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

2023-11-02庞惠文王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30期
关键词:粘多糖磺酸乳膏

庞惠文,王维

作者单位: 537600 南宁市,前海人寿广西医院皮肤性病科

湿疹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多与微生物感染、过敏反应密切相关,慢性湿疹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约占我国皮肤病的20%[1]。慢性湿疹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炎症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2],患者发病时常表现为剧烈瘙痒,且病程较长,导致患者极易产生负面情绪,影响疾病恢复,故需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痛苦[3]。地奈德乳膏的临床应用率较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湿疹患者病情[4],但也有研究发现,地奈德乳膏为一种外用糖皮质激素,持续单药治疗会导致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且一旦停药病情易复发[5]。多磺酸粘多糖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有效促进血肿吸收,既往临床常将其用于浅静脉炎、钝器挫伤感染等疾病的治疗[6],其可快速穿透表皮进入真皮与皮下组织发挥作用。现阶段也有研究表明其治疗慢性湿疹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7]。但临床关于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与地奈德乳膏联合治疗湿疹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月前海人寿广西医院收治的慢性湿疹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奈德组(n=47)与联合组(n=47)。地奈德组中男21例,女26例;年龄26~67(48.31±9.57)岁;病程1~5(3.74±0.42)年;体质指数(BMI)19~22(20.76±1.25)kg/m2;发病位置:手部23例,小腿11例,肘窝10例,其他3例。联合组中男23例,女24例;年龄25~68(48.59±9.76)岁;病程1~5(3.78±0.41)年;BMI 19~22(20.68±1.29)kg/m2;发病位置:手部22例,小腿10例,肘窝11例,其他4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8]中的慢性湿疹临床诊断标准,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症状;(2)病损累及范围<体表面积的15%;(3)年龄>18岁;(4)近1个月未接受其他方案治疗,如紫外线照射、免疫抑制剂等。排除标准:(1)备孕期、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2)病损处合并严重溃疡、糜烂者;(3)伴非常见湿疹症状(钱币状、汗疱疹)者;(4)合并自身免疫功能缺陷者;(5)合并皮肤炎症等其他皮肤疾病者;(6)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7)依从性较差不愿配合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用药前均需做好皮肤清洁,瘙痒严重者给予氯雷他定片[万特制药(海南)有限公司生产]10 mg/次口服,1次/d。地奈德组给予地奈德乳膏(重庆华邦制药生产,0.05%)治疗:清洗并擦拭患者患处,取适量药物均匀涂抹于患处,并充分按摩2~5 min,2次/d。联合组在地奈德组基础上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Mobilat Produktions GmbH生产,规格:40 g/支)治疗:取适量药物均匀涂抹于患处,并按摩2~5 min,2次/d。2组均持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症状消失时间:比较2组患者瘙痒、红斑、丘疹消失时间。(2)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炎性因子: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抽取2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5 min,取血清;经贝克曼生化分析仪DXH800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gE、嗜酸粒细胞分数、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试剂盒由贝克曼库尔特实验系统有限公司提供。参考范围为IgE:0.1~0.9 mg/L;嗜酸粒细胞分数:0.5%~5.0%;IL-2:1~10 ng/L;IFN-γ:1.21~5.51 μg/L。(3)皮肤屏障功能指标: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皮肤镜图像处理工作站检测、比较2组患者皮肤油脂(SC)、经表皮水分流失(TEWL)、角质层含水量(WCSC)。(4)不良反应:包括皮肤感染、嗜睡乏力、头晕头痛、瘙痒恶化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9]治疗4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不适感,可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为治愈;治疗4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无明显不适,不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为显效;治疗4周后,患者临床症状稍改善,不适感有所改善,对日常生活与工作有轻微影响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不适感较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地奈德组(91.49% vs. 74.47%,χ2=4.821,P=0.028),见表1。

表1 地奈德组与联合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联合组瘙痒、红斑、丘疹消失时间短于地奈德组(P<0.01),见表2。

表2 地奈德组与联合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3 血清IgE、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嗜酸粒细胞分数及血清IgE、IL-2、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嗜酸粒细胞分数及血清IgE、IL-2、IFN-γ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地奈德组(P<0.01),见表3。

表3 地奈德组与联合组治疗前后血清IgE、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4 皮肤屏障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SC、TEWL、WCS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SC、WCSC高于治疗前,TEWL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地奈德组(P<0.05或P<0.01),见表4。

