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结合小儿推拿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研究

2023-10-30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9期
关键词:脑瘫痉挛肢体

刘 佳

(云梦县人民医院,湖北 云梦 432500)

脑瘫即脑性瘫痪,痉挛型脑瘫的定义为孕妇妊娠期、分娩过程中以及新生儿出生后早期,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与发育障碍综合征[1]。此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功能障碍,部分患儿还存在智力低下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研究发现,中医外治法在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方面可发挥显著的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纳入60 例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旨在探讨针刺结合小儿推拿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纳入60 例患儿参与研究,均为2021 年8 月至2022 年8 月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纳入标准:(1)病情与《神经病学》中痉挛型脑瘫的诊断标准相一致[4];(2)经肌电图检查、智力检测及肌肉活检等确诊[5];(3)病历资料完整,能配合完成治疗及研究;(4)患儿家长知悉研究内容,自愿参与并签署了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2)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脑积水或其他严重并发症;(3)合并自闭症、小儿麻痹症或癫痫;(4)合并完全性失语症或慢性进行性病变;(5)存在精神障碍或严重的听觉、视觉损害;(6)无法耐受针刺与推拿治疗。随机将61 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中有患儿29 例,其中男17 例,女12 例;年龄范围6 个月~12 岁,平均(6.19±1.08)岁;病程范围5 个月~7 年,平均(3.01±0.25)年。研究组中有患儿31 例,其中男18 例,女13 例;年龄范围7个月~11 岁,平均(6.21±0.95)岁;病程范围6 个月~6 年,平均(2.94±0.31)年。两组上述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方案治疗:由手部、头部、站立训练三部分组成,手部训练主要为抓放训练;进行头部训练时,将患儿手部放在头顶两侧,轻拉颈部,并借助前臂下压患儿两侧肩膀,完成后,双手抓握住患儿前臂,带领患儿做抬高手臂、胳膊向外转动及拉起坐立运动;进行站立训练时,协助患儿在平坦地面上站立,将双腿分开,略微将脚尖向外转,操作者用双手的力量顶住患儿双膝,协助患儿保持站立,同时保持头部处于中立位,上半身保持平直状态。以上训练需重复进行,每次训练15 min,每日训练2 ~3 次。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取针刺结合小儿推拿治疗:(1)针刺治疗。①取穴:头针取四神聪穴、枕上正中线穴、枕下旁线穴、顶颞前斜线穴、顶旁线穴、顶中线穴,这些穴位均位于头部平衡区与运动区;体针取太冲穴、肩髃穴、外关穴、曲池穴、风市穴、少海穴、承山穴、阴陵泉穴、环跳穴、天宗穴。②施针:在患儿家长的协助下,将患儿固定好后,对上述穴位所在部位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头针选择1 寸一次性毫针,进针时与头皮保持20°夹角,进针深度至帽状腱膜下。进针后,采取捻转法行针,频率为120 ~150 次/min,间隔时间5 min,不可产生强刺激,得气后留针时间为15 min,每隔2 d 治疗1 次,1 个疗程为7 d。体针选择1 寸一次性毫针,快速进针,快速采用提插捻转法行针,同时密切观察和询问患儿的感觉,以患儿感觉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为得气标志,得气后留针30 min,留针期间需行针1 次,每日治疗1 次,1 个疗程为20 d。(2)小儿推拿治疗。推拿部位为上肢与下肢。推拿上肢时,患儿体位选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先将患儿肩部外旋,取伸肘、掌旋前位,对肩胛周围采用滚揉法、拿捏法推拿,同时进行被动运动,包括肩前屈、后伸及外展运动。对前臂肌群与肱二头肌采用按揉法推拿,肩部至腕部采取四指拿法推拿,对该部位肌群进行充分放松[6]。完毕后,操作者将双手掌心搓热,沿着患儿的三阳经、三阴经逐步放松肌群。采用捻法对手指关节进行按揉,双手手指给予被动屈伸,以点按手法对手三里穴、肩髃穴、合谷穴及曲池穴进行推拿。患儿若存在拇指内扣成拳、不能松弛的情况,可先对合谷穴与后溪穴进行点按,再对手指进行拔伸,最后对八邪穴进行点按。推拿下肢时,患儿体位选取平卧位,先对下肢进行按揉,使股四头肌、内收肌群得到充分放松,同时采取相应手法活动关节,将髋关节外展外旋[7]。对髋关节进行充分的按揉后,缓慢牵拉双下肢,将股角扩大,持续3 min。上述操作完毕后,将患儿的体位转变为俯卧位,对小腿三头肌群和股二头肌进行充分按揉,同时采取点按手法对环跳穴、承山穴、太溪穴、委中穴与昆仑穴进行点按,并开展屈膝、伸髋的被动运动,持续3 min。操作完毕后,将患儿膝关节固定好,牵拉小腿,过度背曲足部,使跟腱获得足够的牵拉力,持续2 min。以上推拿操作每次持续40 min,每日1 次,治疗5 d 后暂停2 d。两组均持续治疗90 d。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8]:经治疗,患儿肢体、运动及语言功能显著改善或基本恢复正常,躯体异常姿势基本消失,评为优;经治疗,患儿肢体、运动及语言功能有所改善,躯体异常姿势明显减少,评为良;经治疗,患儿肢体、运动及语言功能无改善,躯体异常姿势无变化,评为差;优率与良率之和即优良率。(2)肢体功能:评估时间为治疗前及治疗90 d 后,评估工具选取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9]与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10],GMFM 共包括88 项内容,依照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依次计0 ~3 分;FMFM 共包括45 项内容,依照患儿精细运动功能依次计0 ~3分;GMFM 与FMFM 评分越高,说明患儿的肢体功能越好。(3)认知功能:评估时间为治疗前及治疗90 d 后,评估工具选取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11],内容包括智商IQ、发育商(DQ)、注意力因子三方面,评分越高说明患儿的认知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Kolmogorov.Smimov 法检验正态性,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²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GMFM 评分、FMFM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GMFM 评分、FMFM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MFM 评分、FMFM 评分的对比(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MFM 评分、FMFM 评分的对比(分,±s)

