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中药调理方改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纳差、乏力的临床效果

2023-11-03何苗曹佐锋钟文娟曾小莉黄莉王祥财汪胜军王婧黄慧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8期
关键词:纳差方剂中药

何苗,曹佐锋,钟文娟,曾小莉,黄莉,王祥财,汪胜军,王婧,黄慧民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式之一,能消杀体内血液中的癌细胞,阻止癌细胞扩散复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预防癌细胞远处转移[1-2]。在化疗期间,消化系恶性肿瘤会导致患者产生吞咽困难、疼痛、食欲减退、消化异常等不适感,加之化疗会产生相对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纳差、乏力等,患者在疾病与化疗不良反应的折磨下,心理负担较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需采用科学的方式予以改善[3-4]。本研究观察自拟中药调理方剂改善消化系恶性肿瘤化疗后纳差、乏力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24~73(57.25±5.26)岁。对照组患者男27例,女23例;年龄24~72(52.71±5.27)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年龄18~75岁;②经病理、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③近期(3个月内)未行手术,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抗血管生成剂及介入治疗者;④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⑤血常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既往无心脏疾病、糖尿病等严重并发症;⑥患者或家属了解本研究并同意接受该项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心肺功能严重异常,血小板不稳定者;②妊娠、哺乳期者;③合并其他肿瘤或存在严重感染者;④合并精神疾病、过敏性疾病者;⑤中药不耐受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用西药增加白细胞数量,遏制恶心呕吐,镇静治疗。轻症白细胞下降患者以口服鲨肝醇、维生素B4、升白胺等药物升高白细胞,重症白细胞过低患者注射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并口服升白胺、鲨肝醇、维生素B4等药物积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方剂:组方:蛇舌草30 g,党参20 g,黄芪20 g,茯苓10 g,炒白术10 g,当归10 g,生地黄10 g,北沙参10 g,麦冬10 g,枸杞10 g,山药10 g,薏苡仁10 g,炙甘草6 g,陈皮6 g,制半夏6 g,广木香6 g,山萸肉6 g,砂仁3 g。每天1剂,水煎服,分两次服用。2组患者连续治疗15 d。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机体免疫功能包括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及免疫球蛋白M(IgM);生存质量通过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进行评价,量表包括主观症状、心理状态、生理状态、日常生活状态、社会活动状态5个维度,共计36项内容,每项0~4分,满分0~144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高。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纳差、乏力完全缓解;有效:治疗后纳差、乏力部分缓解;无效:治疗后纳差、乏力无缓解。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2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为(5.16±1.32)d,短于对照组的(8.73±2.9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5,P<0.001)。

2.3 治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IgG、IgA、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2组患者IgG、IgA、Ig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比较

2.4 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主观症状、心理状态、生理状态、日常生活状态、社会活动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2组患者主观症状、心理状态、生理状态、日常生活状态、社会活动状态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临床中常见疾病,也是我国常见的、多发的、死亡人数较多的一种恶性肿瘤[5-7]。恶性肿瘤的病死率较高,以往患者常接受西药治疗,而且在治疗阶段常因为疾病的折磨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8]。此类疾病的产生,大多与内外源性损伤因素,导致患者胃黏膜保护屏障受损、细胞因子失调等关系较密切。几年来,临床对中医药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医治疗方式也逐渐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普遍应用,且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9]。中医药为临床中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作用靶点多、双向调节等优势,对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具有积极作用[10-11]。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不再仅关注生存期,而更加关注生命的质量[12-13]。目前,化疗仍是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常用手段,化学药物对癌细胞具有强力消杀作用,但对机体正常细胞、组织同样产生破坏性影响,且化疗可导致多种细胞因子异常释放,造成消化道上皮基底细胞受损,消化道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引起功能性紊乱、动力障碍,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消化道不良反应,如纳差,发生率高达95%,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恶心呕吐、味觉异常等,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4]。中医药在缓解化疗后纳差、乏力等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独特优势[15]。中医治疗将整体观念与辩证治疗理念相结合,通过中药内服等方式调节、平衡机体内环境,不仅防治化疗后纳差、乏力等症状,还可改善患者化疗耐受度与患者体质,具有“简、便、效、验”等特点。

近年来,中医改善消化系恶性肿瘤化疗后纳差、乏力的相关研究逐步增多,多项研究表明其作用,但其采用经典方剂,鲜有自拟中药方剂的探究。本研究明确自拟中药方剂的临床应用价值。纳差、乏力等不良反应是消化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药毒性疾病,“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功能受损,运化能力下降,气血津液生化不足,机体消化异常,则食欲下降,身躯疲乏无力,故脾胃虚弱是化疗后发生纳差、乏力的根本原因[16]。因此,本研究为明确自拟中药方剂在改善化疗后纳差、乏力的作用机制,旨为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提升生存质量提供科学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15 d后,2组患者IgG、IgA、IgM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主观症状、心理状态、生理状态、日常生活状态、社会活动状态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自拟中药方剂根据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患者的需求,强调“升降制衡、以和为用”,以理气消痰、温和脾胃、固元解毒为治疗基础,用药以扶正培本、驱邪、补气健脾为原则,选用益气养阴之药,预防、改善、调理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纳差、乏力等症状[17-18]。目前,中药内服改善消化系恶性肿瘤化疗后纳差、乏力的研究逐步增多,且多为经典方剂治疗方案,自拟中药方剂研究鲜少,多数研究均未探究对患者体力状况的调节作用[19]。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结果提示,自拟中药方剂的使用对于促进患者纳差、乏力等症状改善优势更加突出。虽然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治疗中,西药治疗方式占据主要地位,但对化疗后纳差、乏力等症状的改善作用较有限,而中医治疗在该方面更具优势。自拟中药方剂的使用更具针对性,故患者恢复情况更理想。翁敏等[20]在报道中提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情况、生活质量与患者自身营养状况存在密切关联。而本研究中自拟中药方剂能够有效改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力,同样可有效改善其住院情况,从整体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今后的研究中需继续加强对中药方剂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降低患者疾病治疗痛苦。

综上所述,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阶段使用自拟中药调理方式进行干预,在改善纳差、乏力等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且能有效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促进患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使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纳差方剂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丁香透膈汤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纳差的疗效观察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清热化湿、醒脾和胃法治疗纳差52例
小儿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消化系统损伤的临床分析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