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溴索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并肺不张的临床疗效

2023-11-02潘华琴顾艺难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30期
关键词:灌洗支气管镜肺泡

潘华琴,顾艺难

作者单位: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重症肺炎(SP)是肺部组织炎症性疾病,包括肺间质炎症、肺部细支气管炎、肺泡炎症等,病情呈进展性发展,严重情况下会诱发脏器功能衰竭[1]。在多种病原菌影响下,SP可引发脓毒血症,导致患者出现谵妄、血压降低、昏迷休克及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需尽早诊治。SP病死率在感染性疾病中高居首位[2]。此外,SP还可引发肺部与支气管黏膜局部炎症,促进分泌物产生,阻塞气道,出现肺部局灶性水肿,致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进而诱发肺不张[3],而气道组织与支气管壁肌受损,造成支气管出现不可逆性病理扩张,导致局部组织感染或化脓,最终进展为慢性肺炎[4]。当SP患者出现肺不张时,肺泡基本失去弹性,造成肺通气严重不足,增加病死风险[5]。临床治疗SP并肺不张主要采取抗生素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但支气管黏膜与上皮细胞损伤较严重,单纯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的效果一般。氨溴索是化痰药物之一,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在SP并肺不张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中应用的报道较少。基于此,现分析氨溴索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SP并肺不张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收治的SP并肺不张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支气管镜组(n=40)与联合氨溴索组(n=40)。支气管镜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5~89(69.25±5.34)岁;病程2~18(10.25±1.94)d。联合氨溴索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6~88(69.56±5.12)岁;病程2~19(10.36±1.77)d。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SP的诊断标准[6],并经临床检查确诊为SP并肺不张;(2)年龄40~90岁;(3)意识清楚;(4)需行机械通气;(5)愿意配合本研究且对本研究目的、方法等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2)有精神疾病者;(3)合并其他肺部严重疾病者;(4)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5)治疗依从性差者;(6)入组前1个月内有相关用药史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常规抗感染、补液、体位引流、辅助呼吸等。支气管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首先予以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而后经气管插入支气管镜后将痰液吸出,送至检验科进行痰培养,并完成药敏试验。对肺部感染部位,予以0.9%氯化钠溶液100~200 ml分次实施肺泡灌洗,2~3次/d,每周治疗2~3 d,连续治疗2周。联合氨溴索组在支气管镜组基础上联合氨溴索治疗:在患者经气管插入支气管镜行吸痰处理后,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Boehringer Ingelheim Espana,S.A.生产)120 mg与0.9%氯化钠溶液250 ml混合分次行肺泡灌洗,100~200 ml/次,2~3次/周,连续治疗2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临床指标:比较2组机械通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不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2)氧合指数: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氧合指数,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3)血清炎性因子:分别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集2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以转速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4)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胃部不适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7]治疗2周后,患者临床症状(咯痰、咳嗽等)改善明显,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阴影消失,肺复张为显效;治疗2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阴影缩小,肺复张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氨溴索组总有效率高于支气管镜组(95.00% vs. 77.50%,χ2=5.165,P=0.023),见表1。

表1 支气管镜组与联合氨溴索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临床指标比较 联合氨溴索组机械通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不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支气管镜组(P<0.01),见表2。

表2 支气管镜组与联合氨溴索组临床指标比较

2.3 氧合指数比较 治疗前,2组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氧合指数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氨溴索组高于支气管镜组(P<0.01),见表3。

表3 支气管镜组与联合氨溴索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数比较

2.4 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IL-6、hs-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血清IL-6、hs-CRP、PC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氨溴索组低于支气管镜组(P<0.01),见表4。

表4 支气管镜组与联合氨溴索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2.5 不良反应比较 支气管镜组中恶心3例,总发生率为7.50%(3/40);联合氨溴索组中恶心2例、胃部不适2例,总发生率为10.00%(4/40)。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3 讨 论

SP是一种较严重的肺部炎症,多数SP是由1种及以上细菌感染所致,病情进展迅速,且病情复杂,合并肺不张的发生率较高,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病死率极高[8]。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SP发生率逐渐升高,而机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逐渐下降,导致SP并肺不张的治疗难度增加,预后不佳[9]。既往临床治疗SP并肺不张主要采取抗生素来缓解肺部炎症,但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有限,需对其治疗方案进行改进。有研究表明,可采取支气管镜联合抗生素治疗SP并肺不张,但易产生耐药性[10]。基于此,需探寻一种更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指根据患者病灶位置与病情严重程度,经支气管镜吸出分泌物后再进行肺泡灌洗治疗。0.9%氯化钠溶液是常用的灌洗剂,可解决支气管阻塞问题,但效果一般[11]。氨溴索作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药物之一,具有较好的祛痰作用,可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并通过支气管灌洗直接在病灶部位发挥药效,提高排痰效果,有助于保持气道通畅。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氨溴索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支气管镜组,机械通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不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支气管镜组,且治疗2周后联合氨溴索组氧合指数高于支气管镜组,表明氨溴索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SP并肺不张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机体氧合指数。

有研究表明,SP并肺不张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12]。支气管镜可直接观察支气管下段,准确分析阻塞部位与病变部位,明确病因后利用设备精确地将分泌物吸出体外,从而缓解支气管阻塞症状。同时,氨溴索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可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与合成,清除自由基,协同抗菌,兼具抗氧化与消炎的作用,从而减轻炎性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联合氨溴索组血清IL-6、hs-CRP、PCT水平低于支气管镜组,进一步证实了氨溴索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SP并肺不张可有效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此外,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明氨溴索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SP并肺不张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氨溴索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SP并肺不张可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机体氧合指数,增加血氧含量,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灌洗支气管镜肺泡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小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活检对于肺外周病变诊断价值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类肺炎表现的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超声引导下穿刺留置导管无水乙醇灌洗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分析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