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护理效果探讨

2023-10-30李岸芳

黑龙江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库巴缬沙坦心功能

李岸芳

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广西 梧州 543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多因素引起的心肌结构功能异常,导致心室泵血、充盈功能低下状态持续存在,其发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有关,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1-2]。随着临床对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的深入,多项研究证实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作用于脑啡肽酶、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双重系统,逐渐成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首选药物[3]。但受疾病治疗及患者年龄的影响,临床治疗积极性较低,进而影响治疗的有效性[4]。为改善这一现象,本文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12 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收治的142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男43例,女28 例;年龄66~81 岁,平均年龄(75.0±4.5)岁。研究组:男45 例,女26 例;年龄67~80 岁,平均年龄(74.0±5.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2)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3)精神、意识及沟通能力无障碍。排除标准:(1)存在本次治疗药物过敏史;(2)合并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3)急性心力衰竭患者;(4)存在其他严重心脏病变。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同时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初始剂量50 mg/次,2次/d,无异常或患者耐受后增加每次服用剂量至100 mg/次,2次/d,持续用药3个月。

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基础干预:保持病房环境温湿度适宜,辅助患者选取合适的体位,同时要加强夜间的病房巡视,降低患者住院的不安感。(2)心理干预:入院后主动与患者沟通,保证语气、态度温和,了解其存在的负面情绪及心理需求,并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及干预。(3)认知干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内容包括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及护理等相关知识,同时要积极正确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纠正其不正确的观念。(4)饮食及运动干预: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科学的饮食,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及新鲜的果蔬,保证营养摄入的均衡。同时根据患者心功能的分级进行运动康复干预,针对心功能Ⅳ级患者,叮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并给予全身各关节的被动活动,病情好转后可辅助患者在床上完成洗漱、翻身等主动关节活动;心功能Ⅲ级患者要保证足够的卧床休息,并辅助患者在床边进行站立、步行、床旁用餐、坐椅、自主排便等活动;心功能Ⅱ级患者保证充足休息后,可陪同其进行室外散步、上下楼、健身操等活动;注意训练中的活动量及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5)出院干预: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态度,并每周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实际情况,做出饮食、运动方案的调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及有效性。完全依从:可积极主动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部分依从:经护理人员疏导后可配合完成治疗及护理;不依从:拒绝配合治疗及护理。显效:呼吸困难、水肿、体液潴留等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极限内径长度(LVEDD)、左心室射血最大分数比例(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长度(LVESD),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开立M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集超声心动图图像进行测定。

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b 型钠尿肽(BNP)水平、6 min 步行实验(6 MWT)指标。空腹采集患者3 mL 静脉血,离心后将血浆分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仪器为BIORAD550 型酶标仪(进口),试剂盒BIOMEDICA 公司生产,具体操作按照说明书规范进行。6 MWT 指标测定:实验前核查患者无禁忌证后对其脉搏、血压进行测量并记录,将计时器设定6 min,行走后开始计时,提前15 s告知患者即将结束,停止后原地站住并测量行走距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有效性情况

研究组依从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有效性情况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 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LVEDD、LVESD 指标低于对照组,LVEF 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情况(±s)

组别对照组(n=71)研究组(n=71)t值P值LVEDD(mm)干预前57.88±6.14 57.92±5.85 1.378>0.05干预后53.95±5.13 47.74±4.25 20.453<0.05 LVEF(%)干预前41.67±5.53 41.74±4.86 1.552>0.05干预后46.85±3.75 51.33±4.07 21.039<0.05 LVESD(mm)干预前45.74±5.74 45.77±5.38 1.497>0.05干预后42.78±4.26 37.33±4.11 19.843<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NP、6 MWT指标情况

干预后,研究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6 MWT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NP、6 MWT指标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NP、6 MWT指标情况(±s)

组别对照组(n=71)研究组(n=71)t值P值BNP(ng/L)干预前347.93±32.52 348.14±33.17 1.273>0.05干预后228.84±24.32 168.06±16.35 21.078<0.05 6 MWT(m)干预前265.24±22.14 263.95±24.35 1.446>0.05干预后303.36±31.74 351.45±33.94 20.964<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的一种具有发病迟缓、病程长的疾病,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成为危害公共卫生健康的问题之一,其治疗及护理的方法受到临床中的高度关注[5]。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由沙库巴曲、缬沙坦以1∶1比例结合而成的一种复合物[6]。其中缬沙坦可对机体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产生抑制,降低醛固的释放,减轻机体存在的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通过延缓心肌肥厚、间质纤维化的进展来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而沙库巴曲通过抑制脑啡肽酶来引起机体中的多种内源性血管活性肽蛋白酶降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利钠肽的水平,进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中性内肽酶等,最终达到促血管舒张,利尿排钠、减缓心室重构的效果[7]。临床中多项研究证实,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用药价值,但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过程比较复杂,患者可能存在多次住院治疗的现象,加上疾病本身带去的痛苦导致临床治疗的积极性较低,对后期临床治疗及护理的遵医行为产生影响,最终可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因此,要在临床治疗的同时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目的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及认知,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同时给予科学的饮食、运动康复指导来延缓疾病的进展[8]。在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可分析出其心理状态,进而可针对性地给予疏导,通过心理支持疗法、注意力转移法、行为认知干预法等多种方式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9]。同时住院期间要主动询问患者的需求,尽量满足其提出的合理需求,在护理及治疗中始终贯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消除患者的紧张感、不安感及顾虑[10]。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增加治疗有效性。分析其原因为,在护理中通过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干预可促进患者形成积极、健康的行为认知,纠正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行为,最终实现患者自身健康行为不断提高的目标。同时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实施护理干预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分析其原因为,护理干预实施后,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较高,进而可使治疗及护理效果最大化。

BNP 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一种天然激素,具有生物学活性,心室是其主要表达部分,同时其也可存在于脑组织中。临床中有研究指出,当机体的左心室功能出现障碍时,BNP 可通过心肌扩张来快速合成并释放到机体的血液中,进而对心脏功能产生调节作用。临床中有研究指出,心力衰竭程度越严重,BNP 水平越高,因此临床中将其水平作为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因子,进而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而6 MWT 可检测机体功能的代偿能力,常用于心肺疾病治疗的临床评定,其评定指标是通过步行距离来实现,步行距离越短,提示机体的预后越差。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BNP 水平,提高6 MWT 指标,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可积极配合运动康复训练有关。临床中有研究指出,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可提高机体骨骼肌的氧化代谢能力,通过改善其组织学及生物学的性能来增加骨骼肌的耐受性,最终可降低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最终可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但是受到观察样本的来源、数量、观察指标等因素的影响,本次研究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在后期研究中可改善上述问题,进而获取更准确的实验数据。

综上所述,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利于改善其心功能,临床有效性较高。

猜你喜欢

库巴缬沙坦心功能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芥末糖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