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福平注射液与利福平胶囊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2023-11-02廖喜冬唐甜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30期
关键词:利福平空洞抗结核

廖喜冬,唐甜甜

作者单位: 421001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1],我国肺结核患病人数位居全球第二[2]。肺结核通常呈慢性发病,极少患者呈急性发病,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个人经济负担[3-4]。由于肺结核发病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具有高度关联性,因此临床在治疗该疾病时首选抗菌药物,以广谱抗菌药物为主。目前利福平临床使用率较高,其可通过抑制聚合酶活性阻止病原菌繁殖[5],但利福平剂型较多,不同剂型的效果也略有差异。现比较利福平注射液与利福平胶囊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肺结核患者的治疗选取适宜剂型,保障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胶囊组与注射液组,各71例。胶囊组中男37例,女34例;年龄31~74(60.25±8.23)岁;病程5~24(15.69±4.28)个月;体质量45.69~75.32(68.47±5.55)kg。注射液组中男40例,女31例;年龄31~76(60.50±8.05)岁;病程5~24(15.41±4.65)个月;体质量45.00~75.47(68.51±5.40)kg。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肺结核;(2)近期未接受抗结核治疗或接受抗结核治疗时间<4周;(3)对本研究用药无禁忌证;(4)生命体征平稳;(5)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2)智力或精神障碍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4)恶性肿瘤者;(5)配合度或依从性较差,无法按照规定疗程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基础治疗,即给予异烟肼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0.3 g口服,1次/d;吡嗪酰胺胶囊(内蒙古海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5 g口服,3次/d;盐酸乙胺丁醇片(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075 g口服,1次/d。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胶囊组予以利福平胶囊(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治疗,体质量<55 kg者,0.45 g/次;体质量≥55 kg者,0.60 g/次,1次/d。注射液组予以利福平注射液(沈阳双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45 g与0.5%葡萄糖溶液250 ml混合静脉滴注,1次/d。2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并定期复查肝功能。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痰菌转阴情况:于治疗1、2个月后,采集患者痰液并进行涂片培养,记录痰菌转阴率。(2)肝功能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3)免疫功能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计算CD4+/CD8+。(4)病灶吸收与空洞闭合情况: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患者行影像学检查,将病灶吸收率≥50%、病灶吸收率<50%、病灶未缩小、病灶较前扩大或播散分别视为明显吸收、吸收、无明显变化、恶化。病灶吸收有效率=明显吸收率+吸收率。将空洞闭合或阻塞闭合、空洞缩小≥50%、空洞缩小<50%或增大<50%、空洞增大≥50%分别视为闭合、缩小、不变、增大。空洞改善有效率=闭合率+缩小率。(5)不良反应。

1.5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全部消失,痰菌培养转阴为优;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皆好转,痰菌培养转阴为良;未达到上述标准为差。治疗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注射液组治疗优良率为95.77%,高于胶囊组的84.51%(χ2=5.071,P=0.024),见表1。

表1 胶囊组与注射液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痰菌转阴率比较 治疗1、2个月后,注射液组痰菌转阴率均高于胶囊组(P<0.05或P<0.01),见表2。

表2 胶囊组与注射液组痰菌转阴率比较 [例(%)]

2.3 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ALT、AST、D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2组血清ALT、AST、DBil水平高于治疗前,但注射液组各指标低于胶囊组(P<0.05或P<0.01),见表3。

表3 胶囊组与注射液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2.4 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CD3+、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2组CD3+、CD4+/CD8+低于治疗前,但注射液组各指标高于胶囊组(P<0.01),见表4。

表4 胶囊组与注射液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5 病灶吸收情况比较 治疗6个月后,注射液组病灶吸收有效率为85.92%,高于胶囊组的63.38%(χ2=9.526,P=0.002),见表5。

表5 胶囊组与注射液组治疗6个月后病灶吸收情况比较 [例(%)]

2.6 空洞闭合情况比较 治疗6个月后,注射液组空洞改善有效率为94.37%,高于胶囊组的77.46%(χ2=8.380,P=0.004),见表6。

表6 胶囊组与注射液组治疗6个月后空洞闭合情况比较 [例(%)]

2.7 不良反应比较 注射液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86%,低于胶囊组的25.35%(χ2=5.874,P=0.015),见表7。

3 讨 论

肺结核是临床中较多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类疾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并感染人体各器官组织[6]。肺结核发病率较高,我国每年结核病新发例数约130万,且重症肺结核、结核病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发生率呈增长趋势,加大治疗难度[7]。早期肺结核具有较强的隐匿性,且患者体征与肺部疾病存在一定关联性,延误诊疗时机。肺结核患者多伴有明显的肺部病灶,且肺功能受损较严重,导致后续治疗中继发其他并发症的风险较高[8]。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的不断发展,治疗肺结核药物逐渐增多,如何在众多药物中择取适配的药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利福平在肺结核治疗中具有较好效果[9]。利福平作为利福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其主要作用是可抑制细胞内DNA合成活性,阻断DNA、RNA聚合酶结合,抑制细菌增殖,继而发挥抑菌效果[10]。利福平作用于人体后,可广泛分布于支气管黏膜、肺内以及巨噬细胞内,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进而延长药效持续时间[11-12]。随着药理学研究的深入,临床中出现了不同剂型的利福平,以利福平胶囊与利福平注射液为主,二者的作用机制具有高度一致性,但因给药途径不同,临床疗效也有所不同。本研究特分析利福平注射液与利福平胶囊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注射液组治疗优良率及治疗1、2个月后痰菌转阴率均高于胶囊组,且治疗6个月后注射液组病灶吸收有效率及空洞改善有效率均高于胶囊组,表明与利福平胶囊相比,利福平注射液治疗肺结核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更有效地促进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

利福平注射液的抗菌作用更强,静脉注射方式可有效规避口服药物对胃肠道功能造成的负担[13],血液生物利用率较高,因此其抑菌效果维持时间较长,可快速作用于病灶,加速痰菌转阴,发挥抗结核效应[14]。利福平在体内经过乙酰化后可生成乙酰利福平,一般经胆管进入胆汁后,一部分排入小肠,一部分经肝肠循环生成25-去乙酰利福平,最终排出体外,其代谢产物通常对肝脏无明显损伤。但利福平为肝药酶诱导剂,具有一定肝毒性[15],因此临床在使用该药物时需考虑其不良反应,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2个月后,2组血清ALT、AST及DBil水平高于治疗前,但注射液组血清ALT、AST及DBil水平低于胶囊组,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胶囊组,可见利福平可对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造成一定损伤,但利福平注射液可降低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安全性较高。抗结核药物诱导的肝功能损伤较常见,这也会影响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在常规2HRZE/4HRE抗结核治疗方案中,利福平可加重肝功能损伤,而其他药物也需通过肝脏进行解毒,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影响患者免疫功能,干扰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2个月后,2组CD3+、CD4+/CD8+低于治疗前,但注射液组高于胶囊组,表明与利福平胶囊比较,利福平注射液对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与利福平胶囊相比,利福平注射液治疗肺结核的效果更佳,其可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痰菌转阴率,促进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且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更具安全性,但在用药过程中需定期监测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利福平空洞抗结核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空洞的眼神
2013~2015年陕西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性及rpoB基因突变的相关研究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注射用利福平治疗68例复治菌阳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疗效观察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主要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利福平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用事实说话胜过空洞的说教——以教育类报道为例
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联合治疗多菌型麻风病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