化、细致化改革。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组织幼儿进行网络互动活动,让不同地区的幼儿可以共同参加同一个活动,分享彼此的作品和经验。例如,可以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开展“创意手绘”“小小画家”等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交流和互动。信息化的运用,使评估更加准确合理、自由开放,也更为多样化,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美术水准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坚持善学善用,不断磨炼教学本领

信息化美学素养是将审美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软件使用能力相结合的素养,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美学素养,才能在选择美术类教学软件时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将这类教学软件应用于美术集体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研等学习机会,加强自身的信息化研修,不断促进专业成长;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积极参加各类美术讲座,阅读相关美学书籍,也可以通过各种线上的美术展览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美学素养。由于当前教学软件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运用得比较少,相关的理论也并不多见,且没有建立反思评价机制,导致很多教师出现“用过且过”的现象。要深入思考总结美术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软件使用方式、使用策略、使用成效的问题及不足,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利用说课、磨课等手段,帮助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提高教师对美术类教学软件的使用策略、再思考能力,不断强化信息技术服务幼儿审美素养、信息素养的教育理念。

美术教育活动和数字化技术的相遇,将教师的演示转化为孩子们的探究,将呆板的氛围转化为活泼的氛围,将抽象的临摹转化为直观的作品,将简单的技术转化为多元化的艺术融合。在未来的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找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借助信息技术和实景感触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探讨创新的教学模式与手段,为孩子们创设更为优秀的艺术教育资源,有效地推动艺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美术数字化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创意美术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