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启新瓷绘浅析
——以唐山博物馆馆藏启新瓷绘为例

2023-11-01董彧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6期
关键词:瓷厂粉彩唐山

董彧

(唐山博物馆,河北 唐山 063000)

1 民国启新瓷厂发展的背景

启新瓷厂是从启新洋灰公司发展而来的。《唐山瓷厂厂志》记载:“1914年初具规模,开始先后制作日用瓷、小缸砖、红铺地砖、由汉斯·昆德兼管制瓷。”1925年正式定名为“启新瓷厂”。启新即“以旧启新、开启新途”的意思。

启新瓷绘艺术是民国时期唐山瓷绘艺术发展的杰出代表。启新瓷厂是我国最早使用机械化制瓷的瓷厂之一,实行西方近代工业的管理方法,使手工作坊式的唐山陶瓷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是我国最早使用注浆成型的瓷厂,用施釉新工艺,成功制造出色白、面光、吸水力低的细瓷;是我国最早使用倒焰窑的瓷厂,对瓷器的烧造气氛二次利用,提高烧造能力;是我国最早使用花纸贴花工艺的瓷厂,唐山博物馆的藏品中有很多西式造型的贴花瓷器;是我国最早生产卫生瓷的瓷厂,标志着我国陶瓷产业跨入工业化生产阶段;是我国最早生产釉面砖的瓷厂。启新瓷是我国近代釉下五彩技法从醴陵创烧之后最成功的瓷器。

民国时期启新瓷厂在上海、北平、天津设分销所三处,均由瓷厂派员经理,营业一度发达,产品甚至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致使“唐山产瓷声名,近渐远扬”。但由于1937年以后启新瓷厂内部劳资问题日益严重,启新瓷厂陶瓷彩绘艺人最终集体离场,导致艺术瓷、日用细瓷停止生产,启新瓷厂转而生产卫生瓷、化学瓷以及电瓷产品。

2 启新瓷绘的艺术特点

民国时期唐山的瓷绘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912年至1937年为第一阶段,1937年至1949年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的瓷绘主要以民间画派和国画派为主,这些作品在技法和风格上更加传统。第二阶段的瓷绘则更加注重实验和创新,特别是在形式和色彩方面。

民国时期,唐山启新瓷厂招聘了大批制瓷工匠、绘瓷艺人驻厂,开始将绘画技艺运用到陶瓷制作中,以增加陶瓷器物的装饰性和艺术性,提高了美观度。这种陶瓷绘画工艺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民国启新瓷绘,其技术和工艺更加精湛。从烧制工艺上看,唐山启新瓷业的烧制工艺比较成熟,采用的烧制方法更加精良,绘制的纹饰题材也更加精美,色彩呈现更加鲜明,烧制的细节也更加精细,整体质量相对于民国时期唐山其他各大厂更加优良。

2.1 瓷绘工艺高

2.1.1 制瓷原料精细

相比于民国时期唐山其他各大厂,启新瓷厂生产的细瓷原料纯净度更高,瓷胎显色更白。制胎是制作瓷器的第一步,瓷土、瓷石经过筛选,再经一系列的粉碎、淘洗等过程,成为制备好的坯料,然后根据需要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制作成坯件。

2.1.2 瓷绘质量高,款识详细

民国启新瓷厂在吸收、借鉴景德镇和磁州窑的陶瓷制作与绘画装饰技术的同时,也融入了冀东民间艺术特色,加上不断改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启新瓷风格。釉下彩瓷为启新瓷厂的早期作品。在装饰工艺上,先施釉,待胎体阴干后,在施釉前绘画,最后烧制成器。这种釉下彩瓷在瓷品烧造时因胎质粗松色料易熔入坯釉,釉面起到提亮和保护作用。民国启新瓷原料为进口色料,发色正,绘瓷后颜色不会降色,色彩柔和,色阶过渡自然。民国启新瓷的题款大多留有年份、季节和作者名、艺名信息,书法千姿百态,大多功底扎实。瓷器底部均有“启新瓷厂”印,早期产品此印为绿色,后改为黑色。

