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对解放战士的思想改造工作研究

2023-10-31冯凯

中国军转民 2023年18期
关键词:解放战争立功功劳

冯凯

解放战士,又称“解放兵”或“俘虏兵”,一般指解放战争时期“被人民解放军俘虏而从国民党反动军队中解放出来、经过教育、参加人民解放军的原国民党军士兵”[1]。据调查,解放战争三年,在国民党军所损失的569 万人之中,被我军俘虏的人数高达415 万,而在经我军教育、改造之后,俘虏中又有280 万人变成了解放战士[2]。这充分彰显了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那么,人民军队为什么要改造如此之多的解放战士?为此采取了哪些举措?成功改造之后发挥了何种作用?本文拟就以上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与探讨。

一、解放战士思想改造工作的必要性

(一)壮大我军队伍的现实需要

从人员数量上讲,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初期,人民军队武装约有127 万人,国民党反动武装则有430 万人左右,两军兵力相差悬殊。加之解放战争又是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战争,因此,双方在兵员上的消耗是空前巨大的。随着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战斗程度日趋激烈,在兵员补充问题上,前线需要与后方供给之间产生了极大矛盾。为此,毛泽东在认真分析了战争发展形势并结合了我军实际之后,作出了如下指示:“我军战胜蒋介石的人力资源,主要依靠俘虏,此点应提起全党注意”[3]。此后,人民军队中的解放战士数量日益增多,不仅极大减轻了解放区的人力资源供应压力,而且有效解决了我军面临的兵员不足问题。

从军事素质上讲,两军之间的差距也十分明显。人民军队的士兵成分主要以农民、工人为主,文化教育水平低,常常是经过几天或几个星期的短暂训练就匆忙补入了人民军队,战斗力薄弱。反观国民党军队,大多数士兵都接受过系统的军事学习与训练,军事素质好,战斗能力强。对此,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评价道:“俘虏兵是好东西,战术素质非常好。我们要是招翻身农民当兵,得训练他打枪、扔手榴弹,然后才能打仗,俘虏兵来了就能用,而且在战争里表现相当不错”[4]。因此,为充实我军兵力、提高队伍战斗力,我军对解放战士的思想改造工作势在必行。

(二)纯洁我军队伍的迫切要求

大批解放战士加入人民军队,虽然弥补了我军兵员不足的劣势,但也给我军带来了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

首先是思想不纯问题。许多解放战士阶级意识模糊,不明白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道理,存在“吃粮当兵”的雇佣思想,认为“哪里不是当兵,哪里都是吃粮,当兵吃粮的只要吃得好穿得暖就行了”[5]。其次,组织不纯问题。解放战士的补入使部队成分变得更为复杂,部队中不仅有抗日战争时期留下来的老八路、解放区参军的新战士,还有刚被我军从国民党部队中解放过来的解放战士,甚至有一些兵痞、特务、反动分子也趁机混入我军,给部队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第三,作风不纯问题。不少解放战士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屡禁不止,军队中的群众纪律很坏,如“有些部队利用群众逃跑及坚壁清野,将鸡鸭猪杀光,翻箱倒柜,挖窖,牵牛赶驴,打人骂人,乱拉向导,吃粮用草不打条子,吃菜烧柴不开钱等现象异常严重”[5],严重破坏了我军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以上情况表明,解放战士在组织上的翻身突变并没有彻底清除他们落后的封建思想残余,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无纪律现象的存在严重侵蚀着人民军队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因此,必须对解放战士进行一番系统而全面的改造。

二、解放战士思想改造工作的主要举措

(一)立功运动

立功运动,是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初期我军开展的一项颇具影响的群众性运动,同时也是发扬我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种更为通俗、更为普遍的工作方式。该运动的广泛开展不仅有效激励了我军广大官兵的战斗意志,而且还对解放战士的思想起到了很大的教育改造作用,使其改变了旧有的错误思想观念,转而加入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之中。

