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探索与路径选择

2023-10-31徐茂王萌

中国军转民 2023年18期
关键词:党史思政教育

徐茂 王萌

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理论逻辑

百年党史是党的立身之本,学党史、用党史也是我们每个人汲取精神追求的必修课。思政课是广大青年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涵养的重要渠道,党史学习教育所蕴含的思想伟力与革命精神,有助于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二者有很多内容是深度融合,相互贯通的,具有内在一致性。

(一)二者在思想上相契合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也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党史学习教育任务中,不仅要重新学习百年党史,更要从党史汲取不断奋进的力量,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回顾党的奋斗史中,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团结奋进的初心和使命,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引领性,主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贯彻的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的内在要求,其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与道德品质,培育好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改革的历史、奋斗的历史、革命的历史,是最生动最让人信服的教科书,蕴含的是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体现的是共产党人连绵不断的精神谱系。百年党史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厚滋养,有效开展思政课必须引导学生从党史中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做新时代的好青年,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二者在内容上相融通

当前我国高校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形势与政策”课程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本科院校还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等课程[2],虽未设置党史学习教育专项课程,但是思政课程的讲授都有运用党史材料来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与拓展。比如,“基础”课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教育为主线,从表面上看,它好像和党史没有太多联系,其实不然。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是讲好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理想信念的生动材料;中国精神要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联,比如井冈山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中国革命道德要和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历史相联系。“概论”课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后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栉风沐雨的历史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三)二者在目标上相一致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教育和引导全体党员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党史学习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创新成果来夯实理论武装和强化思想引领,强化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以及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引导他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史为鉴,开拓未来,自觉献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去。青年学生可以通过高校思政课这个主阵地,系统地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历史、改革开放历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等知识,了解国际国内新发展变化,引导青年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尊重并维护宪法与法律权威,不断提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增强责任和担当意识,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这与党史学习教育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的使命,在价值指向上殊途同归。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目标具有一致性,都要发挥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小我融入大我,澎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力量。

二、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选择

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是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向深处,已成为今后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可从如下方面研究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一)了解学生特点和需求,尊重学生主体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过重要论述:“坚持主导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3]。这为我们新时代做好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中,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真正接纳与认可,并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去,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时代大学生思维独立,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其学习需要,他们往往喜欢生动而深刻的教学内容。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共同需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多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机会,使学生不仅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还能得到思想的升华。

(二)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内容形式

要使思政课灵动起来,要不断地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实践形式,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他们对党的历史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以真实的历史事件和震撼心灵的人物故事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一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除课堂讲授法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探究合作、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将合适的教学方法贯穿到一堂课里面,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提高教育效果。如在讲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时,教师可穿插《周恩来风雨外交路》等视频素材进行案例教学,还有趣味化的情境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学习知识,课堂小组讨论使学生充分参与其中等,使学生感悟党史中的家国情怀,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政治素养。二是利用重大的节日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思政课教师抓住建党节、国庆节等节日契机,引导学生举办朗诵红色诗词、宣讲红色故事、合唱红色歌曲等活动,促使党史走进教室、走进了社团、走进校园,通过富有特殊意义的党史教育活动,增强青年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其爱党向党的热情。

(三)提升思政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高校思政教师的能力素养直接决定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教育实效,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技能过硬、关爱学生的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是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广大教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典范,只有道德良好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互助合作。同时思政教师要认真研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书目内容,提升党史知识素养,用真理伟力感召学生。最后,思政教师要切实注重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课堂实效。充分利用思政课教学这一主渠道,开拓教学思路,提高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发挥党史学习教育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把课堂教学和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四)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性的工程。必须建立常态化和制度化的长效机制,才能为高校继续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一方面,学校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精心安排部署,加大党史的宣传力度,在全校营造爱党爱国的学习氛围。推进思政课改革,“革故鼎新,守正出新”,健全备课听课、学习交流、教学监管、评估检查等制度,提高思政课党史学习教育质量;加强队伍建设,注重引进党史学科相关背景的优秀人才,突出党建引领、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和综合实践,提升党史学习教育队伍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党史学习教育的保障机制,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健全激励考核机制、规范考核评价办法、狠抓责任落实、注重过程管控,并从人员安排、资金投入、责任要求、学习督导和考核奖惩上通过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加以保障。同时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举措和成效,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猜你喜欢

党史思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