2.2 绘画题材广

民国唐山启新瓷绘继承了粉彩、浅绛彩、新粉彩的工艺和技法,吸收中国画和西方美学元素,画面题材生活化,注重细节的描绘。启新瓷绘画注重神韵,渲染、层次、明暗、浓淡分明,形体塑造非常生动,所绘题材大多为人物、山水、花鸟、吉祥瑞兽等。人物故事题材在民国粉彩艺术中较为常见,启新瓷厂生产的艺术瓷在日用、陈设、文房等各类瓷中都有使用。艺术瓷所绘题材涉及的范围较广,较常见的人物题材有三国典故、神话人物、历史名人、仕女、婴戏等。民国启新粉彩瓷的纹饰中花鸟题材占据着很大的比例,比如柳树、黄莺、凤凰、四时花卉等。启新瓷此类题材纹饰除了继承传统以外,还有时代特征,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国画改革和发展问题成为当时探讨的话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绘画性的增强,令民国时期的启新粉彩瓷绘在当时真正达到了以瓷代纸的艺术效果,推动着绘画审美的发展,强调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洋绘画互相取长补短,兼容并蓄。唐山博物馆收藏的民国唐山启新瓷中,像把洗、品锅、奶杯、黄油盒、花插、餐具盒等西式造型独特,很好辨识,西式造型瓷器的装饰彩绘多为几方连续或单独的贴花图案,批量生产更加便捷,与手绘瓷相比艺术价值大打折扣。

2.3 艺术特点

2.3.1 复杂工艺并集艺术属性于一身

启新瓷以独特的造型、颜色和装饰成为民国时期瓷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瓷器绘画是一种极具美学价值的艺术形式,它可以传达出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并能够激发观瓷者对瓷器艺术的感悟。启新陶瓷绘画按照艺术形式可以分为工笔、写意、抽象、写实等,常用的绘瓷用笔有水料笔、填笔、笃笔、油料笔、洗笔、彩笔、叉子笔等。瓷器绘画前先画好线稿,打好底之后开始作画,绘画技法有填、彩、洗、染、吹等。使用瓷绘工具将瓷绘颜料按照画面布局绘制在平面或立体的瓷胎上,再经一次或几次高温烧造而成,从而达到装饰性和绘画性的统一。启新瓷作为一种集实用性、工艺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产物,兼具产品属性、工艺品属性与艺术品属性。

2.3.2 精湛的画工

一件民国启新瓷成品要经过制胎、施釉、画红三个步骤才出成品。民国时期唐山瓷艺人在画红①线描时,为了让线条平滑规整,常屏息静气、一气呵成地勾画线条,人物的神态几笔就勾勒出来,神态把握得精准传神,起笔、运笔、落笔将轻、重、缓、急表达得淋漓尽致,毛笔中锋运笔有韧度且饱满,侧峰纤细松软,缺点是容易出毛茬,在用毛笔画圆圈运笔时需不停转动笔杆,以保持不偏锋、不毛茬的均匀感。

2.3.3 特殊瓷绘形式

民国时期瓷绘又一特点瓷板画,以瓷代纸,是工艺向艺术的变革。瓷板画最早在唐代前后就有出现,一般作为墓志铭。民国时期唐山出现大量的浅绛彩瓷板,其后随着新粉彩的兴起,又出现了大量的粉彩瓷板画,这时候的瓷板多用于屏风的镶嵌、房屋外墙等。瓷板画是继景德镇之后北方启新瓷厂较早开始推广的绘瓷新形式。

3 馆藏民国唐山启新瓷绘作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唐山瓷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随着唐山启新、德胜、新明、东陶成等瓷厂的发展壮大,涌现出很多瓷绘大师,当时陶瓷绘画艺术和陶瓷制作工艺也达到高峰。从唐山博物馆馆藏(以下简称唐博馆藏)民国瓷器款识辨得,当时主要有庄子明、李润之、孙柏华、素心子、浭阳居士、李泽民等画师作品。他们将自己的胸中丘壑绘在百姓所用的日用陶瓷器皿上,如瓶、罐、壶、碗、盘、文房器皿等,挥洒颜料,寥寥数笔尽显绘瓷艺人的韵味。

启新瓷厂的产品风格多以中式和西式结合为特色。其因是民国时期西式造型为国外订制,而中式传统造型为内销产品。

唐博馆藏上千件民国唐山瓷器,通过“开新启昧—民国唐山‘启新瓷’特展”首次亮相于公众视野,更好地解读和诠释了民国时期瓷绘艺术。其中代表性的手绘艺术作品如下。

庄子明绘釉下五彩人物故事蒜头瓶(图1),口径3厘米,底径7.7厘米,高23.7厘米。瓶身用隶书题“美哉大小乔,芳名四海标,姐妹得佳婿,仝占江东鳖”,题款“丙寅(1926年)秋月庄子明作”,画面为三国绘画题材,底款有“启新瓷厂”印。汉斯·昆德接手启新瓷厂后,高薪聘请庄子明回唐山在启新瓷厂从事陶瓷艺术创作,高超的绘画技艺使庄子明成为唐山陶瓷彩绘装饰艺术创作的第一人。由于庄子明在启新瓷厂主要做艺术瓷生产指导工作,本人亲自绘制的作品并不多。目前,存世的庄子明作品大多是当时的仿品。