立功运动首创于华中野战军新四军第1 师第2 团。1946年8 月,在苏中李堡战斗中,为鼓舞部队士气、调动解放战士作战积极性,该团提出了“在战场上比比看,为人民立功劳”“把功劳记在功劳簿上”的口号,立即受到了包括解放战士在内全团官兵的热烈响应,并成功激起了部队战士的立功热情,记“功劳簿”活动就这样开展了起来。同年10 月8 日,团领导经认真研究,正式作出《关于开展功劳运动》的决定,这标志着记“功劳簿”活动发展成为了全团群众性的“功劳运动”。之后,经各连酝酿讨论,该团建立了“三证”制度,即“个人有个‘功劳证’,做到功劳跟人走,有了功劳随时记,调到哪里也光荣;连队有个‘功劳簿’,做到个人立功,记在部队,永远光荣;家里发个‘功劳状’,做到一人立功,全家光荣,流传后代”[6]。这样功劳运动很快就在全团掀起了热潮。与此同时,山东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和山东军区人民武装部也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立功运动的决定》,从而有力推动了立功运动在山东解放区的迅速推广。这一运动的开展引起了延安《解放日报》的极大关注,并于1946 年11 月11 日发表了《广泛开展立功运动》的短评,称赞立功运动是“人民自卫战争中的一个创举”,又于1947 年2 月4 日发表了《再论立功运动》的社论并指出,立功运动“显然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解放区军民争取胜利的有效工具和很大的推动力”,这大大促进了立功运动在全军范围内的普遍开展,并成为我军与敌人英勇作战,进而夺取战争胜利的有力武器。

在这一运动中,我军对解放战士提出了“功劳看以后,以后建功劳”的口号,从而极其有效地鼓舞了其战斗意志,提高了其争相立功的革命热情。“许多解放战士被选为英雄及收到首长给他的贺功后,感到从前在蒋介石队伍里当了许多年兵还是一个兵,打仗打得好,功劳是当官的,八路军打仗为老百姓,为自己解放,又光荣又人人能立功,认识到八路军真是与蒋介石军队不同”[7]。

(二)团结互助运动

团结互助运动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史上的又一个重大创新。由于它是以王克勤及其带领的班为典型逐步在全军推广开来的,所以又称王克勤运动。该运动以互助友爱为主要内容,以互助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在军内广泛开展思想、生活、技术三大互助活动,不仅提高了我军战士的技战术水平,而且成功改造了大批解放战士,从而使部队变得更为巩固、更加团结。

团结互助运动与王克勤在我军的成长路径密切相关。1945 年10 月,王克勤在平汉战役中被我军俘虏后,经过诉苦教育的洗礼,自身的阶级觉悟和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升,最终成功变为了人民军队中的一名解放战士。在跟随我军的几年里,王克勤因表现突出、作战勇猛,先后几次被提拔,并由一名基层战士变为了一名排长。此外,他还多次受到嘉奖,并被评为人民军队中的战斗英雄和带兵模范。更为重要的是,王克勤于1946 年10 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充分表明了我军对其的高度认可与极大信任。自此之后,他不但将自己过去在国民党军队中学到的各项军事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我军战士,而且还创造性地在班里成立了互助小组,在练兵、行军和作战中,实行思想互助、生活互助和技术互助,以增进部队团结、提升我军战斗力。作为解放战士群体中被我军成功改造的先进典型,王克勤的光辉事迹引起了党中央的密切关注,并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1946 年12 月16 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的社论,指出:“王克勤同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造了新的光荣的范例”,党的教育使他“从一个蒋介石手下的愚昧的奴隶,转而与广大人民相结合,很快地变成一员智仁勇全备的人民战士”,号召“全解放区的军民,都能按照当前自己的条件,选择自己的典型,来普遍有力进行这一运动”。这样,以“三大互助”为主要内容的王克勤运动就在全军迅速推广开来。

事实表明,王克勤运动的普遍开展极大增强了我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方面,团结、改造了大批解放战士,密切了部队成员之间的思想感情和联系,从而使部队成为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大家共同为取得战争的胜利而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使得解放战士、参军战士、老战士各自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他们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在增进我军队伍内部团结的同时,也使我军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三)新式整军运动

新式整军运动,是我军于1947 年冬至1948 年夏,在全军范围内普遍开展的以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三整”(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整顿思想、整顿组织、整顿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有领导、有组织的大规模民主整军运动。该运动的广泛开展启发了解放战士的阶级觉悟,改变了其在国民党军队中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气和军阀主义作风,从而极大提高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

