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3-11-02欧子燕梁红斌陈婕黄小燕周钊江严天石黄秋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30期
关键词:丁苯达拉肢体

欧子燕,梁红斌,陈婕,黄小燕,周钊江,严天石,黄秋桦

作者单位: 5432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人民医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多因患者脑血流受阻,导致神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突发性头晕、单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严重者可出现昏迷[1-3]。依达拉奉为新型活性抗氧化剂,脂溶性较高,可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丁基苯酞可增加脑缺血区的血流量和毛细血管数量,抑制氧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促使脑梗死面积缩小,进而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4]。现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岑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达拉奉组70例和加用丁苯酞组68例。依达拉奉组与加用丁苯酞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发病至入院时间、梗死灶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依达拉奉组与加用丁苯酞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第8版《内科学》[5]中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且发病至入院时间≤48 h;(3)凝血功能正常;(4)近期未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华法林等。排除标准:(1)合并消化道出血者;(2)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3)既往有脑出血病史者。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强化降脂等常规治疗及言语肢体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依达拉奉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吉林省博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5 ml混合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控制在30 min/次,2次/d。加用丁苯酞组患者在依达拉奉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0 ml静脉滴注,2次/d。2组疗程均为2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相关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7]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8]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NIHSS总分为42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ADL共包含10项内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FMA中关于肢体运动功能评估内容满分66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好。(2)血清炎性因子: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集2组患者静脉血,经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1.5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9]分级判定患者疗效,1级:死亡;2级:植物状态;3级:严重残疾,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照顾;4级:中度残疾,生活能够自理,但不能工作或学习;5级:恢复良好,能重返工作或学习,但可能有轻度后遗症。其中1、2级为无效;3、4级为有效;5级为治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加用丁苯酞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依达拉奉组(88.24% vs. 68.57%,χ2=7.839,P=0.005),见表2。

表2 依达拉奉组与加用丁苯酞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NIHSS、ADL、FMA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NIHSS、ADL、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ADL、FM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加用丁苯酞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依达拉奉组(P<0.01),见表3。

表3 依达拉奉组与加用丁苯酞组治疗前后NIHSS、ADL、FMA评分比较分)

2.3 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IL-6、CRP、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血清IL-6、CRP、IL-8、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加用丁苯酞组低于依达拉奉组(P<0.01),见表4。

表4 依达拉奉组与加用丁苯酞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3 讨 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阻塞致脑血流减少、中断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患者可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意识变化等。血栓形成及栓塞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诱因,因此临床治疗应以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为主[10]。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活性抗氧化剂,其脂溶性较高,易到达脑组织,对脑缺血缺氧组织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清除细胞和血管中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及血管内皮细胞、神经元过氧化损伤,从而减轻由水肿和组织损伤引起的脑缺血[11]。丁苯肽是三萜皂苷的钠盐,可促进机体皮质醇化合物分泌,增强其抗炎作用,促进新血管生长,并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吸收,进而达到神经保护作用[12]。NIHSS评分能有效判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本研究中加用丁苯酞组治疗2周后,NIHSS评分较依达拉奉组更低,且血清IL-6、CRP、IL-8、TNF-α水平亦低于依达拉奉组,表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及神经功能损伤,提示患者具有良好预后,分析原因在于丁苯酞治疗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受溶栓治疗窗的限制,能有效减轻缺血区组织损伤,挽救半暗带神经元,继而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将其与依达拉奉联合更能发挥协同作用[13-14]。

GOS能准确地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及神经功能,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加用丁苯酞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依达拉奉组,可见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增强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此外,治疗2周后加用丁苯酞组ADL、FMA评分较依达拉奉组高,表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能更有效地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究其原因为丁苯酞具有较强的线粒体保护功能,能促进脑缺血区域毛细血管再生,促进侧支循环,改善缺血区血液流通;依达拉奉可有效抑制并减少梗死区域局部血流量,进而清除自由基,减轻神经元、脑细胞的氧化损伤,二者联用能更好地保护神经元,减轻脑梗死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改善预后[15]。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确切,可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并改善预后。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丁苯达拉肢体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