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宿舍文化育人的价值、实践及实施路径

2023-11-04李晓辕

宿州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宿舍育人文化

李晓辕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宿舍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64.9%参与调查的毕业生认为宿舍是求学生涯中最有感情的活动场所,承载着对母校最多的回忆。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宿舍是培育学生成长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1],是学校安全稳定、长治久安的关切所在,各高校对于宿舍育人工作的重视由来已久。

1 高校宿舍文化育人的概念、形成及价值体现

1.1 宿舍文化概念的提出

宿舍文化是学生在宿舍区域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总和,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在宿舍区域、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生动体现,优良的宿舍文化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产生正面影响。宏观层面,宿舍文化是整个宿舍园区所反映出来的整体行为规范、精神面貌、活动秩序等因素的叠加,是学校重要的特色和标志之一;微观层面,宿舍文化是一个宿舍内部形成的微环境,体现为对某种爱好的共同追求、某种价值观念的一致认可、职业的近似规划等,微观层面的宿舍文化是一个宿舍区别于其他宿舍最鲜明的特征。

1.2 宿舍文化的形成

宿舍文化是高校宿舍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它的形成有其客观规律可循。宏观宿舍文化的形成是高校培育和引导的结果,与各高校的政策制度、文化氛围等因素息息相关,总的来说,宏观宿舍文化积极、正面,有明显的学校特征和官方色彩。

微观宿舍文化的形成相对复杂,性质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不同宿舍的微环境差距较大。一部分宿舍成员能够在相处中自发形成公约,建立亲密的信任关系,人际关系和谐稳定,文化氛围积极向上。另一部分宿舍成员由于生活习惯和性格的差异,宿舍内部矛盾丛生,成员之间关系冷漠、紧张,宿舍成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工作实际中发现,优秀的微观宿舍文化一旦形成,对个体成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宏观宿舍文化,但微观宿舍文化的培育需要校方进行更个性化地指导、更柔性化地引导,这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投入,更大的工作难度。

1.3 宿舍文化育人的价值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体和形式都是文化,文化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2],文化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各高校“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引导高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中与学生生活联系最紧密的组成部分,宿舍文化育人具有明显的浸润性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天然的适配性,是能够解决高校宿舍育人难题的科学方法和有效手段。

2 高校宿舍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宿舍育人工作的重点在于为学生提供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通过管理和服务实现基本的育人功能,从“三全育人”角度来看,这个定位过于狭窄,与宿舍工作的体量和重要性不匹配,人为降低了宿舍应有的育人功能和作用。

2.1 高校宿舍育人工作缺乏思考

近年来,高校“学霸宿舍”频现网络,同学之间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成为各大高校宣传的卖点,这一现象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度较高,有利于宿舍育人工作的开展,也是宿舍育人工作成绩的具体体现。分析这些案例后发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这些案例多发生在名校中,普通学校并不多见;二是这些案例的出现大多是自发形成的,学校引导和培育痕迹并不突出,随机性较强。这反映出高校宿舍育人工作存在缺乏投入和思考的客观现实,这一缺失导致高校宿舍育人工作形式单一,且不同高校在宿舍育人过程中同质化现象严重,宿舍育人工作与校园文化、学校定位、专业特点等因素缺乏有效融合,既无法形成育人合力,也无法形成特色品牌。

2.2 大学生宿舍生活缺乏正面引导

调研显示,大学生在宿舍的时间多用于游戏、追剧和刷短视频等娱乐活动,宿舍氛围以休闲、懒散为主,缺乏大学生应有的时不我待的紧张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感。部分同学甚至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无法自拔,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如何吸引学生从低层次娱乐活动中走出来,营造积极向上的宿舍氛围,是高校宿舍育人工作的重要命题。

2.3 人际关系矛盾日益突出

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宿舍环境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是实现宿舍育人功能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高校宿舍因人际关系问题引起的矛盾纠纷数量日益上升,已经成为学生管理过程中的首要的矛盾纠纷来源。人际关系类矛盾纠纷具有潜伏性、突发性、复杂性的特点,涉及心理、情感、经济、习惯、人际交往等众多因素。宿舍属于私人环境,且该类纠纷潜伏期较长,冲突爆发后,辅导员往往缺乏有力证据材料进行责任判断和性质界定,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都是极大地挑战,该类纠纷成为高校辅导员最棘手的工作负担之一。针对本、专科院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专科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引发矛盾纠纷的数量、增长的速度均高于本科学生。人际关系矛盾纠纷高发的现状与高职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心理健康均有很大关系,如何扭转这一局面,从精准思政的角度出发降低该类矛盾纠纷在宿舍发生的频次,营造良好人际交往氛围,是宿舍相关工作部门要思考的难题。

