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网络暴力的形成、特征及应对策略

2023-10-31管哲

中国军转民 2023年18期
关键词:暴力事件暴力群众

管哲

互联网时代网络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络使我们的工作生活变得更便捷,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但是有些人利用互联网偏激表达出自身的不满,对其他人给予恶意的评价,对其他人实施网络暴力,这种暴力对于受害人以及社会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探究互联网时代网络暴力的形成原因、特征与应对策略,对于营造优良的网络环境、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一、互联网时代网络暴力的形成原因

互联网是一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的。网络暴力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暴力形式,并且会对人产生不良的影响。网络暴力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而形成的。

(一)互联网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互联网指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互联网具有方便快捷、时效性强、信息储存量大等优点,但是互联网也同样具有自身的隐蔽性,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互联网的隐蔽性体现在诸多方面,例如在对视频评论时,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恶评,而这些恶评的主人往往是私密的账号,他们的IP 地址也是一种未知的状态。这也就意味着,虽然我们看到了这条评论,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是谁评论了这条视频,这个人在哪里评论的这条视频,这就会为一些人进行恶评提供了可乘之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一个技术漏洞、安全风险可能隐藏几年都发现不了,结果是‘谁进来了不知道、是敌是友不知道、干了什么不知道’,长期‘潜伏’在里面,一旦有事就发作了”[1]。正是由于互联网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一些评论者才会对于某些人进行恶评,并且会对于某些人形成一种集聚性的评论,使其受到了非常大的伤害。但是这些恶评者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会使他们对更多人进行恶评,让更多的人受到伤害。

(二)阶层之间存在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已然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个地区、每个人都站在发展的前列,一些地理位置相对较好的地区成为了改革的先行区,这样就出现了贫富差距,就出现了阶层的分化。由于阶层之间存在贫富的差距,他们之间就自然而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有了矛盾,他们就会产生冲突。但是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他们的冲突并不是一种肢体上的冲突,而更多的是一种以网络暴力呈现出的网络冲突形式。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地区可能出现了“仇富”的心理,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地区也可能会用一种看低人的姿态来看待经济发展不好的地区,双方就会呈现出一种对立的状态,同时他们也会聚集形成集聚性效应,在网络上对相关地区的人民进行诋毁甚至是谩骂,给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互联网时代网络暴力的特征

网络暴力作为一种因互联网而兴起的暴力形式,近些年来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以及社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网络暴力也有着自身的特征,表现为具有道德绑架的煽动性以及具有不可控的群体性两个方面。

(一)具有道德绑架的煽动性

网络暴力是通过网络对人民群众进行道德绑架为主的一种暴力形式。网络暴力就是在网络的大环境下,一些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把自己包装成为正义的一方,他们利用社会上的一些敏感点、一些热点问题,用一面之词蛊惑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加入到自己的阵营中来,随后他们就会对事件的主人公进行攻击。他们会将社会中的问题全部归结于某一个人,利用自己的群体的力量对其进行道德层面的审判,使其心理方面受到极大的伤害。近些年来,医患关系成为了热点话题,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非常微妙,当医生和患者之间发生矛盾纠纷的时候,有些人似乎就认为都是医生的错误,而不是患者的错误。与此同时,就会有人出来进行煽动,让大家对这名医生进行人肉搜索、进行骚扰,甚至影响到了其家人的生活,这就是网络暴力的煽动性。有些人就是利用了社会上的热点话题,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于某件事情进行评判,最终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二)具有不可控的群体性

传统的暴力形式大多是多数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可控范围内的群体,但与传统暴力形式不同的是,网络暴力是一种不可控的群体性的暴力形式,这样的不可控性往往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网络暴力的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引发者。他们是网络暴力的始作俑者,他们出于特定的目的或者是因为某些利益对其他人进行攻击,他们也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进行所谓的正义审判。一类是受到雇佣的“水军”,他们会按照雇主的要求去对某个人、某个群体进行精准化的打击,引导人民群众进行点评,最终达到网络暴力的目的。最后一类是不明事实的普通网民,他们并不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只是在休息的时候顺手地评论、转发,这就会对网络暴力事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也是网络暴力群体性不可控的原因。这也表明我们每个人随时都有可能被卷入到网络暴力的漩涡中,而我们每个人也可能随时成为网络暴力的施暴者。网络暴力的不可控的群体性,使网络暴力事件在参与者数目、持续时间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控性,最终给受害者带来伤害。现实表明,一场网络暴力,可能“全民”参与,持续数月之久。那些造成严重后果的网络暴力事件中的受害人,几乎都被网暴者长时间进行人身辱骂、攻击,都曾持续在热搜榜,几乎成为备受关注和舆论一边倒批评的“全民事件”的主角[2]。

三、互联网时代网络暴力的应对策略

近些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发,有些人因为遭受了网络暴力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网络暴力对于个人以及社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国家以及个人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共同构建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一)国家要加强监管工作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着互联网带来的不利影响。网络暴力事件对于社会的影响巨大,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国家应积极推动相关层面的监管工作建设,把网络暴力扼杀在摇篮之中。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短视频平台逐渐兴起,抖音、快手等APP走进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给人民群众带来了诸多乐趣。APP 内部的视频都带有评论的功能,一些视频的评论会出现网络暴力的倾向,他们往往对于视频作者进行恶意的诋毁,有的甚至会引发国内各省份之间的对立,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成。但是这些评论者没有自己的头像,IP 归属地更是未知,这就会让那些网络暴力者钻了空子,继续对其他人实施网络暴力。国家以及相关APP 都应该及时加强监管,对这方面的言论第一时间予以制止,并且要加大处罚力度,使网络暴力者不敢再进行网络暴力。同时平台也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不但要在相关方面加强监管的力度,还要加大实名认证的力度,使网络暴力者无处可逃,真正还给互联网世界一片清白。

(二)媒体要正确引导舆论,促进社会整合

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媒体行业的热度越来越高,很多年轻人都开始接触媒体行业,并且也有着可观的收入。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媒体工作者最看重的就是流量,因为流量就是他们生存的基础,有了流量,他们的方方面面才能得到保障。社会整合指通过调整和协调社会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防止社会分化,维持系统内部相对稳定与平衡的过程。社会整合是媒体的重要的社会功能,媒体通过信息传播等方式使社会各阶级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一些媒体人并没有起到进行社会整合的作用,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行为来污化整个媒体行业的大环境,不利于媒体行业向前发展。媒体人重流量本没有错,但是媒体人应正确引导社会的舆论导向,做好人民群众的舆论引导者,做好人民群众矛盾的化解者,促进社会内部体系的稳定发展。

四、结语

网络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使我们只需要动动手就可以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但是近些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繁发生,我们不应该再把其当成个例来看待,而应对网络暴力给予足够的重视,防止网络暴力事件再次发生。网络本身不会实施暴力,但是在一些人为因素的干预下,网络就成为了实施暴力的工具,并且网络暴力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网络暴力的施暴者的一句话往往就会把受害者带入到舆论的漩涡中,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对受害者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我们要时刻充满善意去面对他人,我们也要与身边的家人朋友一起抵制网络暴力,共同推动互联网环境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暴力事件暴力群众
反性别暴力
多让群众咧嘴笑
“暴力”女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暴力云与送子鹳
向暴力宣战
社会戾气背景下极端暴力事件的影响因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