注:a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GMFM 评分 FMFM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9) 45.29±7.08 56.01±8.29a 63.18±7.59 75.83±9.14a研究组(n=31) 45.31±7.04 64.32±9.17a 62.85±7.94 87.62±9.78a t 值.0.011.3.674 0.164.4.816 P 值 0.991 0.001 0.870 <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IQ、DQ、注意力因子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IQ、DQ、注意力因子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IQ、DQ 及注意力因子的对比(±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IQ、DQ 及注意力因子的对比(±s)

注:a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IQ DQ 注意力因子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9) 59.87±6.54 62.37±7.01a 52.18±6.61 54.18±5.64a 8.85±2.46 10.76±2.48a研究组(n=31) 59.79±6.58 67.42±7.33a 52.21±6.59 58.19±6.01a 8.86±2.47 12.34±2.79a t 值 0.047.2.724.0.018.2.660.0.016.2.312 P 值 0.963 0.009 0.986 0.010 0.988 0.024

3 讨论

脑瘫是由大脑皮质不同部位受损引起的以躯干、语言行为及肢体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目前的研究表明,脑瘫主要由妊娠期、分娩时以及出生后早期三方面因素所致[12]。中医无“脑瘫”的病名,依据脑瘫患儿的症状表现,可将该病归为“五迟”“五软”“五硬”及“痴呆”等范畴。《活幼心书·五软》中指出:“头项手足身软,是名五软”“良由父精不足,母血素衰而得”。《小儿药证直诀·杂病证》中有云:“长大不行,行则脚细;齿久不生,生则不固。”可见,古代医家认为脑瘫的病因与精气亏虚,先天禀赋不足,进而使髓海失养、阳气不足有关。研究指出,痉挛型脑瘫的病因为肝肾精血亏虚,血不养筋,进而使患儿出现持续坐立、行走障碍、发育迟缓等表现[13]。针刺与推拿均属于临床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也是中医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主要手段。针刺治疗脑瘫时一般由体针与头针两部分组成。通过对患儿进行头针治疗,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醒脑开窍的功效;进行体针治疗,能够起到调和阴阳、通经活络的功效,从而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关节功能、肌张力及肢体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能通过刺激脑瘫患儿四肢与头部的穴位,明显改善患儿的肌张力与关节功能[14]。同时,还可改善患儿脑部的供血,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推拿以中医经络学为理论基础,借助各种手法刺激人体的各个穴位,从而起到调和阴阳、活血通络的作用。研究指出,推拿时通过对脑瘫患儿的四肢肌群与神经进行刺激,可增强关节的稳定性,提高关节的活动能力,还可促进肌肉平衡的恢复,缓解四肢肌肉痉挛[1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GMFM 评分、FMFM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IQ、DQ、注意力因子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针刺结合小儿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痉挛型脑瘫患儿采取针刺结合小儿推拿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肢体功能与认知功能。

猜你喜欢

脑瘫痉挛肢体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