3 宿舍文化育人实践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深耕宿舍文化育人工作近20年,始终坚持育人导向,不断研究教育对象的变化,紧跟时代步伐,从营造宏观氛围到培育微观特色、从强调整齐划一到鼓励个性发展,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成效显著、品牌突出,对其他高校有充分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3.1 以6S认证体系为核心的宏观宿舍文化育人实践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最早意识到宿舍育人作用,并一直在利用宿舍场域进行深度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之一。早在2004年,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性地将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标准化理念引入宿舍管理工作,进入了以6S认证体系为核心的服务管理育人时代。在6S认证体系的作用下,宿舍区域长时间保持安全、有序,6S成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重要的文化品牌,成为高校宿舍文化育人的典型案例。

(1)6S认证体系是服务管理育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6S包含整理(SEIRI)、整顿(SEIION)、清扫(SETSO)、清洁(SETKETSU)、安全(SAFETY)、素养(SHITSSUKE)六个方面的内容,6S认证体系以达标为核心,通过短期培育实现达标认证,通过长期达标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入校后以宿舍为单位进行申请,6S办公室以6S为核心标准对宿舍进行考核,达标后即发放认证证书,宿舍领取证书后,6S办公室进行定期抽检,合格方可持续获得认证,宿舍成员有违规行为随时吊销证书。6S认证工作与学校的各类别评奖评优、院系考核深度挂钩,以提升学生、辅导员、二级院系的参与积极性。6S认证体系是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的切实举措。个体层面,从学生的习惯养成着手,逐步实现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升;集体层面,从单一宿舍6S化着手,逐步实现宿舍园区的6S化。通过6S认证体系的贯彻实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提升学生集体意识、荣誉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2)6S认证体系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媒介。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目的是培养产业和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3]。6S认证体系是产业、企业和高校之间互相融合的媒介和切入点。校内学习阶段,6S认证体系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升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缩短从学校到企业的适应期,这一点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各企业长期的合作过程中得到了验证。企业实习阶段,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性地将6S认证体系与企业的宿舍管理制度相融合,整合出既具有双方特色、又切实可行的宿舍文化育人方案,一企一策,帮助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管理,融入企业文化,提升实习质量,增强就业竞争力。

3.2 依托校园文化进行的微观宿舍文化育人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对象在发生变化,传统的以 6S认证体系为核心的宿舍文化育人的手段和方法不足以满足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在“三全育人”的视角下,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和而不同 乐在其中”的这一校园文化品牌为依托,提出了微观舍文化育人的新命题。

(1)引入红色元素,让宿舍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鲜明。学生党支部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在宿舍楼设立志愿服务站,主动提出“有困难 找党员”的响亮口号,帮扶困难学生,处理突发事件,调解宿舍矛盾,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微观宿舍文化育人营造优良氛围、提供有力保障。为学生党员所在的宿舍挂牌,让学生党员在生活中亮出身份、做出表率、践行承诺、接受监督,积极主动地参与宿舍文化育人实践,成为宿舍文化育人的践行者和领头人。

(2)建设思想宣传阵地,营造沉浸式宣传氛围。结合建党百年契机,走进宿舍开展“微党课”宣讲,举行主题党团活动,引导同学在宿舍开展党史知识学习,体会百年历史的辉煌时刻。在党的二十大前后,在宿舍区域掀起学习领会二十大精神的热潮。系列做法拓宽了宿舍的育人渠道,充分发挥宿舍在“三全育人”全方位育人中的作用。

(3)倡导“和乐”文化,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处世观念。学生的宿舍行为是家庭行为在学校的延续,受原生家庭的风俗习惯、家教家风、价值观念影响较大。这些不同导致宿舍成员在相处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碰撞和摩擦,加之当代大学生大多个性鲜明,多数同学既不愿意换位思考,也不愿意委曲求全,矛盾进一步加剧。“和而不同 乐在其中”的校园文化提倡的“和乐”文化,是解决宿舍人际关系矛盾纠纷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以“和乐”为准则与舍友友善相处,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并接受舍友与自己不一致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

