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先秦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布局发展的阶段性

2023-11-01陈兰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6期
关键词:基址房址夯土

陈兰兰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在新石器时期中晚段、夏、商、西周这四个历史阶段内,发现了许多建筑遗址,其中在聚落或者族群中具有代表性的高等级建筑遗址,有一定的功能布局。在龙山时代及其之后的夏商周时期,随着阶层开始分化,人们居住的房屋也随之分级。统治者居住的建筑称“宫”或“宫室”①。宫室中规模大者称为“堂”或“大堂”,“大堂”在《仓颉篇》中被称为“殿”。据文献记载,周代以后的宫室建筑规划施行“前朝后寝”或“前堂后室”的布局制度。在现已发掘的考古遗存的基础上,本文借鉴考古学、地层学和历史文献学的方法,着重从平面形制、空间布局、建造技术这几方面对先秦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布局的发展与特征进行了探讨,以期可以总结出先秦时期宫殿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演变的规律。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1 滥觞期

原始氏族社会晚期,氏族社会解体,经酋邦社会发展成奴隶制国家。随着阶级矛盾的深化,建筑上也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广大的奴隶和平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式房屋里,大奴隶主或氏族首领则居住在“大房子”里。这种最高级的“大房子”是宫殿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大房子”见于仰韶半坡遗址F1②、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F901③、河南灵宝西坡F105④、陕西案板遗址F3⑤、甘肃南佐遗址F1⑥等。

半坡遗址F1(图1)位于聚落的中心,是一座半坡晚期坐西朝东的半地穴式房址,面积达160平方米。它有4个中心柱,室内西部遗存两个完整的大柱洞。杨鸿勋先生将其复原为前有厅堂、后有3个卧室的形制。大地湾遗址F901位于聚落遗址的中部,是一座仰韶文化四期的“凸”字形房址,面积达420平方米。这座房址主室两边有侧室痕迹,主室前部发现三列柱洞,宽度和室一样,表明前面有“轩”一类的敞篷设施。灵宝西坡F105(图2)是一座仰韶文化中期的房址,面积达516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主室为半地穴式,门道朝着中心广场,主室内有4个对称分布的主柱洞,还发现壁柱洞、房基之外有一周柱洞。这座房址的屋顶可能为四面坡式或为重檐。房屋外面具有回廊、门棚等设施。案板遗址F3位于整个遗址中心最高处,是一座仰韶文化晚期坐北朝南的房址,面积达165.2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分主室和前廊,主室只开一门。主室为4个大梁柱,推测屋顶为四面坡。南佐遗址F1位于宫城中央大型夯土台基之上,是一座仰韶晚期的坐北朝南的房址,室内面积达630平方米。F1前室东西墙为夯土墙,墙内外侧均有附壁柱。F1东侧F3、F5、F6为联排式夯土建筑与F1构成一组建筑群。

图1 仰韶半坡遗址F1平剖面图

图2 灵宝西坡F105平剖面图

在仰韶时代中晚期,上述的这些建筑没有明显的“前朝后寝”布局特征,但是其性质已经不是普通的居民房址,而是初步具备宫殿的特征,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型房子一般位于聚落的中心位置或者制高点。二是大型房址面积都比较大,一般超过150平方米,并开始出现组合建筑,主室内开始分割成多间。三是大型房址的建造程序一般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处理房屋基坑。其次,开挖墙体基槽,形成内外墙。再次,室内立中心柱础石与立柱,开挖门道,挖回廊柱洞等附属建筑。从次,夯打居住地面和修整墙面。最后,铺设屋顶。从仰韶时期的大房址遗存来看,此期已经初步掌握了木柱、檩、梁架结构技术⑦。这些“大房子”的功能由氏族公社的集会之所,后来慢慢变成奴隶主的私有财富。“大房子”的前堂,原来部落成员集会的地方开始成为“朝”,后室便成为他及家属的“寝”。

2 初步发展期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房子”的形制继续发展,并出现了组合式房屋建筑⑧。例如,芦山茆遗址核心区大营盘梁之上有3个“品”字形院落⑨。良渚古城莫角山遗址发现了史前比较完备的宫殿区⑩。

古城寨F1和F4房址位于城址中部偏东北,是王湾三期文化时期坐西朝东的房屋,F1和F4形成了建筑组合,F1相当于主殿、F4相当于廊庑(图3)。F1为长方形夯土高台建筑,面积达383.4平方米。房基内南北6排柱洞,将其分割成7间。F4目前发现有3道墙基槽,应该是一个三进式的廊庑。F4还发现有守门房,应该有警卫性质。

