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模范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

2023-11-05艾丹

高教学刊 2023年30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纲要榜样

摘  要:英雄模范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有助于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渠道、推进大中小学英雄模范教育一体化、营造风清气正校园生态、合力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师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从小课堂与大视野、全国典型与地方特色、通识性与专业性、正面传播与反面批驳、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五个相结合优化建构理路,并从“线索式”贯穿课程、“穿越式”融汇古今、“一站式”现场教学、“交互式”实时反馈四方面提高课程教学实效。

关键词:英雄模范教育;榜样;“纲要”课;大思政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0-0019-04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hero model education into the outline cours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helps to expand the content and channel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hero mode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reate a clean and positive campus ecology, and work together to resist historical nihilism. Teachers can be problem-oriented, student-centered, and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by combining five aspects: small classroom and broad perspective, national typical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general and professional, positive communication and negative criticis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mall classroom and social large classroom. They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from four aspects: "clue based" through the course, "crossing through" integration of ancient and modern, "one-stop" on-site teaching, and "interactive" real-time feedback.

Keywords: hero model education; Role models; Outline cours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英雄模范(以下簡称“英模”)是时代先锋和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其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等鲜明品格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1]。英模人物事迹有血有肉,是最能打动人、感染人的鲜活素材,将其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有效发挥思政课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砥砺品格和提升境界等铸魂育人作用。

一  英模教育融入“纲要”课的价值意蕴

(一)  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渠道

英雄模范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基因,又汲取了时代的丰厚精神滋养,是中国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他们对党和人民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顽强拼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以不懈的斗争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成就[2]。英模事迹具有导向鲜明、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特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3]。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都正在经历一个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面对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共产党长期执政、社会稳定进步、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问题,当今的中国迫切需要培育、选树、宣传来自各行各业的英模作为全国人民的学习榜样,从英模文化演进中,全面厘清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发展脉络,明确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定位,充分发挥英模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励全国人民砥砺前行。

(二)  推进大中小学英模教育一体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情况来看,英模在每门思政课中均有涉及,其中以讲述中国历史人物和事件为主线的“纲要”课涉及内容最多,但存在诸多问题:宣讲内容随机零散;与高校其他思政课及中小学英模教育择取对象重复率高,事例陈旧,与现实结合不紧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关注;英模人物多为“高大上”类型,学生可效仿性差,知识难以转化为行动;以正面灌输为主,缺乏灵动性,学生参与度不高;实践教学组织松散,重活动过程、轻政治引领,重成果展示、轻后期总结;单一的纸质答卷考核方式,无法达到获悉学生学习体验的教学效果和真实情感。就其内涵而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大中小学协同发力,统筹推进,盘旋式上升。相较中小学阶段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和提升政治素质,大学阶段应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因而,英模教育融入“纲要”课不仅需要入教材、入课堂,更需要入脑、入心,落实处、见行动、显成效。

(三)  营造风清气正校园生态

大学既是高等学府,又是一个“小型社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大学校园中出现了精致利己主义的不良思想倾向。部分大学生一味追求个人私利,不考虑别人感受和外在评价,外表看似精美,奋斗目标明确,行动果断勇敢,内心却极为功利和自私。他们唯学分、奖学金和奖项论“英雄”;侧重于选择行政级别高、职务多、人脉广的指导教师;调换就业前景好、工资待遇高的专业等等。在高等教育阶段,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政治引领和价值引导,一旦唯利是图、有才无德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掌握领导权力,势必贻害无穷。不同时期的英模事迹折射出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变迁。英模教育融入“纲要”课,有利于大学生在纷繁复杂、充满诱惑的大千世界中定位正确的人生坐标和找准远大的奋斗方向。

(四)  合力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青年已经成为“人人自媒体”时代最主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4]。一些网络“意见领袖”为博眼球、蹭热度、赚流量,借助网络平台,援引时政要闻或重要历史纪念日,打着还原历史、解密真相、反思现实等旗号,采取调侃、侮辱、质疑、抹黑或否定等方式恶意攻击广为人知的英模,一再做出挑战法律和道德底线的事情。这些具有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的网络行为和文字往往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若缺乏正确引导,势必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讲授中国历史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引导学生学习英雄、铭记英雄,自觉反对那些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自觉提升境界、涵养气概、激励担当”[5]71。将英模教育融入“纲要”课,积极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论,立破并举,有助于形成社会舆论和思政教育的合力,引导学生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遏制丑化英模现象,捍卫英模尊严。