(4)拓宽思路,开展“第二课堂”主题活动。配合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相关要求,借助互联网营销模式,为学生提供各类活动用品,鼓励学生借助宿舍场域开展适配性强、周期长的第二课堂活动,如阅读、书法、有氧运动等,利用网络打卡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丰富学生疫情期间的生活,顺畅实现业余生活、“第二课堂”的转场,帮助同学克服疫情造成的学习困难、心理压力、负面情绪等。

(5)着眼工作难点,创新工作方法。宿舍的和谐氛围有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和性格的培养,针对宿舍日益增加的矛盾纠纷数量,建立学生党支部宿舍矛盾调解机制,学生党员定期走访学生宿舍,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发现潜在矛盾隐患,利用朋辈优势,及时沟通协调,防患于未然。针对突发纠纷,学生党员利用地利优势,快速抵达现场缓和冲突,后期持续跟进调解,最终化解矛盾。

(6)树立品牌意识,开创微观宿舍文化育人新局面。通过宿舍创建和评选,引导学生树立“一室一品”概念,主动挖掘和培育宿舍内部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行为规范,营造优良的宿舍微环境,培育积极向上又各具特色的微观宿舍文化,形成微观宿舍文化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遴选优秀“学霸宿舍”,让专升本、考级考证成为宿舍新风尚,强化宿舍文化在学风建设中的功能,促进学生宿舍学习氛围的提升。

4 宿舍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

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建立重在引导,只有通过科学手段引导大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念,从根本上解决认知的问题,才能够实现行为上的高素质、行动上的先进性[4]。高校宿舍育人工作要按照“三全育人”的工作思路,围绕宿舍文化育人这一中心点,科学分析学校特色、学生特点,多部门共同参与规划设计,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各司其职、协同工作,形成育人机制,提升育人实效。

4.1 以全员育人为标杆,实现高校各育人主体之间的同频共振

育人工作的核心是“人”,从事育人工作的主体也是“人”,各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要通过“人”来实现,一定程度上看,高等教育的成败取决于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育人能力,特别是责任心和主动性[5]。高校要科学调配学校各类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群体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在宿舍文化育人过程中的特长和作用。

(1)明确辅导员的责任主导地位。高校后勤社会化之后,宿舍管理基本上采取的是校方监督管理、企业具体实施的服务管理模式,真正在宿舍管理中发挥作用的是两大群体:辅导员和宿管员。在宿舍文化育人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和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业性,明确辅导员的主导地位;强化辅导员的工作责任感,提升辅导员群体对宿舍文化育人的认同感,让宿舍文化育人成为辅导员的必备技能;建立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充分调动辅导员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发挥宿舍管理员群体的积极作用。宿管员群体整体呈现出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的特点,主要起物业管理的作用。在宿舍文化育人的过程中,由于宿管员群体自身的限制,应强调其服务性、弱化其管理功能,同时充分发挥他们与学生接触时间长、紧密度高、经验丰富、有耐心的特点,引导其为宿舍文化育人工作服务。

(3)鼓励教师群体参与。通过宿舍“家访”活动,让教师群体走进宿舍、走近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全面认识和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缩短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提升教学育人环节的质量。

4.2 以全程、全方位育人为导向,实现宿舍文化育人与各育人环节的融合汇通

宿舍育人与教育、教学环节脱钩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宿舍作为一个育人主体,它的育人功能的发挥常常是孤立的。高职教育是一个整体,按照“三全育人”的要求,各育人环节应该紧密融合,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共同拓展育人上限。

(1)加强党建引领,明确宿舍文化育人方向。坚持党的领导是高校文化育人能够正向前进的根本保障[6],校院各级领导要充分关注宿舍文化育人的发展方向,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党员与学生群体时刻保持接触的优势,深度参与宿舍文化育人工作。特别是在微观宿舍文化培育过程中,发挥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为宿舍成员把好思想关,引导微观宿舍文化向上向善。