图1 庄子明绘釉下五彩人物故事蒜头瓶

唐山民国启新瓷的中式造型产品以嫁妆瓷为主,是当时婚嫁的必备品。在婚礼上,将瓷器摆放到显眼的位置,它们是撑门面的主角。由于作用特殊,它们被统称为“嫁妆瓷”。瓶、罐、壶、痰盂、皂盒、卷缸、笔筒等均可作为嫁妆瓷。嫁妆瓷的纹饰大多为早生贵子、大吉大喜、花开富贵、喜庆吉利等,为婚庆增添喜庆和祝福。

民国浭阳居士作五彩花鸟纹瓷双铺首瓶(图2),口径23.30厘米,高55.00厘米。画面中以凤凰、仙鹤、鸳鸯、鹡鸰、黄莺(也称五伦图)分别代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道,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瓶身题“历代帝王属文周,创立江山八百秋,仁德及民家国厚,君臣富贵到白头”,题款为“岁次己巳(1929年)春月上涣,浭阳居士作”,瓶身底部印有启新瓷厂印。此类器型俗称“掸瓶”,因北方多用来插鸡毛掸子而得名,又常用于陪嫁,是很常见的器型。掸瓶有大中小之分,俗称“300件”“150件”“100件”“80件”等。此处的“件”是行话,“300件”器高约60厘米,“150件”器高约45厘米,“100件”器高约28厘米,“80件”器高约22厘米。

图2 民国浭阳居士作五彩花鸟纹瓷双铺首瓶

民国粉彩桃源问津图瓷双耳瓶(图3),口径24.80厘米,高58.20厘米。《桃源问津图》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的绘画作品,创作素材来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持桨的武陵人足迹为线索,再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景象,共分为“桃源探幽”“桃源见闻”“桃源问津”“家中设宴”四部分,其中“桃源问津”经常出现在瓷器纹饰中。画面共有四人: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怀抱幼儿的少妇,另有手持船桨的行路者。老人正给持桨者指路。瓶身题“问余栖碧山,笑而心自闲。桃花窅然去,别有天地间”,来自唐代李白《山中问答》一诗。瓶底未留作者、年份、季节等题款。

图3 民国粉彩桃源问津图瓷双耳瓶

民国启新瓷厂李光宇作粉彩天仙送子双铺首瓷瓶(图4),口径22.70厘米,高55.10厘米。瓶身题“万里清平天门开,祥云瑞气共徘徊,莫道家了焚香候,欢迎天仙送子来”,题款为“时在丁卯(1927年)冬日,李光宇作”。

图4 民国启新瓷厂李光宇作粉彩天仙送子双铺首瓷瓶

民国粉彩高生作黛玉葬花图瓷冬瓜罐(图5),口径21.40厘米,高25.00厘米。“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黛玉怜桃花飘落,将它葬于花冢,曾作一首《葬花吟》。该瓷绘通过奇妙而丰富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忧伤而悲凉的情感,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内心世界,也说明了黛玉对美的独特见解。

图5 民国粉彩高生作黛玉葬花图瓷冬瓜罐

1927年庄子明绘“郑玄文婢”掸瓶(图6),口径19.7厘米,高55厘米,底径14.5厘米。掸瓶背部题“后汉郑康成受学于马融,使侍婢常跪阶下,他婢戏之,曰:‘胡为手泥中?’曰:‘伯(薄)言往诉(愬)。’”此处应为“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原句出自《诗经·邶风·柏舟》。这里,“伯”同“薄”,“愬”同“诉”。题款为“岁次丁卯(1928年)秋月上浣,浭阳士庄子明作”,瓷器中的诗文为瓷绘艺人所书,通常也会出现错别字,或用简化的文字代替。

图6 1927年庄子明绘“郑玄文婢”掸瓶

4 结语

陶瓷绘画并不是对其他画种转移到陶瓷媒介上的一种尝试,它本身就有极为丰富的绘画语言。瓷画艺术在工艺材料、艺术语言、功能形态等方面仍有巨大的探索空间。陶瓷绘画以画面精美细腻、手感温润莹韵而被众多艺术爱好者青睐,唐山民国瓷绘以中国古代文化为蓝本,以中国传统绘画为主要手法,将精湛的工艺技术融到陶瓷制品中,让陶瓷变得更加精美,被世人所称道,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彩的瓷绘内容,为中国传统瓷器绘画增添了新的活力。唐山民国启新瓷与当时江西景德镇瓷、湖南醴陵瓷的发展带动当时经济的发展,助力了瓷绘艺术的广泛传播。

注释

①画红就是画瓷器。画红技法在民国时期绘瓷界广为流传。在民国时期,画红不仅为制瓷业的一大行业,而且是广大绘瓷者的谋生职业。

猜你喜欢

瓷厂粉彩唐山
八十年代陶瓷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唐山香酥饹馇圈
五六七瓷 时代的印记
大国工匠与历史的“对话”
——走进景德镇 “皇家瓷厂”
王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