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对提升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

2023-11-01何耀林范荣吉刘静雅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PDCA循环法品管圈活动

何耀林 范荣吉 刘静雅

摘  要:文章旨在分析品管圈活动对提升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成效。研究团队对云南新兴职业学院青年教师(年龄≤40岁)进行人口学资料调查统计,对无显著性差异的140人分设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式的教师培养方法,包括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等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开展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手法干预,对其教学实施过程不断进行维持与改善,通过对比分析,观察组在开展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后,其有形成果、无形成果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全面了解品管圈精神,有计划地推行品管圈活动,有利于一线授课教师自觉自发地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院品质,促进院、师、生三方协同发展,使学院专业发展更具竞争力。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职业院校青年教师;PDCA循环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5-0155-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和模式基本形成,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格局性变化。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12所,其中高职(专科)学校1486所,占比49.33%,可见,高职教育已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一批数量庞大的师资队伍。据统计,全国职业学校现有专职任课教师129万人,高职专科学校57万人,其中,青年教师占比持续升高,40岁以下青年教师在教师总数中的占比已超过50%,他们担负着80%的教学任务[1]。显然,青年教师现已成为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及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队伍建设甚至直接影响高等院校师资水平和发展前途。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师,大多数来自综合性或专业性高等院校,并非“科班出身”,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仅仅经过入职前初步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培训就上岗教学,缺乏系统、全面的师资教育培养。入职后,由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制度内嵌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其培训注重培训规模和效益,以满足多数人统一培训要求为目标,模式较为单一,甚至呈现趋同态势。再加上各高职院校对培训效果极少开展阶段性评价,与青年教师的交流和沟通也不及时,缺少相应的跟踪评估机制,使得培训流于形式,也不系统[2]。

对于此现况,传统意义上政策性、行政性的旧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下青年教师信息化、个性化的新发展,无法有效督促青年教师从“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

质量管理小组(Quality Control Circle,简称QCC) 中文译名也被称之为品管圈,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营效益为目的,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管理的小组[3]。品管圈是全面品质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简称TQM)的重要一环,通过自我启发、相互启发,采用各种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简称QC)手法,全员参与,对自己的工作现状进行不断维持与改善的活动,称为品管圈活动[4]。

本研究探索以品管圈活动介入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尝试将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的质量管理。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拓宽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渠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加速构建教师的“组合式”团队工作方式,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进而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本研究围绕品管圈活动对提升云南新兴职业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实施成效,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学院140名青年教师(年龄≤40岁)资料,于2021年11月在两个专业大群中开展QCC活动,以PDCA循环法为基础进行教学质量管理。随机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5月期间开展教学的70名教师设为对照组,年龄为21—37岁,平均为(26.7±3.3)岁;随机选取同时段开展教学的70名教师设为观察组,年龄为22—36岁,平均为(25.4±2.6)岁;两组教师年龄、专业、学历、教龄、年度课程教学学时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1. 理论学习

本研究分别从临床附属医院QCC活动实施经验、高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方法着手,对品管圈的定义、由来、新旧七大品管手法、活动实施推行、教学管理评价等方面进行学习,了解PDCA循环管理法四个程序:计划(P-Plan)、执行(D-Do)、检查(C-Check)、处理(A-Action),十大步骤: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书、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活动要求。

2. 方法

针对学院两个专业大群开展QCC活动,对观察组采取活动干预,活动初期由教研室主任或学科负责人为“圈长”,科研团队成员为辅导员分别入圈协助引导。本着QCC活动的自愿参与原则,该组70名组员以每组10人次自愿组圈,共成立7个QCC小组,进而明确QCC人员的要求及职责,以品质管理的统计手法为工具,分析、解决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确定圈名、圈徽并上报备案。按照PDCA循环流程开展活动。

3. PDCA循环法参与管理

(1)计划(P-Plan)阶段

该阶段包含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6个步骤,“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亲和图等方式,就现阶段工作無法满足的社会需求、上级要求或行业期盼,从日常管理指标、问卷调查、日常教学工作常见问题、交流谈话、往期记录等维度着手,列举相关问题点,找到备选主题,对数个备选主题进行分析讨论,以加权、多重投票法或优先次序矩阵评价确定活动主题,如提高学评教满意度、提高答疑正确率、提高教案书写合格率、提高课堂教学抬头率、减少第一节课迟到次数等内容为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QCC活动周期为6个月,“圈员”讨论预估整个活动所需时间,按PDCA各步骤3■4■2■1的比值决定活动进程和工作分配、绘制甘特图。“圈员”调查当前教学质量管理现况,如部分教师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欠缺、不重视教案书写、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能力弱、教学反思与整改落实不到位、年轻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处理思路及处理流程不清晰、理实一体化意识不强、信息化教学手段单一。针对现实情况绘制教学工作流程图,梳理所关注主题的操作流程,寻找其中容易出错的环节,用层别概念把现象分为不同层面,设计查检表进行数据收集,以二八法则绘制柏拉图,提炼重点问题,依据学院年度计划和部门要求,综合考量当前圈能力、按照相关公式设立目标值。“圈员”就二八法则找出的改善重点实施“解析”步骤,凝聚全智、全力进行思考,列举所有可能激发问题的原因,以特性要因图等质量改进方法协助,就所列末端原因进行“圈员”评分找出主要原因,同时,为了避免评选要因过度主观,还需以到达现场、对照现物、做现实观察的“三现”原则收集查验资料,以验证所列问题的真正原因,进而用头脑风暴、参考文献、同类高校经验成果等方式寻求解决方法,以“多、变、奇、全”的特质制订改进对策。