(2)参与产教融合,实现宿舍文化全过程育人。实习实践环节是高职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高职教育的固有特点之一。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入,高职学校在实习实践环节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深入企业开展实习实践教学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问题。将宿舍文化育人融入实习实践环节,与企业文化、制度相结合,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培育具有企业特色的宿舍文化,实现宿舍文化全过程育人,弥补实习实践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3)接轨第二课堂,融入思想政治实践教育体系。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相对较低,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更加重要。通过宿舍文化的培育,高校可以实现宿舍区域与教学区域的有机统一,在生活中去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观念,起到延长课堂教育时效,提升课堂教育功效的作用[7]。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培育实践活动,提高宿舍文化育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利用校友资源,邀请成功校友回到校园,与学生开展相关的交流,分享他们在校期间的经历,分析宿舍文化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参与宿舍文化培育的积极性。建设相关社团,利用学生社团实现宿舍文化培育的延续性,实现宿舍文化育人的传承和接续。利用宿舍空间,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各类型的养成活动,增加宿舍文化培育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和适配性。

(4)引入传统文化,加强价值观念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者深厚的为人处世哲学,是中国几千年来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规范,家庭教育中忽视这些传统,学校教育中缺失这些传统,是宿舍人际关系问题频出的重要原因。将传统文化植入宿舍文化培育这一实践过程,通过实践体会传统儒家文化中“和而不同”“仁者爱人”“知行合一”等理念,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高职学校中普遍存在的宿舍同学人际关系僵化问题,提高宿舍文化育人的实效性[8]。

(5)融入劳动教育,确保宿舍文化育人常态化。宿舍是高职学生践行劳动教育最恰当、最便捷的场所,在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相结合,通过劳动实现生活区域的整洁与卫生,让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体会劳动之美,与同学共享劳动带来的成果[9]。通过课程设计,让宿舍文化建设成为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实践环节,既能够丰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又可以确保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投入度,避免运动式工作,确保宿舍文化育人的常态化。

4.3 以高水平治理为目标,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宿舍文化育人实效

高校要实现管理思维向治理思维的转变,改变以管理、服务为主的传统思路,从治理的角度出发,将宿舍文化育人与学校其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探寻集职教特色与学校特色、育人功能与治理功能、可行性与延续性于一体的特色路径。

(1)开展调查研究,尊重高职教育现状。高校宿舍文化育人过程中,一方面,要借鉴本科院校对于宿舍区域学习氛围的营造,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要尊重高职教育的特点,尊重学校的历史和现状,尊重高职学生的特点,充分开展调查研究,摸清高职学生的宿舍活动规律,从中找寻适合各高校宿舍文化育人的科学路径。

(2)扭转工作思路,让学生成为宿舍文化育人的核心。现行制度下,辅导员、宿舍管理员等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管理者提出标准,学生被动执行政策。引入微观宿舍文化的概念之后,原有的对立关系被打破,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宿舍文化培育的核心,宿舍成员按照“一室一品”的原则提出建设目标并开展相关实践,辅导员进行帮助和引导,后勤部门做好保障和供应,学校其他工作力量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宿舍文化育人工作。

(3)科学匹配宿舍成员,优化宿舍文化育人的先决条件。宿舍成员的科学匹配是提高宿舍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宿舍分配过程中,高校要提高精准思政的工作意识,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平台,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作息习惯等因素科学匹配宿舍成员,为宿舍文化培育提供优良的先决条件。

(4)植入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宿舍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建设与培育要在校园文化的框架下进行。工作过程中要开展相关思考,形成工作思路,将校园文化品牌有机植入宿舍文化培育工作,增加学生对宿舍文化培育的认同感,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5)培育精品宿舍,形成示范效应。培育和遴选一批特色精品宿舍,展示成效,推广经验,形成示范带头作用,在宿舍区域内形成注重宿舍文化培育的良好风气,将宿舍区域打造成为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育学生职业能力、塑造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阵地,进而带动校风、学风建设,提升学校整体风貌。

5 结 语

宿舍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环境和重要场所,高校应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高度出发,着眼高质量发展,做好宿舍育人工作。宿舍文化育人是符合高校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的有效育人路径,需要高校长期坚持、持续投入,探索出符合职教特点,具有院校特色的工作机制。

猜你喜欢

宿舍育人文化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热得快炸了
学校到底是谁的
谁远谁近?
作品四
一个都跑不掉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