图3 古城寨龙山夯土基址F1和F4

芦山茆大营盘梁一、二、三院落位于芦山茆城址核心区大营盘梁人工夯土台基之上,平面形状呈“品”字形,使用年代为庙底沟二期至龙山晚期。1号院落的主体建筑有F3、F4和F5,单个建筑面积200平方米。1号院落为前后两进,主体建筑有3座,应该属于集会之所,其后几座房子应该属于“寝”的性质,房间有火塘。东、西两侧院墙内侧规整地分布着厢房,门均朝向院落中。

莫角山宫殿区(图4)位于良渚古城核心位置,宫殿区面积近30万平方米。宫殿区内包含呈“品”字形布局的3个高土台基,沙土广场和房屋基址35座。大莫角山顶上发现了7个建筑基址,呈南北两排分布,其性质应该是王的居住之所。

图4 莫角山宫殿区

龙山时期出现了夯筑技术,在建筑技术史上是巨大的进步,这推动了宫室建筑的发展。这一时期宫殿建筑“前朝后寝”的布局初步显现,大型建筑有如下两个特点:第一,宫殿建筑具备一定的规划思想。它们一般位于城址的核心区,且都建在大型夯土台基之上。第二,夯土建筑群周围形成了功能互补的附属建筑,如廊庑、广场、门卫房等,四合院式格局初步形成,建筑体量增加,整体更加宏大。

3 成长期

夏商时期国家开始形成,为了加强统治,统治者对外征伐,对内集权。宫殿建筑作为统治者身份的象征,在布局、形制及技术等方面都有了飞跃式进步。这一时期的宫殿建筑发现于都城遗址内,如二里头遗址⑪、偃师商城⑫、郑州商城⑬和安阳殷墟⑭等;以及方国都城内,如垣曲商城⑮、盘龙城⑯等。

二里头遗址宫殿区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宫城内至少存在两组具有中轴线的建筑群组:西部建筑群位于宫城西偏南侧,包含1号、7号、8号和9号等大型基址。东部建筑群位于宫城东偏北侧,存在前朝后寝格局,包含4号、2号、6号基址,并认为二里头文化早期的3号和5号应属于东部建筑群。3号宫殿基址以中院主殿为中心,分成前后三进院落,每两个院落之间连通性较好,而院落的东西两侧廊庑具有封闭性,故此推测3号宫殿基址的性质可能属于朝堂。5号宫殿四排排房之间有门道互通,四周无围墙,整座建筑布局规整,连间排房排列整齐,其性质应该是贵族寝宫。

二里头文化三期晚段3号和5号基址基本废弃,自北向南兴建了6号、2号、4号宫殿(图5),它们之间有路土相连。6号基址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具有主体建筑、庭院、东围墙、西庑等。2号基址是一座围合式建筑,以主殿台基为核心,由四面围墙及附属廊庑、门塾和庭院组成,面积达4000平方米。2号基址可以复原为面阔三间、四周有回廊的建筑,殿前有供上下出入的台阶和坡道。4号宫殿基址其主体建筑台基北部边缘的柱洞内设南北并列的双柱,还发现有垫土踏步的痕迹,台基北缘外发现有与2号基址南侧相连的路土遗迹,两座建筑基址之间存在互通关系⑰。6号基址的性质应该也属于“寝”。2号与4号宫殿可能初步具备内外朝堂格局。

图5 二里头东部建筑群分布图

偃师商城遗址宫城内宫殿建筑有中轴规划思想,除1号和6号建筑外,都坐北朝南。多座夯土建筑基址大致可分为东西两组图,对称分布。东区宫殿属于单体封闭的四合院式建筑,西区宫殿属于前后三进组合式四合院落。西组北部的8号和10号建筑应该是“寝”;西组南部可能存在两个时期的内外朝制度,7号和3号可能是外朝,9号和2号可能是内朝⑱。

郑州商城的宫殿区位于内城东北部,已发现有20多处大型夯土基址。现已进行局部发掘的C8F15和C8F16两座大型宫殿建筑基址⑲。C8F15面积达884平方米,在夯土基址北行偏西部发现建筑外侧的擎檐柱遗迹⑳。C8F15基址建于长方形夯土台基之上,四周有回廊内部可形成单檐的长排状房屋㉑,其性质应该是“寝”。C8F16残存面积达1198.08平方米,残存柱础槽分内、中、外三层布列,其可能是重檐宫殿,性质为“堂”㉒。

安阳殷墟遗址的商代宫殿遗存最为丰富。目前小屯宫殿区建筑基址划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每组建筑的性质不完全一致。多数学者认为寝殿类建筑应该大部分存在于甲组基址,宗庙类建筑主要是乙组基址,社坛性质的建筑可能是在丙组㉓。杜金鹏先生研究发现,乙组基址由三座四合院式基址组成,以内、外朝加以区分㉔。