表4 地奈德组与联合组治疗前后皮肤屏障功能指标比较

2.5 不良反应比较 联合组与地奈德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9% vs. 8.51%,P=1.000),见表5。

表5 地奈德组与联合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慢性湿疹是临床皮肤科较常见的炎性疾病,其特征以患处皮肤厚而粗糙、苔藓样变、伴严重瘙痒为主,且病情极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该病病因复杂且尚未明确,临床考虑可能由慢性感染性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神经精神等因素引起,也可能由暴露于化学品、生活环境等外部因素所致,故目前对于该疾病尚无针对性特效方案。有研究提出,采用糖皮质激素外用联合其他类型抗炎药对慢性全身性湿疹具有一定疗效[10]。地奈德乳膏是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止痒作用,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增强透皮吸收,促进组织再生,对增生性结痂、堆积鳞屑具有较好疗效,现已逐步用于湿疹治疗[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地奈德组,瘙痒、丘疹、红斑消失时间短于地奈德组,与既往研究结果[12]一致,表明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慢性湿疹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分析原因为地奈德乳膏作为一种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痒作用的非卤化弱效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减轻组织炎性反应,消除患者皮肤红肿、变色症状,防止疾病复发[13]。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中含有多磺酸粘多糖类物质,可将表皮药物浓度提高2倍以上,从而与渗透到皮下组织的前列腺素结合,抑制蛋白酶分解,阻止透明质酸酶扩散,加速患者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抗炎、抑制渗出等治疗目的,且该药是一种低分子肝素类物质,其透皮吸收率、抗炎作用均较传统肝素好,可加快受损结缔组织新陈代谢,促使其再生,继而加快皮肤恢复至正常状态,达到愈合目的[14]。2种药物联合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减少单一药物用量及用药时间,显著改善患者自觉瘙痒等症状。另有研究表明,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不仅有效且安全,尤其适用于治疗儿童特异性皮炎[15]。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表明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慢性湿疹可在增强疗效的同时,确保用药安全。但笔者认为,在用药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区域、身体状况等个人情况,合理、规范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有研究表明,免疫系统中Th1/Th2失衡是导致湿疹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16]。在免疫应答中,Th1主要通过分泌IL-2、IFN-γ等促炎因子发挥作用,参与细胞免疫。当湿疹发生时,Th1表现为功能亢进,Th1/Th2平衡被破坏,导致病理状态相应出现。因此,与正常人群相比,湿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呈过度表达[17]。炎性细胞浸润,可引发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过度角化,导致慢性湿疹进一步加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利用其消炎效能发挥改善角质层、脂质作用。地奈德乳膏作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早期该药可通过皮肤病变吸收而提高药物浓度,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然而随着皮肤生理功能的改善,其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导致用药时间延长,长期应用可抑制角质层细胞所需酶活性,阻止其增殖分化,导致角质层结构缺陷,使用药部位皮肤变薄,并破坏皮肤表面的脂质成分,引起表皮酸碱失衡[1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联合组嗜酸粒细胞分数及血清IgE、IL-2、IFN-γ水平、TEW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C、WCS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各项指标优于地奈德组,表明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慢性湿疹可减轻患者免疫炎性反应,改善皮肤屏障功能。究其原因可能是多磺酸黏多糖软膏中多糖主要活性成分肝素类多磺酸基黏多糖可快速穿透表皮角质层后,迅速被表皮吸收,并渗透至皮下组织,从而借助其自身具有的抗炎特性降低细胞间质黏度,加快局部微循环,以增强细胞保水能力,促进皮肤结缔组织代谢,进而增加患处皮肤水分,恢复皮肤分层结构,将其与地奈德乳膏合用可加快其向皮肤组织渗透,协同促进其他药物发挥药效,进一步改善病变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皮肤屏障修复[19]。

综上所述,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的效果更佳,可更有效地减轻患者机体免疫炎性反应,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皮肤屏障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但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且随访时间较短,存在一定局限性,今后还需增加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优化研究结果。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粘多糖磺酸乳膏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配方筛选及工艺
电磁波治疗仪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静脉炎45例疗效观察
白杨素在人小肠S9中磺酸化结合反应的代谢特性
多磺酸粘多糖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
生物质炭磺酸催化异丁醛环化反应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
氯霉素氧化锌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标准
离子色谱法测定1,4-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中1,4-丁二磺酸的含量
夫西地酸乳膏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64例湿疹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