(2)执行(D-Do)阶段

“Do”是对策拟定后的“实施与检讨”步骤,“圈员”在充分了解项目实施并进行合理分工的前提下,运用PDCA循环来执行改进对策,以对策实施与检讨(PDCA)表格加以记录。在各改进阶段,“圈长”应随时掌握状况,针对进度滞后、数据不完整的情况,科研小组成员以辅导员身份给予相应的辅导、督促,以落实圈活动的开展。对效果不佳的项目,则重复进行“解析”步骤,重新提出对策并实施,以期达到预计成效。

(3)检查(C-Check)阶段

对策实施后,各QCC小组就对策实施前、中、后期对问题的改善与否进行确认,进行有形和无形的成效检讨。

(4)处理(A-Action)阶段

该阶段包括标准化、检讨与改进两个步骤,其重点是将有效的对策形成规定、制度、流程或标准作业程序,建立长效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对青年教师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优化与改进。当品管圈活动结束后,各小组以品管圈十大活动步骤为基础,开会讨论活动过程中各步骤的优、缺点,分析所列优、缺点,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以达到不断循环、持续监测、长久优化的成效。

(三)效果评价

本研究选取云南新兴职业学院140名青年授课教师为研究对象,活动前后各发放评价表14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就对照组和开展QCC活动的观察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成效进行比较分析。效果确认方式分为“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前者采用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课堂教学赛项评价表,量性比对教师教学能力在活动前后的差异。后者对所有“圈员”分别在活动开始与结束时从责任感、团队凝聚力、个人自信心、交流沟通力、发现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QCC手法运用七方面进行评价,每项每人最高5分、最低1分,取平均分作为活动前后成长观测指标,绘制雷达图加以描记。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成果展示

(一)有形成果

本研究共成立7个QCC活动小组,各小组在总查验结束后,均以柏拉图形式对改善前数据进行比对,改善前二八法则呈现的重点问题所占百分比下降,证实改善对策准确有效且具针对性。依据公式,以(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计算目标达成率,6组目标达成率均在90%—110%,活动成功。

本研究制订校园课堂教学突发事件处理工作流程及教学文档查检流程各1个,青年教师教学文档书写、教学设计、课堂抬头率、教学信息化手段运用、实验安全意识、学评教满意度得到提升。同时,观察组青年教师在校、省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也展露出一定优势,在本年度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专业课程组获奖6人,教学水平的提升得到进一步印证。

实施QCC活动前后对两组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评分项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品管圈活动干预后的观察组,其P值较对照组更小,提升更明显。表明改变传统架构下青年教师在职业成长、教学科研活动中长期处于被动和顺从状态,圈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升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对青年教师个体化、自主化发展有积极意义。详见表1。

(二)无形成果

通过对10名“圈员”在活动前后的责任感、团队凝聚力、个人自信心、交流沟通能力、发现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QCC手法运用七方面进行打分(每项每人最高5分、最低1分,总分为50分),汇总后进行比较,并绘制雷达图。见图1。

图1  QCC活动前后青年教师无形成果雷达图

如图1,圈活动开展后,圈员各项无形成果均有提升,其中部分青年教师因为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第一次接触品管圈,通过一定的理论培训和组圈实践,QCC手法运用的提升幅度最大。同时,圈活动打破了传统框架中较为单一的讲座或培训模式,圈员活动和提升环境较为轻松愉快,个人主观能动性得到较好的发挥,“圈员”之间畅所欲言、团结协作,使“圈员”团队意识和团队凝聚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三、结语

国家兴衰系于教育,根本在教师。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深入,国家对教师发展的顶层设计日趋完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等文件明确,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应突显教师作用,提升其专业能力,推进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必然离不开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目前,见诸报道的品管圈活动还多集中在临床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医护技术、病例干预、后勤管理等方面。日本管理学者石川馨博士认为无论是什么行业、什么部门,有人的地方就适合开展品管圈活动,因为品管圈活动完全符合人类的需求。本研究基于品管圈活动自愿自发、全员参与、自下而上的模式和其易操作、见效快、可持续的特点,将其引入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管理,开展圈活动,给予青年教师更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善标准的空间和权力,进一步发挥青年教师主观能动性,帮助其探索个体化、自主化发展新路徑。在树立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管理意识的同时,增强其参与感、获得感、满足感。赋予教师在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中以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促进教学相长、校企合作、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的更多可能,帮助青年教师在职业成长中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改革和建设,促进院、师、生三方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怀秋,李玉珍.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 职教通讯,2018(23):49-54.

[2] 林宁.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1+4+X”培养模式的研究[J]. 高教论坛,2014(03):85-87.

[3] 丁昊. 医院“品管圈”管理的方案设计及实施效果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 张幸国. 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5] 吴岩. 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EB/OL]. [2020-10-2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 l_20 20n/2020_zl57/202010/t20201020_495742.html.

(荐稿人:潘琼,云南新兴职业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PDCA循环法品管圈活动
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黄体酮肌内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率中的应用效果
PDCA在市级档案部门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全麻围手术期
探讨PDCA循环法在麻精药品处方中的应用和效果
QCC在提升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