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下的学校“大课程”整体育人实践

2023-10-31

江苏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五育整体

李 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并对“五育”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育是生长的过程,而不是生产的过程,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立德树人”“整体育人”“为了人的发展”等都是未来课程建设和研究的方向。教育改革需要主动回应“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问题。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育让学习者感受到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引发了交流效率的问题,也折射出学习者信息筛选与甄别能力不足的问题。未来学校教育应发挥“桥梁”作用,实现由识转智、转识成智的目标,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一、实据问题以推进课程变革

课程建设与实施是实现“五育融合”的关键,学校在课程研究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如何协调课程目标以实现整体育人?如何整体规划课程结构以达成育人目标?如何构建课程实施机制以形成育人生态?要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者应树立“大课程”观,关注“人”的终身发展,构建生态化的学校课程体系,形成进阶式改革方案,构建“五育融合”的课程生态。成都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大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构建学校课程整体育人体系,见下页图1。

图1 学校课程改革时间发展线

在课程整体结构改革阶段,实小树立全面发展整体观,开齐开足五育类课程;调整课程内容结构,注重学科内容衔接;开创“家校社”三结合、课堂内外活动相结合的局面。在课程实施及内容改进阶段,实小深研教学,突破课程实施障碍。在课程结构统整与融合阶段,实小专设课程中心统筹校本化课程建设,系统构建学校“大课程”;聚焦核心素养,通读全段课程标准和教材,调研新时代儿童生活及成长需求,以整体的课程观为引领,开展“横跨+纵深”教研,结构化实施国家课程,并开发适合不同年段的融合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建构理念以引领整体育人

“大课程”中的“大”强调“大观念、大结构、大融通”,它是以整体主义方法论为指导,统筹课程目标、结构与制度的关系,统筹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推进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系统化实施。学校教育所要达成的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目标是依据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个性发展理论以及整体主义哲学观,通过学校课程建设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使学生在智慧、体能、情感、意志、审美、道德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其内涵与特征为:

五育一体:强调整体性,“五育”非割裂,非简单相加,非各自为政,而是一个整体。

五育融合:强调协调性,“五育”交叉渗透,有机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五育共长:强调可持续性,牵一育动五育,五育共促人的全面发展。

实小以整体主义哲学观为指导,循着“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课程创生思路,以“五育融合”为核心价值和实践指引,构建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特征的“大课程”,主要包括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和超学科课程,见图2。

图2 动态调整的大课程结构

三类课程形态的划分兼顾五育要素,全科育人;兼顾活动形态与学科形态,全方位育人;兼顾三级课程融合互通,育全面发展的人。同时,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转化与内化生长,培养内外兼修、慎思明辨、兴趣广泛、积极创新的世界公民。

三、四个“融合式”实现五育并举

“大课程”理念体现在课程结构性变革上,落实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上。作为课程教学实施的主体,教师需要具备整体、系统的课程意识,不囿于学科目标,将课程与教学看作一个动态开放、多元融合的整体性系统,打破学科边界和思维定式,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从教学情境到生活情境,从被动相加到主动融合,实小通过四种课程的融合学习方式,渐进实现五育并举、整体育人,见表1。

表1 “大课程”融合方式

1.学科融合式

该方式通常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融合依据,进行学科大观念提炼或学科间“五育”要素调动,挖掘学科概念、内容、学习形式之间的内在关联,让学习发生于多视角具身感知和思考。

以北师大版4~6 年级《数学好玩》单元跨学科融合设计与实施为例,见图3。实小校本课程中的“密课程”始于《数学好玩》这个单元。这一模块一方面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方位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学习;另一方面,注重数学与生活、其他学科以及数学知识的练习与综合应用。“密课程”以密码为载体,从数学出发,与语文、美术、科学、音乐、综合实践等学科融合,形成“密逻辑”“密文学”“密设计”“密市场”四个板块,整体进行游戏化设计和实施。该课程从带领学生设计、实施校园“密室逃脱”活动,到学生自己设计“数学嘉年华”,再到以“密江湖”为主题打造一个金庸式的武侠世界,学生化身江湖人物,打造了“数、术、形、创”四个方面的数学秘籍,分别对应了数学中的数与代数部分、解决问题策略、空间与几何、密码游戏四个内容。“密课程”让数学学习趣味横生。

图3 “密课程”学科融合式设计

2.项目融合式

该方式以师生选定项目牵引课程设计与实施,项目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并提供多样资源,激发学生迁移学习、综合运用,以解决项目针对的真实问题。

以“水墨漫画”项目融合设计与实施为例,见图4。实小美术教研组主导的“水墨漫画”课程将美育与智育、劳育、德育进行项目式融合,将学生创造的“美”变成劳动产品,然后进行包装、设计、售卖,再利用所得收入去做有意义的事。这样的融合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图4 “水墨漫画”项目式融合设计与实施

3.主题融合式

该方式需要选定特定主题作为“五育融合”的主线,突出主题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需要为师生构建各类丰富、真实的教学场景,对学生所生活的学校和社会生活情境予以重视和利用,让“五育”要素共生于学习情境中。“主题”中的问题解决与价值澄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情境的意义。

以“可持续发展”主题的融合设计与实施为例,见图5。实小与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合作,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国际理解学习主题,进行了校本融合课程的研发与实施。通过多学科、多感官的参与,学生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有了很大提升。又如,在“二十四节气”课程中,学生除了通过多种方式学习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外,还从文创、食创、艺创、耕创等视角真正理解每个节气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并自主创建社团微信公众号来宣传二十四节气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5 “可持续发展”主题融合式设计

4.活动融合式

该方式以某一次或某一系列活动为载体去融合各育,不追求课程要素的完备,而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灵活发挥不同类型活动的育人功能。

以班队会活动融合式设计为例,见图6。班队会活动作为学校常态活动之一,常常会融合不同的育人内容,如环保教育和艺术教育融合、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等。实小的樱桃系列活动融合式课程因一年一度的樱桃节而产生。该课程以德育活动为主线,将语文、数学、科学、美术、劳动、体育等多学科的活动融合在一起,环环相扣,给予学生最真实的成长。

图6 樱桃系列活动融合式课程

实小的“大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他们从课程的接受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成长为最真实、最美好的自己。在研究课程育人方案的过程中,实小整体育人质量不断增强,成就了大批实践型课程专家,为区域累计培养近70 位校级干部,被誉为“成都市小学教育的黄埔军校”。实小是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好老师”公益项目四川省牵头学校,其研究成果辐射四川、甘肃、云南、贵州、青海等地区的160多所远端学校,传承并发扬了“实验研究,辅导地方”的百年建校使命。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五育整体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