二  英模教育融入“纲要”课的建构理路

(一)  视域拓宽:小课堂与大视野相结合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中,要有5 000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5]11。因而,英模教育融入“纲要”课,需要整体设计,统筹推进,实现长远发展。在拓宽视域上,任课教师应从一门具体历史课程延伸至校史、地方史、党史、中华民族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乃至世界史,从一个固定教室延伸至整个校园和全社会,从一节授课过程延伸至人生问题的探讨;在教学内容上,系统整理出融入教学内容的英模谱系;在教学设计上,改革文字形式为课程考核的单一标准,适当增加互动和体验环节,加深学生直观、真实的情感体验,将其计入学生平时成绩,并在期末考试题目中设置适量涉及课堂互动环节内容的开放性问题,力争实现英模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

(二)  案例择取:全国典型与地方特色相结合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5]41。中国近现代史上涌现出无数的先进人物,特别是在100多年的长期奋斗中,中国共产党人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然而,“纲要”课讲述鸦片战争以来180多年的历史,在有限的三四十个课时内,不可能面面俱到。特别是在2023年最新版教材中,第四、五、七、八、九、十章等新增或扩充了英模教育内容,因而,英模教育融入教学必须精挑细选。“纲要”课可在调研思政课英模教育现状基础上,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中心,按照教材体系以英模教育为主线整合英模教育资源,可选择党和国家最高荣誉获得者或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物作为英模教育重点范围。同时,“各地各校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6],结合地域特色作为补充辅助内容。

(三)  讲解重点:通识性与专业性相结合

“大思政课”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高校要把握“大思政课”培根铸魂的着力点,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目前,相较而言,高校往往更注重专业课融入思政内容,忽视思政课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同时,由于学生前期知识储备、个人兴趣爱好、所学专业方向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英模教育融入纲要课,应根据学生特点做个性化设计,以“三贴近”为组织原则,将当下大学生学业、生活和未来职业规划联系起来,在择取英模时除围绕胸怀祖国、服务人民、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和诚实守信等具有普遍性优秀品质的典型外,还应综合教学班级学生专业特点和择业方向,有针对性择取从事相同或相似职业的典型。

(四)  价值取向:正面传播与反面批驳相结合

在“纲要”课中,以英模人物及其事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积极正面讲授英模内容,使教学更加具体、真实、生动、深刻。同时,针对网络上、社会上流传较广的疑问或歪曲史实的热议问题,进行启发式探讨或辩论式纠偏引导。例如,针对网络上关于“朱毛红军”的身份、长征的实际距离、雷锋的职业选择、“冰雕连”的真实性等质疑,以及英模牺牲或致残的后期保障是怎样的,为什么大部分英模牺牲后才得到广泛关注和报道等等质疑诋毁英模的言论,需要进行深入批驳。在直面问题,深入批判中,提高学生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净化网络空间和社会氛围。

(五)  实施途径: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结合大学生喜欢关注新鲜事物、乐于沉浸式情景体验等认知特点,任课教师可改变传统以单纯讲授为主的灌输模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环节互动或体验,增加学生持续关注度和参与度,引领学生从中小学阶段的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层面,优化并提升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可在第一次课堂上,通过调研掌握学生对英模的认知状况及期待诉求,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沉浸式感知英模人物事迹,把有意义的课程变得有深度、有温度、有趣味。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体验数字博物馆,观看、表演或配音红色经典作品,制作创意作品等,也可以把英模人物或亲友、研究者、守护者、宣传者等“请进来”(校园或课堂),或者充分利用当地的遗址遗迹、社区、企业等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去”。