盘龙城3座宫殿建筑发现于内城东北部,是南北贯通的三进式院落,自北向南依次是F3、F1、F2(图6)。F3南与F1相距7.5米,目前对F3的发掘面积有限,尚不清楚其形制。只知F3平面呈东西向长方形,南北宽度约为5.1米。F1平面呈长方形,基址东西长39.8米,南北宽12.3米,面积489.54平方米。F1基址的四周分布有大檐柱础穴43个,应是宫殿四周的回廊檐柱遗迹。紧靠台基边缘的台下部位有擎檐柱穴,台基四周分布有散水。基址中部是由木骨泥墙分割成东西排列的4室,其面积以中间两室较大,四室朝南,每室都开有一门,中间两室北墙的偏东处亦各开有一个后门㉕。F2内部不存在分间的建筑结构,推测这可能是一座没有隔墙的空间式宫殿。杜金鹏先生认为F1是内朝,是日常理政场所,F2为前殿,是举行重要典礼活动之所,F3可能就是寝殿㉖,本文从之。

图6 盘龙城F1、F2、F3建筑基址平面图

垣曲商城可能也存在内外朝制度,是三进式院落。北部6号夯土基址应是寝殿,中部3号夯土基址是内朝,外朝是由1号、2号、4号、5号夯土基址组成的四合院,以2号基址为主殿、1号和5号属于南庑、4号与1号构成东庑、三者构成宫城的主体[27]。

从上分析,夏商时期宫殿有前朝后寝布局的建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宫殿建筑遵循居高居北、中轴对称原则。宫殿一般位于宫城中部或东北部,位于高出地面的夯筑台基之上,体现贵族的等级性。面积超常规,达数千甚至上万平方米。第二,朝堂类建筑是四周带有回廊的四阿重屋式宫殿形制,布局封闭形较强,周围有附属建筑充当警卫房。墙体多为木骨泥墙,基本不见夯土墙的使用。廊庑四周都分布有散水、擎檐柱等保护墙体的附属设施。第三,朝堂与寝殿类建筑呈现南北递进特征。夏朝中晚期就开始出现内外朝制度,这种制度在早商时期的偃师商城表现得较为明显,亦在方国都城垣曲商城初步显现,这为研究后世的内外朝制度提供了重要的佐证。第四,寝殿类建筑一般居宫殿以北,居北一方面可以保护商王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商王生活的隐私[28]。这类建筑以单体建筑居多,属于单檐顶形式。另外,商代早期的王寝在空间分割上是均等的,而到了商代晚期,空间分割已经是不均等了。寝殿类建筑周围生活气息较强,考古发现的遗存多见灰坑、水井、暗渠和池苑等,少见祭祀类遗存。

4 成熟期

西周时期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各项制度都已经基本形成。西周的宫室建筑融合商人的建筑风格,又蕴含着周人的礼俗,彰显出礼仪之邦海纳百川之气魄,这一时期形成的宫室制度奠定了2000余年来宫廷建筑的基本格局。目前在西周都城丰镐和洛邑两处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宫殿遗存。其中,扶风召陈遗址[29]和丰镐遗址[30]的宫殿还具备前朝后寝的宫殿布局。

扶风召陈发现的西周建筑群(图7),已揭露建筑基址15座,包括2座早期建筑(F7、F9),残存状况不佳;13座晚期建筑,规模较大的有F3、F5、F8。就已发掘的情况看,似乎以F8(前堂)为主体,有左右配殿(F11、F15),有后室(F10、F13、F6、F12)[31]。针对这组建筑的性质,杜金鹏先生认为F5和F8可能是外朝、内朝并立的意思,至于F3可能使用有别于F5、F8的另类礼制建筑,而以F13为核心的一派建筑,则是人居建筑,F13可能是“中堂”,F6和F10为居室,F12是东厨[32]。

图7 扶风召陈西周建筑基址局部图

西周宫殿前朝后寝布局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商周宫殿都呈现出四合院式布局特征。商代庭院平面为规整的长方形,西周为“凸”字形,并且主殿都在北部,东西两侧分布两厢建筑,主殿之南是门塾建筑。商代东西两侧半敞开状态的廊庑开始演变为西周封闭的两厢单体建筑[33]。第二,西周修建的宫殿柱网结构开始越来越规整,墙体筑造技术进一步发展,部分宫殿建筑发现已经出现瓦[34]。