新式整军运动首先是从诉苦运动开始的,它是解放战士“自己解放自己的运动”[8]。诉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为“引苦忆苦”,主要通过观看《白毛女》等戏剧,唤醒解放战士的阶级情感;第二步为“全面诉苦”,主要通过“找苦人、点苦处”的方式,组织积极分子带头诉苦,提高解放战士诉苦的自觉性;第三步为“论苦追根”,主要通过算剥削账、开讨论会等方式帮助解放战士“挖苦根、找苦源”,从而使其弄清“苦从何来、仇人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诉苦运动的开展成功打开了解放战士的思想改造“突破口”,紧接着就是通过“三查三整”运动对其进行更深一层的整改。其目的在于查清解放战士的阶级背景和态度,并在思想上、组织上以及作风上加以整顿,最终“达到政治上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军事上提高技术和战术的三大目的”[1]。由于诉苦运动提高了阶级觉悟,因而在“查整”期间,解放战士纷纷进行坦白反省,并主动揭发潜藏于我军的敌伪、反动分子。“兵痞们被孤立了,个别化装隐藏在士兵中的军官,再无藏身之地,一一被揭发暴露出来”[8],部队由此变得更为巩固。此外,在查整运动中,人民军队的民主作风也得到充分发扬,极大增强了解放战士的阶级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许多解放战士表示:“在国民党军队里,丑陋之事甚多,每连都有一大车,大官要比小官多,他们是绝对不敢在士兵面前亮丑的,更不敢让士兵批评,因为他们生怕士兵造反……还是当解放军好”[8]。

实践证明,新式整军运动在改造解放战士、纯洁我军队伍、提高我军战斗力等方面收取了良好成效。正如毛泽东所说:“由于诉苦和三查运动的正确进行,大大提高了全军指战员为解放被剥削的劳苦大众,为全国的土地改革,为消灭人民公敌蒋介石匪帮而战的觉悟性;同时大大加强了全体指战员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坚强团结……这样的军队,将是无敌于天下的”[1]。

三、解放战士得以成功改造的重要意义

(一)壮大了人民军队整体实力

一方面,解放战士的成功改造有效解决了我军面临的兵员不足问题,充实了人民军队的作战兵力。解放战争初期,人民军队的兵力大约有127 万人,只占当时国民党军队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而在解放战争胜利之后,我军队伍发展至500 余万人。除了解放区根据地参军入伍的工人农民外,人民军队兵员的绝大部分来自于解放战士的补入,这充分体现出我军政治工作在改造解放战士思想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解放战士加入我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经过我军的教育改造,这些曾经受过严格军事训练的解放战士不仅教会了我军战士使用新式武器装备,使其单兵作战素质和技战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而且还帮助我军组建并发展了包括炮兵、装甲兵、通信兵等在内的技术性兵种,极大增强了我军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可以看出,解放战士的补入使人民军队的整体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瓦解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解放战士的成功改造使得国民党在国统区的反动统治遭遇了沉重打击。为了保证拥有足够的作战力量投入战场,国民党军队只能通过持续扩大征兵的方式来满足战争对人力资源的需要,但这种方式非但没有缓解其战争压力,反而导致城市工厂停工、农村土地无人耕种,使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国统区内的税收遭遇了断崖式下跌。此外,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打的败仗越来越多,不仅要对人力资源进行补充,而且还要购买武器装备,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之下,只能进一步加大对国统区民营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税收。这一做法无疑对本就不堪重负的民营企业和人民群众雪上加霜,导致大量企业纷纷破产,国统区的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经济危机迅速波及至政治和文化领域,国统区先后爆发了大规模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但遭到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强力镇压。至此,国民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彻底失去了民心。

(三)推动了解放战争伟大胜利

解放战士的成功改造加快了我军赢得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进程。作为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双方军事较量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人民军队的教育改造使解放战士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不仅树立了阶级意识、提高了阶级觉悟,而且在战斗过程中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激情和战斗能量,极大增强了人民军队战斗力。1949 年7 月,周恩来一次政治报告中对解放战士高度评价道:“我们就依靠这批由敌人手中解放过来的战士,依靠这批由敌人手中缴获过来的武器弹药,回过手来战胜了敌人”[2]。与之相反,蒋介石则在一次军事检讨会上曾发出如此哀叹:“尤其使我痛心的,这两年以来……许多下级官兵被匪军俘虏,编入匪部来残害自己的袍泽,而不能相机反正,这真是我们革命军有史以来所未有的奇耻大辱”[9]。纵观整个解放战争史,解放战士的成功改造为推动党和人民军队取得解放战争乃至全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解放战争立功功劳
也说“功劳”与“苦劳”
新形势下开展立功竞赛活动的思考
儿在部队又立功
兵团的明天更辉煌
谁的功劳大
1947年,攀越解放战争的“十八盘”
我的功劳也不小
狭叶十大功劳化学成分分析
解放战争战略考
解放战争:得东北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