三  英模教育融入“纲要”课的实施方案

(一)  “線索式”贯穿线下线上课堂,拓宽学习空间

按照教材体系,任课教师可以人物、事件、事迹、遗物、遣址、遗迹、精神和制度等为英模教育主线融入教学,例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辛亥三杰、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拉贝日记、杨根思、铁人精神、严宏昌与小岗村、烈士纪念日和脱贫攻坚精神。特别是教师在讲述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历史成就时,可重点介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外交等各个方面做出突出业绩的代表,例如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海空卫士王伟、排雷英雄杜富国、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敦煌的守护者樊锦诗、援藏干部孔繁森、女神警任长霞和治沙英雄石光银等。同时,任课教师应注意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差异,尽可能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择取相应的英模典型,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陈景润(数学专业)、黄宝妹(社会工作)、陈嘉庚(经济学专业)、宋鱼水(法学专业)、史量才(新闻传播学)和陈望道(外语专业)等。此外,“纲要”课还可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等拓展方式,引导学生观看教学录像和视频资料、完成单元测试题、发起或参与有争议的话题讨论等方式来拓宽学习空间。

(二)  “穿越式”融汇古今,增强历史代入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7]。以“抚今追昔”为题导入课程主题和师生互动固定板块,与前人进行“跨时空”的对话,缩小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感。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教学进度和授课日期,选取某一人物或历史事件纪念日,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制作PPT、电子书、短视频或朗诵、配音等。这种身临其境的缅怀和传承,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切感觉到自己既是历史的继承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而且因其很强的代入感,还有助于学生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教师可根据教材相应内容设置如下主题:虎门销烟与国际禁毒日、农民起义与脱贫攻坚战、辛丑条约与中美高层论坛、陈独秀父子与电视剧《觉悟年代》、顾维钧与当今中国的外交天团、南京大屠杀与国家公祭日、“大跃进”与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钱学森与载人航天工程等。

(三)  “一站式”现场教学,提升实践活动体验

一般情况下,“纲要”课的现场教学或学生社会实践在本地或省内其他城市进行,学生既开拓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但是,因师资和经费有限、路程耗时较长、人身安全隐患等原因,受众面和教学效果十分有限。若将现场教学和学生主要实践活动场所安排在校内的实践场所,可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资源。现场教学活动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择取场馆设置中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的部分,进行深入挖掘和拓展,由师生共同完成具体内容的讲解,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突出校史、地方史、地域性代表人物。同时,学生在提前实地考察基础上,跟随教师的讲授进度,结合某张图片或某个场景进行穿插式详解。第二部分是在实践场馆的会客厅或会议室进行实地再考察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因场馆浓厚仪式氛围效果更佳,一般可包括教师总结和学生优秀社会实践论文展示两部分。“纲要”课实践教学活动总结对于增强学生直接体验和切身感悟至关重要,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也可以“取长补短”,在后续其他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  “交互式”反馈意见,实时优化教学设计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贴近学生需求的内容,可增强课程吸引力、感染力。任课教师可在第一次课上借助问卷星、腾讯问卷、微信小程序等调查平台,中国大学慕课、爱课程、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通过问卷、访谈等调研大数据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期待。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根据调查结果和教学过程中学生实时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最后一次课堂上通过问卷集中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改进建议,作为下一轮教学参考意见。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也强调要“立足学校、学段、学生实际,把握学生特点,贴近学生需求,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深挖教育系统红色资源‘鲜活教材’,增强课程吸引力感染力,切实提高育人成效”[8]。“纲要”课教师一般同时承担“四史”中的党史教学,由于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交叉较多,项目组将学生反馈意见中侧重于文化素养和“讲故事”部分放在16学时的党史通识课中,采取不同教师串讲的专题式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几门思政课之间、特别是“纲要”课与党史课内容上的简单重复,实践证明学生满意度较高。

总之,英模教育融入“纲要”课,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引导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奋斗中具有重要意义。英模教育融入“纲要”课,不仅要有相对稳定的教育内容,而且还需要根据国家发展需要、政府宣传侧重点、学生专业与兴趣等实时变化,不断进行更新与优化。

参考文献:

[1] 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N].人民日报,2020-10-22.

[2]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411.

[3] 习近平: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 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N].人民日报,2013-09-27.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5.

[5]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6] 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N].中国青年报,2022-8-19.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8.

[8]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105/t20210511_530840.html.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发展史研究”(19ADJ007);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研究”(15YJC710001)

作者简介:艾丹(1979-),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博士,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二党支部书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纲要榜样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