5 结语

我国早期宫室的营建技术、布局规划及功能分区可以从仰韶中晚期至龙山时期找到源流。仰韶时期的“大房子”已经出现了如“轩”“回廊”等附属建筑,初步掌握木檩梁架技术。龙山时期出现了夯土台基建筑技术,并初步形成四合院式布局。夏朝前朝后寝制度初步显现,商朝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且多以建筑群的形式存在。进入西周,周人文化在与商文化的交流竞争中,大量吸收商人的建筑技术,使得在周人核心区出现了商文化因素的四合院式建筑。但西周宫殿四合院式建筑组合由4座相对独立的单体建筑组成,表明四合院式建筑随着周人礼制的完善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建筑技术特色。

注释

①雷从云,陈绍棣,林秀贞.中国宫殿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2.

②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63:5-20.

③郎树德.甘肃秦安大地湾901号房址发掘简报[J].文物,1986(2):1-12,97-99.

④魏兴涛,李胜利.河南灵宝西坡遗址105号仰韶文化房址[J].文物,2003(8):4-17,2,1.

⑤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专业.扶风案板遗址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6-79.

⑥孙玉珍,胡子鹏,宋连弘.南佐遗址考古发掘汇报咨询会暨欧亚视野下的早期中国文明化进程学术研讨会召开[N].陇东报,2022-11-27(002).

⑦王安坤.宫室建筑起源初探[J].文物建筑,2020(00):174-181.

⑧蔡全法,马俊才.河南新密市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02(2):53-82,114-116.

⑨马明志,翟霖林,张华,等.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2019(7):29-45,2.

⑩刘斌,王宁远,郑云飞,等.2006—2013年良渚古城考古的主要收获[J].东南文化,2014(2):31-38,67;佚名.良渚古城重要遗址分布[J].杭州(周刊),2019(26):34-35;刘斌,王宁远,陈明辉,等.良渚:神王之国[J].中国文化遗产,2017(3):4-21.

⑪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1999—2006):贰[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637-649.

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偃师商城[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1953—1985年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248.

⑭石璋如.小屯(第一本):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乙编:殷墟建筑遗存[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殷墟小屯建筑遗存[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岳洪彬,岳占伟,何毓灵.2004—2005年殷墟小屯宫殿宗庙区的勘探和发掘[J].考古学报,2009(2):217-246,295-301,303.

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34.

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1963—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43.

⑱杜金鹏.偃师商城第八号宫殿建筑基址初步研究[J].考古,2006(6):43-52,2;曹慧奇,王学荣,谷飞,等.河南偃师商城宫城第八号宫殿建筑基址的发掘[J].考古,2006(6):3-12,97-99,2;李栋.先秦礼制建筑考古学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⑲⑳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1953—1985年考古发掘报告[M].文物出版社,2001:248.

㉑[33][34]葛林.商代都城宫殿建筑基址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4.

㉒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1953—1985年考古发掘报告[M].文物出版社,2001:284.

㉓石璋如.小屯(第一本):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乙编:殷墟建筑遗存[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5;杜金鹏.偃师商城第八号宫殿建筑基址初步研究[J].考古,2006(6):43-52,2.

㉔杜金鹏.殷墟宫殿区建筑基址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04-209.

㉕葛林.商代都城宫殿建筑基址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

㉖杜金鹏.盘龙城商代宫殿基址讨论[J].考古学报,2005(2):161-182.

[27]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垣曲县博物馆.垣曲商城(一):1985—1986年度勘察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1;杜金鹏.偃师商城第八号宫殿建筑基址初步研究[J].考古,2006(6):43-52,2.

[28]葛林.商代都城宫殿建筑基址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4;何毓灵.试论安阳殷墟孝民屯遗址半地穴式建筑群的性质及相关问题[J].华夏考古,2009(2):98-108,168.

[29]徐良高,刘绪,孙秉君.陕西扶风县云塘、齐镇西周建筑基址1999—2000年度发掘简报[J].考古,2002(9):3-26,97,100-101,2.

[30]卢连成.陕西长安沣西客省庄西周夯土基址发掘报告[J].考古,1987(8):692-700,773-774.

[31][32]杜金鹏.周原宫殿建筑类型及相关问题探讨[J].考古学报,2009(4):435-468.

猜你喜欢

基址房址夯土
现代夯土建筑材料特性及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房址分析
山西吕梁德岗遗址
河南偃师商城囷仓遗址
内蒙古中部发现8000余年前的16座房屋遗址
内蒙古中南部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形态
—— 以岱海地区为例
江苏盱眙泗州城遗址出土紫砂器
郑州商城遗址出土夯土材料的分析研究
竹筋夯土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商代西北方国的文明遗珍 山西吕梁高红商代夯土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